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夢瑤

《醫碥》~ 卷之二·雜症 (2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·雜症 (27)

1. 傷飲食

乃膽熱既無可宣,又繼以酒之熱,時之燥,熱淫內熾,故膽之熱汁滿而溢出於外,以漸滲於經絡,則身目皆黃,以其滲而出也。亦可轉驅而納之膀胱,從溺道而消也。今病獨攻環跳之穴,腿痛如刀刺,則病結於膽之本經,不能驅使從膀胱出矣。即欲針之,此久傷之穴,有難於扶瀉者,吾更有慮焉。

有身以後,全賴穀氣充養,穀氣即元氣也。谷入素少之人,又即藉酒為元氣,今以病而廢飲,何所恃為久世之資耶?吾諦思一法,先搐腦中黃水出鼻,次針膽穴之絡腦間者數處,務期膽中之熱移從腦鼻而出,庶乎上泄則下寬,環跳穴中結邪漸運,而腸胃之枯槁漸回。然後以瀉膽熱之藥入酒中,每日仍痛飲一醉,飲法同而酒性異,始得陰行而妙其用。

蓋其以生平之偏造為堅壘,必藕酒轉為鄉導,乃克有濟也。豈清金潤燥與下奪之法,能了其局乎?

食者物也,在人身屬有形之血分。傷食則胸腹痞滿,噁心咽酸,噫敗卵臭,惡食,頭痛發熱惡寒。(食鬱成熱,上攻頭痛,外蒸身熱,氣不達於表故惡寒。)證似傷寒,但氣口脈倍大於人迎,及身不痛為異耳。輕則消導,重則吐下。在上脘者吐之,瓜蒂散之屬。已下腸中者下之。

其證熱,所傷之物亦熱者,承氣湯(見大便不通,)其證寒,所傷之物亦寒者,小七香丸料一帖,姜引水煎,吞感應丸或備急丸。《經》曰:上部有脈,(指頭部三候言。)下部無脈,(指足部三候言。)其人當吐,不吐則死。東垣謂其理同木鬱,宜吐以達之。以為食塞胸中,太陰肺金之部分也。

肝木之氣為食所遏,不得上升,伏於脾土之中,若受金之克伐者然。(以食在胸中肺部,阻遏木氣不得升也。)故曰木鬱吐之,則木得舒。又謂:肺為清陽之分,如天。食壅於上,則天氣不得下交於地而成否。地中之水源於天氣,故曰水出高原。氣隔於上,則源絕而水不下流,故下部無脈。

其說迂曲。大抵食在胃脘之上,未入於腸,故宜從上越之耳。又上部之氣,在食之上,不受遏則能運行,故上部之脈亦通。(脈隨氣行。)下部之氣為食所遏,不能運行,故下部無脈也。傷寒物者,半夏、神麯、乾薑、三稜、廣朮、巴豆之類。治中湯加砂仁一錢,下紅丸子;小七香丸;半夏枳朮丸。

寒熱不調,每服加上二黃丸十丸,或用木香乾姜枳朮丸、丁香爛飯丸。傷熱物者,枳實、白朮、青陳、麥芽、黃連、大黃之類。上二黃丸、枳朮導滯丸。寒熱通用保和丸、枳朮丸、曲糵枳朮丸、木香枳朮丸、檳榔丸。傷濕熱不化,痞滿悶亂,枳實導滯丸。傷肉食濕面,辛辣厚味,三黃枳朮丸。

傷熱食痞悶,兀兀欲吐,上二黃丸。傷濕面,心腹滿悶,支體沉重,除濕益氣丸。傷豆粉濕面油膩,白朮丸。食索粉片積,用紫蘇濃煎汁,和杏仁泥服之即散。食狗肉不消,心下堅,或腹脹、口乾、發熱,煮蘆根汁飲之,杏仁治狗肉。食魚膾生肉不化,每成癥瘕,搗馬鞭草汁及生薑汁飲之。

白話文:

[傷飲食]

這個人的情況是膽熱無法疏導,又加上飲酒的熱性,以及時節的燥熱,導致熱邪在體內積聚,所以膽汁過多溢出到體外,慢慢滲入經絡,造成全身和眼睛都發黃,這是因為膽汁滲出的緣故。膽汁也可能被引導到膀胱,從小便排出。但現在病邪獨獨攻擊環跳穴,腿痛像刀刺一樣,這是因為病邪結聚在膽經,無法從膀胱排出。即使想針灸,這個穴位已經久傷,難以用針來扶正或瀉邪,我很擔心啊。

生病之後,身體全靠穀物的精氣來滋養,穀氣就是元氣。平常吃得少的人,又用酒來補充元氣,現在因為生病而戒酒,那要靠什麼來維持生命呢?我仔細思考了一個方法,先用藥物刺激腦中的黃水從鼻子流出,然後針灸膽經在腦部的幾個穴位,盡力讓膽中的熱邪從腦和鼻子排出,這樣讓上部宣洩,則下部就能寬鬆,環跳穴的病邪也能逐漸疏散,腸胃的枯槁也能逐漸恢復。然後將瀉膽熱的藥加入酒中,每天仍然喝醉一次,飲酒的方法相同,但酒的藥性不同,這樣才能暗中發揮藥效。

這個人平時的飲食偏好已經像一道堅固的防禦工事,必須用藕酒來引導,才能奏效。單靠清熱、潤燥或攻下的方法,哪能解決這個問題呢?

飲食是外來的東西,在人體屬於有形的血分。飲食傷脾胃,會導致胸腹脹滿、噁心、反酸、打嗝有臭雞蛋味、厭食、頭痛發熱怕冷。(因為飲食積滯而化熱,熱邪上攻頭部會引起頭痛,熱邪外蒸則會引起身體發熱,氣無法到達體表所以怕冷。)症狀類似傷寒,但脈象的氣口脈比人迎脈大很多,而且身體不會疼痛,這點與傷寒不同。輕微的可以消食導滯,嚴重的可以用催吐或瀉下的方法。積滯在上脘的可以用催吐的方法,如瓜蒂散之類的藥物。積滯在腸道的可以用瀉下的方法。

如果病證是熱性的,而且所吃的食物也是熱性的,可以用承氣湯(參考大便不通的治療方法)。如果病證是寒性的,而且所吃的食物也是寒性的,可以用小七香丸的藥材一帖,用生薑引水煎服,然後吞服感應丸或備急丸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上部有脈(指頭部的三處脈搏),下部無脈(指腳部的三處脈搏),這個人應該催吐,不催吐就會死。」東垣認為這個道理如同木氣鬱結,應該催吐以疏通。認為這是因為食物堵塞胸中,而胸中是屬於太陰肺金的部位。

肝木的氣機因為飲食的阻礙而不能上升,潛伏在脾土中,就像被金所克制一樣(因為食物停留在胸部的肺部,阻礙了木氣的上升)。所以說木鬱要催吐,這樣木氣才能舒暢。又認為:肺是清陽之分,如天。食物壅塞在上,則天氣不能下降交於地而形成否卦(天地不交)。地中的水源於天氣,所以說水出高原。氣機被阻隔在上,則水源斷絕而水不能下流,所以下部沒有脈象。

這個理論有點迂迴。大抵是食物停留在胃脘以上,還沒有進入腸道,所以應該從上部催吐。而且上部的氣,在食物之上,沒有被阻礙所以能夠運行,所以上部的脈搏也暢通。(脈隨氣而行。)下部的氣因為被食物阻礙,不能運行,所以下部沒有脈象。傷食的食物,像半夏、神麯、乾薑、三稜、廣朮、巴豆之類。用治中湯加砂仁一錢,服紅丸子;小七香丸;半夏枳朮丸。

寒熱不調,每次服藥加上二黃丸十丸,或用木香乾薑枳朮丸、丁香爛飯丸。傷熱性食物,像枳實、白朮、青陳皮、麥芽、黃連、大黃之類,用上二黃丸、枳朮導滯丸。寒熱都可以用的藥有保和丸、枳朮丸、曲糵枳朮丸、木香枳朮丸、檳榔丸。傷於濕熱不化,胸腹痞滿悶亂,用枳實導滯丸。傷於肉食、濕麵、辛辣厚味,用三黃枳朮丸。

傷於熱性食物,導致胸悶,想吐,用上二黃丸。傷於濕麵,導致心腹脹滿,身體沉重,用除濕益氣丸。傷於豆粉、濕麵、油膩食物,用白朮丸。吃了索粉或粉片導致積滯,用紫蘇濃煎汁,和杏仁泥一起服用就可以散積。吃了狗肉不消化,心下堅硬,或者腹脹、口乾、發熱,煮蘆根汁喝,杏仁能治狗肉。吃了魚膾或生肉不消化,經常會形成腫塊,搗馬鞭草汁和生薑汁一起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