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碥》~ 卷之三·雜症 (21)
卷之三·雜症 (21)
1. 脅肋痛
(腋下為胠,胠下為脅,脅下為肋,肋下為季脅,季脅下為䏚。)
肝膽脈布脅,而心包絡筋脈亦挾脅。肝脈布肋,而脾筋亦結肋。膽筋脈乘季脅,而肺筋亦抵季脅。膽脈乘䏚,是脅肋痛未必盡由肝膽,而肝膽為多。大概分氣血食痰四種,而怒氣瘀血居多,治者須分左右,審虛實。左痛多留血,或肋下有塊,右痛多氣鬱,氣鬱則痰亦停,然左血右氣,亦難泥定。
大抵瘀血按之痛,不按亦痛,痛無時息,而不膨脹。氣痛則時止而膨,得噯即寬,以此辨之。脅痛火實者,忌陳皮、生薑、細辛,能令肝脹。(火盛忌熱藥,三者性熱,而味又辛散,火得風而益熾也,故忌之。)龍薈丸,柴胡、青皮必用。肝火鬱甚,用黃連、龍膽草等苦寒直折,火愈郁愈烈。
白話文:
腋窩下方是胠,胠下方是脅,脅下方是肋,肋下方是季脅,季脅下方是䏚。肝膽的經脈遍布脅部,心包絡的筋脈也沿著脅部分布。肝脈分布在肋部,脾筋則在肋部交匯。膽筋脈沿著季脅,肺筋也到達季脅。膽脈分布在䏚,所以脅肋疼痛不一定是肝膽引起的,但多半是。大致可以分為氣、血、食、痰四種原因,而怒氣瘀血居多,治療時要區分左右,判斷虛實。左側疼痛多半是留血,或肋下有腫塊,右側疼痛多半是氣鬱,氣鬱則痰也會停滯,不過左側血瘀、右側氣鬱也並非絕對。
總之,瘀血引起的疼痛,按壓時會痛,不按壓也痛,疼痛持續不斷,但不會膨脹。氣痛則會時而止痛時而發作,打嗝後就會緩解,以此來辨別。脅痛火實者,忌用陳皮、生薑、細辛,這些藥會讓肝臟腫脹。龍薈丸、柴胡、青皮必須使用。肝火鬱結嚴重,要用黃連、龍膽草等苦寒的藥物直搗火源,火氣鬱結越厲害,越不能使用。
用大栝蔞一枚,連皮搗爛,加粉草二錢,妙,栝蔞甘寒潤滑,於郁不逆,又如油之洗物,未嘗不潔也。詳《準繩》。氣實痛,枳殼、青皮、薑黃、香附、甘草,有痰加蒼朮、半夏、白芥子。枳殼乃治脅痛的劑,必用。死血阻滯,必日輕夜重,午後發熱,脈短澀,桃仁承氣湯(見血)加鱉甲、青皮、芎、歸之屬。痰飲痛,脈沉弦滑,導痰湯(見痰)。
白話文:
取一個大栝蔞,連皮搗爛,加入兩錢粉草,效果很好。栝蔞性甘寒潤滑,能化解郁結,消除逆氣,就像油一樣能清洗污垢,沒有什麼不能清潔的。詳細內容可以參考《準繩》。如果氣機壅盛而疼痛,可以使用枳殼、青皮、薑黃、香附、甘草。如果有痰加蒼朮、半夏、白芥子。枳殼是治療脅痛的藥物,必須使用。如果瘀血阻滯,則疼痛會在白天輕、晚上重,下午會發熱,脈象短而澀,可以服用桃仁承氣湯(會出現血),並加入鱉甲、青皮、芎、歸等藥物。如果痰飲導致疼痛,脈象沉而弦滑,可以使用導痰湯(會出現痰)。
食痛,凡痛有一條扛起者是也。煮黃丸(見心痛)治脅下痃癖痛,如神。悲哀傷肝,氣引兩脅疼痛,枳殼煮散。房勞傷腎,氣虛血滯,胸脅多有隱隱作痛,宜補腎,加芎、歸之類和血。酒色太過,脅下一點痛不止,名干脅痛,甚危,惟大補氣血而已。虛冷作痛,不宜疏散,須辛熱補劑。
肝虛,視物不明,筋脈拘急,面青爪甲枯,脅引小腹痛,補肝湯。凡痛而脅骨偏舉者,肝偏傾也。
白話文:
肚子痛,所有疼痛中,有一條筋像是被舉起來的感覺,就是這種情況。煮黃丸可以治療脅下痃癖疼痛,效果如同神效。悲傷哀愁會傷肝,氣血運行到兩肋,就會疼痛,可以用枳殼煮散來治療。房事過度會傷腎,導致氣虛血滯,胸脅部位常常隱隱作痛,需要補腎,並加入川芎、當歸等藥材來活血。酒色過度,脅下會出現一點痛,而且不停,叫做干脅痛,非常危險,只能依靠大力補氣血來治療。虛寒引起的疼痛,不能使用疏散的藥物,需要使用辛熱補劑。
肝虛弱的人,視力模糊,筋脈緊繃,臉色蒼白,指甲枯乾,還會感覺肋骨牽引小腹疼痛,可以用補肝湯來治療。所有疼痛中,如果肋骨偏向一邊隆起,就是肝氣偏傾的表現。
2. 臂痛
(腋腫)
臂痛有六道經絡,究其痛在何經,以行本經藥行其氣血,氣血通則愈矣。以兩手伸直,臂貼身垂下,大指居前,小指居後而定之。其臂臑之前廉痛者,屬陽明經,以升麻、白芷、乾葛行之。後廉痛者,屬太陽經,以藁本、羌活行之。外廉痛者,屬少陽經,以柴胡行之。內廉痛者,屬厥陰經,以柴胡、青皮行之。
內廉痛者,屬太陰經,以升麻、白芷、蔥白行之。內後廉痛者,屬少陰經,以細辛、獨活行之,並用針灸法。臂為風寒濕所搏,或飲液流入,或因提挈重物致痛,或腫或不腫,除飲證外,其餘並可五積散(見中寒),及烏藥順氣散,(見中風。)或蠲痹湯(見痹)。審知是濕,蠲痹湯每服加蒼朮末三匙,防己四分。
白話文:
腋腫
手臂疼痛,涉及六條經絡。要查明疼痛位於哪條經絡,才能針對該經絡用藥,疏通氣血,氣血暢通則疼痛自愈。
檢查方法: 兩手伸直,手臂貼身垂下,大拇指在前,小指在後。根據疼痛位置判斷經絡:
- 手臂前側疼痛: 屬於陽明經,用升麻、白芷、乾葛治療。
- 手臂後側疼痛: 屬於太陽經,用藁本、羌活治療。
- 手臂外側疼痛: 屬於少陽經,用柴胡治療。
- 手臂內側疼痛: 屬於厥陰經,用柴胡、青皮治療。
- 手臂內側前緣疼痛: 屬於太陰經,用升麻、白芷、蔥白治療。
- 手臂內側後緣疼痛: 屬於少陰經,用細辛、獨活治療,並配合針灸。
手臂疼痛可能是風寒濕邪入侵,或體液流入,或因提舉重物導致,可能腫脹也可能不腫脹。除了體液流入導致的疼痛之外,其他情況可以用以下藥方治療:
- 五積散: 治療寒邪入侵導致的疼痛。
- 烏藥順氣散: 治療風邪入侵導致的疼痛。
- 蠲痹湯: 治療濕邪入侵導致的疼痛。
如果確定是濕邪入侵,可以在蠲痹湯中加入蒼朮末三匙,防己四分。
挈重傷筋者,琥珀散、劫勞散、或和氣飲(見腫脹),每服加白薑黃五分,以薑黃能入臂故也。(薄桂味淡,能橫行手臂,引藥至痛處,亦不可少。)痰飲,臂痠痛軟麻,導痰湯(見痰)。加木香、白薑黃各五分,重者控涎丹(見痰)。加去油木鱉子一兩,桂枝五錢,每服二十丸,加至三十丸。
白話文:
治療重傷筋骨者,可以服用琥珀散、劫勞散,或見腫脹則服用和氣飲。每服藥時加白薑黃五分,因為薑黃能進入手臂。薄桂味淡,能橫行手臂,引導藥物到達疼痛處,不可缺少。
若是痰飲導致手臂痠痛、軟弱麻木,則服用導痰湯(見痰)。另可加木香、白薑黃各五分,病情嚴重者服用控涎丹(見痰)。加去油木鱉子一兩,桂枝五錢,每服二十丸,重症者可加至三十丸。
血虛不榮於筋者,蠲痹湯、四物湯(見血)各半帖煎服。氣血凝滯者,舒筋湯。
腋屬心包經、肝經,腋前屬肺經,腋後屬心經,腋下屬肝經。經氣熱則腋腫,察其部位治之。
白話文:
如果血虛導致筋脈失養,可以用蠲痹湯和四物湯各半劑煎服,四物湯能補血。氣血瘀滯的話,則可以用舒筋湯。
腋窩屬於心包經、肝經,腋前屬於肺經,腋後屬於心經,腋下屬於肝經。如果經脈熱氣鬱結就會造成腋窩腫痛,可以根據腫痛部位的不同經脈來治療。
3. 身體痛
(身體拘急)
體痛,謂一身盡痛,傷寒、(太陽表證,六脈俱緊,發汗後痛,為氣血不和,脈弦遲。)陰毒、(傷寒陰毒,痛如被杖。)霍亂、(吐瀉腹痛。)中暑、(汗太多,脈虛。)濕痹、(濕流關節,一身盡痛,風濕相搏,重痛不可轉側,脈緩。)虛勞,(氣血虛損,脈弦小,或虛數。
)皆有之。寒者,甘草附子湯。熱者,當歸拈痛湯。內傷勞倦飲食,兼感風濕者,補中益氣湯(見氣)。加羌、防、升麻、蒼朮、藁本治之。春月寒濕鬱遏,清陽不得升,火伏下焦,浮而躁熱,雖在陰室中亦汗出,壯火食氣,困乏懶言,以麻黃復煎湯,漸漸發之,令寒濕去,陽氣升,困倦乃退。
白話文:
全身疼痛,可能是傷寒、陰毒、霍亂、中暑、濕痹、虛勞等原因引起。寒症可用甘草附子湯,熱症可用當歸拈痛湯。因勞累、飲食不節或受風寒濕所致的內傷,可用補中益氣湯治療,並可根據症狀加用羌活、防風、升麻、蒼朮、藁本。春天寒濕鬱結,陽氣不能上升,導致下焦虛火,人會感到浮躁、發熱,即使在室內也容易出汗,體力下降,說話懶散,可用麻黃煎湯慢慢發汗,驅除寒濕,使陽氣上升,減輕困倦。
遍身痛如勞證者,參、耆、甘草、附子(炮)、羌活、木香、知母、芍藥、川芎、前胡、枳殼、桔梗、白朮、當歸、茯苓、半夏(制),各五錢,柴胡、鱉甲(醋炙)各一兩,桂心、酸棗仁各三錢,杏仁(炒)五錢,為末,每服四錢,姜三片,棗二個,烏梅三個,蔥白三寸,水煎空心調服。少年虛損冷憊,老人諸疾並治,惟傷寒體痛不宜。
白話文:
全身疼痛像勞累過度的人一樣,可以用人參、黃耆、甘草、炮附子、羌活、木香、知母、芍藥、川芎、前胡、枳殼、桔梗、白朮、當歸、茯苓、制半夏各五錢,柴胡、醋炙鱉甲各一兩,桂心、酸棗仁各三錢,炒杏仁五錢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,加入三片薑、兩個棗子、三個烏梅、三寸蔥白,用水煎煮,空腹服用。適合年輕體虛、年老體弱者,但傷寒引起的身體疼痛者不適用。
活血丹與四物蒼朮各半湯相表裡,治遍身骨節疼痛如神。身體拘急屬寒,寒則收引也。又屬濕,濕亦寒也。寒屬腎,濕屬脾,於二經取之。
白話文:
活血丹與四物蒼朮各半湯相輔相成,對遍身骨節疼痛有奇效。身體僵硬多因寒氣所導致,寒氣會使物體收縮。同時,寒氣和濕氣是相連的,因為濕氣同樣具有寒性。寒氣歸屬腎經,濕氣歸屬脾經,所以在這兩個經絡上使用藥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