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醫籍考》~ 卷二十一 (6)
卷二十一 (6)
1. 明堂經脈(一)
丈夫以癖氣為根。婦人以血氣為本。無問少長。多染此疾。嬰孺之流。傳注更苦。其為狀也。發乾而聳。或聚或分。或腹中有塊。或腦後近下兩邊有小結。(蘇沈。無近下字。)多者乃至五六。或夜臥盜汗。夢與鬼交通。(蘇沈。無通字。)雖目視分明。而四肢無力。或上氣食少。
漸就沉羸。縱延時日。終於溘盡。余昔忝洛州司馬。常三十日。灸活十三人。前後瘥者。數過二百。(蘇沈。過作逾。)至如貍頭(蘇沈。作貍骨。)獺肝。徒聞曩說。金牙銅鼻。罕見其能。未若此方。扶危拯急。非止單攻骨蒸。又別療氣療風。或瘴或勞。或邪或癖。(蘇沈。
此有或字。)患狀既廣。救愈亦多。不可具錄。(蘇沈。作灸活者不可具述。)略陳梗概。又恐傳授謬訛。以誤將來。今故具圖形狀。庶令覽者易悉。使所在流布。頗用家藏。未暇外請名醫。傍求上藥。還魂反魂。何難之有。遇斯疾者。可不務乎。(外臺秘要方)
舊唐書崔知溫傳曰。兄知悌。高宗時。官至戶部尚書。
新唐書崔知溫傳曰。兄知悌亦至中書侍郎。與戴至德郝處俊李敬玄等。同賜飛白書贊。而知悌敬玄以忠勤見表。還尚書左丞。裴行儉之破突厥。斬泥孰匐殘落保狼山。詔知悌馳往定襄慰將士。行儉平道寇有功。終戶部尚書。
沈括曰。崔丞相灸勞法。外臺秘要崔相家傳方。及王寶臣經驗方。悉編載。然皆差誤。毗陵郡有石刻。最詳。余取諸本參校。成此一書。比古方極為委曲。依此治人。未嘗不驗。往往一灸而愈。予在宜城。久病虛羸。用此而愈。(蘇沈良方)
〔亡名氏新集明堂灸法〕崇文總目三卷,佚
〔山眺針灸經〕(宋志注。眺。一作兆。)崇文總目一卷,佚
〔公孫氏(克)針灸經〕崇文總目一卷,佚
〔楊氏(顏齊)灸經〕(舊不著選人名氏。今據藝文略訂補。)崇文總目十卷,佚
〔亡名氏玄悟四神針法〕崇文總目一卷,佚
〔點烙三十六黃經〕讀書後志一卷,佚
趙希弁曰。上不著撰人。唐世書也,國史補云。自茗飲行於世。世人不復病黃癉。
按聖惠方第五十五卷。載治三十六種黃證候點烙論並方。三十六種黃點烙應用俞穴處。蓋採是書全文而編入者也。
〔亡名氏針經〕(讀書敏求記。四庫全書提要。作銅人針灸經。)一卷(讀書敏求記。四庫全書提要。作七卷。)存
序曰。夫針術玄奧。難究妙門。歷代名工。恆多祖述。蓋指歸有異。機要𥌎陳。或隱秘難明。或言理罔盡。或義博而詞簡。或文贍而意疏。背軒後之聖文,失岐伯之高論。致俾學者莫曉宗源。今則採摭前經。研核至理。指先哲之未晤。達古聖之微言。惣覽精英。著經一卷。斯經也窮理盡性。
通幽明玄。陳穴道而該通。指病源而咸既。用昭未晤。以導迷津。傳示將來。庶期攸遠者爾。
白話文:
男子這種病症的根源在於體內的「癖氣」,而女子則以血氣為根本。不論年紀大小,很多人都會罹患這種疾病,尤其是小孩子,病情傳播更為嚴重。這種病的症狀是,頭髮會變得乾燥豎立,可能是一撮一撮的,也可能是分散的;有的人腹部會有硬塊,有的人則是後腦靠近頸部兩側會有小結,多的人甚至會有五六個。有時晚上睡覺會盜汗,做夢時感覺和鬼交合。雖然眼睛看東西很清楚,但四肢卻沒有力氣,或者會覺得呼吸困難、吃不下飯,慢慢地身體就會變得虛弱,一直拖下去,最後就會死亡。
我以前在洛州擔任司馬時,曾經在三十天內,用艾灸治好了十三個人,前後治癒的病人超過兩百個。至於像是用狸頭、獺肝這些方法,都只是聽說過而已;而用金牙銅鼻這些方法,更是很少見到有效果的。還不如用我這個方法,可以幫助危急的病人脫離險境。這種方法不只可以治療骨蒸,還可以治療氣、風等疾病,無論是瘴氣、勞病、邪氣或癖病,都能夠治療。由於這種病症的狀況非常廣泛,所以能治癒的人也很多,沒辦法一一記錄下來。我只能大概說明一下病症的概要,但又擔心傳授的時候會產生錯誤,而誤導後人,所以現在把疾病的形狀繪製成圖,希望讓看的人容易了解,並且可以廣為流傳。平時可以使用家裡收藏的艾灸方法,沒有必要到外面去請名醫、尋求高貴的藥材,想要達到起死回生的效果,又有什麼困難呢?如果遇到這種疾病,怎麼能不努力治療呢?
舊唐書《崔知溫傳》記載,崔知溫的哥哥崔知悌,在高宗時曾當到戶部尚書。
新唐書《崔知溫傳》記載,崔知溫的哥哥崔知悌也曾當到中書侍郎,與戴至德、郝處俊、李敬玄等人一同被賜予飛白書讚。其中崔知悌和李敬玄因為忠誠勤勉而受到表揚,後來崔知悌又回到尚書左丞的職位。裴行儉擊破突厥,斬殺泥孰匐,將殘餘勢力趕到狼山,朝廷命令崔知悌前往定襄慰問將士。裴行儉平定道寇有功,最後擔任戶部尚書。
沈括說,崔丞相的艾灸治療勞病的方法,以及《外臺秘要》中記載的崔家家傳方,還有王寶臣的經驗方,都被收錄在書籍中,但都有錯誤。毗陵郡的石刻記載最為詳細。我參照各種版本進行校對,才完成了這本書。這個版本比古代的醫方更加詳細周到,按照這個方法來治療病人,沒有不應驗的,常常一次艾灸就能治好。我以前在宜城生病,身體虛弱,就是用這個方法治好的。
以下列出一些已散佚的古籍:
- 《亡名氏新集明堂灸法》,《崇文總目》記載有三卷。
- 《山眺針灸經》,《崇文總目》記載有一卷。
- 《公孫氏(克)針灸經》,《崇文總目》記載有一卷。
- 《楊氏(顏齊)灸經》,《崇文總目》記載有十卷。
- 《亡名氏玄悟四神針法》,《崇文總目》記載有一卷。
- 《點烙三十六黃經》,《讀書後志》記載有一卷。
趙希弁說,這本書沒有署名作者,是唐朝的書籍。《國史補》說,自從茶飲在世間流行後,世人就不再得黃疸病了。
查閱《聖惠方》第五十五卷,記載了治療三十六種黃疸病症的點烙理論及藥方,以及三十六種黃疸點烙應用的穴位,應該是採用了這本書的全部內容而編入的。
- 《亡名氏針經》,《讀書敏求記》和《四庫全書提要》都說是《銅人針灸經》,記載有一卷(或七卷)。
序言說:針灸的技術玄妙深奧,難以探究其中的奧秘。歷代名醫大多是依照前人的理論來行醫,但由於觀點不同,重要的關鍵之處也各有差異。有的隱晦難懂,有的道理說得不夠完整,有的內容廣泛卻簡略,有的文字華麗但意思卻空疏,違背了軒轅黃帝的教誨,也失去了岐伯的高論,導致學習的人不了解其根本來源。現在我收集了以前的經典,研究核對其中的道理,闡明了前人沒有理解的部分,並傳達古代聖人的深奧含義。我將這些精華總結起來,寫成一卷書。這本書探究了事物的原理,窮盡了人的本性,貫通了陰陽之間的奧秘。書中詳細說明了穴道的走向,指出了疾病的根源,用來啟發那些還不明白的人,並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道路,將這些方法傳給後人,希望可以流傳久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