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夢瑤

《醫碥》~ 卷之五·四診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·四診 (9)

1. 脈無胃氣則死

經曰:人無胃氣則死。(此言脈以有胃氣為主也。胃屬土,其德中和,其氣之達於脈也,不剛不柔,不疾不徐,不大不小,不浮不沉,有雍容和平之狀,無過不及之傷者也。)春胃微弦曰平,(雍容和緩中略帶弦意也。)弦多胃少曰肝病,(肝邪勝,胃氣衰也。)但弦無胃曰死,(胃氣已絕故也。

)胃而有毛(猶云得秋脈。)曰秋病,(金剋木也,春木旺尚無傷,至秋則必疾矣。)毛甚曰今病。(目下即病也。)

夏胃微鉤曰平,鉤多胃少曰心病,但鉤無胃曰死,胃而有石曰冬病,石甚曰今病。(石者,沉實之意,冬脈也。)

長夏胃微耎弱曰平,(長夏未月也,土濕則軟,故微軟弱,即緩脈也。)弱多胃少曰脾病,(猶言脾胃自病也。)但代無胃曰死,(代,更代也。春弦、夏鉤秋毛、冬石,脈體隨時而更,但見其所更者,而不見胃氣則死矣。不言但弱無胃曰死,以弱但正氣不足,非有邪氣相乘,且弱止可言胃氣衰,不可言胃氣絕也。

白話文:

古籍記載,人若沒有胃氣便會死亡。脈象中,以有胃氣為主要觀察點。胃屬土,性情平和,胃氣到達脈絡時,不剛不柔、不疾不徐、不大不小、不浮不沉,呈現一種雍容和平的狀態,沒有過度或不足的徵兆。

春季,脈象略帶弦意,為正常狀態;弦意明顯而胃氣不足,則可能是肝臟疾病;若只有弦意而無胃氣,則預示著死亡。如果脈象上有毛狀,類似秋季脈象,則可能患有秋季疾病,毛狀越明顯,則病情越嚴重。

夏季,脈象略帶鉤狀,為正常狀態;鉤狀明顯而胃氣不足,則可能是心臟疾病;若只有鉤狀而無胃氣,則預示著死亡。如果脈象上有石狀,類似冬季脈象,則可能患有冬季疾病,石狀越明顯,則病情越嚴重。

長夏,脈象略帶軟弱,為正常狀態;軟弱明顯而胃氣不足,則可能是脾臟疾病;如果脈象出現代脈,而無胃氣,則預示著死亡。

脈象會隨著季節變化而改變,春季弦、夏季鉤、秋季毛、冬季石,但若只看到脈象的變化,而沒有胃氣,則預示著死亡。軟弱的脈象雖然表示胃氣不足,但並非有邪氣入侵,只是胃氣衰弱,並非完全消失,因此不論斷為死亡。

何則?胃脈雖曰中和,而長夏土濕,則略近柔軟一邊,可云柔軟之甚為弱,不可云但弱無柔軟也。)耎弱有石曰冬病,(土氣衰而水反乘之,故至冬必病矣。)弱(當作石)甚曰今病。(春夏以克我者言,此下皆以我克者言,互文以見例也。又春言胃有毛,夏言胃有石,此及下文變胃言軟弱毛石,亦互文也。

秋胃微毛曰平,毛多胃少曰肺病,但毛無胃曰死,毛而有弦曰春病,弦甚曰今病。

冬胃微石曰平,石多胃少曰腎病,但石無胃曰死,石而有鉤曰夏病,鉤甚曰今病。

真肝脈至,(此下皆言真臟脈,真猶言純。真肝脈者,言此為純乎肝脈,毫無胃氣者也。蓋肝弦肺澀心浮腎沉,各得一偏,惟胃氣六脈,不弦不澀,不浮不沉,中和合德,有以化四者之偏。故肝雖乘春令,以呈其弦象,而中和柔軟之胃氣,即與之偕行,而胃之和緩意多,肝之弦意少,是為平脈。若弦多胃少,即為病脈矣。

白話文:

胃的氣脈雖然說是中和,但長夏時節土氣濕潤,所以略微偏向柔軟的一邊,可以說柔軟過甚就是虛弱,但不能說只是虛弱沒有柔軟。柔軟虛弱又帶有石氣就是冬天的病症,因為土氣衰弱而水氣反過來乘勝,所以到冬天就一定會生病。虛弱(應作石氣)過甚就是現在的病症。

春天講胃有毛,夏天講胃有石,這裡以及下面的文字將胃的軟弱、毛髮、石頭互相交替使用,也是一種互文。

秋天胃的毛髮少許就是正常,毛髮多而胃氣少就是肺病,只有毛髮沒有胃氣就是死亡,有毛髮並且帶有弦氣就是春天的病症,弦氣過甚就是現在的病症。

冬天胃的石氣少許就是正常,石氣多而胃氣少就是腎病,只有石氣沒有胃氣就是死亡,有石氣並且帶有鉤氣就是夏天的病症,鉤氣過甚就是現在的病症。

真正的肝脈到達,這裡以下都是講真臟的脈象,真就是純粹的意思。真肝脈的意思就是純粹的肝脈,完全沒有胃氣。因為肝脈弦,肺脈澀,心脈浮,腎脈沉,都各有偏向,只有胃氣六脈,不弦不澀,不浮不沉,中和合德,可以化解四臟的偏向。所以肝雖然乘著春季的氣息,表現出弦的象徵,但是中和柔軟的胃氣,就與之一起運行,胃氣的和緩意多,肝氣的弦意少,這就是正常的脈象。如果弦氣多而胃氣少,就是病態的脈象了。

況毫無胃氣,而純乎弦勁耶?此蓋胃絕使然。故凡病真臟脈現者,必死也。餘臟仿此論之。)如循刀刃,如按琴瑟弦。(皆挺勁之意。)真心脈至,堅而搏,如循薏苡子。(堅實之狀,累累然見手指下也。)真肺脈至,大而虛,如以毛羽中人。(虛浮無力之意。)真腎脈至,搏而絕,(絕,陡絕,無餘韻也。

)如指彈石。(堅實。)真脾脈至,弱而乍數乍疏。

白話文:

如果完全沒有胃氣,反而只有弦勁,那一定是胃氣衰竭的緣故。所以凡是病症出現在臟腑真脈上的,必定會死亡。其他臟腑也以此類推。例如摸起來像是沿著刀刃,或是像按著琴瑟的弦,都是指脈堅硬。真心脈摸起來堅硬且搏動,像是一顆顆薏苡仁。真肺脈摸起來寬大而虛弱,像是用羽毛觸碰人一樣。真腎脈摸起來搏動且突然停止,就像用手指彈石頭一樣堅實。真脾脈摸起來虛弱,時而密集時而稀疏。

2. 各脈主病

病非表則里,非熱則寒,非虛則實耳。故序浮沉遲數虛實六脈於先,餘脈於後。長大實滑等有餘之脈,主證多同;短細虛澀等不足之脈,為病相類,當會通觀之。非入於此者,即不入於彼也。如頭痛身熱,隸之浮數,豈他脈便無此二證哉?覽者但取其意,勿泥其文,便觸類旁通,引伸不盡矣。

浮,陽脈也。陽外陰內,故浮主表,沉主裡。又陽上陰下,故浮主上部,沉主下部。以外感言之,凡六淫之邪中於表,清邪中於上,脈必浮也。以內傷言之,裡氣失守而虛邪外越,腎陰失守而浮陽上衝,脈亦必浮也。

浮遲,為表冷,(浮主表,遲主寒也。)傷濕,(表中濕邪,滯其經絡。)中風。(虛風內發故浮,內虛寒故遲。若兼風邪中表,滯其經絡,則亦浮遲也。)

白話文:

疾病的表現,不是表症就是裡症,不是熱證就是寒證,不是虛證就是實證。因此,我們要先辨別浮沉、遲數、虛實六脈,再觀察其他脈象。脈象強勁、有力、滑利,這些屬於脈象充盈的表現,主症多是相同的;脈象細弱、虛弱、澀滯,這些屬於脈象虛損的表現,病症也大體相似,要綜合觀察才能準確判斷。不能只根據一種脈象就斷定病情,就像頭痛發熱,雖然屬於浮數脈象,但其他脈象也可能出現類似症狀。讀者要領會文章的意旨,不要拘泥於字句,就能觸類旁通,舉一反三,理解更加深入。

浮脈是陽脈,陽氣外行,陰氣內藏,所以浮脈主表症,沉脈主裡症。又因為陽氣上升,陰氣下降,所以浮脈主上部,沉脈主下部。從外感疾病來說,六淫邪氣侵襲肌表,清邪侵入上部,脈象必然是浮脈。從內傷疾病來說,裡氣不足導致虛邪外侵,腎陰虧虛導致浮陽上衝,脈象也會是浮脈。

浮遲脈,是表寒症,(浮脈主表,遲脈主寒。)是因傷濕,(表層濕邪阻滯經絡。)或中風。(虛風內發導致浮脈,內虛寒導致遲脈。若兼有風邪侵襲表層,阻滯經絡,也會出現浮遲脈。)

浮數,為頭痛,運眩,吐衄,(皆風熱上攻所致。)表熱,瘡,陽結,(能食,不大便。)胸滿,肩背痛。

浮虛,為表陽虛,傷暑,(大熱傷氣,汗出過多故虛。)勞倦,喘,咳血。

浮實,為表邪實,(六淫之邪,或痰凝血滯之在表者,皆是也。)脹滿,(胃熱。)氣逆痛,(肺熱。)膚痛,瘡。

浮大,為風熱癮疹,(風熱噓血,沸騰於外也。)身癢,(名泄風,熱蒸汗出,為風所閉,故癢也。)表邪盛、痂癩,(即癘風。風熱久不散,鬱而為濕,相蒸生蟲,肌肉潰爛也。)氣高,氣實血虛,失血,燥結,陽厥,關格,(浮為正虛,大為邪實,邪實正虛,不能運化,故關而不得小便,格而不納食也。)為癲疾。

白話文:

浮數,指頭疼、頭昏眼花、流鼻血,這些都是因為風熱上攻導致的。另外,發燒、長瘡、陽氣鬱結,雖然能吃東西但大便不暢,胸悶、肩膀和背部疼痛,也屬於浮數的症狀。

浮虛,表示身體表面的陽氣虛弱,可能是因為中暑,或者因為天氣太熱導致氣虛汗出過多。勞累、呼吸困難、咳血也都屬於浮虛的表現。

浮實,指的是表面的邪氣實證,可能是因為六淫(風寒暑濕燥火)的邪氣侵襲,或者是痰凝血滯停留在身體表面。浮實的症狀包括肚子脹滿(胃熱)、氣逆胸痛(肺熱)、皮膚疼痛、長瘡。

浮大,指風熱引起的疹子,由於風熱向上蒸發,所以疹子會像沸騰一樣。浮大還會導致身體發癢,稱為泄風,是因為熱氣蒸發汗液,被風阻擋導致癢癢的。如果表面的邪氣很盛,就可能出現痂癩,也就是癘風,這是因為風熱久久不散,凝結在一起形成濕氣,相互蒸發導致蟲子滋生,肌肉腐爛。浮大的症狀還有氣上衝,氣實血虛,失血,乾燥便秘,陽氣厥逆,關格(小便不通),以及癲癇。

浮小,為表陽衰。

浮緩,為傷風,(傷風有汗,內熱得泄,故脈不緊。)傷濕。(濕傷肌表、肌肉,血脈緩弱,如土濕則軟也。)

浮緊,為傷寒,身痛。

浮弦,為頭痛,吐食,風飲。

浮滑,為風痰,衄血,吐逆。

浮澀,為麻木,身熱無汗,肺燥,汗多津傷,血虛氣浮。

浮長,為頭痛,風癇。

浮短,為喘乏。

沉,主裡,主下部。七情鬱結,痰血停滯,凡屬內邪,脈必見沉。若不因內邪而見沉,則為陽氣內陷,為裡虛不能外達,分別觀之。

沉遲,為裡寒,泄瀉,氣血滯,蓄水。

沉數,為內熱外寒,(內熱反覺外寒,熱聚於內,不達於外也。)便難,消穀,(食多而便少也,蓋為熱所消化。)熱厥(厥,手足冷也。熱聚於內,不達於四肢,故冷。又有手足熱者,詳《醫碥》厥門。

白話文:

中醫脈象解讀:

浮脈

  • 浮小: 表明陽氣衰弱。
  • 浮緩: 表明傷風,可能是風寒感冒(有汗,內熱得泄,所以脈不緊),也可能是風濕(濕氣傷及肌表和肌肉,導致血脈緩慢,就像土濕了就軟一樣)。
  • 浮緊: 表明傷寒,伴隨身痛。
  • 浮弦: 表明頭痛、嘔吐食物、風寒侵襲。
  • 浮滑: 表明風痰、鼻出血、嘔吐。
  • 浮澀: 表明麻木、發熱無汗、肺燥、汗多津液損傷、血虛氣浮。
  • 浮長: 表明頭痛、風癇。
  • 浮短: 表明呼吸急促、氣虛乏力。

沉脈

  • 沉脈: 主要反映內臟和下半身的情況。七情鬱結、痰血停滯,以及其他內邪,都會導致沉脈。如果沒有內邪卻出現沉脈,則可能是陽氣內陷,屬於裡虛不能外達,需要根據其他症狀分別判斷。
  • 沉遲: 表明裡寒、腹瀉、氣血停滯、水腫。
  • 沉數: 表明內熱外寒(內熱導致外寒,熱氣聚集在內部,沒有到達體表),大便困難、消化不良(吃得多,排便少,因為熱氣消化了食物)、熱厥(手腳冰冷,因為熱氣聚集在內部,沒有到達四肢,導致寒冷。也有手腳發熱的,詳見《醫碥》厥門)。

沉虛,為裡虛,瀉血,下利。

沉實,為積聚,血瘀,煩心,(熱乘心。)咳唾。(熱乘肺。)

沉緩,為里濕,蓄水。

沉緊,為冷痛,奔豚,(腎中陰寒之氣,從小腹上衝心,若豚奔突。)瘕疝,(瘕,積塊也。疝,為小腹有形之病,皆寒邪之凝聚而成者。)腰脊痛。(腎附背,腎寒則氣滯而脊痛。)

沉弦,為脅下有積,(弦為肝脈,肝主脅腹。)少腹痛,內飲,疝。

沉滑,為食痰,便膿血。

沉澀,為血滯,精傷,不月,不孕,內疽。

沉大,為內邪盛。

沉細,為血少,洞泄亡陰。

遲,主寒,以寒則氣少而行慢也,屬水。

白話文:

脈象沉虛,代表身體內部虛弱,容易出現出血、腹瀉等症狀。

脈象沉實,代表身體內部有積聚,血脈瘀滯,容易出現心煩、咳嗽、吐痰等症狀。

脈象沉緩,代表身體內部濕氣重,容易積水。

脈象沉緊,代表身體內部寒冷疼痛,容易出現奔豚、瘕疝、腰脊疼痛等症狀。

脈象沉弦,代表身體內部脅下有積聚,容易出現少腹痛、內飲、疝氣等症狀。

脈象沉滑,代表身體內部有食積痰濕,容易出現便血、膿血等症狀。

脈象沉澀,代表身體內部血脈瘀滯,精氣受損,容易出現月經不調、不孕、內疽等症狀。

脈象沉大,代表身體內部邪氣盛。

脈象沉細,代表身體內部血少,容易出現泄瀉、亡陰等症狀。

脈象遲,代表身體內部寒氣重,寒氣會導致氣血運行緩慢,屬於水寒之象。

遲大,為寒邪,頑痹。

遲細,為寒瀉。

遲虛,為虛寒。

遲實,為寒積。

遲緩,為寒濕。

遲緊,為寒痛,(寒滯氣不通故痛。)為筋急,(筋寒則收引故急。)

遲澀,血寒而滯。

數,主熱,以熱則氣盛而行速也,屬火。

數大,為煩躁,渴,癍疹,脹滿。

數虛,為虛熱,怔忡,虛損。

按虛熱者,脈必虛數無力,固矣。然有過服寒劑,寒熱搏擊,或肝邪剋土,脈反弦大有力者,投以溫補之藥,則數者靜,弦者緩,大者斂矣。此最當知。又有虛寒而逼火浮越者,真陽欲脫者,脈皆數,甚者亦弦大有力,皆當以證參之,勿誤也。

白話文:

脈象遲緩,代表體內有寒邪入侵,可能表現為頑固的痹症、寒瀉、虛寒、寒積、寒濕、寒痛或筋急、血寒瘀滯等。

脈象數快,代表體內有熱症,因熱氣盛則氣血運行迅速,屬火性。可能表現為煩躁、口渴、癍疹、脹滿、虛熱、心悸、虛損等。

虛熱的脈象通常虛數無力,但也有因過服寒涼藥物、寒熱搏擊,或肝氣犯脾導致脈象弦大有力的情況,這時應使用溫補藥物治療,脈象就會恢復正常。

此外,虛寒者也可能因逼火浮越,真陽欲脫而出現數脈,甚至弦大有力,需根據症狀辨證論治,不可誤診。

數實,為實熱,癰瘡,煩躁,譫妄。

數滑,為熱痰,血熱,渴。

數澀,為熱灼血乾。

虛,為正氣不足。

虛滑,為正虛挾痰。

虛澀,為血液不足,氣滯。

虛弦,為虛損,少食,虛痛。

虛緩,為虛弱,泄瀉。

虛細,為氣血不足。

虛大,為血虛。

實,為邪氣有餘,不作正氣充實論。以正氣止有不足,無太過,太過即為邪氣也。參長脈條。坎中滿,離中虛,水脈多實,火脈多虛。

實滑,為痰結,為宿食。

實大,為邪盛而實。

實大浮數,為腫,胸脅壅滿,不小便。(氣有升無降。)

緊,為寒邪,為木邪。微者不過抑遏正氣,甚則戕賊中州,為真臟見。

白話文:

脈象數而實,代表體內有實熱,容易出現癰瘡、煩躁、譫妄等症狀。脈象數而滑,代表體內有熱痰或血熱,容易口渴。脈象數而澀,代表體內熱氣灼傷血脈,導致血枯。

脈象虛,代表正氣不足。脈象虛而滑,代表正氣虛弱,且伴有痰濕。脈象虛而澀,代表血液不足,氣機運行不暢。脈象虛而弦,代表身體虛損,食慾不振,疼痛難忍。脈象虛而緩,代表身體虛弱,容易腹瀉。脈象虛而細,代表氣血不足。脈象虛而大,代表血虛。

脈象實,代表邪氣過盛,而非正氣充盈,正氣只會不足,不會過盛,過盛即為邪氣。實滑的脈象,代表有痰結或宿食。實大的脈象,代表邪氣盛而實。實大浮數的脈象,代表腫脹,胸脅部位脹滿,難以排尿,這是氣機上行而下行不足的表現。

脈象緊,代表體內有寒邪或木邪,輕者會抑制正氣,重者會傷害脾胃,導致臟腑出現病變。

緊遲,為肝氣寒滯。

緊數,為寒鬱熱,咳嗽,(外寒束熱攻肺。)痛。(寒熱相搏故痛。)

緊大,為寒邪盛,下利。(土敗木賊,難治。)

緊實,為有形之邪。(瘕疝瘀血之類。)

緩,主濕邪,土濕則泥濘而軟也。問:緩本和柔之名,乃脾胃之正氣,何以謂之病脈?曰:脾胃脈本中和,不緊不緩,原無緊緩可名,今曰緩,即非不緊不緩之中和矣。蓋凡有可名者,即非中和,即為病脈也。舊謂四至為緩,三至為遲,濕滯故脈遲緩,亦通。蓋緩有兩義;一對數言,一對緊言。以主濕則亦有兩義:一為濕滯之而遲,一為濕浸之而軟也。

白話文:

脈搏緊而慢,代表肝氣寒滯。

脈搏緊而快,代表寒邪鬱結化熱,導致咳嗽(外寒束熱侵犯肺部),疼痛(寒熱相互搏擊而造成疼痛)。

脈搏緊而強,代表寒邪盛極,導致腹瀉(脾土功能受損,難以治癒)。

脈搏緊而實,代表有形之邪氣入侵(例如瘕疝、瘀血等)。

脈搏緩慢,代表濕邪侵襲,脾土濕潤而軟弱。有人問:緩慢原本是柔順平和的名詞,代表脾胃的正氣,為何會被稱為病脈?回答:脾胃的脈象原本平和中正,不緊不慢,本來沒有緊或緩的說法。現在說脈象緩慢,就代表它已經偏離了不緊不緩的平和狀態。凡是可以用名稱來描述的,就代表它已經偏離了中和狀態,就屬於病脈。古人認為四次脈搏為緩,三次脈搏為遲,濕邪滯留導致脈搏遲緩,這個說法也合理。因為「緩」這個詞有兩個意思:一是相對於「數」而言,二是相對於「緊」而言。同樣的,「濕」也存在兩個含義:一是濕邪停滯而導致脈搏遲緩,二是濕邪浸潤而導致脈象軟弱。

緩大,為濕盛。

緩細,為正虛挾濕。

緩數,為濕熱,肉痿。(不能行動曰痿,肌肉、四肢並見軟弱也。脾主肌肉、四肢,濕熱盛則困倦。經謂脈緩多熱,蓋對脈急多寒言。寒則筋脈收引故緊,熱則筋脈弛縱故緩也。然必兼見熱證,乃為熱,不可不知。)

緩浮數,為多汗。

緩數大,為狂笑,(心熱則笑。)濕熱壅脹。

緩長數,為喜嘔,(濕熱挾肝火上逆。)水瘕,(水積也,土受木克,不能制水,水鬱成熱也。)痹。(麻木不知痛癢也。土受木克,不能行痰,聚於肌膚,故痹。痹而不行,鬱滯成熱,故數。)

緩滑,為濕痰。

緩澀,為解㑊。(困倦意,氣血衰弱使然。)

白話文:

脈搏緩慢且有力,代表體內濕氣過盛。

脈搏緩慢且微弱,代表正氣虛弱,同時伴隨濕氣。

脈搏緩慢且頻率快,代表體內有濕熱,肌肉無力。

脈搏緩慢、浮起且頻率快,代表容易出汗。

脈搏緩慢、頻率快且有力,代表容易狂笑,可能是心火旺盛,也可能是濕熱郁積。

脈搏緩慢、頻率快且脈搏時間長,代表容易嘔吐,可能是濕熱夾雜肝火上逆,也可能是水腫,也可能導致麻木無知覺。

脈搏緩慢且滑利,代表體內有濕痰。

脈搏緩慢且澀滯,代表感到疲倦乏力,可能是氣血衰弱。

長,為邪氣長。問:經曰長顯氣治,是長本佳脈,何以云病?曰:長大實滑,皆有餘之脈,短小虛澀,皆不足之脈,不及太過,皆為失中,故長大不作正氣有餘,實滑不作血氣充足也。然衰弱之病,脈由短而漸長,則為佳兆。諸脈之變異,皆當以此推之,吉凶自見也。

長數,為熱熾。

寸長,為足脛痛,(陽盛陰傷也。)格,(寸脈長九分,過此為太過,遂上魚名溢。格,不納食也。陽盛於上,胃中血枯,故食不得入。)逆氣喘息。

尺長,為關。(尺脈長一寸,過此為太過,名覆。關,不得小便也,熱結在下,故不得小便。)

尺寸俱長大,為陽明病。(傷寒熱在陽明,則脈大而長。)

白話文:

脈象長,代表邪氣旺盛。有人問:「經書上說脈象長代表正氣旺盛,為何您說長是病?」答:「脈象又長又實又滑,都是氣血有餘的表現,短小虛澀則是氣血不足的表現,長度過度或不足都屬於失衡。因此,脈象長大並不能說明正氣有餘,實滑也不能說明血氣充足。然而,對於虛弱的病人來說,脈象由短漸長,則是一個好的徵兆。其他脈象的變化,都應以此類推,吉凶自見。」

脈象長數,代表熱盛。

寸脈長,代表足脛疼痛(陽氣過盛,陰氣受傷),胃口不佳(寸脈長九分,超過九分就屬於過度,脈象向上溢出,稱為魚名溢。格是指胃口不佳,陽氣過盛在上,胃中血液枯竭,所以吃不下東西)。以及氣逆喘息。

尺脈長,代表小便不利(尺脈長一寸,超過一寸就屬於過度,稱為覆。關是指小便不利,熱邪結聚在下,所以小便不暢)。

寸脈和尺脈都又長又大,代表陽明病(傷寒病熱邪在陽明經,則脈象就會又大又長)。

短,短,為正氣短。

短澀,為肺燥。

寸短,為頭痛。(陽不足,則陰氣得而上干之。)

大,為邪氣盛。經謂大為病進,乃指大而有力者,其病為實邪,邪加盛則脈加大也。仲景謂大為虛,又謂大為勞,乃指大而無力者,其病為虛邪,虛則氣散,勞則氣張,故脈亦應之而虛大也。當分別觀之。(陰靜而斂,陽動而張,故火旺者脈必大而浮數虛豁,水足者脈不必大,即大亦沉靜而有力也。)

小,為正衰,血氣皆少,形體消瘦。(陽不張則小,水不足亦小,兼遲則火尤衰,兼數則水更損。)

細數,為血虛發熱。(虛勞得此難治。)

芤,為失血。

白話文:

脈搏短,代表正氣不足。

脈搏短澀,代表肺部乾燥。

脈搏寸短,代表頭痛。這是因為陽氣不足,陰氣趁機上行侵犯頭部。

脈搏大,代表邪氣盛。經書中說脈搏大代表病情加重,指的是有力度的脈搏,這種情況代表實邪,邪氣旺盛,所以脈搏變大。仲景說脈搏大代表虛弱,也說脈搏大代表勞累,指的是無力度的脈搏,這種情況代表虛邪,身體虛弱,氣血散失,或勞累導致氣血充斥,所以脈搏虛大。要仔細觀察才能分辨。陰氣靜止內斂,陽氣活動舒張,所以火氣旺盛的人脈搏一定大而浮數虛豁,水氣充足的人脈搏不一定大,就算大也是沉靜而有力。

脈搏小,代表正氣衰弱,氣血不足,身體消瘦。陽氣不足則脈搏小,水氣不足也使脈搏小,如果脈搏同時遲緩,則火氣更加衰弱,如果脈搏同時數快,則水氣更加損耗。

脈搏細數,代表血虛發熱。虛勞病出現這種脈象很難治療。

脈搏芤,代表失血。

芤數,為亡血發熱,身體瘦,肌肉甲錯。(甲錯,枯燥也。)

芤遲,為氣虛脫血。

芤動微緊,為男子失精,女子夢交。

弦,為肝邪傷脾,為痛,為飲,(皆脾氣被傷而停滯之故。)甚則與緊同論。

弦遲,為寒瘧,慢驚風。

弦數,為熱痛,急驚風,正氣大虛。

弦實,為肝實,善怒不樂,(肝鬱不暢。)眩冒,(肝火上衝故眩,乘心故冒。)巔病。(肝脈會於巔,火上衝故痛。)

弦大,為肝邪盛。

弦小,為虛損。

弦滑,為痰飲。

滑,流動屬陽,主風熱,(熱氣如風,吹血流動。)主痰飲,(凡物乾涸則澀,濕潤則滑,故滑為血盛痰多。)主胎孕。

白話文:

脈象芤數,代表失血導致發燒,身體消瘦,肌肉萎縮。芤遲則代表氣虛和失血。芤動微緊則代表男性遺精,女性夢遺。

脈象弦,代表肝邪傷脾,導致疼痛、水飲停滯,嚴重時與緊脈相似。弦遲則代表寒瘧和慢驚風。弦數則代表熱痛、急驚風和正氣虛弱。弦實則代表肝實,易怒不樂,頭昏眼花,頭頂疼痛。弦大代表肝邪盛,弦小則代表虛損,弦滑則代表痰飲。

滑脈屬陽,主風熱和痰飲,也主胎孕。

滑大,為多痰,多血。

滑緩,為痰濕。

滑緊,為寒痰,冷食。

澀,血少而滯,屬陰。

澀大,為火盛血枯。(此經所謂陽有餘也。)

澀小,為血氣俱少,少食,心痛,(血少不養心。)痹,(氣滯血澀。瘛攣,血不養筋。)噎膈反胃,腸結。

微濡弱,皆血氣衰微之脈。

微浮,為陽氣微。

微緊,為虛損多汗,(陰寒逼陽於外。)短氣(陰寒逼陽浮上。)

微澀,為體痹,(氣滯血澀。)寒慄,咳逆唾腥。

濡弱,為亡血發熱,煩心,厥逆。(陽氣不能四達,故手足冷。)

弱澀,為精冷無子。

散,為脫,為眴僕。

白話文:

脈象滑而大,代表身體有過多的痰液和血液。

脈象滑而緩慢,代表身體有痰濕。

脈象滑而緊,代表身體有寒痰,可能是因為吃了過多的冷食。

脈象澀,代表血液量少且流通不暢,屬於陰虛。

脈象澀而大,代表身體火氣旺盛,血液枯竭,這是陽氣過盛的表现。

脈象澀而小,代表血液和氣血都不足,容易出現食慾不振、心痛、肢體麻木、胸悶反胃、腸胃不適等症状。

脈象微弱且濡潤,代表身體的氣血衰弱。

脈象微浮,代表陽氣不足。

脈象微緊,代表身體虛損,容易出汗,這是因為陰寒之氣逼迫陽氣外散。同時也容易出現呼吸短促,也是因為陰寒之氣逼迫陽氣上浮。

脈象微澀,代表肢體麻木,這是因為氣血流通不暢。同時也容易出現寒顫、咳嗽、痰中有腥味等症状。

脈象濡潤而弱,代表身體失血,容易發熱、心煩意亂、手足冰冷。

脈象弱而澀,代表精氣不足,容易導致不孕。

脈象散,代表身體虛弱,容易出現脫肛、失禁等症状。

牢,為痼寒,㿗疝,(陰病,睪丸連少腹急痛。)瘕癥。

革,為寒盛,男亡血失精,女半產漏下。(並寒不攝血。)

動,陰陽相搏,虛者則動,陽動見於寸,陰動見於尺,陰動為發熱,血崩,陽動為汗出,驚,痛。(陰陽相搏,氣不順,故痛。)

伏,不過一時偶伏,乃暴病,久元氣調即通。為霍亂,痛劇,陰陽痞隔,氣閉,血滯,忿怒氣逆,戰汗。(傷寒服藥後,煩躁冒瞀,脈忽伏不見,寒戰,此正邪相爭,欲作汗,宜靜待,勿倉皇誤治。)

伏澀,為吐逆,(血枯不能納食。)水穀不化。(氣滯不運。)

結,為寒滯,七情鬱結,氣血滯,疽,癖。

白話文:

牢,是指長期積存的寒氣,導致的疝氣、睪丸疼痛和腹部絞痛等陰性病症。還有瘕癥。

革,是指寒氣過盛,導致男性失血、精液流失,女性出現胎盤剝落、陰道出血等,都是由於寒氣無法攝住血氣所致。

動,是指陰陽失衡,互相搏鬥。虛弱的人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。陽動表現為寸脈浮滑,陰動表現為尺脈沉細。陰動導致發熱、血崩,陽動導致汗出、驚悸、疼痛。陰陽失衡,氣機不暢,就會導致疼痛。

伏,是指短暫的氣機停滯,通常是突然發病,只要元氣恢復就會好轉。比如霍亂,劇烈疼痛,陰陽氣滯,氣機閉塞,血液瘀滯,憤怒導致氣逆,寒戰等。患傷寒後,服用藥物後,出現煩躁不安,神志不清,脈搏忽而消失,寒戰,這是正氣與邪氣相爭,想要發汗,需要靜心休養,不要慌張誤治。

伏澀,是指嘔吐,因為血氣不足無法吸收食物。水谷不化,是因為氣機停滯運行不暢。

結,是指寒氣停滯,加上七情鬱結,導致氣血瘀滯,形成疽、癖等病症。

促,為熱壅,癰毒,便膿血。(癰毒不成,則下泄也。若非熱壅,則為氣脫。)

代,為臟絕,霍亂,跌打悶絕,暴絕,瘡痛極,胎氣阻。

按以上所列脈病,略舉大概,難以執泥。如浮主表,沉主裡,而內傷發熱,大類外感,脈亦浮數。寒邪初感,遏郁表氣,脈不能外達,反見沉緊,不細辨,則以表為里,以里為表,而誤治矣。脈數為熱,然陰虛發熱,陽虛發熱者,脈皆數,愈虛愈數,一當滋陰,一當補陽,而概以實熱治之,可乎?(嘗見實熱之脈,多緩軟不數,故經以緩為熱,宜知。)脈遲為寒,然熱滯於內者,脈亦壅滯似遲,以為寒,誤矣。

有邪盛而正未衰者,有邪盛而正已衰者,脈見實則不見虛,既無虛脈可參,則正之已衰者,又何由而見乎?(按此當以兼緊兼緩辨之,又以形氣之盛衰參之。)凡此皆當參伍求之,而不可刻舟求劍者。況一脈而數病,亦一病而數脈,即欲膠執,言之,又烏可得哉?

白話文:

脈象變化繁複,並不能單憑表面現象來判斷病因。例如,浮脈本應代表表證,但內傷發熱也可能出現浮數脈象,若不細心辨別,就會誤以為是外感。同樣地,沉脈本應代表裡證,但寒邪初感也可能出現沉緊脈象,若不仔細分析,就會把表證當成裡證,把裡證當成表證,造成誤診。脈象變化受多種因素影響,不可一概而論。例如,脈數不一定代表熱證,陰虛發熱和陽虛發熱也會出現脈數,而且虛弱程度越重,脈數越快,若只根據脈數就用瀉熱藥,就會適得其反。同樣地,脈遲也不一定代表寒證,熱邪鬱結在內也可能出現脈遲,若誤以為是寒證,就會錯失治療良機。

診斷脈象時,要綜合考慮患者的症狀、體質和病程,並結合其他診斷方法,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。切不可死板地套用脈象規律,而忽略了其他因素,否則就會像刻舟求劍一樣,徒勞無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