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夢瑤

《醫碥》~ 卷之四·雜症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·雜症 (12)

1. 煩躁

煩者,心煩亂不安;躁者,手足擾動不寧也。大概皆火之為病。五臟之火,皆令煩躁,故或言心熱,或言脾熱、肺熱、腎熱、肝熱也。而有分煩為陽躁為陰者,以陽火內生,心為熱所乘,惡其擾亂,故煩悶。非甚而狂越,則不必手足之擾動,蓋火在內而不在外也。若陰寒內生,逼陽於外,中寒而外則熱,熱在外而不在內,故但手足躁擾而心不必煩也,此陰陽以寒熱分也。又心火為陽,火盛則煩;腎火為陰,火炎則躁,此陰陽以心腎分也。

又人將死,則手足擾亂急遽,毫無和緩之象,(此與真臟脈弦強挺勁毫無胃氣同理。)是名鬼躁,亦陰象也。煩,有實有虛。虛煩者,或氣虛,或血虛也。血虛則無以養心,而怔忡不寧,不得寐則煩矣。氣虛則火旺,(東垣所謂邪火與元氣不兩立,此衰則彼旺是也。)故乘心而煩也。

白話文:

煩惱是指心裡感到煩亂不安,躁動是指手腳不停地擾動不寧。這兩種情況大多是火氣過盛造成的。五臟的火氣都會導致煩躁,因此有人說心熱,有人說脾熱、肺熱、腎熱、肝熱。

其中,有些人將煩惱歸為陽躁,有些人將躁動歸為陰躁。這是因為陽火內生,心臟被熱氣所侵襲,感到煩悶不安,想要擺脫這種擾亂的感覺。如果火氣不嚴重,還沒有出現狂躁失控的行為,則不一定會出現手腳擾動的現象,因為火氣在內而不在外。

反之,如果陰寒內生,逼迫陽氣向外,內寒而外熱,熱氣在外而不在內,就會出現手腳躁動而心裡不煩躁的情況。這就是陰陽以寒熱來區分的。

此外,心火屬於陽,火盛則煩;腎火屬於陰,火炎則躁,這就是陰陽以心腎來區分的。

另外,人快要死的時候,手腳會快速擾動,毫無緩和的跡象,這與真臟脈象弦強挺勁,毫無胃氣的情況是相同的。這種情況叫做鬼躁,也是陰象。

煩惱分為實煩和虛煩。虛煩是指由於氣虛或血虛引起的。血虛則無法滋養心臟,導致心神不安,難以入睡,就會感到煩躁。氣虛則火旺,就像東垣所說「邪火與元氣不兩立,此衰則彼旺」,因此火氣乘虛而入,就會導致煩躁。

治法:熱在心肺,起臥不安,宜梔子豉湯、竹葉石膏湯、竹茹湯、硃砂安神丸。下利後更煩,梔子豉湯。身熱,汗出煩不解,名風厥。太陽傷風則發煩熱,曰風;少陰之熱亦上衝,故汗出不解,曰厥。《經》謂:表裡刺之,(太陽為表,少陰為里。)飲以湯。(止其上逆之氣也。

仲景麥門冬湯之煩。)不煩而心手極熱,喜居陰處,脈沉口渴,妙香丸下其熱痰。不得眠,溫膽湯(見驚)、酸棗湯。(見不得臥。)津耗者,生其津。血耗者,補其血。腎水竭者,滋腎。產、痘、滯下後,血液耗散,心煩不安,危矣,猛進獨參湯。心中蘊熱,清心蓮子飲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:熱氣在心肺,患者躺下或坐起來都感到不安,可以用梔子豉湯、竹葉石膏湯、竹茹湯、硃砂安神丸。如果拉肚子之後更煩躁,可以用梔子豉湯。身體發熱,出汗但煩躁不解,稱為風厥。太陽經受風寒就會導致發熱煩躁,稱為風;少陰經的熱氣也會上衝,因此出汗卻不解,稱為厥。《經》書說:表裡相互刺絡(太陽經為表,少陰經為里),服用湯藥(抑制上逆的氣)。

張仲景的麥門冬湯用於治療心煩。如果不煩躁,但是手心很熱,喜歡待在陰涼處,脈象沉細,口渴,可以用妙香丸來清除熱痰。睡不着覺,可以用溫膽湯(用於治療見驚)、酸棗湯(用於治療睡不着)。津液耗損的,要滋生津液;血液虧損的,要補充血液;腎水枯竭的,要滋補腎水。生產、出痘、下痢之後,血液耗散,心煩意亂,情況危急,要快速服用獨參湯。心裏蘊藏着熱氣,可以用清心蓮子飲。

(見赤白濁。)虛煩有身熱,與傷寒相似,但頭身不痛,不惡寒,脈不緊為異。陰躁,欲裸衣坐井中,以熱藥治之,四逆(見厥)、理中(見中寒)之類。

白話文:

見赤白濁。」指的是見到紅色和白色混雜的情況。虛煩有身熱,與傷寒相似,但頭身不痛,不惡寒,脈不緊為異。」指的是雖然表現出類似傷寒的症狀,如內心煩躁、身體發熱,但沒有頭痛、怕冷的現象,脈搏也不同於緊張的狀態。

「陰躁,欲裸衣坐井中,以熱藥治之,四逆(見厥)、理中(見中寒)之類。」指的是在陰冷環境下容易感到焦躁不安,有時想脫衣坐在井裡,這時需要用溫熱的藥物進行治療。四逆(見厥)和理中(見中寒)都是中醫理論中的概念,代表了不同的病症和治療方法。

2. 嘈雜

俗名心嘈。其證似飢,急欲得食,心中擾擾不寧,如酸如辣,似慌張。由肝火乘於脾胃,土虛不禁木搖,故煩擾不安。火盛則谷易消,食已則飢,得食則安,少頃又飢,又復嘈矣,此為火嘈,宜清火。若有痰飲停聚,似飢非飢,欲食而不能多食,脈滑,為痰嘈,宜化痰。若兼吞吐酸水,乃痰飲與火所為,清火去飲兼治。

總以補土為主,六君子湯(見氣)加減。久不愈者,養血,以火盛則血虧也。故思慮血虛五更嘈者,及婦人嘈雜,恆用四物(見血)加減。

白話文:

俗稱心嘈,症狀像餓了一樣,急著想吃東西,心裡煩躁不安,感覺酸辣,好像很慌張。這是因為肝火上炎,侵犯脾胃,脾胃虛弱,抵抗不住肝火的影響,所以才會煩躁不安。火氣旺盛,食物容易消化,吃了東西就餓,吃了東西就舒服,過一會兒又餓了,又開始心嘈,這叫做火嘈,應該清熱降火。如果體內有痰飲積聚,感覺好像餓,但又吃不了太多,脈象滑,這叫做痰嘈,應該化痰。如果同時有吞吐酸水,那就是痰飲和火氣共同造成的,應該清熱去痰,一起治療。

總體來說,應該以健脾補土為主,可以用六君子湯加減。如果長期治不好,就要補血,因為火盛傷血。所以,如果思慮過度,血虛導致五更心嘈,以及女性心嘈,都可以用四物湯加減。

3. 不得臥

臥屬陰、屬靜。陰虛有火則動擾,故心煩而不得臥也。《經》謂:衛氣日行於陽則寤,夜行於陰則寐,因厥氣(逆氣也。諸逆衝上皆屬於火,即陰火也。)客於臟腑,則衛氣不得入於陰,(不得入息)故目不瞑。又曰:胃不和(或熱或痰)則臥不安。皆此義也。虛勞虛煩不得臥,酸棗仁湯。

骨蒸煩心不得眠,酸棗仁一兩,水一大盞半,研絞取汁,下米二合煮粥,候熟,下地黃汁一合,更煮過,不拘時服。(以上補血。)溫膽湯(見驚),治大病後虛煩不得眠。流水千里外者八升,揚之萬遍,取其清者五升,煮以葦薪火。沸,入秫米一升,(北人謂之黃米,可以釀酒。

白話文:

睡眠屬於陰,屬於靜止。陰虛有火就會引起躁動不安,所以心煩意亂而無法入睡。經書中說,衛氣白天在陽氣中運行則清醒,晚上在陰氣中運行則睡眠,由於逆氣(即陰火)侵犯臟腑,衛氣便無法進入陰氣,所以眼睛無法閉合。又說,胃氣不和,就會導致睡眠不安。這些都是這個道理。虛勞虛煩而無法入睡,可以用酸棗仁湯來治療。

骨蒸煩心而無法入睡,可以用酸棗仁一兩,水一大碗半,研磨絞汁,加入米兩合煮粥,煮熟後加入地黃汁一合,再煮沸,不分時間服用,可以補血。溫膽湯可以治療大病之後虛煩失眠,用千里之外的流水八升,振動上萬次,取其清澈的部分五升,用蘆葦柴火煮沸,放入秫米一升,煮熟後服用。

)製半夏五合,炊熟去滓,飲一小杯,日三。(以上去痰)不寐有二:有大病虛煩,及高年人陰虛陽孤不寐;有痰舍心經,神不歸舍不寐。虛者,六君子湯(見氣)加炒酸棗仁、炙黃耆各一錢。痰者,溫膽湯減竹茹一半,加南星、酸棗仁各一錢,下清靈丹。或導痰湯(見痰)加石菖蒲五分。

喘不得臥,治其喘。厥不得臥,治其厥。咳嗽不得臥,左屬肝脹,宜清肝;右屬肺脹,宜清肺。

白話文:

將半夏製成五合,蒸熟去渣,每次喝一小杯,一天三次,用於去痰。失眠有兩種:一是患大病後虛煩失眠,二是老年人陰虛陽孤失眠;還有一種是痰阻心經,神不守舍而失眠。虛症者,可以用六君子湯加炒酸棗仁、炙黃耆各一錢。痰症者,可以用溫膽湯減去竹茹一半,再加南星、酸棗仁各一錢,以及下清靈丹。或者用導痰湯加石菖蒲五分。

喘息不能平躺,就治療喘息。昏厥不能平躺,就治療昏厥。咳嗽不能平躺,左側屬於肝脹,宜清肝;右側屬於肺脹,宜清肺。

4. 多臥

《經》謂:其人腸胃大,則衛氣之入於陰者留久,皮膚濕,分肉不解,(膚腠因濕而密緻也。)則衛氣之行於陰者遲,(則其還於表者亦遲可知。)留久而行遲,其氣不精,(氣鈍而不精靈也。視出陽入陰爽利而不滯者,異矣。)故多臥。大抵精明之人臥少,昏濁之人臥多。

飽食終日,無所用心,靜而不擾,則多臥。若因濕盛而然者,則必怠惰,四肢不收,或大便溏泄,脈緩,去濕為主。亦有屬熱者。火主動,本應不得臥,然火盛瀰漫壅閉,閉則不通,不通反不擾,精神為熱所耗而昏,故沉困嗜臥也,然必臥不能安,除熱為主。熱病愈後,陰氣得復,必恬睡,醒則清爽,與熱證昏睡醒亦沉迷者不同。

白話文:

古籍記載,如果一個人腸胃很大,衛氣進入陰分就會停留較久,皮膚就會濕潤,肉質不易分離,這就表示皮膚毛孔因濕氣而變得緻密。這樣一來,衛氣在陰分中的運行速度就會變慢,自然返回陽分的速度也會很慢。由於衛氣在陰分停留時間長,運行速度又慢,就會導致氣血不精,因此這種人容易嗜睡。總體來說,精明的人睡眠時間較少,而昏濁的人睡眠時間較多。

如果一個人整天飽食無所事事,安靜無事,也會容易嗜睡。但如果嗜睡是因濕氣過盛而導致,則患者一定會感到身體怠惰,四肢無力,大便稀軟,脈象緩慢,這時就應該以祛濕為主要治療方法。也有一些嗜睡屬於熱證。火性本屬陽,應該不會嗜睡,但火氣過盛,就會瀰漫阻塞,阻塞就會不通,不通則不擾,精神被熱氣消耗而昏沉,因此就會嗜睡。這種嗜睡往往伴隨著睡不安穩,應該以清熱為主要治療方法。熱病痊癒後,陰氣恢復,患者就會感到昏昏欲睡,醒來後精神清爽,這與熱證引起的昏睡,醒來後依然沉迷不同。

食入則困倦欲睡者,脾弱得食不能即運,不運則靜矣,靜故欲睡也,六君(見氣)加麥芽、山楂、神麯之類。

白話文:

吃東西後會感到疲憊想打盹,這表示脾虛。當人吃進食物後,如果脾臟無法立即消化吸收,身體就會處於一種靜止狀態,因此會感到疲倦想睡。針對這樣的狀況,可以使用六君子湯(一種調理脾胃的藥方)加上麥芽、山楂和神麯等食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