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波元胤

《中國醫籍考》~ 卷十四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四 (10)

1. 本草(六)

三致意焉。故得是書。而樂為之序。

〔程氏(履新)山居本草〕未見

(按上見於易簡方論凡例。)

〔汪氏(昂)本草備要〕四卷,存

自序曰。醫學之要。莫先於切脈。脈候不真。則虛實莫辨。攻補妄施。鮮不夭人壽命者。其次則當明藥性。如病在某經。當用某藥。或有因此經。而旁達他經者。是以補母瀉子。扶弱抑強。義有多端。指不一定。自非兼貫博通。析微洞奧,不但呼應不靈。或反致邪失正。先正云。

用藥如用兵。誠不可以不慎也。古今著本草者。無慮數百家。其中精且詳者。莫如李氏綱目。考究淵博。指示周明。所以嘉惠斯人之心。良云切至。第卷帙浩繁。卒難究殫。舟車之上。攜取為艱。備則備矣。而未能要也。如主治指掌。藥性歌賦。聊以便初學之誦習。要則要矣。

而未能備也。近如蒙筌經疏。世稱善本。蒙筌附類。頗著精義。然文拘對偶。辭太繁縟。而闕略尚多。經疏發明主治之理。制方參互之義。又著簡誤。以究其失。可謂盡善。然未暇詳地道。明制治。辨真贗。解處偶有傅會。常品特多芟黜。均為千慮之一失。余非岐黃家。而喜讀其書。

三餘之暇。特裒諸家本草。由博返約。取適用者凡四百品。匯為小帙。某藥入某經治某病。必為明其氣味形色。所以主治之由。間附古人最惡兼施。制防互濟。用藥深遠之意。而以土產修治畏惡附於後。以十劑宣通補瀉冠於前。既著其功。亦明其過。使人開卷瞭然,庶幾用之不致舛誤。

以云備則已備矣。以云要則又要矣。通敏之士。由此而究圖焉。醫學之精微。可以思過半矣。題曰本草備要。用以就正於宗工焉。休陽訒庵汪昂題於延禧堂。

〔增訂本草備要〕四卷,存

自序略曰。醫學與堪輿不同。堪輿當有秘奧。天機不欲輕泄。若醫集。所以濟生救疾。自應無微不闡。無隱不彰。恣意極言。不遺余蘊。及泛覽諸書。惟靈素難經仲景叔和。奧衍弘深。不易究殫。自唐宋而下。名家百氏方書。非不燦陳。而義蘊殊少詮釋。如本草。第言治某病某病。

而不明所以主治之由。醫方第云用某藥某藥。而不明所以當用之理。千書一律。開卷茫如。即間有辨析病源。訓解藥性者。率說焉而不詳。語焉而不暢。醫理雖云深造。文字多欠通明,難以豁觀者之心目。良用憮然。不揣固陋。爰採諸家之長。輯為本草備要。醫方集解二編。

理法全宗古人。體裁更為創制。本草則字淺句釋。仿傳注之詳明。醫療則詮症釋方。兼百家之論辨。書分兩帙。用實相資。要令不知醫之人。讀之瞭然。庶裨實用。兩書甫出。幸海內名賢。頗垂鑑許。今本草原刻。字已漫滅。特再加釐訂。用酬世好。抑世尚有議余藥味之簡者。

白話文:

這本書寫作的動機值得重視。因此我得到這本書,並且很樂意為它寫序。

《程氏山居本草》:沒有看到。

(按照上面的說法,這段文字出自《易簡方論凡例》。)

《汪氏本草備要》:共四卷,現存。

作者在序言中說:醫學的要點,首先在於把脈。如果脈象不真實,就無法分辨虛實,錯誤地使用攻伐或補益的藥物,很少有不損害人壽命的。其次,要了解藥性。例如,如果疾病在某條經絡,就應該使用針對該經絡的藥物。或者,有些藥物可以通過這條經絡,影響到其他經絡,因此有補母瀉子、扶弱抑強等許多不同的治療方法,並不是一成不變的。如果不能全面貫通、深入分析,就會反應遲鈍,甚至導致邪氣入侵,正氣受損。古人說:「用藥如同用兵,實在不能不謹慎。」古今撰寫本草書籍的,大約有數百家。其中最精細詳盡的,莫過於李時珍的《本草綱目》。它考究廣博,說明周詳,對後世的幫助非常大。但這本書卷帙浩繁,很難讀完,而且在旅途中攜帶也很困難。雖然內容很全面,但卻不夠簡要。像《主治指掌》、《藥性歌賦》之類的書籍,只是為了方便初學者背誦。雖然簡要,卻不夠全面。最近像《蒙筌經疏》這本書,世人稱讚它為好版本。《蒙筌》的附錄分類,頗有精義。然而,它的文字拘泥於對偶,辭藻過於繁瑣,而且遺漏之處還很多。《經疏》闡明了藥物主治的原理,探討了組方配伍的意義,並指出了錯誤之處,可以說是盡善盡美。然而,它沒有詳細說明藥材的產地,沒有明確炮製方法,沒有辨別真假,而且對一些地方的解釋也帶有牽強附會之處,對於常用的藥材,也刪減了不少,這些都是考慮不周的地方。我並非醫學專家,但喜歡閱讀醫學書籍。

在閒暇時間,我收集了各家本草的精華,由博返約,選取了約四百種常用的藥物,匯編成這本小冊子。我會說明某種藥物進入哪條經絡,治療哪種疾病,以及明確藥物的氣味、形狀、顏色,並說明它主治疾病的原因。我還會適當加入古人最反對的兼施、製藥的防範和相互制約、用藥的深層含義,並將藥材的產地、炮製方法和禁忌附在後面,同時將十劑(指藥劑的分類)宣通、補瀉等方法放在前面。既說明藥物的功效,也明確指出它的過失,使讀者一翻開書本就能明白,希望在使用時不會出現錯誤。

說它全面,它已經很全面了;說它簡要,它又很簡要了。聰明通達的人,可以從此深入研究。這樣醫學的精髓就可以了解一半了。因此,我將此書命名為《本草備要》,以便向醫學專家請教。休陽人訒庵汪昂在延禧堂題寫。

《增訂本草備要》:共四卷,現存。

作者在序言中大意說:醫學和風水不同。風水應該有秘密,不應該輕易洩露天機。而醫學是用來救助生命、治療疾病的,應該毫無保留地闡述,沒有任何隱瞞,盡情地說,不遺漏任何內容。當我廣泛閱讀各種醫學書籍時,我發現只有《靈樞》、《素問》、《難經》以及張仲景、王叔和的著作,內容深奧廣博,難以窮盡。自唐宋以來,各家醫學名著,雖然內容豐富,但對於醫理的解釋卻很少。例如,本草書籍只說某種藥物能治某種疾病,卻不說明它為什麼能治療這種疾病。醫方書籍只說用某種藥物來治療疾病,卻不說明為什麼要用這種藥物。所有的書都千篇一律,讓人一翻開就感到茫然。即使偶爾有解釋病因、講解藥性的,也只是簡單地說一下,說得不夠詳細透徹。醫學理論雖然很深奧,但文字卻不夠通俗易懂,難以讓讀者明白。我感到很失望。我不顧自己的淺薄和陋見,於是採納各家之長,編撰了《本草備要》和《醫方集解》這兩本書。

在理論和方法上,我完全遵循古人的思想。在體裁形式上,我進行了創新。《本草備要》採用淺顯的文字和逐句解釋,仿照注釋的形式。《醫方集解》則解釋證候,分析處方,並參考各家的觀點進行辨析。這兩本書分為兩個部分,相互補充,相互配合。目的是讓不懂醫學的人,也能夠讀懂,以便實際應用。這兩本書剛一出版,就得到了很多名賢的讚許。現在,《本草備要》的原刻本字跡已經模糊,因此我再次進行修訂,以回報世人的喜愛。或許有人會認為我書中收錄的藥味太過簡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