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碥》~ 卷之三·雜症 (20)
卷之三·雜症 (20)
1. 腰痛
膀胱脈抵腰,腎脈入腰。又經曰:腰者、腎之府也,轉搖不能,腎將憊矣。是腰痛乃腎與膀胱之病也。太陽經虛,則風寒濕諸客邪皆得為患,而腎虛之所患尤多。腰肢痿弱,身體疲倦,腳膝痠軟,脈或洪或細,皆無力,痛亦悠悠隱隱不甚,是其候也。分寒熱二證,脈細無力,氣怯弱,小便清利,為陽虛,宜腎氣丸(見虛損)、橘香丸、生料鹿茸丸(見血)之類。仍以茴香炒研,豬腰切片,勿令斷,糝末其內,紙裹煨熱,黃酒下。
白話文:
膀胱經脈到達腰部,腎經脈進入腰部。古書中也記載:「腰部是腎臟的府邸,如果腰部轉動困難,就代表腎臟快要衰弱了。」由此可知,腰痛是腎臟和膀胱疾病的表現。
太陽經虛弱,則風寒濕等外邪容易入侵,而腎虛導致的病症更加多樣。腰部肢體無力、身體疲倦、腳膝痠軟,脈象或洪或細,都缺乏力量,疼痛也隱隱約約不太嚴重,這些都是腎虛的徵兆。
根據寒熱兩種類型,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情況:
- 脈象細弱無力,氣息虛弱,小便清澈,屬於陽虛,適合服用腎氣丸、橘香丸、生料鹿茸丸等藥物。
- 可以將茴香炒研磨成粉,再將豬腰切片(不要斷開),將粉末填入豬腰片中,用紙包好煨熟,佐以黃酒食用。
脈洪而無力,小便黃赤,虛火時炎,為陰虛。東垣所謂醉以入房,損其真陰,則腎氣熱,熱則腰脊痛不能舉,久則髓減骨枯,發為骨痿,六味丸(見虛損)、滋腎丸(見小便不通)、封髓丹(見遺精)之類。瘧痢後,月經後痛者,多屬虛,於補氣血藥加杜仲、側柏葉。丹溪云:久腰痛,必用官桂開之,痛方止。
脅腹痛亦然。有風有寒,有濕有熱,有閃挫,有瘀血,有滯氣,有痰積。傷於風,脈必浮,或左或右,痛無常處,牽引兩足,羌、防、秦艽必用。感寒而痛,腰間冷如冰,脈必緊,得熱則減,得寒則增,姜附湯(見中寒)加辣桂、杜仲,外用摩腰膏。傷於濕,如坐水中,脈必緩,遇天陰或久坐(久坐則濕凝)必發,身體腫,滲濕湯、腎著湯。(並見傷濕。
白話文:
脈搏浮大卻無力,小便顏色深黃,虛火時常發作,這是陰虛的症狀。東垣先生說,醉酒後房事,會損傷精氣,導致腎氣熱,熱則腰脊疼痛難以活動,久而久之就會精髓減少,骨骼乾枯,進而演變成骨痿。這時可以用六味丸、滋腎丸、封髓丹等藥物治療。瘧疾或痢疾之後,月經後疼痛,大多是虛損,可以在補氣血的藥物中加入杜仲、側柏葉。丹溪先生說,久腰痛必須用官桂來打開,疼痛才能消除。
脅腹疼痛也一樣,有風寒濕熱,有閃挫,有瘀血,有滯氣,有痰積。受風邪侵襲,脈象一定浮,或左或右,疼痛不定,牽引兩足,羌活、防風、秦艽必須使用。受寒邪侵襲,腰部冰冷如冰,脈象一定緊,溫暖後減輕,寒冷後加重,姜附湯加辣桂、杜仲,外用摩腰膏。受濕邪侵襲,感覺像坐在水裡,脈象一定緩慢,遇到陰天或久坐(久坐容易使濕氣凝結)就發作,身體腫脹,滲濕湯、腎著湯。(詳見傷濕。)
)體重腰冷,飲食如故,小便自利,名腎著,(寒濕之氣,凝著不行。)治宜除濕兼溫散。風濕,獨活寄生湯。濕熱,蒼朮湯、獨活湯、羌活湯。閃挫或跌撲損傷而痛。乳香趂痛散,五積散(見中寒)加桃仁、大黃、蘇木各一錢,倍當歸。或以茴香根同紅曲擂爛,熱酒調服。
白話文:
如果體重下降、腰部冰冷,食慾正常,小便順暢,就叫做腎著,這是因為寒濕之氣凝結不通所致。治療應該以除濕兼溫散寒為主。如果是風濕,可以用獨活寄生湯;如果是濕熱,可以用蒼朮湯、獨活湯、羌活湯。如果是閃挫或跌撲損傷引起的疼痛,可以用乳香趂痛散或五積散(見中寒),並加入桃仁、大黃、蘇木各一錢,當歸加倍。也可以用茴香根和紅曲磨成糊狀,用熱酒調服。
若因勞役負重而痛,和氣飲(見腫脹),或普賢正氣散。瘀血脈必澀,轉側若刀錐之刺,大便黑,日輕夜重,桃仁酒調黑神散,或四物(並見血)。加桃仁、紅花之屬。氣滯脈必沉,烏藥順氣散(見中風)、人參順氣散。痰注脈必滑,或沉弦,二陳(見痰)加南星、香附、烏藥、枳殼、威靈仙治痛要藥,為末,每用二錢,糝豬腰內煨吃,熱酒下,微利為度。
白話文:
如果因為勞動負重而疼痛,可以服用和氣飲(如果出現腫脹),或是普賢正氣散。
如果瘀血導致脈搏澀滯,患者翻身時如同刀刺般疼痛,大便顏色發黑,白天症狀較輕,晚上症狀加重,可以使用桃仁酒調和黑神散,或者使用四物湯(如果同時出現出血症狀)。也可以加入桃仁、紅花等藥物。
如果氣滯導致脈搏沉伏,可以使用烏藥順氣散(如果出現中風症狀)、人參順氣散。
如果痰濕導致脈搏滑利,或者沉伏弦細,可以使用二陳湯(如果出現痰症),並加入南星、香附、烏藥、枳殼、威靈仙等治療疼痛的藥物。將這些藥物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兩錢,撒入豬腰內,用火煨熟後食用,熱酒送服,以稍微腹瀉為宜。
杜仲(薑汁炒斷絲)、黑醜、破故紙、桃仁(炒,去皮尖)、玄胡索,等份為末,酒煮麵糊,胡桃肉和丸,桐子大,空心溫酒或白湯下五七十丸,宜下者用之。腰痛雖屬腎與膀胱,然有子病累母者,故鬱怒傷肝亦致腰痛,宜調肝散。有土病及水者,故憂思傷脾,亦為腰痛,沉香降氣湯(見氣)和調氣散(見中氣。
)腰痛面忽紅忽黑,為心腎交爭,難治之證也。
白話文:
將杜仲(用薑汁炒至斷絲)、黑醜、破故紙、桃仁(炒過,去皮尖)、玄胡索,等量磨成粉末,用酒煮成麵糊,加入胡桃肉混合搓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,空腹時用溫酒或白湯送服,每次五七十丸。適合容易排便的人使用。腰痛雖然屬於腎臟和膀胱的問題,但是也有子病累及母親的情況,因此鬱怒傷肝也會導致腰痛,這時應該服用調肝散。也可能因為土病及水病,導致憂思傷脾,而造成腰痛,可以用沉香降氣湯(如果看到氣虛的症狀)或調氣散(如果看到中氣不足的症狀)治療。如果腰痛時臉色忽紅忽黑,這是心腎交爭的症狀,很難治療。
2. 背脊強痛
督脈主脊。經云:督脈之別,名曰長強,別走太陽,實則脊強,取之所別也。(刺灸之。)大腸筋挾脊。心脈與脊裡細筋相連貫,故心痛有連背者。脾筋著脊。腎筋脈貫脊,脊髓空則痛。膀胱筋脈挾脊,上項,為風寒濕所襲,則倔強不能屈伸,取本經膕中血絡。背上兩角為肩解,小腸脈出之,肩解下成片肉為肩胛,大小腸筋脈俱繞之。
又肩背屬肺部分。太陽中風濕,經脈不行,脊痛項強,不可回顧,羌活勝濕湯(見傷濕)。兼氣實鬱滯者,則常常作痛,加木香、陳皮、香附。氣虛鬱滯者,則時止時痛,加升、柴、參、耆。血虛郁痛者,則夜甚時止,加歸、芍。血瘀郁痛者,則夜痛不止,加薑黃、靈脂、紅花。
白話文:
督脈主管著脊椎。古籍記載:督脈分出的一條支脈叫做長強,它從督脈分出後沿著太陽經脈走行,如果督脈實則脊背強直,可以在長強穴取穴治療(針灸)。大腸的筋絡沿著脊椎走行。心臟的經脈與脊椎裡面的細筋互相連通,所以心痛時會伴隨背部疼痛。脾臟的筋絡附著在脊椎上。腎臟的筋絡貫穿脊椎,脊髓空虛就會導致疼痛。膀胱的筋絡沿著脊椎向上走行至頸部,受到風寒濕邪的侵襲,就會導致頸部僵硬不能屈伸,可以在膀胱經的膕中穴取穴治療。背部兩側的肩胛骨部位叫做肩解,小腸經脈從這裡分出,肩解下方形成的肌肉塊叫做肩胛,大小腸的筋絡都環繞著它。
另外,肩背部屬於肺臟的分管範圍。太陽經脈受到風寒濕邪的侵襲,經脈不通暢,就會導致脊背疼痛、頸項僵硬,無法回頭,可以用羌活勝濕湯治療(詳見傷濕論)。如果伴隨氣機實證,導致氣機鬱滯,就會經常性疼痛,可以加用木香、陳皮、香附。如果伴隨氣虛鬱滯,就會時而疼痛時而停止,可以加用升麻、柴胡、人參、黃芪。如果伴隨血虛鬱痛,就會晚上疼痛白天停止,可以加用當歸、芍藥。如果伴隨血瘀鬱痛,就會晚上持續疼痛,可以加用薑黃、靈脂、紅花。
風盛項背強,加威靈仙。濕盛肩背重,加二術。痰氣凝滯則嘔眩,本湯送青州白丸子(見中風)。看書封弈,久坐而脊背痛者,補中益氣湯(見氣),或八珍(見虛損)加黃耆。喘咳氣逆,肩背痛,汗出,肺實也,熱也。肺虛亦痛,覺寒,少氣不足以息,當補氣。腎氣上逆,先背痛,後及肩,和氣飲(見腫脹)加炒鹽、小茴。
當肩背一片冷痛,而用神保丸者(見傷飲食),此有積氣故也。素虛人,或病後,或發汗過多,心隔間痛引乳脅或肩背,此氣上逆,當引使歸元。有患肩胛縫一線痛起,上跨肩,(肩背屬小腸經。)至胸前側脅止,(膽經。)晝夜不息。丹溪謂因思慮傷心,(心血虛而火動。
白話文:
如果風邪盛行,就會導致頸項和背部強痛,可以加威靈仙。如果濕邪盛行,就會導致肩膀和背部沉重,可以加二術。如果痰氣凝滯,就會出現嘔吐眩暈,可以用本方配合青州白丸子治療(見中風篇)。如果長時間看書、下棋,久坐導致脊背疼痛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(見氣虛篇)或八珍湯(見虛損篇)加黃芪治療。如果出現喘咳氣逆、肩背疼痛、汗出,這是肺實熱證。如果肺虛也會導致疼痛,而且會感到寒冷、氣短不足以呼吸,就要補氣。如果腎氣上逆,會先出現背痛,然後蔓延到肩膀,可以用和氣飲(見腫脹篇)加炒鹽和小茴治療。
如果肩背部一片冰冷疼痛,而用神保丸治療(見傷飲食篇),這是因為積氣所致。體質虛弱的人,或者病後,或者發汗過多,出現心窩疼痛,牽連乳房脅肋或肩背,這是氣上逆,應該引導氣血歸元。如果患有肩胛骨縫隙處一線疼痛,向上蔓延至肩膀(肩背屬於小腸經),再向前延伸至胸前側肋(膽經),晝夜不停。丹溪先生認為這是因為思慮過度傷心(心血虛而心火旺盛)。
)移於小腸,及慮不能決,又歸之膽,(膽火亦動。)子來乘母,為實邪,以人參四錢,(思慮則氣結不行,故補其氣以行之。)木通二錢(引火從小腸出)煎湯,下龍薈丸(見脅肋痛。除肝膽火)而愈。
白話文:
病氣移到小腸,因為思慮過度而無法排除,又返回膽囊,導致膽火上炎。兒子乘着母親,屬實邪之症,用人參四錢補氣以通暢氣機,木通二錢引火從小腸排出,再服用龍薈丸,治療肋骨疼痛、清除肝膽之火,即可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