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夢瑤

《醫碥》~ 卷之一·雜症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·雜症 (2)

1. 臟腑說

故肝稱乙木,心稱丁火,脾稱己土,腎稱癸水,肺稱辛金。腑為陽,則配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之陽干。故膽稱甲木,小腸稱丙火,胃稱戊土,大腸稱庚金,膀胱稱壬水也。五臟五腑,兩其五行而為十干止矣。而益以心包絡與三焦為十二,何也?此千古所未明,而不可不言者,說見後篇。

白話文:

所以肝臟被稱為乙木,心臟被稱為丁火,脾臟被稱為己土,腎臟被稱為癸水,肺臟被稱為辛金。腑屬於陽性,所以配上甲、丙、戊、庚、壬這些陽性天干。因此膽被稱為甲木,小腸被稱為丙火,胃被稱為戊土,大腸被稱為庚金,膀胱被稱為壬水。五臟和五腑,各自配上五行就成了十個天干。那為什麼還要加上心包絡和三焦變成十二個呢?這是千古以來都沒有明確解釋的,但又不得不說的,說明會在後面的篇章提到。

2. 心包絡三焦說

心包絡,《難經》謂其無形。然考《內經》論十二官,無心包絡之名,而有膻中之號。蓋膻中乃心之窩,心藏窩中,若包裹然,則膻中固即心包絡,非無形也。三焦,《經》謂上焦如霧,(上焦,膈以上也。清陽之分,其氣如霧。)中焦如漚,(中焦,膈下臍上也。水穀之區,停留如漚。

)下焦如瀆,(下焦,臍以下也。便溺所出,如決瀆。)亦未言其形狀。論者紛紛,皆如捕風捉影,毫無實指。惟張景岳謂即腔子,臟腑如物,腔子如囊之括物,人但知物之為物,而不知囊之亦為一物。其說甚通。(古謂三焦,有名無形者,蓋指腔子內、臟腑外之空際言,乃三焦火氣遊行之處也。

)予因是而思,人之臟腑只有十,而以心為君,余為臣。三焦即腔子,(竊謂「焦」當作「椎」,人身脊骨二十一椎,上焦乃上七椎,中焦乃中七椎,下焦乃下七椎也。「椎」別作「焦」耳。觀《靈樞·背腧篇》五、七、九、十一、十四各椎俱作焦可見。)如京城,君臣所同居也。

心包絡即膻中,如宮城,君所獨居也。宮城在內,京城在外,內為陰,外為陽,故三焦亦稱腑,而心包絡亦稱臟耳。三焦既即腔子,則為有形,有形則有經脈。凡腔子中之經脈,皆三焦之經脈,但不分地立名,難於指稱。故將其與各臟腑絡系者,分屬所絡系之臟腑,名曰某臟某腑經脈。

而以其無所擊屬者,名三焦經脈。猶之九州之地皆王土,而除分封諸侯外,余為王畿。心包經脈,亦三焦經脈之絡繫於膻中者所分屬,為十二經也。(奇經八脈,亦即三焦經脈另立名目分出,如王畿內有公卿大夫采地也。)

白話文:

心包絡,《難經》認為它是無形的。然而,從《內經》探討十二官時,並未提到心包絡,而是有膻中的稱呼。膻中其實就是心臟所在的空間,心臟藏在其中,就像是被包裹一樣,所以膻中其實就是心包絡,它並非無形。

三焦,《經》提到上焦像是霧,指的是橫膈膜以上的區域,這是清陽之氣所在,其氣態如霧;中焦像是發酵的酒糟,位於橫膈膜之下至肚臍上方,是消化食物的區域,食物在此停留發酵;下焦像是水流的出口,位於肚臘下方,排泄物由此排出,就像決堤的水流。但對於三焦的具體形狀,《經》並未提及。人們對此爭議紛紛,但都像是在捕風捉影,毫無實質的描述。只有張景嶽認為三焦就是腔子,臟腑像是腔子裡的物體,腔子像是裝著物體的袋子,人們只知物體的存在,卻忽略了袋子本身也是物體。這個說法非常合理。

我因此想到,人體的臟腑總共有十個,而心臟被視為君主,其他的臟腑則是臣子。三焦就是腔子,我個人認為「焦」應該是指「椎」,人體的脊椎共有二十一節,上焦就是上面七節,中焦就是中間七節,下焦就是下面七節。因此,「椎」和「焦」實際上是同一個意思。看看《靈樞·背腧篇》中,第五、七、九、十一、十四節椎骨都被稱為「焦」,就可以看出端倪。

心包絡就是膻中,就像是皇宮,僅供君主獨享。皇宮在內,京城在外,內為陰,外為陽,所以三焦也被稱為腑,而心包絡也被稱為臟。既然三焦就是腔子,那它就有具體的形狀,有形狀就有經脈。腔子中的所有經脈,都是三焦的經脈,只是因為無法按部位命名,所以難以具體指出。因此,那些與各臟腑相連的經脈,就被歸屬於相應的臟腑,命名為某臟某腑的經脈。

而那些無法歸屬的,就被命名為三焦的經脈。這就像九州的土地都是王室的領土,除了分封給諸侯的部分之外,剩下的就是王室的直轄地。心包絡的經脈,也是三焦經脈中與膻中相關聯的部分,被歸屬於十二經脈。奇經八脈,也是從三焦經脈中另立名目分出來的,就像王室直轄地中有公卿大夫的封地一樣。

3. 五臟配五行八卦說

心肺位居膈上,而肺尤高,天之分也,故屬乾金。肝腎位下,而腎尤下,為黃泉之分,故屬坎水。坎外陰而內陽,陽氣潛藏於黃泉之中。靜極復動,故冬至而一陽生,驚蟄而雷出於地。腎水得命門之火所蒸,化氣以上,肝受之而升騰,故肝於時為春,於象為木,於卦為震雷、巽風。(肝之怒而氣盛如之。

)陽氣上升,至心而盛,陽盛則為火,故心屬火。於卦為離。離,南方之卦也。聖人嚮明而治,心居肺下,乾卦之九五也。實為君主,神明出焉。離、乾中畫之變也。兌、乾上畫之變也。肺居心上,乾之上畫也。上畫變而為兌,於時為秋,於象為金,金性沉降,秋氣斂肅,陽氣升極而降,由肺而降,故肺又屬兌金。(心火上炎,腎水下潤,坎離之定位也。

火在上而下降,水在下而上升,坎離之交媾也。腎水上升,由肝木之汲引,地道左旋而上於天也。心火下降,由肺金之斂抑,天道右旋而入於地也。)脾臟居中,為上下升降之樞紐。飲食入胃,脾為行運其氣於上下內外,猶土之布化於四時,故屬土。於卦為坤、為艮。金、木、土皆配兩卦,而水、火各主一卦,故五行惟水火之用為獨專也。

白話文:

心臟和肺臟位於膈膜上方,肺臟位置更高,象徵天空的部分,所以被歸類為乾金。肝臟和腎臟位於下方,尤其是腎臟位置更低,象徵地下黃泉的部分,因此被歸屬為坎水。坎卦外顯陰性而內藏陽性,象徵陽氣潛藏於地下深處。當靜止到極點後會再次啟動,因此,在冬至時節,一絲陽氣開始生發,到了驚蟄,雷聲從地底響起。腎臟的水分得到命門之火的蒸發,轉化為氣體向上,肝臟接受這股氣體並上升,所以肝臟與春季相應,象徵樹木,卦象為震雷和巽風。(肝臟在生氣時,氣勢旺盛正是此理。)

陽氣上升,到達心臟時達到鼎盛,陽氣鼎盛時就成為火,所以心臟被視為火。在卦象中為離卦。離卦是代表南方的卦象。聖人面向光明治理天下,心臟位於肺臟下方,象徵乾卦中的九五爻。實際上心臟是主宰,精神智慧由此而出。離卦和乾卦中間線條的變化。兌卦和乾卦上端線條的變化。肺臟位於心臟上方,象徵乾卦的上爻。上爻變化成為兌卦,象徵秋季,象徵金屬,金屬的特性是沉降,秋季氣候收斂肅殺,陽氣上升到頂點後下降,從肺臟開始下降,所以肺臟又被視為兌金。(心臟的火氣向上燃燒,腎臟的水分向下滋潤,是坎卦和離卦的固定位置。

火氣在上方下降,水分在下方上升,是坎卦和離卦的交融。腎臟的水分上升,受到肝臟木質的吸引,如同地下的水流向左旋轉上升至天空。心臟的火氣下降,受到肺臟金屬的收斂抑制,如同天空的雲氣向右旋轉深入地下。)脾臟位於中央,是上下氣流升降的關鍵。食物進入胃部後,脾臟負責將其能量運送到全身各處,就像土壤在四季中傳播養分,所以脾臟被視為土。在卦象中為坤卦和艮卦。金、木、土都對應兩個卦象,而水、火各自對應一個卦象,所以五行中,只有水和火的效用是最專一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