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波元胤

《中國醫籍考》~ 卷二十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 (4)

1. 診法(四)

跡其前事。不過視徹膏肓。心解分劑。未聞乎平診脈候。見於蓍龜之能也。是唐時已有此說。而其為術也。不過假風鑑以神之。豈得於三點九按之際。察其休咎貴賤邪。吳昆脈語曰。醫家以岐黃為祖。其所論脈。不過測病情決死生而已。未有所謂太素也。扁鵲倉公之神。仲景叔和之聖。

亦無所謂太素也。何後世有所謂太素者。不惟測人之病情。而能占人之窮通。不惟決人之死生。而能知人之禍福。豈其術反過於先聖。即是亦風鑑巫家之教耳。初學之士。先須格致此理。免為邪說搖惑。則造詣日精。而倉扁張王之堂可闖矣。故太素乃醫之旁門。不得不辨。亦惡紫亂朱。

距邪放淫之意。又曰。業太素者。不必師太素。但師風鑑。風鑑精。而太素之說自神矣。至其甚者。索隱行怪。無所不至。是巫家之教耳。孔子曰。攻乎異端。斯害也已。王士豈為之。徐靈胎醫學源流論曰。診脈以之治病。其血氣之盛衰。及風寒暑濕之中人。可驗而知也。乃相傳有太素脈之說。

以候人之壽夭窮通。智愚善惡。纖悉皆備。夫脈乃氣血之見端。其長而堅厚者。為壽之徵。其短小而薄弱者。為夭之徵。清而有神者。為智之徵。濁而無神。為愚之徵。理或宜然。若善惡已不可知。窮通則與脈何與。然或得壽之脈。而其人或不謹於風寒勞倦。患病而死。得夭之脈。

而其人愛護調攝。得以永年。又有血氣甚清。而神志昏濁者。形質甚濁。而神志清明者。即壽夭智愚。亦不能皆驗。況其他乎。又書中更神其說。以為能知某年得某官。某年得財若干。父母何人。子孫何若。則更荒唐矣。天下或有習此術。而言多驗者。此必別有他術。以推測而幸中。

藉此以神其說耳。若盡於脈見之。斷斷無是理也。此論俱為得矣。其命名之義。取之乎所謂質之始也。魏時亨王文潔以為張太素者精此術。而後世稱之。殆未可信。蓋太素脈之術。雖無裨於治法。以其託言於醫流別編為一卷。附於診法之後。

白話文:

觀察病人過去的病史,僅僅是仔細觀察病況深入到膏肓的程度,心中明白如何調配藥劑。從沒聽過用普通的診脈方法,就能達到像蓍草和龜甲占卜那樣的效果。這種說法在唐朝就已經存在,而這種技術,不過是假借風水相術來神化它。難道在指按三部九候的時候,就能夠觀察到一個人的吉凶貴賤嗎?吳昆的脈學書中說,醫家以岐伯和黃帝為祖師,他們所論述的脈象,不過是用來測量病情、判斷生死而已,沒有所謂的太素之說。扁鵲和倉公的神奇,以及張仲景和王叔和的醫術高明,也沒有所謂的太素之說。為什麼後世會有所謂的太素脈呢?他們不僅能測量人的病情,還能預測人的窮通;不僅能判斷人的生死,還能知道人的禍福,難道他們的醫術反而超過了古代的聖賢嗎?這根本就是風水術士和巫師的說法罷了。初學醫術的人,必須先仔細研究這個道理,免得被邪說所迷惑,這樣才能精進醫術,達到像倉公、扁鵲、張仲景和王叔和那樣的境界。所以太素脈是醫學的旁門邪道,不得不加以辨別,就像用紫色來擾亂正色一樣,是要遠離邪惡和放縱的意思。又說,學習太素脈的人,不必師從太素脈的師傅,只要學習風水相術就好,風水相術精通了,太素脈的說法自然就顯得神奇了。至於那些過分的,就會去追求隱晦怪異的事情,無所不用其極,這根本就是巫師的說教。孔子說過,攻擊那些不正當的學說,就會造成危害。王士豈能這樣做呢?徐靈胎在《醫學源流論》中說,診脈是為了治療疾病,可以從中了解人體血氣的盛衰,以及風寒暑濕侵入人體的情況。可是相傳有太素脈的說法,說是可以預測人的壽命長短、窮通、智慧高低、善惡等,鉅細靡遺。脈象是氣血的外在表現,脈象長而堅實的,是長壽的徵兆;脈象短小而薄弱的,是夭折的徵兆;脈象清澈而有神的,是智慧的徵兆;脈象混濁而無神的,是愚笨的徵兆。這個道理或許可以成立。但善惡已經是無法得知的,而窮通又和脈象有什麼關係呢?而且,就算得到了長壽的脈象,如果這個人不注意防寒保暖,過度勞累,還是會生病而死;得到了夭折的脈象,如果這個人愛護身體,注意調養,也可以長壽。還有血氣很清,但是精神昏沉的人,以及形體很差,但是精神清明的人,即使是壽命長短、智慧高低,也無法都驗證,更何況是其他的事情呢?而且書中更加神化這種說法,說是可以知道某年會當什麼官,某年會得到多少財產,父母是誰,子孫會怎麼樣,那就更加荒唐了。天下或許有人學習這種醫術,說的很準,這一定是另外有其他的方法去推測,然後碰巧猜中,藉此來神化他們的說法罷了。如果說完全是從脈象上看出來的,絕對沒有這樣的道理。這些論述都是很正確的。至於太素脈這個名稱的意義,是取自於所謂事物開始的本質。魏時亨和王文潔認為張太素精通這種醫術,而後世就這樣稱呼,這大概是不可信的。太素脈的技術雖然對治療沒有幫助,但因為它假托醫學的說法,單獨編寫成一卷,附在診法之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