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碥》~ 卷之二·雜症 (43)
卷之二·雜症 (43)
1. 痰
繇其外窄中寬,任行驅導,徒傷他臟,此實閉拒而不納耳。究而言之,豈但窠囊之中痰不易除,即肺葉之外、膜原之間,頑痰膠結多年,如樹之有蘿,如屋之有遊,如石之有苔,附托相安,倉卒有難於刻伐者,治法必靜以馭氣,使三陰之火不上逆。又必嚴以馭脾,使太陰之濕不上蒸,乃廣服大藥,以安和五臟,培養肺氣。
肺金之氣一清,則周身之氣翕然從之下降,前此上升濁邪,允絕其源矣。又曰:人身之氣,經盛則注於絡,絡盛則注於經。窠囊之成,始於痰聚胃口,嘔時數動胃氣,胃氣動則半從上出於喉,半從內入於絡。胃之絡貫膈者也,其氣奔入之急則沖透膈膜,而痰得以居之,日增一日,故治之甚難。
必先去胃中之痰,而不嘔不觸,俾胃經之氣不急奔於絡,轉虛其胃以聽絡中之氣返還於胃,逐漸以藥開導其囊而滌去其痰,則自愈矣。又曰:李繼江常苦咳嗽生痰,胸膈不寬。今夏秋間臥床不起,瀕亡者再,將家事分撥,安心服死,忽覺稍安,亦心死則身康之一徵也。未幾仍與家事,其病復作。
就診,見其頤旁有小小壘塊數十高出,謂之曰:觀爾脈盛筋強,必當好色而喜任奔走,本病宜發癰疽。所以得免者,以未享膏粱之奉,且火才一動,便從精孔泄出耳。然雖不病癰,而病之所造,今更深矣。
爾胸背肩髃間,巉巖如亂石插天,櫛比如新筍出土,嵌空如蜂蓮之房,芒銳如棘慄之刺,每當火動氣升,痰壅緊逼之時,百苦交煎,求生不生,求死不死,比桁楊之罪人,十倍過之。
由好色作勞,氣不歸元,騰空而上,入於肝肺,散葉空隙之間、膜原之內者,日續一日,久久漸成熟路,只俟腎氣一動,千軍萬馬乘機一時奔輳,有入無出,如潮不返,海潮兼天湧至,倘後潮不熄則前潮不退,古今死於此病者,不知其幾。但爾體堅堪耐,是以病至太甚,尚自無患耳。
爾宜歸家休心息神,如同死去,俾火不妄動,則痰氣不為助虐,胸背之堅壘始有隙可入,吾急備藥,為爾覆巢搗穴,可得痊也。渠以為病未即死,且往鄉徵租,因勞陡發,暴不可言,痰出如泉,聲響如鋸,面大舌脹,喉硬目突,二日而卒。
飲者,停水之名。又痰之清稀者曰飲,故痰飲並稱。《金匱》謂飲有四:其人昔肥今瘦,(由津液盡化痰飲,不復外充形體也。)水走腸間,瀝瀝有聲,曰痰飲。飲後水流脅下,咳吐引痛,曰懸飲。(懸結於脅中,不上不下也。)飲水流行,歸於四肢,當汗出而汗不出,身體疼重,謂之溢飲。
(飲水乃有形之水,非水精四布之水,止宜下行從小便出。今不下行而旁達,應從汗泄而不得化汗以出,故身體疼重,即風水水腫之病也。曰溢者,言泛溢於四旁也。)咳逆倚息,氣短(倚,坐而倚物也,以不得臥故。息,呼吸也,氣短、喘急也。)不得臥,(氣逆使然。)其形如腫,(面多腫。
白話文:
痰這種東西,就像外窄內寬的通道,任由它到處亂竄,會傷害其他臟器,這其實是因為身體閉塞不接受它的緣故。深究來說,不只是在那些已經形成的囊狀物裡的痰很難去除,就連肺葉之外、橫膈膜之間,那些經年累月、像樹上的藤蔓、屋簷下的燕巢、石頭上的青苔般頑固膠著的痰,也是附著牢固、很難立刻清除的。治療方法必須要用平和的方式來控制氣,使三陰經的火氣不上逆。又要嚴格地控制脾,使脾的濕氣不上蒸,才能廣泛地服用藥物,來調和五臟,培養肺氣。
當肺金之氣清淨,全身的氣就會順勢下降,先前那些上升的濁氣,自然就會被斷絕根源。還有說,人體的氣,經脈旺盛時會注入絡脈,絡脈旺盛時會注入經脈。囊狀物的形成,開始於痰聚集在胃口,嘔吐時頻繁擾動胃氣,胃氣一動,一半從喉嚨往上跑,一半從內進入絡脈。胃的絡脈是貫穿橫膈膜的,氣奔入時太急就會衝破橫膈膜,痰因此得以停留在那裡,而且日積月累,所以治療起來非常困難。
必須先去除胃中的痰,而且不能引起嘔吐或刺激,使胃經的氣不會急著奔入絡脈,反而讓胃變得空虛,好讓絡脈中的氣回到胃,然後逐漸用藥物來疏通囊狀物,清除裡面的痰,這樣才能痊癒。還有人說,李繼江常常咳嗽生痰,胸口鬱悶不舒服。今年夏天秋天的時候臥床不起,幾度瀕臨死亡,都已經把家事分配好,安心等死了,忽然覺得稍微好轉,這也是心灰意冷反而身體康復的徵兆。沒過多久又開始處理家務,病又發作了。
去求醫,醫生看到他臉頰旁邊有數十個像小土堆一樣隆起的東西,就對他說:看你的脈搏強勁有力,肌肉結實,一定是好色而且喜歡奔走勞累的人,這種病本來應該會發癰疽。之所以沒發病,是因為你沒有吃肥甘厚味的食物,而且火氣稍微一動,就會從精孔洩出去。但即使沒發癰,病邪也已經侵入更深了。
你胸背和肩膀之間的肌肉,像亂石堆積,又像新筍破土,又像蜂窩一樣佈滿空隙,而且像荊棘一樣尖銳,每當火氣上升,痰液堵塞的時候,就會百般痛苦,求生不能,求死不得,比被枷鎖鎖住的罪犯還要痛苦十倍。
這是因為好色勞累,氣沒有回到丹田,反而騰空而上,進入肝肺,散佈在葉片空隙之間、橫膈膜之內,日積月累,逐漸成為老路子,只要腎氣一動,就像千軍萬馬乘機湧入,有入無出,像潮水一樣不會退去,如果後來的潮水不停止,前面的潮水就不會退,古往今來因此而死的人,數也數不清。只不過你的身體比較強壯能忍耐,所以病到這種程度,還沒有大礙。
你應該回家靜養,如同死去一般,讓火氣不再妄動,這樣痰氣就不會助長病勢,胸背的硬塊才會有空隙可以進入。我會馬上準備藥物,為你搗毀巢穴,這樣才能痊癒。但他覺得病還不會立刻死,就跑去鄉下收租,結果因為勞累突然發病,病情嚴重到難以形容,痰像泉水一樣湧出,聲音像鋸木頭,臉色浮腫、舌頭腫大、喉嚨僵硬、眼睛突出,兩天就死了。
飲,是水停留在身體內的意思。另外,痰中比較清稀的叫做飲,所以痰和飲常常並稱。《金匱要略》說飲有四種:第一種是原本肥胖的人變瘦,(是因為津液都變成痰飲,不再充養身體)水在腸道中流動,發出瀝瀝的聲音,叫做痰飲。第二種是喝水後水流到肋骨下,咳嗽時會牽引疼痛,叫做懸飲。(是指水懸掛在肋部,不上不下。)第三種是水液到處流動,跑到四肢,應該出汗卻出不了汗,身體疼痛沉重,叫做溢飲。(水飲是有形的水,不是滋養身體的水液,本來應該向下從小便排出,現在不往下走反而旁溢,應該從汗排出卻無法變成汗水,所以身體疼痛沉重,就是風水水腫病,叫做溢,表示水液泛溢到周圍。)第四種是咳嗽氣逆,需要靠著東西才能呼吸,呼吸短促,(靠著東西坐是因為無法躺臥,呼吸短促急促)無法躺臥(因為氣逆的緣故),身體像腫起來一樣,(臉部大多腫脹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