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夢瑤

《醫碥》~ 卷之二·雜症 (3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·雜症 (38)

1.

蓋火性欲舒伸,一屈則激而暴發,陡然抽擊。觀蛇之動而擊曲,是其象也。)又謂火證、睡覺忽腰背重滯,轉覺不便,(睡則火斂於內,蒸其血液滯於腰背也。腰揹著席,故滯。)隆冬薄衣不冷,非壯盛,食時有涕無痰,(痰為食壓暫下,故無痰。火氣得穀氣助之上升,故化涕以出。

)不食時有痰無涕。弱證,左側睡則心左墜一響,右側睡則心右墜一響,(弱證人,心血少,易於動,故轉側則傾墜。與火氣相搏擊,故響。)心中滴滴噹噹響,(火氣搏擊心血作響。)頭眩耳鳴。心火,黃連、生地、木通。小腸火,木通。肝火,柴胡,片芩佐之。膽火,龍膽草。

脾火,白芍。胃火,石膏。肺火,黃芩,桑皮佐之。大腸火,子芩。腎、膀胱火,知母、黃柏。凡用知、柏、芩、連等寒藥,少加枳殼行之,否則凝滯。又寒涼藥不可久服,致傷脾胃,不救。三焦火,山梔。上中二焦火,連翹。虛火,姜皮、竹葉、麥冬、童便、生甘草、生薑緩之散之,或參、耆等補之。

實火熱甚,黃芩、黃連、山梔、黃柏。宜下者,芒硝、大黃。血虛發熱,當歸、生熟地。無根之火,遊行作熱,(腎水乾涸,相火上炎也。陽以陰為根,腎陰虛,故曰無根。)六味丸(見虛損)加元參,作湯服。氣如火從腳下起入腹,(腎陽虛極欲脫。)十不救一,六味加肉桂五錢作湯。

外用附子末,津調塗湧泉穴,引火下行。燥火,歸、地、麥冬。濕火,蒼朮、茯苓、豬苓、木通。鬱火,重按烙手,輕按不覺,取汗則愈。過食生冷,遏少陽之火於脾部者,升、柴、葛根、羌活、細辛、香附、蔥白。肝火鬱,青黛。

白話文:

火的特性是喜歡舒展伸張,如果受到壓抑就會激發而爆發,突然猛烈地衝擊。觀察蛇的行動,彎曲後再彈射,就是這個道理。

還有,所謂的火證,是指睡覺時突然覺得腰背沉重不舒服,轉身都覺得困難。(睡覺時火氣收斂在體內,蒸發血液使其停滯在腰背,腰背壓在席子上,所以感覺滯礙。)在寒冷的冬天穿很少衣服也不覺得冷,這不是身體強壯,而是火氣旺盛。吃飯時會流鼻涕但沒有痰(食物暫時壓制了痰的產生,所以沒有痰,火氣得到食物的幫助而上升,所以化為鼻涕排出。)不吃飯時卻有痰沒有鼻涕。如果是身體虛弱的人,左側睡會感到心臟向左下墜落發出聲響,右側睡則感到心臟向右下墜落發出聲響。(體弱的人,心血不足,容易受動,所以翻身就會傾斜下墜。與火氣相互搏擊,所以發出聲響。)心中會滴滴答答地響(火氣衝擊心血而發出聲響)。還會有頭暈耳鳴的症狀。

心火的治療可以用黃連、生地、木通。小腸火用木通。肝火用柴胡,佐以片芩。膽火用龍膽草。脾火用白芍。胃火用石膏。肺火用黃芩,佐以桑皮。大腸火用子芩。腎、膀胱火用知母、黃柏。凡是用知母、黃柏、黃芩、黃連等寒涼藥物時,要稍微加點枳殼來促進藥物運行,否則容易停滯。而且寒涼藥物不能長期服用,會傷害脾胃,到時就無法救治了。三焦火用山梔。上中二焦火用連翹。虛火用姜皮、竹葉、麥冬、童便、生甘草、生薑來緩和並疏散,或者用人參、黃耆等來補益。

實火熱盛時,用黃芩、黃連、山梔、黃柏。如果需要瀉下的,可以用芒硝、大黃。血虛發熱,應該用當歸、生地、熟地。沒有根基的火,到處遊走發熱(這是腎水枯竭,虛火上炎的表現,陽需要陰作為根基,腎陰虛了,所以說是沒有根基。)用六味丸(見虛損篇)加上元參,用水煎服。如果感到氣像火一樣從腳下升起進入腹部(這是腎陽虛到極點快要脫離的表現),十個裡面救不活一個,可以用六味丸加上肉桂五錢煎服。外用附子末,用唾液調和後塗抹在湧泉穴,引導火氣向下走。

燥火可以用當歸、生地、麥冬。濕火可以用蒼朮、茯苓、豬苓、木通。鬱火,重按壓會感到很燙,輕輕按壓卻沒感覺,只要發汗就會好。過量食用生冷食物,抑制了少陽之火在脾部,可以用升麻、柴胡、葛根、羌活、細辛、香附、蔥白來治療。肝火鬱結,可以用青黛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