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碥》~ 卷之五·四診 (4)
卷之五·四診 (4)
1. 問頭身
傷寒,太陽經頭痛,自腦後上至巔頂,項強,腰脊痛。陽明頭痛在額前,連目珠,鼻孔干,不眠。少陽頭痛在兩角,及耳聾,脅痛。厥陰頭痛在巔頂,收引頭角,脈沉弦,手足厥冷,此為在經。(當歸四逆湯。)若在裡,則乾嘔,吐涎沫。(吳茱萸湯。)太陰、少陰脈不上頭,無頭痛證。
然太陰中濕亦頭痛,鼻塞,吐痰,腹滿自利。(要知是濕濁之氣上干清陽之分使然耳。)少陰中寒,亦有頭痛,連腦齒,爪甲青,此真頭痛,不治。(亦寒邪上攻使然。)溫熱病,時疫病,凡一切內火上炎之證,皆頭痛。內傷火升,新產血虛,皆有頭痛,但時痛時止,而無腦後痛者。
白話文:
傷寒頭痛辨證
傷寒病,太陽經頭痛,疼痛從腦後開始,向上延伸至頭頂,脖子僵硬,腰部和脊柱疼痛。
陽明經頭痛,疼痛位於額頭,並連接到眼球,鼻孔乾燥,失眠。
少陽經頭痛,疼痛位於兩側太陽穴,伴隨耳聾,肋骨疼痛。
厥陰經頭痛,疼痛位於頭頂,頭部向後仰,脈象沉而弦,手腳冰冷,這稱為經絡病。
若頭痛位於內,則會乾嘔,吐出唾沫。
太陰經和少陰經的脈氣不會上頭,所以不會出現頭痛。
然而,太陰經因為濕氣,也會出現頭痛,伴隨鼻塞,吐痰,腹部脹滿,腹瀉。這都是濕濁之氣上攻清陽之分造成的。
少陰經因為寒氣,也會出現頭痛,疼痛連接到腦部和牙齒,指甲青色,這是真正的頭痛,不治療就會危及生命。也是寒邪上攻造成的。
溫熱病、時疫病,以及一切內火上炎的症狀,都會出現頭痛。內傷火升,產後血虛,也會出現頭痛,但只是偶爾疼痛,並不伴隨腦後疼痛。
蓋火炎則痛在兩角,血虛則痛連魚尾,以其自內達外,必由少陽。是以痛見兩角者,則有少陽風熱與虛火之別。若痛在額前者,亦有陽明與食積之殊。其見腦後者,必太陽無疑也。頭痛如破者,風火相煽也。眩暈者,痰火上升也。頭傾視深,(目陷。)精神奪矣。耳聾耳疼,胸脅痛,寒熱口苦者,少陽經證。
耳聾,舌卷唇青,為直中厥陰。耳鳴及痛,火上衝也。耳聾,叉手冒心者,汗多而陽虛也。耳聾者,耳內無聲,竅常閉而不聞也。耳鳴者,耳內有聲,竅不閉,時聞時不聞也。(火動而上衝則鳴,而不聞外聲,火靜氣下,則不鳴而聞。)面熱者,足陽明病。邪在肺,則皮膚痛,喘咳動肩背。
白話文:
頭部疼痛,如果疼痛集中在兩側太陽穴,可能是由於火炎上炎或血虛所致。疼痛從內部蔓延至外部,必定是少陽經脈受損。因此,疼痛在兩側太陽穴,可能是少陽經脈風熱或虛火導致。如果疼痛在額頭前部,可能是陽明經脈或飲食積滯引起。疼痛在腦後,則一定是太陽經脈受損。頭痛如要裂開般,是風火互相煽動所致。頭昏眼花,是痰火上升所致。頭部傾斜,眼睛凹陷,精神萎靡,這些都是少陽經脈受損的表現。耳聾耳痛、胸脅疼痛、寒熱口苦,也是少陽經脈的病症。
耳聾,舌頭捲縮,嘴唇發青,是直中厥陰經脈受損。耳鳴和疼痛,是火氣上衝所致。耳聾,雙手叉著胸口,是汗多陽氣虛弱所致。耳聾,是指耳內無聲,耳竅經常閉塞,無法聽到聲音。耳鳴,是指耳內有聲音,耳竅沒有閉塞,時而聽到聲音,時而聽不到。面部發熱,是足陽明經脈的病症。邪氣入侵肺部,會導致皮膚疼痛、喘咳,肩膀和背部疼痛。
邪在肝,則脅痛,惡血在內抽掣,舌卷卵縮為肝絕。邪在脾胃,則肉痛善飢。(熱也。)邪在腎,則骨痛腰痛。(腰者腎之府也,轉搖不能,腎將憊矣。)傷寒太陽身痛,但拘急耳。若陰毒身痛,則體勢沉重如被杖。中濕身痛,不可轉側。(骨節掣痛,屈伸不利,身重或腫,汗出惡風,不欲去衣。
)中暑亦身痛。汗後身仍疼,邪未盡也。然血虛者身亦疼。頭痛身熱自汗,與傷寒同。而默默但欲眠,鼻鼾,語言難出,四肢不收者,風溫也,不可發汗。霍亂亦頭痛身痛,惡寒發熱如傷寒,而有吐利為異。身熱惡寒。頭項強急如傷寒,而頭熱,目脈赤,面赤,獨頭搖,口禁齒齘,背反張者,痙也。
白話文:
邪氣入侵肝臟,就會感到脅肋疼痛,血液瘀滯在體內,會抽搐,舌頭捲縮成卵形,這是肝臟功能衰竭的徵兆。邪氣入侵脾胃,就會感到肌肉疼痛且容易飢餓,這是因為體內有熱氣。邪氣入侵腎臟,就會感到骨頭疼痛和腰痛。腰是腎臟的府邸,如果腰部轉動困難,就表示腎臟功能衰弱。
傷寒初期,患者全身疼痛,且感到緊繃。如果出現陰毒,患者全身疼痛,身體沉重,就像被棍棒打了一樣。體內濕氣過重,也會引起全身疼痛,患者無法翻身。骨節疼痛、難以伸展,身體沉重或腫脹,出汗怕風,不願意脫衣服,這些都是濕邪入侵的表現。
中暑也會引起全身疼痛。出汗後身體仍然疼痛,表示邪氣尚未完全消散。然而,血虛的人也會感到全身疼痛。頭痛、發熱、自汗,這些症狀與傷寒相似。如果患者沉默寡言、嗜睡、打鼾、說話困難、四肢不能收縮,這是風溫症,不可發汗。
霍亂也會引起頭痛和全身疼痛,並且會伴隨惡寒發熱,與傷寒相似,但不同的是,霍亂患者會出現嘔吐腹瀉。患者發熱、惡寒、頭項僵硬,就像傷寒初期一樣,但是還會伴隨頭部發熱、眼白發紅、臉色發紅、頭部不停搖晃、嘴巴緊閉、牙齒咬合、背部反弓,這是痙攣症。
無汗為剛痙,有汗為柔痙。頭疼發熱與傷寒同,而身不痛者,傷食也。必中脘痞悶,噫氣作酸,或惡聞食臭,或欲吐不吐。煩熱似傷寒,而脈不浮緊,頭身不疼,不惡寒,或煩時頭亦痛,煩止而痛止者,虛煩也。身熱惡風自汗似傷寒,但頭不痛,項不強,或亦頭痛而作止無常者,痰也。
或胸滿氣上衝,或目下如灰煙黑者,是其候也。發熱惡寒頭痛,肢節痛,嘔惡,似傷寒,而病自腳,腳膝痛,或腫滿,或枯細者,腳氣也。身熱惡寒,若有痛處者,癰疽也。發熱如傷寒,小便自利,口不渴,按其心下或脅下,或臍腹間有痛處,或至手不可近者,蓄血也。凡勞逸、七情、房勞,皆能瘀血,不止一途。
白話文:
沒有汗的是剛痙,有汗的是柔痙。頭痛發燒和傷寒一樣,但身體不痛的,是傷食。一定會有中脘部位脹悶、打嗝帶酸味,或者聞到食物的味道就反感,或者想吐吐不出來。煩熱像傷寒,但脈搏不浮緊,頭身不痛,不畏寒,或者煩躁的時候頭也痛,煩躁停止後疼痛也停止的,是虛煩。身體發熱怕風,自己出汗像傷寒,但是頭不痛,脖子不僵硬,或者偶爾頭痛但持續時間不固定,是痰。
有時候胸部滿悶,氣往上衝,或者眼睛下面看起來像灰煙一樣黑,就是這種徵兆。發燒怕冷頭痛,四肢關節痛,嘔吐,像傷寒,但是病從腳開始,腳膝蓋痛,或者腫脹,或者乾瘦,是腳氣。身體發熱怕冷,如果有一個痛的地方,是癰疽。發燒像傷寒,小便自利,口不渴,按壓心窩或者肋骨下方,或者肚臍腹部之間有痛的地方,或者碰觸就會痛,是蓄血。無論是勞累過度、七情變化、房事勞累,都能導致瘀血,不止一種原因。
勞損病劇,忽身痛甚者,此陰虛之極,不能滋養筋骨也,難治。胸腹間脹悶而痛,邪在中上二焦,不可補。若氣虛不運,但痞滿者,不可攻。勿因其胃口不開,妄行消導。虛症須補,而脹滿不受補者難治。卒然仆倒,昏不知人,痰涎壅盛,口眼喎斜,手足癱軟,或半身不遂者,中風也。
若見口開手撒,眼合遺尿,痰聲如鋸,不治。卒倒,而身體強直,口噤不語,或四肢戰掉,發熱無汗者,中寒也。卒然悶倒,昏不知人,汗出面垢,手足微冷,或吐或瀉者,中暑也。中氣大類中風,卒倒,痰塞,牙關緊急,然中風口有痰涎,身溫,中氣口無痰沫,身冷也。中食亦似中風,難辨。
白話文:
勞損過度,病情嚴重,突然全身疼痛加劇,這是陰虛極度衰弱,無法滋養筋骨,難以治療。胸腹間脹悶疼痛,邪氣停留在中焦和上焦,不可進補。若氣虛不運,僅有痞滿,不可攻伐。不要因為胃口不開,就胡亂使用消導藥物。虛證需要進補,但脹滿卻不受補益,難以治療。突然昏倒,失去意識,痰涎阻塞,口眼歪斜,手足癱軟,或半身不遂,這是中風。
若見口張開手撒開,眼閉合尿失禁,痰聲像鋸子一樣,無法治療。突然昏倒,身體僵硬,口緊閉不語,或四肢顫抖,發熱無汗,這是中寒。突然昏倒,失去意識,出汗面部污濁,手足微冷,或嘔吐或腹瀉,這是中暑。中氣和中風很相似,都會突然昏倒,痰塞,牙關緊閉,但中風患者口中會有痰涎,身體溫熱,中氣患者口中無痰沫,身體冰冷。中食也像中風,難以辨別。
須審其曾著怒氣否,曾飲食否。若在醉飽後著惱,或感風寒,食填胸中,胃氣不行,便致厥倒,昏迷不醒,其脈氣口急盛,或沉伏,宜鹽湯探吐之,吐不出者死。中痰者,卒然麻眩,舌本強直,痰涎有聲,四肢不舉,重者不醒,為痰中。輕者自醒,為痰厥。心火暴甚,熱氣怫鬱,而卒倒無知。
輕者發過自醒,重者陰氣暴絕,陽氣後竭而死。中惡者,忽然手足逆冷,肌膚粟起,頭面青黑,精神不守,或錯言妄語,牙緊口噤,卒然暈倒,昏不知人,此是卒厥客忤,飛屍鬼擊。凡吊死問喪,入廟登塚,多有此證。腹痛,氣自下衝上者,火也。從上轉下,趨少腹者,寒也。
白話文:
要仔細觀察病人是否曾生氣,是否曾吃東西。如果是在酒足飯飽後發怒,或是受了風寒,吃東西填滿了肚子,胃氣不通暢,就會導致昏倒,昏迷不醒,脈搏急促有力,或沉伏,可以用鹽湯催吐,吐不出來就會死。
如果因為痰導致昏迷,會突然感到麻痺頭昏,舌頭僵硬,痰液有聲音,四肢無法動彈,嚴重者昏迷不醒,稱為痰中。輕者會自己醒過來,稱為痰厥。心火過旺,熱氣鬱結,也會突然昏倒失去意識。
輕者會自己醒過來,嚴重者陰氣突然消失,陽氣隨後耗盡而死。如果中毒,會突然感到手腳冰冷,皮膚起雞皮疙瘩,臉色發青,神志不清,或胡言亂語,牙齒緊閉,突然昏倒,昏迷不醒,這是突然發作的厥症,像是鬼神作祟。凡是參加喪禮、進入廟宇、登上墳墓,很容易發生這種情況。
肚子痛,氣從下往上衝,這是火氣。氣從上往下,往小腹方向走,這是寒氣。
氣從少腹上衝者,陰火也。從兩脅上衝者,肝火也。少腹痛引腰背睪丸者,疝病也。肉瞤筋惕者,血虛也。身如蟲行者,表虛也。不能仰臥,仰臥則咳者,水氣也,(水氣上乘於肺,則氣喘促。)身重難行。(胃主肉,其脈下行於足,水犯胃,故肉重而足不能行。)口苦,為膽熱。
口甘,為脾熱。口淡,為胃中虛熱(胃為一身之主,淡為五味之本。)口酸,為肝熱。口咸,為腎熱。口中常覺血腥,為肺傷。口燥咽乾赤爛,為內熱。口辣,為肺熱。所謂內傷則口中不和,飲食無味也。
白話文:
氣從下腹部往上衝,是陰虛火旺。從兩肋往上衝,是肝火旺盛。下腹部疼痛並牽連腰背和睪丸,是疝氣。肌肉跳動、筋骨發麻,是血虛。身體像蟲子一樣蠕動,是表虛。不能仰躺,仰躺就咳嗽,是水氣上衝到肺部,導致氣喘。身體沉重,難以行走,是水氣犯胃,導致肌肉沉重,腳也無力。口苦,是膽熱。口甜,是脾熱。口淡,是胃中虛熱。口酸,是肝熱。口鹹,是腎熱。口中常常感覺有血腥味,是肺部受傷。口乾舌燥、咽喉紅腫潰爛,是內熱。口辣,是肺熱。總之,內傷就會導致口氣不正常,吃東西也無味。
2. 問飲食
外感邪未入里,則知味而食如常,入里則不思食矣。喜冷者,內熱也。喜熱者,裡寒也。得食稍安者,虛也。得食更甚者。實也。(虛人過食亦不安。)病由飲食而致者,須問所傷何物。熱者必渴,喜冷飲,飲必多。若喜熱飲,或冷飲而不多,乃虛熱,非實熱也。(火虛者,必不能飲冷。
水虛者,雖火燥津干,然少得清潤即止,以本虛,不能勝水之冷氣,故不能多飲也。)
白話文:
外感風寒邪氣尚未入侵到身體內部,就能正常品嚐食物,食慾如常。一旦邪氣進入內部,就會失去食慾,不想吃飯。喜歡喝冷飲的人,體內有熱氣。喜歡喝熱飲的人,內部寒氣較重。吃一點東西就能稍微舒服一點的,身體虛弱。吃了東西反而更加不舒服的,身體比較實。不過,體虛的人過度飲食也會感到不舒服。
疾病是由飲食引起的,就需要問清楚患者吃了什麼東西。身體有熱氣的人,一定會口渴,喜歡喝冷飲,而且喝很多。如果喜歡喝熱飲,或者喝冷飲但喝的不多,就是虛熱,不是實熱。火氣虛的人,一定無法喝冷飲。水氣虛的人,雖然火氣旺盛,津液乾燥,但只要喝一點水就能緩解,因為他們本身就虛弱,無法承受冷水,所以不能喝太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