丹波元胤

《中國醫籍考》~ 卷二十一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一 (12)

1. 明堂經脈(一)

豈曰小補。紹定四年四月望。朝散郎澧陽郡丞趙綸後序。

高武曰。資生經。東嘉王執中叔權取三百六十穴。背面巔末。行分類別。以穴屬病。蓋合銅人千金明堂外臺。而一之者也。

四庫全書提要曰。「針灸資生經七卷。舊本題葉氏廣勤堂新刊。蓋麻沙本也。不著撰人名氏。前有嘉定庚辰徐正卿初刊序。稱東嘉王叔權作。又有紹定四年趙倫重刊序。稱澧陽郡博士王執中作。而疑叔權為執中字。以字義推之。其說是也。其書第一卷。總載諸穴。二卷至未。

分論諸證。經緯相資。各有條理。頗為明白易曉。舊本冠以徽宗崇寧中陳承裴宗元陳師文等校奏醫書一表。與序與書。皆不相應。考裴宗元陳師文等。即校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人。殆書賈移他書進表。置之卷端。欲以官書取重歟。然宋代官書。自有王惟德銅人針灸經。曷可誣也。

〔聞人氏(耆年)備急灸法〕一卷,存

題詞曰。古人云。凡為人子。而不讀醫書。是謂不孝。則夫有方論。而不傳諸人者。寧不謂之不仁乎。然方書浩博。無慮萬數。自非夙者究心。未易尋檢。本朝名醫團練使張渙著雞峰普濟方。外又立備急一卷。其方皆單行獨味。緩急有賴者。張公之用心。其可謂切於濟人者矣。

僕自幼業醫。凡古人一方一技。悉請求其要。居鄉幾四五十載。雖以此養生。亦以此利人。僕今齒髮衰矣。每念施藥惠人。力不能逮。其間惠而不費者。莫如針艾之術。然而針不易傳。凡倉卒救人者。惟灼艾為第一。今將已試之方。編述成集。鋟木以廣其傳。施之無疑。用之有效。

返死回生。妙奪造化。其有稍涉疑難之穴。見諸圖畫。使抱疾遇患者。按策可愈。庶幾少補云。寶慶丙戌正月望。杜一針防禦婿檇李聞人耆年述。

〔楊氏(闕名)玉龍歌〕讀書敏求記一卷,未見

錢曾曰。玉龍一百二十穴。有穴行針。恐時人有差別。故作此歌。以為衛生之寶焉。

〔葛氏(可久)十二經絡〕佚

按上見於古今醫統。

白話文:

這哪能算是小小補益呢?紹定四年四月十五日,朝散郎澧陽郡丞趙綸補述。

高武說,這本《資生經》是東嘉的王執中(字叔權)所編寫的,他選取了人體三百六十個穴位,將人體背面、頭頂到末梢的穴位進行分類,再依照穴位來對應疾病,這本書可以說是綜合了《銅人》、《千金》、《明堂》、《外臺》等醫學典籍的精華。

《四庫全書提要》中記載:「《針灸資生經》共有七卷,舊的版本題為葉氏廣勤堂新刊,應該是麻沙的版本,但沒有記載作者的名字。書的前面有嘉定庚辰年徐正卿的初刊序,序中說是東嘉的王叔權所作。又有紹定四年的趙倫重刊序,序中說是澧陽郡的博士王執中所作。有人認為叔權是執中的字,從字義來推論,這個說法是對的。這本書的第一卷總論所有的穴位,第二卷到第七卷則分別討論各種疾病的症狀,經絡和穴位相輔相成,都有一定的條理,內容相當清楚明白,容易理解。舊版本將徽宗崇寧年間陳承、裴宗元、陳師文等人校奏的醫書表放在書的最前面,這和序以及書的內容都不相符合。考證後發現,裴宗元、陳師文等人是校正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的人,可能是書商為了讓書看起來更具有權威性,才把其他書的奏表放到這本書的前面。然而,宋代官方的醫書自有王惟德的《銅人針灸經》,這種做法實在是不可信。」

《聞人氏(耆年)備急灸法》一卷,現存。

書的題詞說:「古人說,如果身為人子卻不讀醫書,那就是不孝。那麼,有醫方藥論卻不傳授給他人,難道不算是沒有仁德嗎?然而,醫書浩瀚廣博,數目眾多,如果不是長久以來就深入研究的人,很難去查找檢閱。本朝名醫團練使張渙寫了《雞峰普濟方》,此外又特別寫了《備急》一卷,裡面的藥方都是單方單味,能在緊急情況下發揮作用。張公的用心,實在可以說是為了救助世人著想。

我從小就學習醫術,凡是古人所流傳下來的藥方和技術,都盡力去探求其中的精要。居住在鄉里將近四、五十年,我用醫術來養生,也用醫術來幫助他人。如今我年老體衰,常想著用藥來幫助百姓,但體力已大不如前。在眾多惠及他人又不耗費財力的醫術中,莫過於針灸之術。然而,針術不容易傳授,遇到緊急情況需要救人時,只有艾灸最為方便。現在我將自己試驗有效的藥方,編成一本書,刻印出來廣為流傳,使用起來絕對沒有疑問,效果顯著,甚至能起死回生,奪天地之造化。書中對於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穴位,都附有圖畫,讓生病的人能按照書中的指示,就可以獲得痊癒,希望能對世人有所幫助。寶慶丙戌年正月十五日,杜一針的防禦婿,檇李聞人耆年記述。」

《楊氏(佚名)玉龍歌》讀書敏求記一卷,未發現。

錢曾說:「《玉龍歌》共提到一百二十個穴位,有穴位就有針刺的方法,但恐怕後世的人在取穴上會有所差異,所以寫了這首歌訣,作為養生保健的寶典。」

《葛氏(可久)十二經絡》,已失傳。 根據以上內容可知,此書曾收錄在《古今醫統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