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醫籍考》~ 卷十六 (2)
卷十六 (2)
1. 臟象
〔亡名氏五臟含鑑論〕(宋志作金鑑論)崇文總目一卷,佚
〔張氏(尚容)大五臟論〕崇文總目一卷,佚
〔小五臟論〕崇文總目一卷,佚
〔亡名氏連方五臟論〕崇文總目一卷,佚
〔亡名氏五臟要訣〕崇文總目一卷,佚
〔五鑑論〕藝文略五卷,佚
〔五臟類纂〕藝文略十二卷,佚
〔諸家五臟論〕藝文略五卷,佚
〔五臟攝要明鑑圖〕藝文略一卷,佚
〔玄女五臟論〕藝文略一卷,佚
〔吳氏(簡)歐希範五臟圖〕佚
趙與時曰。慶曆間。廣西戮歐希範及其黨。凡二日剖五十有六腹。宜州推官靈簡皆詳視之。為圖以傳於世。王莽誅翟義之黨。使太醫尚方與巧屠。共刳剝之。量度五臟。以竹筵導其脈。知所終始。云可以治病。然其說今不傳。(賓退錄)
鄭景壁曰。世傳歐希範五臟圖。此慶曆間杜杞待制治廣南賊歐希範所作也。希範本書生。桀黠有智數。通曉文法。嘗為推官。乘元昊叛。西方有兵時。度王師必不能及。乃與蒙干嘯聚數十人。聲搖湖南。朝廷遣楊畋討之不得。乃以杞代。杞入境。即偽招降之。說與之通好。希範猖獗。
久亦幸苟免。遂從之。與干挾其酋領數十人皆至。杞大為燕犒。醉之以酒。已乃執於坐上。翌日盡磔於市。且使皆剖腹。刳其腎腸。因使醫與畫人。一一探索。繪以為圖。未幾。若有所睹。一夕登圊。忽臥於圊中。家人急出之。口鼻皆流血。微言歐希範以拳擊我。三日竟卒。
(劇談錄)
楊介曰。宜賊歐希範被刑時。州吏吳簡令畫工就圖之以記。詳得其證。吳簡云。凡二日剖歐希範等五十有六腹。皆詳視之。喉中有竅三。一食。一水。一氣。互令人吹之。各不相戾。肺之下。則有心肝膽脾。胃之下。有小腸。小腸下有大腸。小腸皆瑩潔無物。大腸則為滓穢。
大腸之傍則有膀胱。若心有大者。小者。方者。長者。斜者。直者。有竅者。無竅者。了無相類。唯希範之心。則紅而硾。如所繪焉。肝則有獨片者。有二片者。有三片者。腎則有一在肝之右微下。一在脾之左微上。脾則有在心之左。至若蒙干多病嗽。則肺且膽黑。歐詮少得目疾。
肝有白點。此又別內外之應。其中黃漫者脂也。(僧幻云史記標註。引存真圖。)
〔楊氏(介)存真圖〕讀書後志一卷,佚
楊介曰。黃帝時醫有俞跗。一撥見病因。能割皮解肌。湔浣腸胃。以祛百病云。宜賊歐希範被刑時。州吏吳簡令畫工就圖之記。詳得其狀。或以書考之則未完。崇寧中。泗賊於市。郡守李夷行遣醫並畫工往觀。決膜摘膏。曲折圖之。得盡纖悉。介取以校之。其自喉咽而下。心肺肝脾膽胃之系屬小腸。
大腸腰腎膀胱之營疊其中。經絡聯附。水穀泌別。精血運輸。源委流達。悉如古書。無少異者。(僧幻云史記標註引。)
白話文:
臟腑外形與結構的相關文獻記載
以下是一些關於臟腑的古籍記載,主要描述了古人對臟腑的研究和觀察:
-
《亡名氏五臟含鑑論》、《張氏(尚容)大五臟論》、《小五臟論》、《亡名氏連方五臟論》、《亡名氏五臟要訣》、《五鑑論》、《五臟類纂》、《諸家五臟論》、《五臟攝要明鑑圖》、《玄女五臟論》: 這些都是已經失傳的醫學書籍,主要探討了五臟的相關理論。
-
《吳氏(簡)歐希範五臟圖》: 這是另一本失傳的書籍,裡面描繪了歐希範的五臟結構圖。
-
趙與時的記錄: 趙與時提到,在慶曆年間,廣西處決歐希範及其同黨時,曾剖開五十多具屍體。宜州推官靈簡詳細觀察後繪製了圖,並將之流傳於世。類似的,王莽時期也曾剖開翟義黨人的屍體,由太醫和工匠測量臟腑,甚至以竹片探測脈絡的起止。據說這樣做是為了研究治病的方法,但相關的理論沒有流傳下來。
-
鄭景壁的說法: 他說,歐希範五臟圖其實是杜杞在慶曆年間鎮壓歐希範時繪製的。歐希範原本是個書生,聰明狡詐,還當過推官。他趁著元昊叛亂時,認為朝廷的軍隊無法及時趕到,便和同夥聚集了數十人作亂。朝廷派楊畋討伐無效後,改派杜杞。杜杞假意招降,歐希範一時僥倖接受。杜杞在宴席上灌醉他們,然後將他們逮捕。隔天,他們被處以磔刑,並被剖開肚子,取出腎臟和腸子。之後,醫生和畫家詳細觀察了臟腑的結構,並繪製成圖。據說杜杞在看完圖後,晚上上廁所時,突然在廁所裡倒下,口鼻流血,微弱地說歐希範打了他,三天後就死了。
-
楊介的描述: 楊介描述,歐希範被處刑時,州吏吳簡命令畫家將其臟腑結構畫下來,並詳細記錄。吳簡說,他們花費兩天剖開了歐希範等人的五十六具屍體,並詳細觀察了每個人的內部結構。他發現喉嚨有三個孔,分別用於食物、水和氣體,彼此互不干擾。肺下面有心、肝、膽、脾,胃下面有小腸,小腸下面有大腸。小腸非常乾淨,大腸則有殘渣。大腸旁邊有膀胱。每個人的心臟都不一樣,有大有小、有方有長,有的傾斜,有的直立,有的有孔,有的沒有孔,沒有兩個心臟是完全相同的。只有歐希範的心臟是紅色的,而且形狀與圖畫上的完全一致。肝臟也有各種形狀,有的只有一片,有的兩片,有的三片。腎臟則一個在肝臟的右下方,一個在脾臟的左上方。脾臟有的在心臟的左邊。此外,蒙干因為多病咳嗽,所以肺和膽是黑色的,歐詮因為患有眼疾,所以肝臟有白點。這些都顯示出臟腑的內部狀況與外部疾病的關聯。此外,臟腑中的黃色物質是脂肪。
-
《楊氏(介)存真圖》: 這也是一本失傳的書籍,內容與楊介的記錄相關。
-
楊介的另一段記錄: 楊介說,黃帝時代有個名醫叫俞跗,能一眼看出病因,並且能動手術,清洗腸胃。他提到,歐希範被處刑時,州吏吳簡命令畫家畫下他的臟腑結構,並詳細記錄。他還說,有人對照書籍,發現相關記錄並不完整。崇寧年間,泗州有叛賊被處刑,郡守李夷行派醫生和畫家去觀察,仔細描繪了臟腑的結構,並測量了相關尺寸。楊介也拿這些資料與古籍對照,發現從喉嚨到胃,以及心、肺、肝、脾、膽等器官的排列,以及小腸、大腸、腰、腎、膀胱的位置,都和古書上記載的一樣,沒有任何差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