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夢瑤

《醫碥》~ 卷之二·雜症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·雜症 (18)

1.

有臟瘧,《內經》曰:肺瘧心寒,(肺金本清肅,寒邪加之益寒,故心覺寒冷。)寒甚熱,熱間善驚,如有所見者,(心近肺,心血為熱耗,故神不安。)刺太陰肺經及手陽明大腸經。(兩經相表裡,故分刺以殺其熱。易老用桂枝加芍藥湯。按五臟不受邪,而《經》列此五臟證者,蓋有臟氣素虛之人,為七情所傷,臟氣不行,因郁痰飲諸邪於內而成瘧也。)心瘧,令人煩心,欲得清水,反寒多,不甚熱,(熱在裡,故外不甚熱而多寒。

)刺本經。(易老用桂枝黃芩湯。)肝瘧,色蒼蒼然,太息,(木氣不暢,故太息以達之。)其狀若死者,(木為春生之氣,不舒而閉也。)刺本經見血。(易老用四逆湯、通脈四逆湯。)脾瘧,寒,腹痛;熱則腸鳴,鳴已汗出,刺本經。(易老用小建中湯、芍藥甘草湯。)腎瘧,洒洒然,腰脊痛(腰脊屬腎)宛轉,大便難,(腎主二便故也。

)目眴眴然,(欲瞑也。《傷寒論》少陰病但欲寐,即此意。按眴、瞬同,目動也,無欲瞑意。此解恐非。)手足寒,刺本經及足太陽膀胱經。(表裡並刺也。易老用桂枝加當歸芍藥湯。)

有腑瘧,《內經》曰:胃瘧,善飢而不能食,(胃熱故飢,脾虛故不能食。)食而支滿腹大,(支,支撐之意。)刺本經及足太陰脾經橫脈(二經絡脈之橫者。)出血。(此論胃腑瘧證,不言諸腑,可以意推。《傷寒論》亦止言胃腑,以諸經之邪,皆得入胃也。)大抵因風寒者,先必有怯寒、鼻塞等證,宜發散。

若春時感風寒成溫瘧者,必渴,必汗出不惡寒,熱多寒少,多先熱後寒。(熱多陽盛,陽性急,故先發熱。衰而退,表氣乍虛,故微覺寒。宜白虎湯。)因傷暑者,必多汗,煩悶喘渴,體若燔炭,宜加暑門之藥,煎成露一宿,乃熱之而服。感燥氣者,必膚索唇揭,咽乾鼻燥,宜滋潤之劑。

感濕氣者,必身重而痛,小便不利,宜去濕。因時氣者,必一方長幼病皆相似,審系何氣之邪治之。因飲食所傷者,證見痞悶,惡食噯腐,小柴胡湯(見寒熱)。合平胃散。(見傷飲食。)便結者,大柴胡湯加芒硝、厚朴。因氣鬱者,必面色青滯,脈澀,脅痛,嘔吐清水或苦水,意不樂,逍遙散(見郁)加黃連、(吳茱萸水浸炒。)貝母,倍柴胡。

因勞倦者,必氣虛喘乏,四肢困倦,遇勞即發,補中益氣湯。(見氣。)經年不愈,邪結痞塊,脹痛,曰瘧母。以上均審所蓄之邪,是痰、是血、是黃水,分別治之。又須看熱多寒少、熱少寒多,以分寒熱。然熱多寒少而脈空虛,未可便用寒涼;熱少寒多而脈洪數,未可概用溫熱,又當細察也。

此外又有純寒無熱者,曰牝瘧,蜀漆散、牡蠣湯主之,或柴胡薑桂湯減黃芩加半夏。蓋其人素寒,所蓄之痰飲亦寒,與衛氣相觸,寒氣發動,純陰無陽,故但有寒無熱也。又有純熱無寒者,曰癉瘧,緣肺氣素熱,陽氣盛,(所蓄之痰涎亦熱,才遇衛氣之觸,熱勢即便激發也。)令人消爍脫肉。

白話文:

瘧疾,根據病因和症狀,可以分為以下幾種:

臟瘧(侵犯內臟的瘧疾):

  • 肺瘧:症狀是心裡覺得寒冷(因為肺屬金,本性清肅,加上寒邪侵襲會更寒冷,所以心裡會覺得冷),寒冷之後發熱,發熱期間容易驚恐,好像看到東西一樣(因為心靠近肺,心血被熱消耗,所以神志不安)。治療方法是針刺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(這兩條經絡互為表裡,針刺可以消除熱邪)。
  • 心瘧:症狀是心煩意亂,想喝冷水,反而覺得寒冷多,不怎麼發熱(因為熱在體內,所以外表不怎麼發熱而寒冷)。治療方法是針刺心經。
  • 肝瘧:症狀是面色蒼白,常常嘆氣(因為肝氣不暢通,所以嘆氣來舒緩),身體的狀況像要死了一樣(因為肝屬木,是生髮之氣,不能舒展就會閉塞)。治療方法是針刺肝經,使之出血。
  • 脾瘧:症狀是發冷,肚子痛;發熱時會腸鳴,腸鳴後會出汗。治療方法是針刺脾經。
  • 腎瘧:症狀是發冷發抖,腰和背脊疼痛(腰和背脊屬於腎),身體難以轉動,大便困難(因為腎主管大小便),眼睛不斷眨動(想睡覺的樣子)。治療方法是針刺腎經和足太陽膀胱經(這兩條經絡互為表裡,一起針刺)。

(以上提到臟瘧,是因為有些人本身臟腑就虛弱,又因為情緒影響,導致臟腑氣機運行不暢,使得痰飲等邪氣鬱積在內而形成瘧疾。)

腑瘧(侵犯胃腸的瘧疾):

  • 胃瘧:症狀是非常容易餓,卻吃不下東西(因為胃熱所以容易餓,脾虛所以吃不下),吃了東西會覺得肚子脹滿變大(支是支撐的意思)。治療方法是針刺胃經和足太陰脾經橫向的脈絡,使之出血。

(這裡只提到胃腑的瘧疾,其他腑的瘧疾可以根據胃腑的狀況來推斷。很多經絡的邪氣都會進入胃部,所以只講胃腑。)

瘧疾的病因分類與治療方法:

  • 因風寒引起的瘧疾:初期一定會有怕冷、鼻塞等症狀,應該用發散的方法治療。
  • 春天感受風寒引起的溫瘧:一定會口渴,會出汗,但不怕冷,發熱的時間多於寒冷的時間,而且大多是先發熱後發冷(因為熱多屬於陽氣旺盛,陽氣性質急,所以先發熱;熱氣退去,身體表面氣血暫時虛弱,所以會稍微覺得冷)。這種情況適合用白虎湯治療。
  • 因中暑引起的瘧疾:一定會多汗,心煩悶熱,呼吸急促,口渴,身體像被火烤一樣。應該加入清暑的藥物,把藥煎好後放在露天過夜,然後加熱服用。
  • 因感受燥氣引起的瘧疾:一定會皮膚乾燥,嘴唇乾裂,咽喉乾燥,鼻子乾燥。應該用滋潤的藥物治療。
  • 因感受濕氣引起的瘧疾:一定會身體沉重疼痛,小便不順暢。應該用祛濕的藥物治療。
  • 因時令季節的邪氣引起的瘧疾:一定會出現同一個地方,不論老幼,得的病都相似。應該辨別是哪種邪氣,然後對症治療。
  • 因飲食不當引起的瘧疾:症狀是胸悶,不想吃東西,打嗝有腐臭味。可以用小柴胡湯搭配平胃散治療。如果大便不通暢,可以用大柴胡湯加上芒硝、厚朴治療。
  • 因情緒鬱悶引起的瘧疾:症狀是面色青滯,脈象澀滯,胸脅疼痛,嘔吐清水或苦水,心情不好。可以用逍遙散加上黃連、吳茱萸(用水浸泡後炒)、貝母,並加倍柴胡來治療。
  • 因過度勞累引起的瘧疾:症狀是氣虛喘息,四肢疲倦,一勞累就會發病。應該用補中益氣湯治療。

瘧疾的慢性化

  • 如果瘧疾經過多年沒有治好,邪氣會結成痞塊,出現脹痛,這種情況叫做瘧母。
  • 以上這些情況,都需要仔細辨別體內積聚的是痰、是血、還是黃水,然後分別治療。
  • 還要看是發熱時間多於寒冷時間,還是寒冷時間多於發熱時間,來區分是寒證還是熱證。
  • 但是,如果發熱時間多於寒冷時間,但是脈象虛弱,就不能馬上用寒涼的藥物;如果寒冷時間多於發熱時間,但是脈象洪大有力,也不能一概用溫熱的藥物。這些情況都需要仔細觀察。

特殊類型的瘧疾:

  • 純寒無熱的瘧疾(牝瘧):這種瘧疾完全沒有發熱,可以用蜀漆散、牡蠣湯治療,或者用柴胡薑桂湯,減少黃芩,加上半夏。這種情況是因為患者體質本身就寒冷,積聚的痰飲也偏寒,與身體的衛氣相接觸,寒氣發動,屬於純陰無陽,所以只有寒冷沒有發熱。
  • 純熱無寒的瘧疾(癉瘧):這種瘧疾完全沒有寒冷,是因為肺氣本身就偏熱,陽氣旺盛,積聚的痰液也偏熱,一旦與衛氣接觸,熱勢就會爆發。這種情況會使人消瘦脫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