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醫籍考》~ 卷十四 (9)
卷十四 (9)
1. 本草(六)
用藥法象之撰自東垣。數子者。並以巨眼卓識。精別棄取。翃雖不敏。竊效斯旨。是編也。始於丙申。迄於壬戌。凡四易稿而成。法尚精嚴。文仍璀璨。視海虞華亭牽合附會以疏經。檃栝蕪陋以為匯者。則無間矣。學者尊之為本經。勿卑之為方技。是則余刪述之微意也。是編初成。
西昌嘉言喻先生適館余舍。曾出以示先生。先生喟然曰。雷桐不作。斯道晦塞久矣。君其手提靈珠。以燭照千古乎。握靈本草者。喻先生之言也。康熙二十二年。歲在昭陽上章大淵獻月臨則且中浣谷且嘉王翃撰。
〔陳氏(士鐸)本草新編〕五卷,存
金以謀序略曰。陳子遠公所著石室秘籙。皆傳自異人。而於青囊肘後。闡發尤多。故撥肓起疲。捷如響應。余既序之。梓以行世矣。無何,復郵本草新編。余讀竟。而益嘆其術之奇也。服其心之仁也。粵稽烈山氏躬嘗百草。教後世以醫。軒轅岐伯相與論性命之學。即今金匱靈樞素問難經。
一以天地陰陽。四時寒燠。五行屈伸。悔吝之道。通於人身之風寒暑熱。五臟六腑。相生互伐。強弱通塞之機,蓋古先哲之明乎天人合一之理。而後頤指意會。將使天下之人之病。無有不治。且並其病也而無之。而後快焉。是道也。猶之政也。先王固以不忍人之心行之矣。後世若淳于意華元化孫思邈許胤宗龐安時諸公。
咸以醫鳴。而長沙張公能集大成者。得是道也。得是心也。其間繼起立論著方。或多偏畸。猶滋訾議。而況其凡乎。自挽近以來。家執一言。人持一見。紛然雜然。□□行天人同一之旨晦。由是習焉。莫測其端。狃□□家其變。而冀得心應手也。必無幾矣。陳子乃慨然以著作自任。
上探羲皇。旁證仙真。寤寐通之,著書累千萬言。而本草一編。略人所詳。詳人所略。考綱目辨疑諸善本。惟□注方與真贗。與甘溫涼熱。治病炰制而已。茲則一藥必悉其功用。權其損益。入某經,通某臟。人能言之。入某經而治陰之陽。陽中之陰。通某臟而補水中之火。火中之水。
人不能言也,至或問辨疑。蕉抽繭剝。愈入愈細。舉靈樞以上諸書。後世有誤解誤用者。必引經據史。以辨明之。使人不墮雲霧中間乎。陳子術之奇也。且其論滋補。則往復流連。論消散則殷勤告誡。而於寒涼之味。則尤其難其慎。不翅涕泣而道之。固唯恐輕投於一二人。貽害者眾。
錯置於一二時。流毒者遠也。斯其心可不謂仁矣乎。今醫統久替。似續殊難其人。若陳子所云岐伯雷公仲景純陽諸先哲。或顯形而告語。或憑乩而問答。殆亦憫醫理之不明。欲以斯道屬斯人也。陳子何多讓焉。謀也三載薪勞。一官叢脞。不能仰副聖主如天之仁。以廣仁政。而獨於民人死生之際。
白話文:
東垣的用藥法則,以及許多前輩,都以敏銳的眼光和獨到的見解,精確地分辨藥物的取捨。我雖然不聰明,也效法他們的宗旨。這本書的編撰,從丙申年開始,到壬戌年完成,總共修改了四次才定稿。內容講究精確嚴謹,文字仍然優美亮麗。相較於那些海虞、華亭之人牽強附會、疏漏經文,或將蕪雜內容彙集成冊的著作,這本書的優點顯而易見。希望學者將它視為經典,不要輕視為一般的方術。這就是我刪訂這本書的用意。這本書初成時,西昌的嘉言喻先生剛好住在我家,我曾拿給他看。喻先生感嘆地說:「雷斵的著作失傳,醫學之道已經晦暗很久了。您就像手握著明珠,照亮了千古啊!」喻先生認為這本書是醫學的至寶。康熙二十二年,歲次在昭陽上章大淵獻月的下旬,谷且嘉王翃撰寫。
〔陳氏(士鐸)本草新編〕五卷,尚存。
金以謀的序言大意是說:陳子遠公所著的《石室秘籙》,都是從奇人異士那裡傳來的,尤其對於《青囊》、《肘後方》的闡發更加深入。因此,能迅速解除病痛,效果如同回聲一般。我已經為它寫了序,並刊印流傳於世。不久,他又寄來了《本草新編》。我讀完後,更加讚嘆他醫術的精妙,也佩服他仁愛的心腸。回溯到神農氏親自嚐遍百草,教導後人醫學;軒轅黃帝與岐伯一同探討性命之學,才有了今天的《金匱》、《靈樞》、《素問》、《難經》等經典。
這些經典都以天地陰陽、四季寒熱、五行生剋等自然規律,來闡述人體內部的風寒暑熱、五臟六腑的相互關係、強弱通塞等機制。這表明古代的哲人,領悟了天人合一的道理,所以能以意念來診斷,讓天下所有人的疾病都能得到治療,甚至不再有疾病,這才是他們所期望的。醫學之道,如同政治,古代的君王都是以不忍人之心來治理天下。後世像淳于意、華佗、孫思邈、許胤宗、龐安時等醫家,都以醫術聞名。而長沙的張仲景,則是集大成者,他領悟了醫學的真諦,也具有仁愛的心腸。期間,後世的醫家雖然不斷提出理論、制定方劑,但往往偏頗不全,甚至引來許多批評。更何況那些平庸之輩呢?自近代以來,各家固執己見,眾說紛紜,導致天人合一的醫學宗旨被埋沒。由於長期習慣於此,人們無法理解醫學的奧妙,反而固守己見,想憑藉自身經驗來應對疾病,這實在是難以奏效的。陳子因此慨然承擔著述重任。
他上溯羲皇時代,旁證仙人的理論,日夜鑽研,著書數百萬字。而這本《本草新編》,詳述他人所忽略之處,略述他人所詳盡之處。他考證《綱目》等善本,辨析藥物的真偽,以及甘溫涼熱的藥性,治療疾病和炮製方法。這本書中,每一味藥都詳細記載其功效,權衡其利弊,說明其入哪條經絡,通達哪個臟腑。這些是一般醫家可以說得出來的。但是,藥物入哪條經絡可以治療陰中的陽,陽中的陰,通達哪個臟腑可以補水中之火,火中之水,這就是一般醫家無法說明的了。至於辨析藥性疑點,就像剝繭抽絲一樣,越說越細緻。他引用《靈樞》等經典,針對後世誤解誤用的地方,必定引經據典加以說明,使人不再感到迷惑。陳子的醫術真是太神奇了!此外,他論述滋補時,會反覆叮嚀;論述消散時,會殷勤告誡;尤其對於寒涼藥性,更是格外謹慎,甚至不惜以流淚的語氣來闡述,唯恐輕易施用,導致一人受害而影響眾人,一時用錯,則遺害深遠。他的仁心,實在令人敬佩!現在醫學衰微已久,要找到繼承醫道的人才非常困難。或許像陳子所說的岐伯、雷公、仲景等先哲,會顯靈告誡,或是藉由扶乩來傳達信息,大概也是憐憫醫理不明,想把醫道傳給真正能繼承的人。陳子為何要推辭呢?我金以謀,三年來為了官務奔波勞碌,無法上報君主如天般仁慈的恩德,來推行仁政,卻獨獨對於人民的生死大事,感到憂心忡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