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夢瑤

《醫碥》~ 卷之二·雜症 (2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·雜症 (23)

1. 喘哮

喘謂呼吸迫促,勞動之人多有之。(如奔走則氣喘是也。)其在病機,則氣之上奔也。古人又以短氣名之,謂呼吸之氣短促也。然有實喘虛喘之分,所當詳辨。實者有邪,邪氣實也;虛者無邪,正氣虛也。實喘之狀,張口抬肩,搖身擷肚,胸脹氣粗,聲高息湧,惟呼出之為快也。

虛喘之狀,氣少而不續,慌張短怯,聲低息微,皇皇然若氣之欲斷。(似喘不抬肩,似呻吟而無痛,呼吸雖急而無痰聲是也。)

實喘有由於外感者,六淫外邪壅閉肺氣,以致胸滿上喘也。有由於內傷者,七情五志之動火,酒食痰濕之鬱熱,上壅於肺而喘也。又有一等火鬱甚者,其上衝作喘,與諸實喘無異。而陽氣內郁之極,不能暢達,以致四肢厥逆,六脈伏澀,(按之鼓指。)此不可以熱藥投,亦不可以寒藥下,(用寒則火愈郁。

)惟逍遙散(見郁)加茱、連,宣散蓄熱,得汗即愈,愈後六味(見虛損)調之。

虛喘有由於陽虛者,肺氣實則能清肅下行,脾氣實則能健運四布,虛則不能運行下降,而但浮越於上也。有由於陰虛者,肝腎陰虛(兼水火言)則火上炎,乃真元耗損,命門之火自下上衝也。其人平居若無病,但覺喘乏,察其脈,數大而虛,或微而無力者是也。

東垣曰:華佗云盛而為喘,《活人》亦云喘為氣有餘,然盛而為喘者,非肺氣有餘也。氣盛當認作氣衰,有餘當認作不足。肺氣果盛,當清肅下行而不喘,以火入於肺,肺氣衰乃喘耳。故盛者非肺氣盛也,乃火邪盛也。故瀉之以苦寒,非瀉肺氣也,瀉肺中之火,即所以補肺氣也。

按東垣所言固是,然壯盛之人,忽為邪襲者有之,未可便言氣衰也。但喘則氣越,亦必漸虛矣。

丹溪謂:新病屬實,久病屬虛。按新病亦有虛者,如其人本虛,而忽感風寒,是新病亦有虛也。久病亦有實者,如其人痰塞肺竅,久而不開,喘何由除,是久病亦有實也。實喘治法:傷風寒者,五虎湯、三拗湯、定喘湯、華蓋散。寒束熱成痰者,陳皮湯,天寒加桂枝。乍進乍退,得食則減,(痰為食所墜下也。

)食已即喘,是痰火,桔梗二陳湯。動作便有痰聲,是痰,定喘湯加栝蔞,三服後照痰證治之,甚者神仙住喘湯。止喘而無痰者,為氣實喘,蘇子降氣湯(見氣),甚者加葶藶、前胡。七情鬱結,上氣喘急,實者四磨飲、四七湯。(並見氣。

)諸實喘並忌斂、澀、升、補、燥、熱、酸、咸之劑,宜降氣清火,潤肺辛散,如蘇子、桑皮、枇杷葉、前胡、烏藥、枳殼、半夏、山梔、元參、知母、青黛、黃芩、貝母、二冬、花粉、杏仁、海石、橘紅皆可用。若脈洪實,遍身痰氣火氣,坐臥不得,宜黃連膏。水氣喘者,水氣逆行,肺氣得水而浮,(觀浴河者水浸至胸則喘可見。

白話文:

喘,指的是呼吸急促,勞動的人常常會有這種情況。(例如奔跑時會氣喘。)從病理機制來看,這是氣向上衝的表現。古人也稱之為「短氣」,意思是呼吸的氣息短促。然而,喘有實喘和虛喘之分,需要仔細辨別。實喘是因為有邪氣,也就是病邪實盛;虛喘則是因為沒有邪氣,而是正氣虛弱。

實喘的症狀是張口抬肩,身體搖動,肚子也跟著動,胸部脹滿,呼吸聲音粗大,氣息急促,呼氣時感覺比較舒服。

虛喘的症狀是氣少而無法接續,慌張短促,聲音低弱,氣息微弱,感覺好像氣快要斷掉。(看起來像是喘,卻沒有抬肩的動作,像是呻吟卻沒有疼痛感,呼吸雖然急促卻沒有痰的聲音。)

實喘有因為外感引起的,六淫邪氣阻塞肺氣,導致胸悶氣喘。也有因為內傷引起的,七情五志(情緒波動)引動火氣,或是飲食酒類、痰濕鬱積生熱,向上壅塞於肺而導致氣喘。還有一種情況是火鬱嚴重,向上衝擊導致氣喘,和一般的實喘症狀沒有差別。但這是因為陽氣內鬱到極點,無法順暢流通,導致四肢厥冷,脈搏沉伏細澀(按壓時感覺鼓動手指)。這種情況不能用熱藥,也不能用寒藥(使用寒藥會使火氣更加鬱積)。只能用逍遙散(見郁)加入吳茱萸、黃連,疏散鬱熱,發汗後就會好轉,好轉後再用六味地黃丸(見虛損)來調養。

虛喘有因為陽氣虛弱引起的,肺氣充足就能夠清肅下降,脾氣充足就能夠強健運化,如果虛弱就不能運行下降,只能向上浮越。也有因為陰虛引起的,肝腎陰虛(連帶水火一起說)會導致火氣上炎,這是因為真元耗損,命門的火從下向上衝。這種人平常看起來好像沒病,但會覺得氣喘乏力,觀察他的脈象,會發現脈搏跳動快而無力,或是有氣無力。

李東垣說:「華佗說盛則為喘,《活人》也說喘是氣有餘」,然而說「盛而為喘」,並不是肺氣有餘,而是要把「氣盛」看作「氣衰」,把「有餘」看作「不足」。肺氣如果真的充足,應該清肅下降而不是氣喘,是因為火邪侵入肺部,導致肺氣衰弱才氣喘。所以說「盛」不是肺氣盛,而是火邪盛。所以要用苦寒的藥來瀉火,瀉的不是肺氣,而是肺中的火,這樣才能達到補肺氣的效果。

照李東垣的說法固然正確,但體格強壯的人,有時也會突然被邪氣侵襲,不能直接說是因為氣衰。不過,氣喘則會使氣向上散失,也一定會漸漸虛弱。

朱丹溪認為:「新病屬實,久病屬虛。」但我認為新病也有屬虛的,例如本來就虛弱的人,突然感受風寒,這種新病也是屬於虛的。久病也有屬實的,例如痰阻塞肺部,久久不通暢,氣喘怎麼可能消除,所以久病也有屬於實的。

實喘的治療方法:如果是感受風寒引起的,可以用五虎湯、三拗湯、定喘湯、華蓋散。如果是寒邪束縛導致熱和痰,可以用陳皮湯,天氣寒冷可以加入桂枝。如果症狀時好時壞,吃東西後會減輕(因為痰被食物帶下),吃完東西後又開始氣喘,這是痰火引起的,可以用桔梗二陳湯。如果稍微動一下就出現痰聲,這是痰引起的,可以用定喘湯加入瓜蔞,服用三次後再根據痰的症狀來治療,嚴重的可以用神仙住喘湯。如果止喘卻沒有痰,這是氣實引起的氣喘,可以用蘇子降氣湯(見氣),嚴重的可以加入葶藶子、前胡。如果是情緒鬱結,導致氣喘急促,屬於實證的,可以用四磨飲、四七湯(都見氣)。各種實喘都要忌用收斂、澀性、升提、補益、燥熱、酸味、鹹味的藥物,應該使用降氣清火、潤肺辛散的藥物,如蘇子、桑白皮、枇杷葉、前胡、烏藥、枳殼、半夏、山梔、元參、知母、青黛、黃芩、貝母、麥冬、天冬、花粉、杏仁、海石、橘紅等都可以使用。如果脈搏洪大有力,全身都是痰和火氣,坐立不安,可以使用黃連膏。水氣引起的氣喘,是因為水氣逆行,肺氣遇到水氣會浮起來。(觀察在河中游泳的人,當水淹到胸口時就會氣喘就可以明白了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