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碥》~ 卷之五·四診 (7)
卷之五·四診 (7)
1. 脈之形體
脈之形體長而圓,如以水貫蔥葉中,有長有短,有大有小,有虛有實,有緩有緊。(長短以縱言,大小以廣言,虛實以蘊積言,緩緊以張弛言。)
長,溢出三指之外為長。
短,歉於三指之中為短。
按寸口之脈,由胸中行至大指端,非有斷截,本無長短可言。然脈體有現有不現,不現者按之止見其動於三指之內,現者見其長出於三指之外,則長短宜分矣。(高鼓峰云:有形體之長,有往來之長,往來之長,謂來有餘韻也。按高說甚善,長短雖本言形體,而凡脈之以神氣悠長為貴者,固可因此說而想見其狀矣。)
大,大而盛於浮分,名洪;大而散漫滲開,脈與肉無界限,名散。
白話文:
脈象的形狀,長而圓,像水流過蔥葉一樣,有的長有的短,有的粗有的細,有的虛有的實,有的緩有的緊。長短指的是縱向的長度,大小指的是橫向的寬度,虛實指的是脈搏的充盈程度,緩緊指的是脈搏的張弛狀態。
長,超過三指以外的為長。
短,不到三指之內的為短。
按寸口脈,從胸部運行到拇指尖,並非斷截,本無長短可言。但脈體有時出現有時不出現,不出現的按下去只感覺到三指內脈搏的跳動,出現的則能感覺到脈搏超出三指以外,因此長短還是要區分的。(高鼓峰說:脈象的長,有形體上的長,也有往來上的長,往來上的長,指的是脈搏跳動時餘韻悠長。按高說甚好,長短雖然主要是指形體,但凡是脈象以神氣悠長為貴的,都可以從這個說法中想像出其狀態。)
大,大而充盈於浮分,稱為洪脈;大而散漫滲開,脈搏與肌肉沒有界限,稱為散脈。
小,與大相反,一名細,細甚無力名微。
虛,虛,不實也。虛甚則中空,名芤。
實,實,結實之謂。實如按豬筋,虛如按燈心,芤如按蔥。舊謂浮中沉皆有力為實,皆無力為虛,浮沉皆有力,惟中無力為芤,雖未嘗不是,然尚非正解。(實如蔥中水充實,虛則不充,芤者尤其不充者也。)
緩,柔軟之意,甚則失之軟弱,而名軟名弱。舊以緩屬遲,蓋緩兼兩義也。
緊,即搏急,與緩相反。如張弦,如引繩,兩頭牽緊,必挺勁抗指,緊不甚,名弦。弦緊而大者,名革牢。
長短有得於稟賦者,筋現者脈怕長,筋不現者脈怕短也。有隨時令變異者,則春脈長,而秋脈短也。有因病而變異者,則邪氣長而脈長,正氣短而脈短也。
白話文:
「小」與「大」相對,也稱為「細」,細到沒有力氣就稱為「微」。
「虛」指的是不實在。虛到極點就會空空如也,稱為「芤」。
「實」指的是結實。實就像按豬筋,虛就像按燈心,芤就像按蔥。以前認為浮沉都有力是實,都沒有力是虛,浮沉都有力,只有中間沒有力是芤。雖然這說法不完全錯誤,但還不是最正確的解釋。(實就像蔥中的水充實,虛則不充實,芤則更不充實。)
「緩」指的是柔軟,過度柔軟就會變得軟弱,稱為「軟」或「弱」。以前認為「緩」屬於「遲」,因為「緩」有兩種意思。
「緊」就是搏動急促,與「緩」相反。就像拉弓弦,像拉繩子,兩頭拉緊,一定會挺勁抗指,緊而不甚,稱為「弦」。弦緊而大的,稱為「革牢」。
長短有先天稟賦的影響,筋顯露的人脈象怕長,筋不顯露的人脈象怕短。也會隨季節變化,春脈長,秋脈短。也會因病而異,邪氣盛則脈象長,正氣衰則脈象短。
大小有得於稟賦者,世所謂六陽六陰也。(生成脈大者名六陽脈,小者名六陰脈。)有隨時令變異者,時當生長則脈大,當收斂則脈小也。有因病而變異者,邪有餘則脈大,(邪氣壅滿。)正不足則脈小也。(血氣衰少。)
虛實亦有得於生成者,肉堅實者脈多實,虛軟者脈多虛也。亦有變於時令者,春夏發泄,雖大而有虛象;秋冬斂藏,雖小而有實形也。若因病而異,則大而實,(不特壅滿,而且積實。)小而虛者,(不特衰小,而且空虛。)可驗正邪之主病。(俱盛邪盛,俱衰正衰。)大而虛,(氣有餘,血不足,如蔥中少水,但吹之使脹也。
)小而實者,(血能充,而氣衰不鼓。)可驗陰陽之偏枯。
白話文:
人的脈象大小,有些是天生決定的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六陽六陰。陽氣旺盛的脈象較大,稱為六陽脈;陰氣旺盛的脈象較小,稱為六陰脈。
有些脈象會隨著季節變化而改變,春天和夏天是生長季節,脈象較大;秋天和冬天是收斂季節,脈象較小。
還有一些脈象會因為疾病而改變,邪氣盛則脈象較大,因為邪氣阻塞滿溢;正氣不足則脈象較小,因為氣血衰少。
人的脈象虛實,有些也是天生決定的,肌肉堅實的人脈象多實,虛弱的人脈象多虛。
脈象虛實也會隨著季節變化而改變,春夏季節是發泄的季節,雖然脈象較大,但可能虛弱;秋冬季節是收斂的季節,雖然脈象較小,但可能實證。
如果脈象因為疾病而改變,則大而實的脈象,代表邪氣不僅阻塞滿溢,而且積聚堅實;小而虛的脈象,代表正氣不僅衰弱,而且空虛,由此可判斷正邪的盛衰。
大而虛的脈象,代表氣盛但血不足,就像蔥中水分不足,雖然吹氣可以使它膨脹,但實際上是空虛的。
小而實的脈象,代表血充足,但氣虛弱無法鼓脹,由此可以判斷陰陽的偏枯。
緊緩有得於生成者,皮膚繃急者脈多緊,寬鬆者脈多緩也。其變於時令,則天氣嚴凝而筋脈收引,天氣暄熱而筋脈弛縱也。其因病而變者,則或外感風寒,或內傷生冷,寒勝故脈收引,而緊急有力。或熱或濕,筋脈縱弛,而軟弱無力也。
附:洪、散、微、芤、弦、革、牢、軟、(舊作耎,又作濡。)弱各脈。
洪,洪即大耳。舊以洪為來盛去衰,是大之盛於浮分者也。
散,脈形本圓斂,今散漫不收,似大而實非大,蓋虛甚而四散者也。
微,古以微屬浮,細屬沉。分微為陽衰,細為血少。本集各脈皆直指本義,故以細甚無力為微。
芤,脈虛而且中空者。芤,慈蔥名。如臥蔥管於指下,輕取重取皆有,而中取則無,此為失血之脈。
白話文:
脈搏的緊緩與人體的生長狀態有關,皮膚緊繃的人脈搏通常較緊,皮膚鬆弛的人脈搏通常較緩。脈搏也會隨著季節變化,天氣寒冷時筋脈收縮,脈搏較緊;天氣炎熱時筋脈舒張,脈搏較緩。此外,脈搏也會因病而變,例如受寒後,脈搏會因寒氣侵襲而收縮,變得緊而有力;而熱症或濕症則會導致筋脈舒張,脈搏變得軟弱無力。
弦,似緊而略遜,但稍見抗指即是,不若緊之搏手。凡弦緊之脈,由外邪而致者,猶易為治,由正虛而致者,則難為功。蓋脾胃虛敗,中和之氣,化為勁急,土敗木賊,不可救矣。古人有時以長為弦,如謂春脈弦,而言其軟弱直長,是弦即長也。今分為二,則弦自有急勁之意,不僅長而已。
革牢,弦大遲而浮虛者為革,如按鼓皮,內虛空而外繃急也。弦大遲而沉實者為牢,寒氣深痼,如牢獄也。
軟弱,皆柔緩之甚而無力者。舊以軟屬浮,弱屬沉。
白話文:
弦脈摸起來像是很緊,但又比緊脈略微鬆一些,稍微抵抗手指就能感受到,不像緊脈那樣搏動強烈。凡是因外邪導致的弦脈,相對容易治療,但如果是因正氣虛弱導致的弦脈,就難以見效。這是因為脾胃虛弱,中和之氣化為緊張,土氣衰敗,已經無力回天。古人有時將長脈也稱為弦脈,比如說春脈是弦脈,認為它軟弱直長,也就是說弦脈就是長脈。現在我們將其分為兩種,弦脈自有急勁之意,不只是長而已。
革牢脈,弦脈大而遲緩,浮於表面且虛弱者為革脈,就像按鼓皮一樣,內部空虛,表面卻繃緊。弦脈大而遲緩,沉於深處且堅實者為牢脈,寒氣深沉頑固,如同牢獄一般。
軟弱脈,都是柔弱緩慢且無力。以前將軟脈歸為浮脈,弱脈歸為沉脈。
2. 脈之行動
脈之行動,如以氣鼓蔥葉中之水,使之流動也。有浮有沉,有遲有數,有澀有滑。
浮,古人於一身中分三部九候,後人亦於寸口中分三部九候。寸關尺三部也,部各有浮中沉三候,三而三之,九候也。是故候之於皮毛間而即得之者,謂之浮;候之於筋骨間乃得之者,謂之沉;候之於皮毛之下,筋骨之上,適當肌肉之中而得之者,謂之中。
沉,沉之極名伏。
數,疾也,躁也。一息六至,數而跳突名動。
遲,與數相反,一息三至。
《內經》謂人一呼(出氣也)脈再動,(動,即至也。)一吸(入氣也)脈再動,呼吸定息(一呼一吸為一息,定息者,前息已盡,後息未起之時也。)脈五動,閏以太息,(數息必有一息略長者,名太息,如月之有閏也。一呼一吸本止四動,有五動者,則以其為太息也。診時當別令一無病人,調定呼吸,默數得十息,診者亦默數,得四十五至,為平脈。
白話文:
脈搏的流動就像用氣鼓動蔥葉中的水,使其流動一樣,有浮有沉,有快有慢,有澀有滑。浮脈是指在皮膚表面就能摸到的脈搏,沉脈是指在筋骨間才能摸到的脈搏,中脈則是指在皮膚與筋骨之間、肌肉中摸到的脈搏。沉脈極度沉伏,稱為伏脈。數脈是指脈搏跳動快而急促,躁動不安的脈象,一分鐘跳動六次以上,跳動急促而有力,稱為動脈。遲脈則與數脈相反,一分鐘跳動三次以下,緩慢而無力。根據《內經》記載,人呼氣一次脈搏跳動兩次,吸氣一次脈搏也跳動兩次,呼吸停止時脈搏跳動五次,其中有一次呼吸時間較長,稱為太息。診脈時需讓病人放鬆身心,調勻呼吸,默數十次呼吸,診脈者也要默數脈搏跳動次數,正常情況下,十次呼吸應跳動四十五次,這就叫做平脈。
)命曰平人。一呼脈一動,一吸脈一動,曰少氣。(即一息二至也,此遲之甚。)一呼脈三動,一吸脈三動,(即一息六至,此為數。)而躁,(即數疾意。)尺熱,(尺,即手臂。)曰溫病。(溫病熱證。)一呼脈四動(即一息八至)以上,曰死。脈絕不至,(不特遲,且不至。
)曰死。乍疏(疏,即遲)乍數,曰死。
滑,滑即滑溜之謂,言其行動往來之流利也。在平脈則為血充,在病脈則為血熱鼓動,痰氣流注。
澀糙,澀也。與滑相反,往來黏滯者是。
浮沉有得於稟賦者,趾高氣揚之輩脈多浮,鎮靜沉潛之士脈多沉也。(又肥人多沉,瘦人多浮。)有變於時令者,春夏氣升而脈浮,秋冬氣降而脈沉也。其因病而致者,則病在上、(人身之上部也。)在表、在腑者,其脈浮。(上、表、腑皆屬陽,浮脈亦屬陽,陽病見陽脈也。)在下、在裡、在臟者,其脈沉也。
白話文:
正常人的脈搏,一呼一吸各跳動一次,稱為少氣,這代表脈搏很慢。一呼一吸各跳動三次,稱為數,而且躁動,手背發熱,這表示患上了溫病。一呼一吸各跳動四次或以上,就會死亡。脈搏完全消失,不論是慢還是消失,都代表死亡。脈搏忽快忽慢,也代表死亡。
滑脈是指脈搏流利滑動,正常人代表氣血充足,病人則代表血熱或痰氣流動。
澀脈與滑脈相反,是指脈搏跳動時黏滯不順。
浮脈和沉脈與人體的體質、季節和疾病有關。體質方面,氣質高昂的人多浮脈,沉穩的人多沉脈;體型方面,肥胖者多沉脈,瘦弱者多浮脈。季節方面,春夏陽氣上升,脈搏多浮,秋冬陰氣下降,脈搏多沉。疾病方面,上半身、表層、腑臟的病症,多見浮脈,下半身、內臟、臟器的病症,多見沉脈。
問:浮則外有脈而內無脈,謂之裡虛;沉則內有脈而外無脈,謂之表虛。可乎?曰:不由稟賦時令與外感內傷,無故而浮沉,謂之虛,可也。以浮為陰失守,沉為陽內陷也。有故則不可,如以為可,則四季之月,無病之人,脈本和平,常居中候,亦可斷為表裡兼虛乎?然則古人謂浮為裡虛,又謂浮脈舉之有餘,按之不足。其說非歟?曰:謂浮為虛者,必浮而兼虛者乃名之,非浮即可名虛也。
謂浮為虛於裡者,必有裡虛之實乃名之,非浮則必虛其里也。至脈體之為虛為實,本不因浮沉而變,實則浮沉皆有餘,虛則浮沉皆不足。而輕取之與重按,勢有不同。則夫脈之實者,愈按愈實,虛者愈按愈虛。蓋重按則脈被遏抑,實者鼓擊有力,故愈形其實,虛者無力鼓擊,故愈形其虛。
白話文:
有人問:脈象浮在表面,但摸不到裡面,叫做裡虛;脈象沉在裡面,但摸不到表面,叫做表虛,這樣說對嗎?
回答:如果沒有先天稟賦、季節變化或外感內傷的原因,脈象就莫名其妙地浮或沉,可以稱為虛,這是對的。浮可以理解為陰氣不足,沉可以理解為陽氣內陷。但如果有原因,就不可這樣說了。比如說,如果四季中,身體健康的人,脈象本來就平和,處於中庸狀態,也斷定為表裡兼虛,這就說不通了。
古人說浮脈屬於裡虛,又說浮脈按下去力度不夠,但摸上去卻很明顯,這是對的嗎?
回答:說浮脈屬於裡虛,指的是浮脈同時伴隨著裡虛才叫做裡虛,不是所有浮脈都叫裡虛。
說浮脈屬於裡虛,指的是實際上存在裡虛的情況,才叫做裡虛,不是所有浮脈就一定虛在裡。
至於脈象的虛實,本身與浮沉沒有關係,脈象實則浮沉都有力,脈象虛則浮沉都無力。但是輕輕按和用力按,感受到的脈象會有不同。
脈象實的人,用力按下去會更加明顯;脈象虛的人,用力按下去會更加虛弱。這是因為用力按下去,脈象受到壓制,實脈因為有力量,所以更加明顯;虛脈因為力量不足,所以更加虛弱。
是則舉之有餘,按之不足,止可言浮而虛者,不可言浮而實者也。或曰:如子言,浮而實者愈按愈實,是三候皆有,又何以名之為浮乎?曰:浮脈本浮,按抑之而後沉,不按之則仍浮,故曰浮也。又問:亦有脈浮而言表虛,何也?曰:外感發汗太過,或內傷自汗太多,皆令表陽虛,氣外越,故浮也。
遲數得於稟賦,則性急躁者脈多數,性寬緩者脈多遲。變於時令,則晴燠而脈躁,陰寒而脈靜也。至其應病,則亦如之矣。仲景以遲為臟寒,數為腑熱,可不泥。以腑亦有寒,臟亦有熱也。
滑澀亦有得之稟賦者乎?曰:富貴之子,神氣通暢,則脈亦流暢;貧賤之子,神氣沮抑,則脈亦蹇滯,此即《太素》以脈之滑澀論窮通之意也。若夫時令,則肝脈屬春而微滑,肺脈屬秋而微澀矣。至其應病,則本乎氣血之通塞耳。
白話文:
如果脈象浮而虛,按壓時力度不足,則可稱為浮而虛,但不可稱為浮而實。有人會問:根據你的說法,浮而實的脈象按壓時應該會越來越實,既然三種情況都有,為什麼還要叫它浮脈呢?其實,浮脈本來就是浮的,按壓後才變得沉,不按壓就仍然浮,所以叫做浮。又有人問:為什麼有些浮脈表示表虛呢?這是因為外感發汗過度,或者內傷自汗過多,都會導致表陽虛弱,氣機外散,所以脈象浮。
脈象的遲與數,與先天稟賦有關,性格急躁的人脈象多數,性格寬緩的人脈象多遲。脈象也會受到時令影響,天氣晴朗炎熱時脈象較躁,陰寒時脈象較靜。至於脈象與疾病的關係,也是如此。仲景認為脈遲是臟寒,脈數是腑熱,但不能一概而論,因為腑也有寒,臟也有熱。
滑澀的脈象是否也與先天稟賦有關呢?當然有。富貴人家子弟,神氣通暢,脈象也流暢;貧賤人家子弟,神氣沮喪,脈象也遲滯。這就是《太素》中以脈象滑澀論窮通之意。至於時令影響,肝脈屬春,所以略微滑;肺脈屬秋,所以略微澀。至於脈象與疾病的關係,則取決於氣血的通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