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醫籍考》~ 卷二十一 (10)
卷二十一 (10)
1. 明堂經脈(一)
與此書毫無差異。乃知循經全取諸銅人。而滑壽未嘗見銅人圖經也。蓋元明之際。隱晦罕傳。英宗之重修。抑由此乎。
〔亡名氏補註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〕五卷,存
按此書不知出於何人。第三卷。載大定丙午歲上元日。平水閒邪瞶叟針灸避忌太一圖序。序後有書軒陳氏印行木記。考丙午,金世宗大定十六年。即宋孝宗淳熙十三年也。涉園山崎子政先生嘗得此刻。將重雕行於世。使余序之。先子稱雖天聖之舊。尤可貴重焉。
〔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都數〕一卷,存
按此明英宗重修石本所附。徐三友校刊。為第四卷。蓋非宋板之舊也。
〔王氏(惟一)明堂經〕宋志三卷,佚
〔亡名氏灸經背面相〕宋志二卷,佚
〔許氏(希)神應針經要訣〕宋志一卷,未見
宋史本傳曰。許希。開封人。以醫為業。補翰林醫學。景祐元年。仁宗不豫。侍醫數進藥不效。人心憂恐。冀國大長公主薦希。希診曰。針心下包絡之間。可亟愈。左右爭以為不可。諸黃門祈以身試。試之無所害。遂以針進。而帝疾愈。命為翰林醫官。賜緋衣銀魚及器幣。希拜謝已。
又西向拜。帝問其故。對曰。扁鵲臣師也。今者非臣之功。殆臣之賜。安敢忘師乎,乃請以所得金。興扁鵲廟。帝為築廟於城西隅。封靈應侯。其後廟益完。學醫者歸趨之。因立太醫局於其旁。希至殿中省尚藥奉御。卒。著神應針經要訣。行於世。錄其子宗道。為內殿崇班。
〔王氏(處明)玄秘會要針經〕宋志五卷,佚
〔亡名氏明堂玄真經訣〕宋志一卷,佚
〔刺法〕宋志一卷,佚
〔劉氏(元賓)洞天針灸經〕佚
按上見於安福縣誌。
〔賜大師劉真人大本瓊瑤發明神書〕二卷,未見
四庫全書提要曰。大本瓊瑤發明神書二卷。舊本題賜太師劉真人撰。不著其名。前有崇寧元年序。則當為宋徽宗時人。然序稱許昌滑君伯仁。嘗看經絡專專。(案專專二字疑誤。姑仍原本錄之。)手足三陰三陽。及任督也。觀其圖彰訓釋。(案圖彰二字未詳。今亦姑仍舊本。
)綱舉目張云云。伯仁。滑壽字也。元人入明。明史載之方技傳。崇寧中人。何自見之。其偽可知矣。書中所言。皆針灸之法及方藥。蓋庸妄者所託名也。
〔瓊瑤真人針經〕讀書敏求記三卷,未見
錢曾曰。題云賜大師劉真人集。未詳何時人。神農煮針法。他書俱失載。獨備於此。亦可寶也。
〔瓊瑤真人八法神針紫芝春谷全書〕讀書敏求記二卷未見
錢曾曰。峨眉山人黃士真序而傳之。錄於至正乙未仲秋。
〔莊氏(綽)膏肓腧穴灸法〕宋志一卷(書錄解題。作二卷。)存
跋曰。余自許昌。遭筍狄之難。憂勞難危。沖冒寒暑。避地東下。丁未八月。抵渭濱。感痎瘧。既至琴川。為醫妄治。榮衛衰耗。明年春末。尚苦胕腫腹脹。氣促不能食。而大便利。身足重痿。杖而後起。得陳了翁家。專為灸膏肓愉。自丁亥至癸巳。積三百壯灸之。次日即胸中氣平。
白話文:
這本書的內容和銅人圖經完全相同,可見它完全是根據銅人圖經繪製的。而滑壽並沒有看過銅人圖經。大概在元朝末年到明朝初年間,這些資料變得隱晦難傳,所以明英宗才會重新修訂這些資料吧。
《亡名氏補註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五卷,現存。
根據記載,這本書的作者已不可考。第三卷收錄了《大定丙午歲上元日平水閒邪瞶叟針灸避忌太一圖序》。序文後面有書軒陳氏印製的木刻標記。考證丙午年,是金世宗大定十六年,也就是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。涉園山崎子政先生曾得到這個版本的刻本,打算重新雕刻印行於世,請我為此寫序。先父說,即使這是天聖年間的舊本,也仍然非常珍貴。
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都數》一卷,現存。
這是明英宗重新修訂石刻本時附錄的,由徐三友校對刊印,屬於第四卷,並非宋代的版本。
《王氏(惟一)明堂經》宋志三卷,已佚失。
《亡名氏灸經背面相》宋志二卷,已佚失。
《許氏(希)神應針經要訣》宋志一卷,未曾見過。
《宋史》本傳記載,許希,開封人,以醫術為業,被任命為翰林醫學。宋仁宗景祐元年,仁宗身體不適,多位御醫用藥都沒有效果,人心惶惶。冀國大長公主推薦了許希。許希診斷後說,只要在心下包絡之間針灸就可以痊癒。左右的人都認為不可行。幾位黃門太監自願以身試針,試針後沒有任何副作用。於是就進行針灸,皇帝的病就痊癒了。皇上任命他為翰林醫官,賞賜緋色官服、銀魚和財物。許希拜謝之後,又向西再拜。皇上問他為什麼,他回答說:「扁鵲是我的老師,現在治好皇上的病並非我的功勞,而是老師的恩賜,我怎麼敢忘記老師呢?」於是請求用所得到的賞賜,興建扁鵲廟。皇帝便在城西角建造了廟宇,並封扁鵲為靈應侯。後來廟宇越來越完善,學習醫術的人都前往朝拜,因此在廟宇旁邊設立了太醫局。許希後來做到殿中省尚藥奉御,去世後,他的著作《神應針經要訣》流傳於世。他的兒子許宗道也被錄用,擔任內殿崇班。
《王氏(處明)玄秘會要針經》宋志五卷,已佚失。
《亡名氏明堂玄真經訣》宋志一卷,已佚失。
《刺法》宋志一卷,已佚失。
《劉氏(元賓)洞天針灸經》,已佚失。
這本書的記載見於《安福縣誌》。
《賜大師劉真人大本瓊瑤發明神書》二卷,未曾見過。
《四庫全書提要》說,《大本瓊瑤發明神書》二卷,舊本題為賜太師劉真人撰寫,但沒有記載作者的名字。前面有崇寧元年的序言,那麼作者應該是宋徽宗時期的人。然而序言中說許昌滑君伯仁,曾經仔細研究經絡(這裡的「專專」兩字可能是錯誤,暫且按照原本記錄)。了解手足三陰三陽以及任督二脈的走向,觀察他的圖示和講解(這裡的「圖彰」兩字意思不明,也暫且按照原本記錄)。並且分析的綱舉目張等等。伯仁是滑壽的字,是元朝人,在明朝的《明史》方技傳中有記載,怎麼會在崇寧年間就出現呢?可見這是偽作。書中所說的,都是一些針灸的方法和藥方,是庸俗之人假託名義所寫的。
《瓊瑤真人針經》讀書敏求記三卷,未曾見過。
錢曾說,書中題為賜大師劉真人所輯,但不知道他是什麼時代的人。書中記載了神農煮針的方法,其他書中都沒有記載,因此這本書也很珍貴。
《瓊瑤真人八法神針紫芝春谷全書》讀書敏求記二卷,未曾見過。
錢曾說,這本書是峨眉山人黃士真作序並流傳下來的,記錄在至正乙未年仲秋。
《莊氏(綽)膏肓腧穴灸法》宋志一卷(書錄解題中記載為二卷),現存。
跋文說,我從許昌逃難,經歷了戰爭的艱辛,加上憂慮勞累,冒著寒暑,逃到渭濱。在丁未年八月,我得了瘧疾。到了琴川之後,因為醫生胡亂治療,導致身體虛弱。到了第二年春天,仍然有浮腫腹脹,氣喘無法進食,大便卻很稀,身體沉重無力,要拄著拐杖才能站起來。後來在陳了翁家,專門灸了膏肓穴。從丁亥年到癸巳年,累計灸了三百壯。第二天就感覺胸中氣順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