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璐

《張氏醫通》~ 凡例(六則)

回本書目錄

凡例(六則)

1. 凡例(六則)

一醫學自軒岐仲景。一脈相承。而近世名家。視素問為迂遠不切。傷寒論為古法不可以治今病。至於靈樞金匱。並其書而未聞也。是編首列靈素病機。次則金匱治例。以冠諸論。第文辭質奧。非膚淺輩可知。故詳加釋義。以明其旨。獨不及傷寒論者。以傷寒纘緒二論。先梓行世故也。

一藝術之學。惟醫林最繁。汗牛充棟。莫可名喻。然靈素金匱而外。求其理明辭暢。如王安道、趙嗣真、趙養葵、張景岳、喻嘉言者。指不多屈。即歷代名醫。造藝各有所長。文理不能兼善。故選擇方論。如披沙揀金。況多支辭復義。彼此互引。不得不稍為筆削。其文氣有不續處。

白話文:

中醫學源自軒轅黃帝和張仲景,一脈相承。然而近來一些名醫卻認為《素問》過於深奧不切實際,《傷寒論》是古代方法,無法治療現代疾病。至於《靈樞》和《金匱》,他們甚至連名字都沒聽過。因此,這本書首先列出《素問》和《靈樞》的病理機制,其次列舉《金匱》的治療方法,用以作為論述的基礎。由於文章用詞深奧,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,所以詳細解釋,以闡明其意思。唯獨沒有提及《傷寒論》,因為《傷寒論》和《纘緒論》早已廣泛流傳了。

醫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,書籍浩如煙海,難以盡述。除了《靈樞》、《金匱》之外,真正理明文暢的,只有王安道、趙嗣真、趙養葵、張景岳、喻嘉言等人,寥寥可數。即使歷代名醫,在醫術造詣上各有專長,但文章表達卻不一定都能兼顧。因此,在選擇方論時,要如同淘沙揀金一般仔細。況且很多醫書互相引用,互相闡釋,不得不略微刪改。因此,文章中可能有些地方文氣不連貫。

略加片語以貫之。辭義有不達處。聊易數字以暢之。一切晦滯難明者。雖出名賢。概置不錄。

一各證治例。類次系諸論之後。皆從古相承。未能逐一辨其出自某某。有例雖明確。而治未允當者。或經治驗。或加體會。易以對證方藥。非故為舉措。變亂成則也。然亦不過如匠氏之繩墨。又必臨病審察。隨其所稟之偏勝。形志之苦樂而為處方。所以一例後有主二三方者。

如金匱例云。短氣有微飲。當從小便去之。苓桂朮甘湯主之。腎氣丸亦主之。病溢飲者。當發其汗。大青龍湯主之。小青龍湯亦主之。小便不利蒲。灰散主之。滑石白魚散、茯苓戎鹽湯並主之。所謂醫不執方。合宜而用者。其斯之謂歟。

白話文:

簡單地用一些詞語來串聯文章,如果語義不通順,就用數字方便理解。所有晦澀難懂的部分,即使出自名家之手,也一概不記錄。

每一種證治的例子,都列在論述之後,都是古人世代相傳下來的,無法一一辨別出自何人。有些例子雖然明確,但治療方法卻不恰當,經過臨床驗證或者加上自己的體會,就用對應的證候和藥物來治療。這並不是刻意為之,改變原本的規則,只是如同工匠的繩墨一樣,必須臨病診斷,根據患者體質的偏盛、精神狀態的苦樂來開方。所以一個例子後面可能會有兩三個方劑。

例如《金匱要略》記載,短氣伴有輕微水腫,應該從小便排出,苓桂朮甘湯主治,腎氣丸也主治。病症為溢飲,應該發汗,大青龍湯主治,小青龍湯也主治。小便不利,用蒲灰散主治,滑石白魚散、茯苓戎鹽湯也都主治。所謂醫者不拘泥於方劑,而是根據病情合適地用藥,這就是醫術的精髓。

一古今治按。如儒者之歷科程文。而諸家所輯方書。都未之及。且從古立言。止就一端而論。人之所患。都兼併不一。非詳究古人治驗。不能識治法之奧。故於諸按中。擇其可以為法者。附列論例之末。非若類按之泛引稗官野史。以混耳目。

一論中所用諸方。祖方各歸其源。專方各隸本門。更有不專一門。不歸一源之方。曾採用於前者。以後但著見於某門。不復疊載。祖方則循序貫列。令知某湯中加某藥。即為某方治某病。究其出入增減之意。便獲古人用藥心法。蓋臨病制方。原非作意師古。即如善於奕者。下手輒成譜勢。

與醫者之投劑不殊。然古方中有極峻厲。極迅烈。難於輕試者。有順逆反正配合。寒熱補瀉互用。深奧難明其理者。有故用相反之性。激其成功者。有奇兵暫用。隨手轉關者。各於方後發明其義。則極峻厲。極奇奧諸方。皆為常勝之師。庶學者胸中不膠執古方不可治今病之說。

白話文:

古代醫家治病的方法,就如同儒者學習科舉的流程一樣,需要循序漸進。過去許多醫書都只專注於某一方面,沒有將各種病症的治療方法完整整理。而病人所患的疾病往往會同時具有多種症狀,若不仔细研究古人治療的經驗,就無法理解治病的深奧奧妙。因此,我在這本書中,選擇了一些可以作為範例的古代醫方,列在論例的最後,絕非像那些泛泛之談的醫書一樣,引用一些野史雜談來混淆視聽。

本書中所使用的藥方,都明確標明其來源,並依照其所屬的醫學門派分類。有些藥方不屬於單一門派,也不源自單一醫書,曾在前面的章節中使用過,之後只會在該門派中出現,不再重複記載。至於那些祖傳藥方,則依照順序排列,讓讀者了解某個湯劑中添加某種藥物,就變成治療某種疾病的某個藥方,透過研究藥物的增減變化,就能掌握古人用藥的精髓。醫者在臨床上開處方時,並不是刻意模仿古人,就像棋藝高手下棋時,自然而然就能形成棋局一樣,醫者根據病症開藥也是如此。

古方中有些藥性非常峻烈,很難輕易嘗試;有些藥方則需要遵循順逆和正反的配伍原則,運用寒熱補瀉的相互作用,其原理深奧難懂;有些藥方故意採用相反的藥性,以激發療效;有些藥方則像是奇兵,臨時使用,隨機應變。針對這些藥方,我會在方後詳細說明其原理,這樣一來,即使是那些藥性非常峻烈、原理非常深奧的藥方,也能成為常勝之師。希望學者們不要再固執地認為古方無法治療現代疾病,而是要融会贯通,灵活运用。

斯不愧乎大方。洵非專守藥性用藥者。可同日而語也。間有古方因病雜合。而制難於取法者。稍為更易。以合本條治例。方下標名改定。不敢混廁以浼先哲也。

一是編證類次第。悉如準繩。而所輯方論。更迭出入。肇是甲申。迄今癸酉。歲逾五甲。稿凡十易。勒成一十六卷。而所選不欲太繁。繁則郢書燕說。讀者愈滋其惑。又不能太簡。簡則井蛙鼴鼠。臨證罔知所措。務在廣搜歷覽。由博反約。千古名賢至論。統敘一堂。八方風氣之疾。

匯通一脈。俾後世修性命之學者。昭然共由。而趨世騖名者。歧路攸分。請毋事此。

白話文:

這確實是博大精深的醫學著作,作者並非僅僅依據藥性來用藥,可謂是與古人同道中人。書中偶爾會引用古方,因病而雜合用藥,但這些方子難以模仿。作者稍作改動,使其符合本書的治療原則,並在方劑下方標注名稱,改定錯誤。作者不敢混淆古今,以免玷污前賢的智慧。

本書按照症狀類別排列,井井有條,猶如準繩。而書中收錄的方論,不斷修改增減,從甲申年開始,至今癸酉年,已經超過五十年了,稿子修改了十多次,最終編成十六卷。作者在選取內容時,既不想過於繁雜,繁雜就會讓人像郢書燕說,讀者越讀越糊塗;又不想過於簡略,簡略就會像井底之蛙,臨證時不知所措。作者致力於廣泛搜尋古今醫學典籍,從博學精深中歸納出精華,將歷代名醫的至理名言匯集到一起,將八方風土病的治療方法融匯貫通,使後世修習性命之學的人都能清楚地明白,而那些追求名利的人則會走上歧途,請不要妄自揣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