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碥》~ 卷之二·雜症 (21)
卷之二·雜症 (21)
1. 咳嗽
咳而聲嘶,杏仁煎、潤肺丸、清音丸。有熱咳失聲咽疼,多進冷劑而聲愈不出者,生薑汁調消風散,(見頭痛。)少少與之。然失音非獨實證有之,宜審察,佐以橄欖丸,含化,仍濃煎枇杷葉散,(見中暑。)熱服。凡外感風寒,治宜辛散,所謂肺欲辛也。若發散太過,或形氣病氣俱虛,即宜補。
內傷者,陰虛火旺,治宜甘潤,最忌辛香,所謂氣病毋多食辛也。然虛中有實者,亦宜行滯。火鬱肺經氣分,喘咳面腫,身熱無痰,瀉白散。(見發熱。)若面赤咳出血,是火鬱血分,加黃芩、生地;內熱甚者,加黃連;咳急嘔逆脅痛者,肝火也,加青皮、青黛等;若喘而面浮不得臥者,是有痰飲水氣,加苦葶藶以瀉之。肺燥宜潤,二冬、貝母、阿膠、雞子清之屬。
痰因燥難出,加栝蔞仁;喘,加杏仁。動則喘滿氣急者,肺脹也。(甚則胸高骨昂。)或左或右,不得眠,此痰夾瘀血,礙氣為病,四物湯(見血)加桃仁、訶子、青皮、竹瀝、薑汁、韭汁之屬。壅遏不得眠者,難治。咳久肺脹,宜收斂,訶子為主,佐以海石、香附、(童便浸三日用。
)栝蔞仁、青黛、半夏曲、杏仁、薑汁,蜜調噙之。(初病外感肺脹,見前《金匱》二條,忌收斂,凡訶子、五味、五倍、烏梅、粟殼等,皆收後之品,初病切勿用也。)痰嗽,痰出嗽止。痰甚者外作寒熱,痰多而清為寒實,多而稠黏為熱實,並壅閉正氣。寒實者透羅丹,熱實者瀉肺丸。
痰積非青黛、栝蔞不除。凡咳嗽面赤,胸腹脅常熱,惟足有涼時,脈洪,熱痰在胸膈也,小陷胸湯(見胸痛)、礞石滾痰丸(見痰),或用張子和法吐下之尤快。面白悲嚏,或脅急脹痛,脈沉弦遲細者,寒痰在胸腹也,半夏溫肺湯。食積痰作嗽發熱者,半夏、南星為君,栝蔞、萊菔子為臣,青黛、石減為使。
食積人,面青白黃色不常,面上有如蟹爪路,一黃一白者是。治酒嗽,青黛、栝蔞,蜜丸噙,救肺。飲冷熱酒,或冷水傷肺致咳,紫菀飲。飲酒傷肺痰多,栝蔞、杏仁、青黛、黃連為丸,竹瀝煎入韭汁吞之。若慮太寒遏火,先以辛散之,後以酸收之,甚者吐之,後與五苓、(見傷濕。
)甘露(見霍亂)等勝濕去痰之劑。《醫貫》謂:肺為嬌臟,畏熱畏寒,火刑金固咳,(腎水虛火上炎者,六味丸。)水冷金寒亦嗽。(若腎火虛,下焦寒,逼火上浮乘肺,肺熱而咳。雖不可云金寒,然是虛熱,亦同寒治,八味丸。)有脾胃先虛,不能制水,水泛為痰,乘肺而嗽者;又有初雖心火刑金,因服寒涼傷脾,肺虛而嗽者,須用六君子(見氣)加炮姜以補脾肺,八味丸(見虛損)以補土母。又謂:王節齋云,酒色過度損傷真陰者,不可服參耆。
白話文:
咳嗽聲音嘶啞,可以用杏仁煎、潤肺丸、清音丸來治療。如果是熱咳導致失聲、咽喉疼痛,反而因為吃了太多寒涼藥物導致聲音更發不出來,可以用生薑汁調和消風散(參考頭痛篇),少量給予服用。但失聲不一定都是實證,要仔細辨別,可以搭配橄欖丸含化,並濃煎枇杷葉散(參考中暑篇),趁熱服用。凡是外感風寒引起的咳嗽,治療原則應該用辛散的方式,也就是說肺喜歡辛味。但如果發散過度,或是身體的氣血都虛弱,就應該補養。
內傷引起的咳嗽,多半是陰虛火旺,治療應該用甘潤的方式,最忌諱辛香的藥物,因為氣病不宜多吃辛味。但虛證中如果又有實證,也需要疏通氣滯。如果是火鬱在肺經的氣分,導致喘咳、面部浮腫、身體發熱卻沒有痰,可以用瀉白散(參考發熱篇)。如果咳嗽時臉色發紅且咳出血,是火鬱在血分,要加黃芩、生地;如果內熱很嚴重,要加黃連;如果咳嗽急促、想吐、脅肋疼痛,是肝火引起的,要加青皮、青黛等;如果喘氣而且臉部浮腫,躺不下去,是有痰飲水氣,要加苦葶藶來瀉水。肺部乾燥要滋潤,可以用麥冬、天冬、貝母、阿膠、雞子清等藥物。
如果痰因為乾燥難以咳出,要加栝蔞仁;如果喘,要加杏仁。如果一動就喘滿氣急,是肺脹。(嚴重時胸部高聳、肋骨突出。)如果咳嗽時身體左側或右側感到不適,無法入睡,這是痰夾雜瘀血,阻礙氣機導致的疾病,可以用四物湯(參考血篇)加桃仁、訶子、青皮、竹瀝、薑汁、韭汁等藥物。如果痰液壅塞無法入睡,這種情況很難治療。咳嗽久了導致肺脹,應該用收斂的方式,以訶子為主,搭配海石、香附(用童便浸泡三天後使用)、栝蔞仁、青黛、半夏曲、杏仁、薑汁,用蜂蜜調和後慢慢含服。(初期的外感肺脹,參考《金匱要略》的相關條文,忌諱使用收斂的藥物。凡是訶子、五味子、五倍子、烏梅、粟殼等,都是收斂的藥物,初期生病絕對不能使用。)痰咳,痰出來後咳嗽就會停止。如果痰很多,而且發冷發熱,痰多而清澈是寒實證,痰多而稠黏是熱實證,都會阻礙正常的氣機運行。寒實證要用透羅丹來治療,熱實證要用瀉肺丸來治療。
痰積結在體內,如果沒有青黛、栝蔞就無法清除。凡是咳嗽時面色發紅,胸腹脅肋常常感到發熱,只有腳部冰涼,脈象洪大,是熱痰積在胸膈,可以用小陷胸湯(參考胸痛篇)、礞石滾痰丸(參考痰篇),或者用張子和的吐下法來治療效果更快。如果臉色蒼白、悲傷打噴嚏,或者脅肋感到急迫脹痛,脈象沉細遲緩,是寒痰積在胸腹,可以用半夏溫肺湯。如果因為食積而生痰,導致咳嗽發熱,要用半夏、南星做為主藥,栝蔞、萊菔子作為輔助藥,青黛、石減作為引導藥。
食積的人,面色青白黃不定,臉上會有像螃蟹腳印一樣的紋路,一黃一白。治療飲酒引起的咳嗽,可以用青黛、栝蔞,用蜂蜜做成藥丸含服,來保護肺部。如果是因為喝冷熱酒,或是冷水傷肺導致咳嗽,可以用紫菀飲。如果飲酒傷肺導致痰多,可以用栝蔞、杏仁、青黛、黃連做成藥丸,用竹瀝煎湯加入韭汁一起吞服。如果擔心藥物太寒涼會抑制火氣,可以先用辛散的藥物來發散,然後用酸味的藥物來收斂,嚴重的話可以先催吐,然後再使用五苓散(參考傷濕篇)、甘露散(參考霍亂篇)等祛濕化痰的藥物。《醫貫》認為:肺是嬌弱的臟器,怕熱怕冷,火氣太盛會傷肺而引起咳嗽(腎水虛,虛火上炎,可以用六味丸)。水冷導致肺寒也會引起咳嗽。(如果腎火虛弱,下焦寒冷,逼使虛火上浮到肺部,導致肺熱而咳,雖然不能說是肺寒,但因為是虛熱,也按照寒證治療,可以用八味丸。)有的是因為脾胃虛弱,無法制約水液,導致水液泛濫成痰,侵犯肺部而引起咳嗽;也有的是因為一開始是心火侵犯肺部,後來因為服用寒涼藥物損傷脾胃,導致肺虛而咳嗽,這種情況要用六君子湯(參考氣篇)加炮薑來補養脾肺,用八味丸(參考虛損篇)來補養脾胃。王節齋說,如果因為縱慾過度損傷真陰,不可以服用人參、黃耆等補氣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