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夢瑤

《醫碥》~ 卷之四·雜症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·雜症 (11)

1.

(即怔忡。)

悸者,心築築惕惕然,動而不安也。(俗名心跳。)一由血虛,血虛則不能養心,心氣常動,幸無火熱相乘,故不至於驚而但悸也。若血不虛而動者,則為心火盛,(亦有腎火上衝者。)火主動也,幸血不虛,故但動而不驚。此驚與悸之別也。一由於停飲,水停心下,心火為水所逼,不能下達而上浮,故動而不安也。

(必有氣喘之證。)腎水上泛凌心,義亦如之,而治有異。(飲食所停之水宜疏導,腎陰上泛之水宜益火。)但思慮即動者,屬血虛。時作時止者,痰因火動。有失志之人,由所求不遂,或過誤自咎,恨嘆不已,獨語書空,則心不息不安,時常勞動而怔忡作矣。溫膽湯(見驚)去竹茹,加人參、柏子仁各一錢,下定志丸,仍佐以酒調辰砂妙香散。

白話文:

心悸就是胸口不安地跳動,像是小鹿亂撞,動不動就心慌。有可能是因為血虛,血不足以滋養心臟,導致心氣躁動,雖然沒有火熱的因素,但還是會讓人感到不安。也可能是因為心火旺盛,雖然沒有血虛,但火氣旺盛也會讓心臟跳動頻繁。另外,也有可能是因為體內積水,水停留在心臟附近,逼迫心火上浮,造成心慌不安。除了心悸之外,還可能伴隨氣喘的症狀。如果心悸是因為思慮過度造成的,則屬於血虛;如果心悸是時好時壞的,則可能是痰火作祟;如果心悸是由於失志造成的,則可能是因為心靈受創,導致心神不安,經常勞心勞神,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心悸的症狀。治療心悸的方法很多,可以根據不同的病因選擇不同的藥物,例如溫膽湯可以治療痰火引起的驚悸,但要去除竹茹,並加入人參和柏子仁。如果心悸是因失志造成的,則可以服用定志丸,並佐以酒調辰砂妙香散來治療。

(見心痛。)有痞塞不思飲食,心中常有所歉,愛處暗地,或倚門後,見人則驚避,似失志狀,心常跳動,此為卑惵之病,以氣血兩不足也,人參養榮湯。(見虛損。)飲食少者,嘉禾散(見瘧)加當歸、黃耆各一錢。

白話文:

如果患者感到心痛,並且出現食慾不振、心裡常有愧疚感、喜歡躲在暗處或門後、見到人就驚慌躲避、像是失去志向的樣子,心臟也常跳動,這就是卑惵之病,原因是氣血雙虛,可以用人參養榮湯治療。如果患者飲食減少,可以用嘉禾散治療,如果是瘧疾,則可以在嘉禾散中加入當歸和黃耆各一錢。

2.

恐者,心有所怯也,蓋心氣虛使然。而屬之腎者,恐則氣下,故屬腎也。經曰精氣並於腎(氣本觀上,今因虛而下,與精血並居腎部。)則恐是也。又屬之肝膽者,以肝膽之氣旺則上升,虛則下降,今恐而氣下,是肝膽之氣不足也。故勇者謂之膽壯,怯者謂之膽小。張子和曰:驚者不自知,因外有所觸而卒動;恐者自知,不能獨坐安臥,必須人為伴侶。

驚由血虛,恐因氣怯,此大概也。恐亦有由血虛者,熱傷腎陰,水涸血虛,復為火所擾。則志昏惑而不定。(腎藏志,志者心之定向也。腎屬水,水清故鑑物分明,明則不惑,慧生定也。火擾之則濁,濁則昏暗,又火為熒惑,故昏惑也。)不定則不靜故恐,恐亦心之動也。故孟子言不動心,以無懼為訓。

白話文:

害怕,是心裡感到怯懦,這是因為心氣虛弱導致的。而心氣屬腎,害怕時氣息下沉,因此與腎有關。經書中說精氣都歸於腎,(原本氣應該上升,現在因虛弱而下降,與精血一同存在腎臟。)所以害怕與腎有關。害怕也與肝膽有關,因為肝膽之氣旺盛時會上升,虛弱時則會下降,現在害怕而氣息下沉,說明肝膽之氣不足。因此,勇敢的人稱為膽大,膽怯的人稱為膽小。張子和說:驚嚇是不知不覺的,因為外界的刺激而突然行動;害怕是自知之明,無法獨自安坐臥下,必須有人陪伴。

驚嚇是由於血虛,害怕是因為氣怯,這是概括性的說法。害怕也可能由血虛引起,熱氣傷了腎陰,水乾血虛,又受到火氣的擾動,就會神志昏迷不穩定。(腎臟藏志,志是心意堅定。腎屬水,水清則能清晰地鑑別事物,明辨是非,就能不惑,智慧生出定力。火氣擾動則水濁,濁則昏暗,火氣又會迷惑心志,因此神志昏迷。)神志不穩定就會心神不寧而感到害怕,害怕也是心神不安的表现。因此孟子說不動心,以無懼為訓。

驚恐常相因,恐則驚矣,驚則恐矣。驚則安其神,恐則定其志。心之神下交,則腎有所主而志定,即坎中之一陽也。腎之精上奉,則心有所滋而神安,即離中之一陰也。丹溪治周本心病恐,如人將捕之,夜臥不安,口乾,飲食不知味,以參、朮、當歸為君,陳皮為佐,鹽炒黃柏、炙玄參各少許,煎服,月餘而安。經云恐傷腎,(恐則精卻而走失,蓋腎精方欲化氣而上,因恐則退卻而下,則精傷矣。

精傷則腎氣亦虛,而陰痿、骨酸等證皆作矣。)故用柏、玄引之入腎以補之。人參散、茯神散、補膽防風湯,皆治膽虛。

白話文:

驚恐常常互相影響,害怕就會驚慌,驚慌就會害怕。驚慌時要安神,害怕時要安定意志。心神向下與腎氣交合,則腎氣有所主宰,意志安定,這就如同坎卦中的一陽。腎精向上奉養心臟,則心臟得到滋養,神志安寧,這就如同離卦中的一陰。

丹溪先生治療心病中的恐懼,比如病人像被人追捕一樣,夜裡睡不安穩,口乾舌燥,飲食無味,就用人參、白朮、當歸做君藥,陳皮做佐藥,鹽炒黃柏、炙玄參各少許,煎服,一個多月後就能安定下來。

醫經上說害怕傷腎,因為害怕時精氣就會退卻流失,本來腎精正要化為氣向上升,由於害怕就退卻下降,精氣就會受損。精氣受損,腎氣也會虛弱,就會出現陰痿、骨酸等症狀。所以用黃柏、玄參引導藥力入腎補腎。

人參散、茯神散、補膽防風湯,都是治療膽氣虛弱的藥方。

3. 健忘

水清明而火昏濁,此智愚之別。水靜而神藏,火躁而消亡,此存亡之殊。故性靜則心如止水,情動則心如亡猿,煩擾外馳,存乎中者幾希矣。存乎中者幾希,則語後便忘,不俟終日,縱復追憶,邈若山河。惟當夜半雞鳴牿亡之餘,靈明覆櫱,日間所作、所言、所誦、皆歷歷能記。

由是言之,藥雖有安心養血之功,固不若自為存養之為得耳。七情五志,動即為火,皆足擾我安靜之神,而痰閉血鬱,又無論矣。若乃精神衰短,心惛然不能須臾,苟非老而遺忘,何以天奪其魄,牿之反覆,夜氣不足以存,此孟氏所為致嘆於牛山之木也。思慮過度,心血耗散,不任思索,每一追憶,心火即動,如油竭之燈,倏然焰大,即滌慮凝神,收斂久之,乃略寧息。歸脾湯,(見血。

白話文:

水清澈明亮,而火則混濁不清,這是智慧與愚笨的差別。水靜止不動,精神便能藏於其中,而火燥動不安,則會消亡殆盡,這是存活與死亡的區別。因此,性情平靜,心境就如同止水般平穩;情緒波動,心神就如同迷途的猿猴般躁動不安,思緒紛飛,難以集中,精神難以安定。精神難以安定,就會說話完就忘記,還沒到一天時間,即使想追憶,也如同隔著山河般遙遠。只有在半夜雞鳴,夢醒之際,心神才恢復清明,白天所做、所說、所念的事物,都歷歷在目,清晰可記。

由此可知,藥物雖有安神養血之效,但遠不如自身用心修養的效果。七情五志,一經波動就會化為火,都會擾亂我們安靜的精神,更別說痰凝血瘀了。如果精神衰弱,心神恍惚,難以集中片刻,如果非是年老而導致的遺忘,那麼就是上天奪去了精魄,讓精神反復無常,夜間精氣不足以維持,這就是孟子所說的「嘆於牛山之木」的狀態。思慮過度,心血耗損,無法專心思考,每次追憶,心火便會燃起,如同油盡燈枯,瞬間火焰猛烈,即使強行清空思緒,凝神收斂很久,才能稍微平息下來。歸脾湯,(見血。

)有痰加竹瀝。痰迷心竅者,導痰湯(見痰)吞壽星丸。(見狂癲。)精神短少者,人參養榮湯。(見虛損。)讀書勤政勞心者,安神定志丸。心腎不交者,朱雀丸。孔聖枕中丹。菖蒲一,茯苓、茯神、人參各五,遠志七,為末,服如上法。商陸花陰乾百日,為末,暮服方寸匕。

白話文:

如果有痰,可以加上竹瀝。痰迷心竅的人,可以服用導痰湯,如果看到痰就吞服壽星丸。(如果看到狂癲症狀。)精神不足的人,可以服用人參養榮湯。(如果看到虛損症狀。)讀書勤政勞心的人,可以服用安神定志丸。心腎不交的人,可以服用朱雀丸。孔聖枕中丹由菖蒲一錢,茯苓、茯神、人參各五錢,遠志七錢,研磨成粉末,按照上面的方法服用。商陸花陰乾一百天,研磨成粉末,傍晚服用一小匙。

汪軔菴曰:金正希先生嘗言,人之記性皆在腦中,凡人外見一物,必有一形影留在腦中,小兒腦未滿,老人腦漸空,故皆漸忘。愚思凡人追憶往事,必閉目上瞪而思索之,此即凝神於腦之意也。案此說甚善,腦者髓之海,腎之精也,在下為腎,在上為腦,虛則皆虛,此證之為腎虛,信矣。《易》曰:智以藏往。

智,於五行配水、屬腎,腎虛故不能藏也。

白話文:

汪軔菴說:金正希先生曾經說過,人的記憶都存在腦中,凡人看到某樣東西,一定會留下一個形影在腦中。小孩腦袋還沒長成,老年人腦袋漸漸空虛,所以都會逐漸忘記。我思考,凡人回想過去的事情,一定會閉上眼睛睜著眼珠子思索,這正是把精神集中在腦袋的意思。這說法很好,腦是髓的海,是腎的精華。腎在下面,腦在上面,腎虛則腦虛,這證明是腎虛的證據,的確如此。《易經》說:智者可以儲藏過去。

智,在五行中屬於水,屬腎,腎虛就不能儲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