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碥》~ 卷之一·雜症 (2)
卷之一·雜症 (2)
1. 水火說
男女媾精以成胎,精即水也,精中之氣即火也。水火精氣,妙合而凝,是為胎元。精以成形,氣以成神,以其原於父母,故曰先天。然五官百骸,皆本此精以為質,而無非此水所灌充也。呼吸運動,皆本此氣以為機,而無非此火所流行也。其獨指腎為先天者,則以精氣先結胞胎,中起一莖,形如蓮蕊。
一莖,即臍帶也。蓮蕊,即兩腎也。兩腎為水,命門之火寓焉。一陽藏於二陰之中,於卦為坎,以臟腑之始結在此,故獨以腎中水火為先天也。先天水足,則兒肥盛而潤澤;火足,則兒強健而精明。水得火,則氣常溫而不至於寒,火得水,則形常潤而不至於槁。苟先天水火一有偏勝,則稟受失其中和,而後天培養之功,為不可少矣。
白話文:
男女交合以形成胎兒,精液就是水,精液中的氣就是火。水與火、精與氣,奇妙地結合凝聚,成為了胎元。精液形成胎兒的形體,氣形成胎兒的精神,因為它們源自於父母,所以稱為先天。
然而,五官百骸,都是基於這股精液作為構造,沒有不被這股水分充實的。呼吸與運動,都是基於這股氣作為動力,沒有不被這股火流動的。之所以單獨指出腎為先天,則因為精氣在腹中先形成胚胎,中間生出一根物質,形狀如同蓮花蕊。
這根物質,就是臍帶。蓮花蕊,實際上就是兩個腎。兩個腎是水,命門的火隱藏在其中。一股陽氣藏在兩股陰氣之中,在八卦中代表坎,因為在這裡腎臟開始形成,因此獨特地以腎中的水與火為先天。
先天的水分充足,則兒童身體壯實而光澤;火勢充足,則兒童強壯而聰明。水與火相輔相成,氣常溫暖而不至於寒冷,形體常潤滑而不至於枯萎。如果先天的水與火有一方過於強盛,那麼接受的氣質就失去了中正平和,後天的培養之功,就變得不可或缺了。
人生一日不再食則飢,故有資於飲食,則脾胃司之。胃主進納,脾主運化,飲食之氣味精華,由脾胃以灌輸周身。氣日盛而體日充,先天之水火賴此滋養以生生不息,故以脾胃為後天之本也。總之,人身中潤澤之氣即水也,溫暖之氣即火也。一有偏勝,其致自飲食者,調之甚易,其稟於胎氣者,治之甚難,故先天為重。
然不以畏難而廢治,全賴飲食以救弊補偏,故後天為要也。
火根於腎,而屬諸心,何也?曰:腎於卦為坎,於令為冬,於位為北,本水之宅也。而陽根於陰,則火生焉,下潛而上升。心於卦為離,於令為夏,於位為南,則火之宅也。至其宅而後旺,故從其旺而屬之心也。其曰:心為君火,腎為相火。又曰:君火以明,相火以位,何也?曰:君者主也,嚮明以治。
白話文:
人一天不吃饭就会饿,所以需要从饮食中获取营养,而脾胃负责消化吸收。胃负责接收食物,脾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能量,食物的精华通过脾胃输送到全身。能量越来越充足,身体也越来越健康,先天的水火依靠这些营养维持生生不息,所以脾胃是后天之本。总的来说,人体中滋润的能量就是水,温暖的能量就是火。如果其中一方过盛,如果原因是饮食,调理起来很容易,如果是先天禀赋不足导致的,治疗起来就非常困难,所以先天很重要。
然而,不能因为害怕困难就不去治疗,完全依靠饮食来弥补不足,所以后天也很重要。
火来源于肾,却归属心脏,为什么呢?因为肾在卦象中属坎,在季节中属冬,在方位上属北,是水的居所。而阳气来源于阴气,因此火就生出来了,从下面潜行向上升。心脏在卦象中属离,在季节中属夏,在方位上属南,就是火的居所。到达自己的居所后,火就旺盛起来,所以从旺盛的角度来说,火就归属心脏了。人们说:心脏是君火,肾是相火。又说:君火以光明,相火以位置,为什么呢?因为君主是领导者,要面向光明来治理。
心為一身之主,神明出焉,故稱君。相者竭其才能以奉君出治者也。腎位於下,輸其火於心,以為神明之用,猶相臣竭其才力以奉君出治,故稱相。位以職掌言,明以功能言也。火者,人身溫和之氣也。五臟六腑,皆有此溫和之氣,各歸其部,則各有其位,各效其能,則各有其明。
腎中相火,非無明也,陽方潛藏,光未被乎四表,職司封蟄,龍不離於深淵,故不言明而言位。失其位,則有飛揚僭越之患矣。心中君火,非無位也,君主無為,不與臣下較職守,神明有覺,獨從方寸著虛靈,故不言位而言明也。失其明,則有昏惑晦昧之憂矣。然則君火、相火,皆吾身陽和之正氣,而不可無者。
白話文:
心臟是人體的主宰,精神意識源於此,因此稱為君主。相火則如同輔佐君主的賢臣,竭盡全力以供君主治理,因此稱為相。位指的是職責所在,明指的是功能所發揮。火代表人體溫和的氣息,五臟六腑都具有這種溫和之氣,各司其職,各盡其能,則各有其位,各有其明。
腎中的相火雖然並非沒有光輝,但陽氣潛藏於內,光芒未曾外露,其職責是封閉、蟄伏,如同潛藏於深淵的巨龍,所以不談光輝而只說位。若失其位,則會有妄自飛揚、僭越冒犯的危險。心臟中的君火雖然並非沒有位,但君主無為,不與臣下爭權奪利,精神意識覺醒,獨自居於方寸之間,顯現靈性,所以不談位而只說明。若失其明,則會有昏迷、蒙昧的憂慮。因此,君火、相火都是人體陽氣的正氣,不可或缺。
而或指之為邪,謂君火可直折,相火不可直折,何也?曰:失其正則為邪,失其和則為熱。故謂君、相火為邪火者,乃指君火、相火之邪熱者言,非君火、相火之本為邪也。直折猶云正治,治熱以寒,治之正也。君火屬心,居於上焦,其病無與於下。無與於下,則根本之真陽無恙,特炎於上者過乎赫曦,故可以寒涼治其有餘之邪,使歸於正,無所損於本原也。若腎中相火,居於下焦,病則必干乎上,無論下焦為寒鳥熱,熱固上僭,寒亦上浮。
蓋腎中水火同根,本無偏勝,若熱盛而水虧,則火必致上炎;寒盛而火虛,亦必火因寒逼,不安其宅而上浮也。故言相火為病者,乃因其在上之熱,而直探其在下之根言之。病既根於下,則不可以治上者治之矣,何也?火虛而治以寒涼,是益助其下焦之寒,火愈被逼而上浮矣。
白話文:
有些人認為邪火可以直折,君火可以直折,相火則不可直折,這是為什麼呢?其實,失去正氣就會變成邪氣,失去平衡就會變成熱症。所以說君火、相火為邪火,是指它們的邪熱部分,並不是說君火、相火本身就是邪氣。直折的意思就是正治,用寒涼來治療熱症,是正道。君火屬心,位於上焦,其病症不會影響到下焦。由於下焦的真陽無恙,只是上焦的熱氣過盛,所以可以用寒涼治療多餘的邪熱,使其恢復正常,不會損傷根本。
但腎中相火位於下焦,生病時就會影響到上焦,無論下焦是寒還是熱,熱都會上衝,寒也會上浮。這是因為腎中水火同根,原本沒有偏勝,如果熱盛而水虧,火就會向上蔓延;如果寒盛而火虛,火也會因為寒氣逼迫,不安於位而向上浮動。所以說相火為病,是針對它在上焦的熱症,而追溯到它在下焦的根源。既然病根在下焦,就不能用治療上焦的方法來治療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火虛而用寒涼來治療,就會助長下焦的寒氣,火氣反而會被逼迫而上浮。
且為寒所逼之火,本無根之殘焰,而又以寒折之,有不消滅者乎?水虛而火炎,若無妨於寒涼,不知火炎本乎水虛,不用平潤之劑以補水,而徒用苦寒以制火,是何異因金銀之缺少,而鑿平馬以相就,必致並傷其火而後已,故曰不可直折也。相火靜而藏則屬腎,動而發則屬肝膽,此火布𮑮於三焦,而心包絡為三焦之臟,若肝之配膽,故又曰:肝膽、三焦、心包絡相火也。
白話文:
這是因為受寒而逼出來的火,本就是沒有根基的殘餘火焰,又用寒涼之物來折它,怎麼可能不消滅呢?水虛而火炎,如果不受寒涼影響,就不知道火炎的根源在於水虛,不使用溫潤的藥物來補水,反而只用苦寒之物來制火,這就好比因為金銀不足,就挖平馬匹來互相湊合,必然會導致火被傷及而後才能停止。所以說不可直接折斷。相火靜止而藏於腎,活動而發散則屬肝膽,這種火散布於三焦,而心包絡是三焦的臟器,如同肝配膽一樣,所以又稱:肝膽、三焦、心包絡相火。
2. 命門說
《難經》謂:腎有兩枚,非皆腎也,左為腎,屬水,右為命門,屬火。後人非之,謂兩腎皆屬水,命門在兩腎之中,當脊骨自上數下第十四椎陷中;若自下數上,則為第七椎,正與臍對。引《內經》:鬲肓之上,中有父母,(謂心也。)七節(即第七椎)之旁,中有小心為證。
謂兩腎在七節之旁,兩腎中間,即七節之陷中也,小心即命門。《醫貫》又以中字為解,以太極形容。謂一中分太極,中篆作φ,○,太極也;│,分太極為○。者。│,象人之脊骨,○,象人之兩腎,兩腎○相合,仍為一太極○。其中空白處,象命門。又兩腎既分為兩儀,則左腎為陰水,右腎為陽水。
白話文:
《難經》中說,腎臟有兩個,但並非都屬於腎,左邊的是腎,屬水,右邊的是命門,屬火。後人對此說法有異議,認為兩個腎臟都屬於水,命門位於兩腎之間,在脊骨從上往下數第十四節椎骨的凹陷處;若從下往上數,則是第七節椎骨,正好與臍相對。
這段話引用了《內經》的說法:膈肌和肓俞穴之間,有一個「父母」(指心臟)。第七節椎骨(即第七節椎骨)旁邊,有一個「小心」,就是命門。
意思是說,兩腎位於第七節椎骨的旁邊,兩腎之間,也就是第七節椎骨的凹陷處,就是命門,也就是「小心」。
《醫貫》則從「中」字的角度來解說,以太極來比喻。認為一個「中」字分為太極,其中「中」字的篆體寫作「φ」,也就是「○」,代表太極;而「│」則代表將太極分為「○」。
「│」象徵人體的脊骨,「○」象徵人體的兩個腎臟,兩個腎臟「○」合在一起,仍然是一個太極「○」。其中空白的地方,象徵命門。
又因為兩個腎臟分為兩儀,所以左腎為陰水,右腎為陽水。
陽水者,氣之液也,坎水也。坎以一陽陷於二陰,水氣潛行地中,為萬物受命根本。《月令》於仲秋云:殺氣如盛,陽氣衰,水始涸。是水之涸,地之死也。於仲冬云:水泉動。是月一陽生,是水之動,地之生也。陰水者,形也。兌,澤也。一陰上徹於二陽之上,兌以有形之水,普施萬物,下降為資生之利澤,其說甚有理。
然與《難經》所言,大致亦自無殊。蓋皆言腎雖屬水,而水中有火耳。所用補火之藥,總屬一樣,豈有分別此味則入右腎,彼味則入七節?憂其岐誤,致煩辨正哉。至趙氏謂命火乃先天之元陽,腎水乃先天之元陰,為生命之根本,治病必須求本。故凡寒之不寒,(用寒藥以治熱,而熱不退。
白話文:
陽水是氣的液體,屬於坎卦。坎卦以一陽陷入二陰之中,水氣潛藏在地下,是萬物生長的根本。秋季時節,天氣轉涼,陽氣衰退,水開始乾涸,這代表著地氣衰亡。冬季時節,水泉開始流動,這是因為一陽初生,水氣流動,地氣復甦。陰水指的是水的形狀,屬於兌卦。兌卦以一陰上達於二陽之上,以有形的清水滋潤萬物,下降為生長的利益,這個說法很有道理。
不過,這和《難經》的說法大致相同。因為都認為腎雖然屬於水,但水中有火。補火的藥物都屬於同類,怎麼會有不同的味道分別進入右腎或七節?擔心會造成理解上的偏差,所以才要辨正說明。趙氏認為命火是先天之元陽,腎水是先天之元陰,是生命的根本,治病必須找到病根。所以遇到寒症卻不寒的情況,(用寒藥治療熱症,但熱症不退。
)是無水也。無水者,壯水之主(主水者腎。)以制陽光,當主六味丸。熱之不熱,是無火也。無火者,益火之原以消陰翳,當主八味丸。(並見虛損。)遵其說而用之敗證。效誠如神。若初起遽以此投之,則謬矣。何則?初病止傷其後天之血氣,未遽累及先天之水火,故但熱之則寒消,寒之則熱退,隨手立應,何必他求。
乃不去其邪,而遽補其正,有不遷延時日,坐失事機者哉?何今之為醫者,泥於《醫貫》之說,不論新病久病,非六味則八味,非補中(見氣)。則歸脾,(見血。)竟若歷古方書,皆可刪卻,亦惑之甚矣。或問:氣即火也,血即水也,兒在胎中,氣血已具,是氣血亦先天所生;六味補水,八味補火,是水火亦後天所養。今謂氣血為後天,水火為先天,毋乃輕氣血而重水火乎?曰:氣血者,水火之大綱也。
白話文:
意思是沒有水分。沒有水分,就需要滋補腎臟(腎臟是主水之源)來抑制陽熱,應該服用六味丸。沒有熱量,就需要滋補脾胃(脾胃是火之根本)來消除陰寒,應該服用八味丸。這種治療方法適用於虛損的病人,按照這種方法治療效果非常神奇。但如果疾病剛開始就使用這種方法,那就錯了。為什麼呢?因為疾病初期只是損傷了後天的血氣,還沒有損害到先天的水火,所以只要用熱的治療方法就能消除寒症,用寒的治療方法就能退熱,效果立竿見影,不必使用其他方法。
如果不去除病邪,而直接補益正氣,可能會延誤病情,錯失治療的最佳时机。现在的医生都迷信《醫貫》的说法,不論是新病還是久病,不是六味丸就是八味丸,不是补中益气就是归脾汤,好像古方书都可以删掉了,实在是太迷信了。有人可能会问:气就是火,血就是水,孩子在胎里的时候就已经有气血了,说明气血也是先天所生;六味丸补水,八味丸补火,那么水火也是后天所养。现在说气血是后天,水火是先天,是不是轻视了气血而重视了水火?我回答说:气血是水火的大綱,水火是气血的根本。
人身呼吸運動,知覺神明,皆此火之為之也。氣可以言呼吸運動,不可以言知覺神明,是氣雖即火,而不足以盡火。人身之血液精髓,皆此水之為之也。血特水中之赤者耳,不可以概其餘,故血雖即水,而不足以盡水。有生之初,胎孕始結,形如露珠,父母之精氣也。是水火乃先天之先天,數月形成,而後血氣具,是血氣為先天之後天。
若夫既生之後,飲食所長養之氣血,其為後天,又不待言矣。此水火、氣血,先後天之分如此。先天實為後天之根,故水火為氣血之原,而下焦又為中上之根,故腎命為水火之本。其輕重之分,固不能以無別也。(先天水火,又互相為根,如噓氣成水,陰根於陽也;蒸水成氣,陽根於陰也。
)
白話文:
人體的呼吸運動、感知和意識,都源於內在的火性;氣雖然可以解釋呼吸運動,卻無法解釋感知和意識,說明氣雖然是火的表現形式,卻無法完全涵蓋火性的全部。人體的血液和精髓,都是由水性所構成;血液只是水中呈紅色的一部分,無法代表水的全部,所以血液雖然是水的表現形式,卻無法完全涵蓋水的全部。生命剛開始時,胎兒在母體內形成,形狀如露珠,那是父母精氣的凝聚。因此,水火是先天中的先天,經過幾個月的孕育後,血氣才逐漸形成,所以血氣是先天中的後天。
出生之後,靠飲食來滋養的氣血,就屬於後天,這不需多說。水火、氣血,先天和後天的區別是這樣的。先天是後天的根基,所以水火是氣血的源頭,而下焦又是中上焦的根基,所以腎臟被稱為水火之本。它們之間的輕重差別,自然不能混為一談。先天水火,又互相為根基,就像呼氣形成水,陰性依賴陽性;蒸發水形成氣,陽性依賴陰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