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碥》~ 卷之四·雜症 (6)
卷之四·雜症 (6)
1. 厥逆
仲景所謂厥逆,與《內經》所言不同。蓋仲景單就傷寒言,以陰邪直中,寒入三陰而手足冷者為寒厥;陽邪傳經,熱入三陰而手足冷者(熱深入,陽內陷,不達於四肢,故冷也)為熱厥。蓋主外邪言,不論寒熱證皆手足冷者也。《內經》則指內傷言,以上盛下虛,氣血逆沖而上,暴僕卒倒者為厥逆。
(厥者盡也,逆者上衝也,言正氣虛竭,上衝而欲脫也。)又分熱厥者手足熱,寒厥者手足寒,其不同如此。仲景所謂寒厥、熱厥,及蛔厥、臟厥等,已詳《傷寒論》,此篇止就《內經》所論言之。
《經》云:內奪而厥,則為喑痱,此腎虛也。(詳中風門。)又云:氣血並走於上,則為厥,暴死,氣復反(反於下也)則生,不反則死。又云:脈至如喘,(急促之意。)曰暴厥,不知與人言。(即中風不識人證。)又云:陽並於上則火獨光,陰並於下則足寒。又云:陽氣者,煩勞則張,(氣高喘也。
白話文:
張仲景所說的厥逆,與《內經》的說法不同。仲景只針對傷寒而言,認為陰邪直接侵入身體,寒氣進入三陰導致手腳冰冷的,稱為寒厥;陽邪傳經,熱氣進入三陰,但熱氣深入,陽氣內陷無法到達四肢,因此手腳也冰冷,稱為熱厥。仲景主要關注外邪,不論寒熱證都可能出現手腳冰冷的情況。而《內經》則是指內傷,認為上實下虛,氣血逆流向上,突然昏倒的稱為厥逆。
厥指的是盡,逆指的是向上衝,意思是正氣虛弱,向上衝想要脫離身體。又分熱厥者手腳發熱,寒厥者手腳冰冷,兩者不同。仲景所說的寒厥、熱厥,以及蛔厥、臟厥等,在《傷寒論》中已經詳細說明,這篇只針對《內經》的論述進行說明。
《內經》說:內氣不足導致厥逆,就會出現失音和汗出,這是腎虛所致。還說:氣血一起向上衝,就會導致厥逆,突然暴死,氣血回流到下部就能活,不回流就會死。又說:脈搏急促,稱為暴厥,病人會失去意識,無法與人交談。又說:陽氣向上則頭部發熱,陰氣向下則腳部冰冷。又說:陽氣過於勞累就會擴張,
)精絕,(熱耗水虛。)闢積於夏,使人煎厥。(闢積,即襞積,衣褶也,有疊積意。疊積至夏令,則益熱而如煎如熬矣。即中暑證。)又云:大怒則血菀於上,(血隨氣上壅也。)使人薄厥。(薄者,相迫之謂。言氣血亂於胸中,相迫而厥。即中氣證也。)又云:偏枯痿厥,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。
(即中食證。)又云:衝脈者,臟腑之海。其上者,出於頏顙,滲諸陽,灌諸精,其下者,並於少陰之經,滲三陰,下循跗,故別絡結則跗上不動,不動則厥,厥則寒。(詳《靈樞·逆順肥瘦篇》。愚按:衝脈實通身經絡之所會歸,故又稱血海,與任督二脈並起胞中。胞中即丹田,在女子謂之胞,在男子為精室,乃性命之根本也,根本一敗,諸經皆敗。
白話文:
精氣耗損,體內水分不足,導致熱症。夏季時,積熱過多,會讓人感到酷熱難耐,甚至昏厥。大怒會導致血液上涌,氣血不暢,造成胸悶氣短,甚至昏厥。肥胖富貴之人,因過度飲食油膩,容易導致身體虛弱,肢體麻痺,昏厥。衝脈是人體臟腑氣血匯聚之處,向上通達面部,滋養陽氣和精氣,向下則與少陰經相通,滋養三陰經,到達足部。如果衝脈經絡阻塞,就會導致足部不能活動,進而昏厥,體寒。
然則卒厥暴僕,豈止一經一臟之所致哉?)又云:邪客於手足少陰、太陰,足陽明之絡,此五絡皆會於耳中,上絡左角。(左額角也。)五絡俱竭,(謂脈為邪阻,不至也。)令人身脈皆動而形無知也,(所謂形如死人。)其狀若屍,曰屍厥。鬄(即薙)其左角之發方一寸燔治,(即燒灰存性也。
)飲以美酒一杯,(血餘通血,酒通氣,氣血通則蘇。)不能飲者(口噤也)灌之,立已。(此即中惡證也。)
以上經文與《諸中篇》中所言無異,是《經》所謂厥逆者,明以暴僕卒倒為言,初不繫於手足之為寒為熱也。此其與《傷寒論》所稱固大異矣,然《經》亦有以手足寒熱為言者,詳下文。
白話文:
然而,突然發作的昏厥,難道僅僅是由單一經脈或臟腑引起的嗎?又說:邪氣侵入手少陰、足少陰、太陰、足陽明經絡,這五條經絡皆彙集於耳中,向上連接左角(即左額角)。五條經絡都阻塞不通(指脈絡被邪氣阻礙,氣血無法流通),導致全身脈絡皆跳動卻沒有意識(如同死人一般),外觀如同屍體,稱為屍厥。剃去左額角的頭髮一寸長,用火燒成灰燼(即燒成灰燼保留其藥性)。喝下一杯美酒(酒能活血通氣,氣血流通則可恢復意識),無法喝的(嘴巴緊閉)就灌進去,立刻就能恢復。這就是中惡的病症。
以上經文與《諸中篇》所述無異,是《經》中所說的厥逆,指的是突然昏倒,一開始並不一定與手足的寒熱有關。這與《傷寒論》的說法大有不同,然而《經》中也以手足寒熱來描述厥逆,詳細內容請見下文。
《厥論》謂:陽氣衰於下則為寒厥,以陰氣起於五趾之裡而聚於膝,陰氣勝則從趾至膝上寒,由此人質壯,以秋冬奪於所用,(於秋冬陽氣收藏之時,妄行耗散,其陽如被奪去也。)陽氣衰損,陰氣獨在,故手足寒也。
陰氣衰於下則為熱厥,以陽氣起於足五趾之表,陰脈者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,故陽氣勝則足下熱,由其人數醉,若飽以入房,氣聚於脾中不得散,(酒食在胃,因房事傷其精氣,不能運行也。)酒氣與穀食相搏,熱盛於中,遍於身,內熱則溺赤,腎氣日衰,(水受火耗。)陽氣獨勝,故手足為之熱也。
詳此經文,熱厥則手足熱,寒厥則手足寒,亦與仲景不論寒熱厥皆手足寒者,異矣。
白話文:
《厥論》說:陽氣衰弱到下半身,就會出現寒厥,表現為陰氣從五趾內側開始聚集到膝蓋,陰氣旺盛,就會從腳趾一直冷到膝蓋以上。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體質強壯的人,在秋冬季節過度勞累,耗損了陽氣。陽氣衰弱,陰氣獨盛,所以手腳就會冰冷。
陰氣衰弱到下半身,就會出現熱厥,表現為陽氣從足五趾外側開始,陰脈聚集在腳底,匯聚到足心,陽氣旺盛,就會導致腳底發熱。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醉酒或飽食後進行房事的人,因為氣血聚集在脾胃中無法散開,酒氣和食物相互作用,導致內熱,遍布全身。內熱就會導致小便發紅,腎氣日漸衰弱。陽氣獨盛,所以手腳就會發熱。
仔細分析這段經文,熱厥會導致手腳發熱,寒厥會導致手腳冰冷,這與仲景不論寒熱厥皆手足寒者,有不同之处。
治法:煎厥,人參固本丸。薄厥,蒲黃湯。屍厥,二十四味流氣飲、蘇合香丸,(見諸中。)菖蒲末吹鼻。寒厥,四逆湯、六味附子湯,灸陽輔、絕骨,或酒水各半溫漬至膝。熱厥,六味地黃丸,(見虛損。)小便三升溫漬手足。另有痰厥,即《中風篇》丹溪所云因於濕熱生痰者也。
若是寒痰迷悶,四肢逆冷而卒倒,姜附湯。(見中寒。)又氣厥分氣虛、氣實。虛者,即《中風篇》東垣所謂因於氣虛者也;實者,即《中氣篇》所言者是也。又有血脫之厥,(大吐大崩,多致卒倒。)宜先掐人中,或燒炭沃醋熏鼻,以收其氣,急用人參一二兩煎湯灌之,然後依血證門用藥。
白話文:
治療厥症,若為煎厥,可服用人參固本丸。若為薄厥,則用蒲黃湯。若為屍厥,可服用二十四味流氣飲、蘇合香丸,同時用菖蒲末吹鼻。若是寒厥,可用四逆湯、六味附子湯,並灸陽輔、絕骨穴,或用溫酒水浸泡至膝蓋。熱厥則用六味地黃丸,並用溫水浸泡手足。此外還有痰厥,即丹溪所說因濕熱生痰所致。若為寒痰迷悶,四肢逆冷而昏倒,可用姜附湯。氣厥分為氣虛和氣實,虛者為東垣所說因氣虛而致,實者則如《中氣篇》所言。還有血脫之厥,多因大吐大崩而昏倒,宜先掐人中,或燒炭沃醋熏鼻止氣,急用人參煎湯灌服,然後根據血證用藥。
有色脫之厥,淫欲過度立即脫死者,急掐人中,令陰人摟定,用口相對噓暖氣通接之,切勿放脫,隨灸氣海數十壯,飲以獨參湯。如遲至三兩日乃脫者,(精去於先,而氣脫於後也。)亦灸氣海,飲參湯。酒厥,葛花解酲湯。(見傷飲食。大醉則上盛下虛,故卒厥。)食厥,過飽適有感觸,胃氣不行,陽並於上,上半身熱,下半身冷,(即中食上部有脈下部無脈證。)擁爐不暖。
誤行溫補則死,此陽明氣逆,故兩手不冷,平胃、加減保和丸。(並見傷食。)
白話文:
如果突然昏倒失去意識,可能是因為過度縱慾,必須馬上掐人中,讓旁人緊緊抱住,用嘴對著昏迷者嘴巴吹暖氣,絕對不能放開,同時灸氣海穴數十壯,並服用獨參湯。如果昏迷三兩天才醒過來,這是精氣先虧,然後才昏迷,也要灸氣海穴,服用參湯。如果因為喝酒而昏倒,就服用葛花解酲湯。大醉的人會上半身熱,下半身虛寒,所以容易昏倒。如果因為吃太多而昏倒,是因為胃氣不通,陽氣上逆,導致上半身熱,下半身冷,即使烤火也無法取暖。這種情況絕對不能用溫補的方法治療,否則會致命。這是陽明氣逆,所以兩手不會冷,應該服用平胃散或加減保和丸。
2. 攣
攣者,久不伸,錮則難醫,非如抽搐拘急暫病可比。其理不外寒則收引,熱則干縮二端,而寒者易治,熱者難治,何則?寒雖收引而筋脈不枯,但用溫熱之劑以去其寒,則陽回凍解而縮者以舒,不難治也。(亦有日久寒氣聚沫結痰,包裹堅凝,藥不能攻者,然熨、洗、烙、灸法,皆可施也。
)惟熱而干縮者,日久槁枯已定,雖極力滋潤,終難復元耳。熱者多虛,血液枯也。亦有實者,或為風寒所閉,或為痰涎所滯,血脈不得流通,火性不受遏郁,激而暴發,陡然攣曲,(如蛇之動而攣曲,是其象也。)觀腳之轉筋抽縮可見矣。寒者多實,血液痰濕為寒所凝滯。
白話文:
攣縮是指肢體長期不能伸展,這種情況如果已經僵硬,就難以治療,不像抽搐、拘急等暫時性的病症。攣縮的原因主要有兩種:寒則收引,熱則干縮。其中,寒證比較容易治癒,熱證則比較難治。這是因為,寒證雖然會導致收縮,但筋脈還沒有枯竭,只要使用溫熱藥物去除寒氣,陽氣就會回升,冰凍就會解開,收縮的部位自然會舒展,所以不難治療。
(有些患者由於長時間受寒,寒氣凝結形成痰液,包裹住患處,堅硬難以化解,藥物無法攻破,這時可以用熨、洗、烙、灸等方法治療。)
但熱證造成的干縮,如果時間久了,組織就會枯萎,即使努力滋潤,也很難恢復原狀。熱證多為虛證,血液枯竭。也有實證,可能是風寒阻滯,或是痰涎阻塞,導致血脈不通暢,熱性無法得到抑制而爆發,突然出現攣縮。(就像蛇的動作,突然收縮扭曲,就是這個道理。)觀察腳部抽筋收縮的現象就能明白。
寒證多為實證,血液、痰濕受到寒氣凝滯。
亦有虛者,陽氣不足也。丹溪治一村夫,背僂足攣,已成廢人,脈沉弦而澀,用張子和煨腎散治之,吐瀉兩月餘而愈。
白話文:
在某些情況下,可能存在虛弱的情況,這是因為陽氣不足所導致的。有一位農夫,他的背彎曲,腳部抽筋,已經成為了廢人。他的脈搏沈弦且乾澀。丹溪使用了張子和的「煨腎散」來治療他。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後,農夫恢復了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