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張氏醫通》~ 卷十六 (45)
卷十六 (45)
1. 固略
一、固方之制:固其泄也。
如久嗽為喘而氣泄於上者,宜固其肺;久遺成淋而精脫於下者,宜固其腎;小水不禁者,宜固其膀胱;大便不禁者,宜固其腸臟;汗泄不止者,宜固其皮毛;血泄不止者,宜固其營沖。
凡因寒而泄者,當固之以熱;因熱而泄者,當固之以寒。總之,在上者、在表者,皆宜固氣,氣主在肺也;在下者、在裡者,皆宜固精,精主在腎也。
然虛者可固,實者不可固;久者可固,暴者不可固。當固不固,則滄海亦將竭;不當固而固,則閉門延寇也。二者俱當詳酌之。
白話文:
一、固澀方法的制定:固澀的目的是為了阻止洩漏。比如,長期咳嗽導致氣喘,氣往上洩,應該固護肺氣;長期遺精或淋漓,精氣往下洩,應該固護腎氣;小便失禁,應該固護膀胱;大便失禁,應該固護腸道;汗流不止,應該固護皮膚毛孔;出血不止,應該固護營血和衝脈。凡是因為寒冷導致洩漏的,應該用溫熱藥物來固澀;因為熱導致洩漏的,應該用寒涼藥物來固澀。總之,病在上部、在表面的,都應該固護陽氣,因為陽氣主要與肺有關;病在下部、在內裡的,都應該固護精氣,因為精氣主要與腎有關。然而,虛弱的情況可以固澀,實證的情況不可以固澀;長期的病症可以固澀,突發的病症不可以固澀。應該固澀而不固澀,就像大海也會枯竭;不應該固澀而固澀,就像關起門來引來盜賊。這兩種情況都應該詳細考慮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