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夢瑤

《醫碥》~ 卷之六·諸方(上)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·諸方(上) (14)

1. 《三因》白散子

大附子(去皮臍,生),滑石(桂府者,各半兩),製半夏(七錢半),上為末,每服二錢,水二盞,姜七片,蜜半匙,煎七分,空心冷服。

白話文:

將附子(去皮臍,生)、滑石(桂府者,各半兩)、製半夏(七錢半)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二盞,薑七片,蜜半匙,煎煮至七分,空腹冷服。

2. 天麻丸

附子(一兩,炮),天麻(酒浸三宿,曬乾),牛膝(酒浸一宿,焙乾),萆薢(另研),玄參(各六兩),杜仲(七兩,炒去絲),當歸(十兩,全用),羌活(十兩或十五兩),生地黃(十六兩),獨活(五兩),上為末,煉蜜丸,桐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,病大者加至百丸,空心食前溫酒或白湯下。平明服藥,日高飢則食,不飢且止。

白話文:

將以下中藥材:

  • 附子(一兩,炮製)
  • 天麻(用酒浸泡三夜,曬乾)
  • 牛膝(用酒浸泡一夜,烘乾)
  • 萆薢(另外研磨成粉末)
  • 玄參(各六兩)
  • 杜仲(七兩,炒去纖維)
  • 當歸(十兩,全部使用)
  • 羌活(十兩或十五兩)
  • 生地黃(十六兩)
  • 獨活(五兩)

以上藥材混合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丸劑,大小如桐子,每次服用五、七十丸,病症嚴重者可加至一百丸,空腹溫酒或白湯送服。

服用時間:清晨服用藥物,日頭高照感到飢餓時再進食,若不感到飢餓則停止進食。

大忌壅塞,失於通利,故服藥半月,稍覺壅塞,以七宣丸(見大便不通。)疏之。

白話文:

大忌是阻塞,如果未能保持流通,所以服藥兩週後,你若有感到阻塞的情況,可以服用「七宣丸」(參考大便不順暢的情況)。

3. 白薇湯

白薇,當歸(各六錢),人參(三錢),甘草(一錢半),分二帖,水煎服。治產後汗多鬱冒,亡血發厥等證。

白話文:

將白薇、當歸各六錢,人參三錢,甘草一錢半,分成兩帖,用清水煎煮後服用。此方可用於治療產後汗多、氣鬱頭昏、失血昏厥等症狀。

4. 倉公散

瓜蒂,藜蘆,白礬,雄黃,各等分,為末,每用少許吹鼻取嚏。內服白薇湯,治產後血厥而冒。(血厥,去血太多而暈倒也。)

白話文:

將瓜蒂、藜蘆、白礬、雄黃各取相同份量,磨成粉末,每次取少許吹入鼻中,使人打噴嚏。內服白薇湯,用於治療產後因失血過多而昏厥,並伴隨發熱的症狀。(血厥,指因失血過多而昏倒。)

5. 排風湯

白蘚皮,當歸(酒浸一宿),肉桂(去粗皮),芍藥(白者),甘草(炒),杏仁(去皮尖,麩炒),防風,芎藭,白朮(各二兩),獨活,麻黃(去根節),茯苓(去皮,各三兩),上為粗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姜四片,煎八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。

白話文:

將白蘚皮、當歸(用酒浸泡一晚)、肉桂(去除粗皮)、白芍藥、甘草(炒過)、杏仁(去除皮尖,用麩皮炒過)、防風、芎藭、白朮(各二兩)、獨活、麻黃(去除根節)、茯苓(去皮,各三兩)研磨成粗粉。每次取三錢,用一盞半水,加入四片薑,煎煮八分,去渣後溫服,不限時間服用。

6. 四生散

黃耆,川羌活,蒺藜(沙苑者),白附子(各等分,生用),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薄荷酒調下。

白話文:

黃耆、川羌活、蒺藜(特別是來自沙苑的種類)、白附子(以上四種材料等量,保持生用狀態),將這些材料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份量為二錢,請使用薄荷酒來調和後飲用。

7. 換骨丹

槐莢子(生,即槐角),人參,桑白皮,蒼朮,白芷,何首烏,蔓荊子,威靈仙,防風(各二兩),五味子,苦參,香附,川芎(各一兩),麝香(二錢),龍腦(二錢,另研,一本無)

白話文:

  • 槐莢子(生,即槐角):生長在樹上的槐花果實。
  • 人參:一種常見的滋補藥材,具有調理身體、增強免疫力的功效。
  • 桑白皮:桑樹的皮,用於清熱利水、止咳化痰。
  • 蒼朮:一種常用的芳香化濕藥材,有助於消化和排除體內濕氣。
  • 白芷:一種常見的草本植物,用於清熱解毒、通鼻開竅。
  • 何首烏:一種滋補藥材,主要用於養肝、固發、抗衰老。
  • 蔓荊子:蔓荊的種子,有清熱解毒、止痛的功效。
  • 威靈仙:一種具有祛風除濕、活血通絡功效的草本植物。
  • 防風:一種常見的風濕病治療藥材,能調理風寒、止痛。
  • 五味子:五味子的果實,有補脾益肺、安神定志的作用。
  • 苦參:一種苦味的草本植物,用於清熱燥溼、消炎解毒。
  • 香附:一種具有調理肝氣、疏肝解鬱功效的藥材。
  • 川芎:一種常見的活血藥材,能活血通經、止痛。
  • 麝香:一種珍貴的動物分泌物,具有開竅醒腦、散瘀止痛的功效。
  • 龍腦:又名冰片,一種具有清熱解毒、鎮痛的天然物質。

請注意,藥物的使用應根據個人健康狀況和醫生的指導來進行。在使用上述藥材之前,最好諮詢專業的中醫師或藥師,以確保安全性和適當的用量。

上十四味為細末,入麝、腦令勻,又用麻黃十斤去根節,天河水三石三斗,熬至六斗,濾去滓,再煎至二升半,入銀石器內熬成膏,入前藥和勻,杵三五千下,每一兩作十丸,硃砂為衣。每服一丸,先搗碎,酒一盞,自晨浸至晚,食後臨臥攪勻服之。神清無睡是藥之驗,再服須更隔五日服之。

如中風無汗宜服,若體虛自汗服之,是重亡津液也。若風盛之人,當於密室溫臥取汗。

白話文:

將上列十四味藥材研磨成細粉,加入麝香和腦髓,充分混合均勻。再取麻黃十斤,去除根節,以天河水三石三斗熬煮至六斗,過濾掉藥渣,繼續煎煮至二升半,倒入銀製器皿中熬製成膏狀。將先前混合好的藥粉加入膏中,充分攪拌均勻,用杵搗三五千下。每取一兩藥膏製成十丸,以硃砂作為藥丸的外衣。

每次服用一丸,先將藥丸搗碎,用一盞酒浸泡,從早晨浸泡至晚上,飯後臨睡前攪拌均勻服用。精神清醒,沒有睡意,便是藥物有效的徵兆。再次服用需要間隔五天再服用。

如果中風患者無汗,適合服用此藥。但若體虛容易自汗的人服用此藥,會加重耗損津液。如果風邪較盛的人,應該在密室溫暖的床上臥床取汗。

8. 清陽湯

黃耆,當歸身,升麻(各二錢),葛根(一錢半),炙甘草,紅花,黃柏(酒炒),桂枝(各一錢),蘇木,生甘草(各五分),㕮咀作一服,酒三盞,煎至一盞三分,去滓稍熱食前服訖,以火熨摩緊急處即愈。夫口喎筋急者,是經脈血絡中大寒,此藥少代燔針劫刺,破惡血以去凝結,內泄衝脈之火熾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描述了一個中醫處方,內容如下:

藥材:

  • 黃耆:二錢
  • 當歸:二錢
  • 升麻:二錢
  • 葛根:一錢半
  • 炙甘草:一錢
  • 紅花:一錢
  • 黃柏(酒炒):一錢
  • 桂枝:一錢
  • 蘇木:五分
  • 生甘草:五分

用法:

  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做成一劑。
  • 以酒三盞煎煮,煎至一盞三分,濾去藥渣。
  • 藥液稍熱後,於飯前服用。
  • 服藥後,用火熨摩患處,可加速療效。

藥效:

  • 此方針對「口喎筋急」的症狀,即因經脈血絡寒凝導致的口歪、筋絡僵硬。
  • 藥物具有溫經散寒、活血化瘀的功效,可以溫通經脈,化解血瘀,使經絡暢通,恢復正常功能。

說明:

  • 此處的「燔針劫刺」是指古代針灸療法,與本處方無直接關係。
  • 藥材的劑量以錢和分計算,為傳統中醫藥量單位,現代已不再使用。

注意:

  • 此處方僅供參考,具體用藥需由專業醫師根據個人情況進行診斷和開具。
  • 孕婦、哺乳期婦女及兒童用藥需謹慎,請遵醫囑。

9. 滌痰湯

南星(薑製),半夏(湯洗七次,各二錢半),枳實(麩炒),茯苓(去皮,各二錢),橘紅(一錢半),石菖蒲,人參(各一錢),竹茹(七分),甘草(五分),上作一服,水二鍾,生薑五片,煎一鍾,食後服。

白話文:

將南星(用薑汁處理),半夏(用湯水洗淨七次,每次取二錢半),枳實(用麩炒過),茯苓(去皮,取二錢),橘紅(取一錢半),石菖蒲,人參(各取一錢),竹茹(取七分),甘草(取五分),以上藥材混合製成一劑藥,用兩碗水,加入生薑五片,煎煮至一碗,飯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