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碥》~ 卷之三·雜症 (11)
卷之三·雜症 (11)
1. 腸鳴
大抵氣與水液相沖擊而成聲。氣多則響高,水多則響沉,或無水而有痰食之閉塞,氣閉忽通,則鳴也。氣有寒有熱,熱則氣盛,其衝擊必有力。寒則氣不足,不足本不能衝擊,然鬱積久之,則亦必通。觀寒凝腹痛者,以炒蔥姜鹽熨腹,則腹響而氣行痛止,可見也。是故氣之和平而流暢者不鳴也,必其或熱或寒,有塞有通而後鳴。
經謂熱淫所勝,病腹中雷鳴,氣上衝胸,治以鹹寒。又謂中氣不足,腸為之鳴,脾虛腹滿,腸鳴飧泄,食不化是也。胃寒泄瀉腸鳴,升陽除濕湯(見泄瀉)加益智仁、半夏、棗、姜。火擊水者,二陳(見痰)加芩、連、梔子。水氣客於大腸,疾行則鳴,濯濯如囊裹水之聲,河間葶藶丸。
白話文:
一般來說,聲音是由氣和水液互相衝擊而產生的。氣多則聲音高亢,水多則聲音低沉,或者沒有水卻有痰食阻塞,氣閉塞後突然通暢,也會發出聲音。氣有寒熱之分,熱則氣盛,衝擊力強;寒則氣不足,本不能衝擊,但積鬱久了,也會通暢。觀察寒凝腹痛的人,用炒過的蔥薑鹽熨貼腹部,就會聽到腹部響聲,氣流通暢,疼痛消失,可以證明這一點。所以,氣平和流暢則不會發出聲音,只有當氣或熱或寒,或有阻塞或通暢時才會發出聲音。
古籍中說,熱邪過盛,會導致腹部雷鳴,氣上衝胸,可以用鹹寒藥物治療。又說,中氣不足,腸道就會發出鳴聲,脾虛腹滿,腸鳴腹瀉,飲食不消化就是這種情況。胃寒腹瀉腸鳴,可用升陽除濕湯加入益智仁、半夏、大棗、生薑治療。火氣攻克水氣,可以用二陳湯加入黃芩、黃連、梔子治療。水氣停滯在大腸,急速流動就會發出聲音,像囊袋中裝滿水晃動的聲音,可以用河間葶藶丸治療。
2. 痢
痢由濕熱所致。或飲食濕熱之物,或感受暑濕之氣,(不論外感六淫,內傷七情,飲食勞倦,皆能致濕熱。)積於腸胃,(不論何臟腑之濕熱,皆得入腸胃,以胃為中土,主容受而傳之腸也。)則正為邪阻,脾胃之運行失常。於是飲食日益停滯,化為敗濁,膠黏腸胃之中,運行之機,益以不利。
氣鬱為火,與所受濕熱之氣,混合為邪,攻刺作痛,此痢症所以腹痛也。(舊謂肺金之氣,鬱於大腸間,蓋以氣屬肺為言耳,不必泥定是肺氣也。實熱者,火性急迫,不得宣通,其痛必甚。虛寒則痛微,蓋寒閉則痛甚,寒開則痛微。痢者雖滯而不暢,終是開而非閉,虛者少氣,不甚壅故痛微。
白話文:
痢疾的成因與病理
痢疾是由於濕熱所引起。可能是飲食了濕熱的食物,也可能是感受了暑濕的氣候,無論是外感六淫、內傷七情、飲食勞倦,都可能導致濕熱。這些濕熱積聚在腸胃之中,無論是哪個臟腑的濕熱,最終都會進入腸胃,因為胃為中土,主導著食物的容納和傳輸到腸道。
濕熱阻礙正氣,導致脾胃的運化功能失常。於是飲食越來越停滯,化為敗濁,黏附在腸胃之中,阻礙了氣血的流通。
氣鬱則化為火,與原先的濕熱之氣混合,形成邪氣,攻刺腸道,造成腹痛。古人認為肺金之氣鬱結在大腸之間,這是因為氣屬肺的說法,不必拘泥於一定要是肺氣。實熱者,火性急迫,無法宣洩,疼痛必然加劇。虛寒則疼痛較輕,因為寒氣閉塞會加重疼痛,寒氣開泄則疼痛減輕。痢疾雖然是滯而不暢,但終歸是開泄的,不是完全閉塞的狀態。虛者氣虛,不甚壅塞,所以疼痛較輕。
)邪能傷正,傷在血分則便血,曰赤痢。(當與腸風參看。)傷在氣分則便膿,曰白痢。(膿有二:一則胃中津液,一則水穀汁漿,均為邪火煎熬成膿。觀飯食腐敗,往往化為白膿可見。而津液稠濁,上出為痰,下出為膿,尤其明著。景岳謂是腸間脂膏剝刮而下。不思腸胃之裡,並無脂膏,止有涎沫,觀豬腸可見矣。
又大腸合肺主氣,小腸合心主血,故古謂血從小腸來,膿從大腸來,不必泥也。)若血氣並傷,則赤白兼見。又或濕盛血敗而色如豆汁,或熱極而色見紫黑,(黑而光如漆者,為瘀血,有血絲者亦然。)或久痢而元氣虛弱,濕痰敗濁,色塵腐如屋漏水。(中原蓋屋用泥,故漏水塵濁晦黑。
白話文:
邪氣能傷人體正氣,傷在血分就會便血,叫做赤痢。(這一點要與腸風一起參看。)傷在氣分就會便膿,叫做白痢。(膿有兩種:一種是胃裡的津液,一種是水穀的汁漿,都因為邪火煎熬而變成膿。觀察食物腐敗,往往會化為白膿就可以看出。而津液稠濁,向上則成為痰,向下則成為膿,這點尤其明顯。景岳說這是腸間脂膏剝刮而下。但是仔細想想,腸胃裡並沒有脂膏,只有涎沫,觀察豬腸就能看出來。)
而且大腸與肺相連,主氣,小腸與心相連,主血,所以古人說血從小腸來,膿從大腸來,不必糾纏細節。如果血氣都受傷,就會赤白兼見。又或者濕氣太盛,血液敗壞,顏色就如豆汁一樣;或者熱氣太盛,顏色就呈現紫黑色。(黑色而且光亮如漆的,是瘀血,有血絲的也是瘀血。)或者久痢導致元氣虛弱,濕痰敗濁,顏色就如塵土一樣腐敗,像屋頂漏水一樣。(中原地區蓋房子用泥土,所以漏水的水就會混濁發黑。)
)或證轉虛寒,色如魚腦,如鼻涕,如凍膠。(色同白痢,但有初起後劇,及寒熱不同。)或臟腑敗壞,面色如死豬肝雞肝,(其色青黯。)此痢之所以有各色也。氣既鬱滯腸中,則欲升不升,欲降不降,忽而下逼,火性迫促,竟若不及更衣,然欲降而不能降,雖就圊卻無所出。(氣鬱不宣,則膠固之積不出,即日食之糟粕,亦銷鑠膠黏,所出無幾。
)不降而偏欲降,才淨手又要更衣,急迫頻並,最是惱人,是為裡急。邪迫肛門,氣凝血聚,因而重墜,(亦有脫滑者,必病久乃見。)是為後重。痢本濕熱,痢久陰傷,濕熱轉成燥熱,肛門如火,廣腸血枯,雖極力努責,(責,求也,努力以求其出也。)而糟粕乾澀,欲出不能,但虛坐而無所出,是為虛坐努責。
白話文:
如果痢疾轉為虛寒,患者面色蒼白,像魚腦、鼻涕、凍膠一樣。雖然顏色和白痢相似,但白痢是初期就劇烈,而虛寒痢則有寒熱變化。
或者臟腑敗壞,面色像死豬肝、雞肝一樣,呈現青黯色。這就是痢疾出現不同顏色的原因。
氣體在腸道中鬱滯,想要上升卻升不上去,想要下降也降不下來,突然向下逼迫,火性急迫,就像来不及穿衣服一樣,但想要下降卻又不能下降,即使上廁所也排泄不出來。氣鬱不宣,膠固的積聚就排不出來,即使是當天吃下的食物残渣,也會被銷蝕黏住,排出的東西很少。
不下降卻又想下降,剛洗完手又要换衣服,急迫頻繁,最令人苦惱,這就是裡急。邪氣逼迫肛門,氣凝血聚,因此感到沉重下墜,有的還會脫滑,但這種情況必須是病久才會出現。
痢疾本是濕熱,久病傷陰,濕熱轉化為燥熱,肛門像火一樣,直腸血液枯竭,即使用力努責,也排出不了干燥的残渣,只能虛坐而无所得,這就是虛坐努責。
瀉痢皆由於濕,而濕有寒熱,皆能作瀉。痢則因濕熱,(若是寒濕,即當洞泄,無結滯不通,欲出不出等證。)謂痢有因寒濕者,謬也。均之濕熱,而或瀉或痢,何也?曰:瀉因濕熱驟盛,火性急速,遽迫水穀暴下,不及蒸為腐敗,傾盆而出,腸胃即清,故無膠固垢積。積滯既無,氣行弗礙,濁降而清隨升,故無裡急後重。
病發既速,則血氣未傷,故無赤白血膿。痢則初起濕熱尚微,積漸乃盛,盛而後發,為日既久,遂蘊釀出如許證候耳。有先瀉後痢者,因濕少熱多,濕已瀉出,熱尚未除,且瀉久亡陰,陰虛又復生熱,濕火轉成燥火,刮逼腸垢與血而下,故轉而為痢也。(古謂此為脾傳腎,以脾惡濕,腎惡燥。
白話文:
瀉痢都是因為濕氣,而濕氣又有寒熱之分,都能導致瀉痢。痢疾是因為濕熱,(如果是寒濕,就會是稀薄的瀉泄,沒有結滯不通,想要排泄卻排不出來的症狀。)說痢疾有因寒濕引起的,是錯誤的。總之都是濕熱,但為何有的瀉,有的痢呢?這是因為瀉是因為濕熱突然加重,火性急躁,迅速迫使水谷快速排出,還沒來得及蒸成腐敗的食物,就傾盆而出,腸胃立刻就乾淨了,所以沒有膠固的污垢積聚。積滯既然沒有,氣就能順暢運行,濁氣下降,清氣上升,所以也沒有裡急後重。
疾病發作很快,血氣還沒損傷,所以沒有赤白血膿。痢疾則是初期濕熱還不嚴重,逐漸加重,加重後才發作,因為持續的時間久了,才逐漸形成這些症狀。有的先瀉後痢,是因為濕氣少,熱氣多,濕氣已經瀉出,熱氣還沒有消除,而且瀉得久了就損傷陰氣,陰虛又會生熱,濕火轉化為燥火,刮逼腸垢和血一起排出,所以就轉化為痢疾了。(古人認為這是脾傳腎,因為脾臟厭惡濕氣,腎臟厭惡燥氣。)
此證先濕傷脾,後燥傷腎,故曰脾傳腎也。其病為進,賊邪也。)有先痢後瀉者,因濕多熱少,痢久熱去,而濕猶存。火與元氣不兩立,邪熱既去,則正氣得復,正不容邪,所餘垢積與濕,至是盡行掃蕩,(熱邪在中,肺氣被壅,熱去則肺氣下行,化水四布,有若時雨,溝澮皆盈,垢積盡蕩矣。)故轉為瀉也。
(此為腎傳脾,其病為退,微邪也。)
夏時受邪,至秋病發,或瘧或痢,其流雖異,其源則同。(蓋夏月感受風涼,喜食生冷,風寒客於肌膚,邪正雜處,生冷停於腸胃,濕熱相蒸,其時腠理開通,未至鬱閉,胃氣升發,未至遏抑。至秋而氣斂火降,邪在肌膚者,被斂而內蒸為瘧,在腸胃者,被降而下迫為痢也。
白話文:
這種病症一開始是濕氣傷了脾臟,之後又燥氣傷了腎臟,所以說脾臟傳病給腎臟。病症的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嚴重,屬於邪氣入侵。有些病人先出現痢疾,後來又腹瀉,這是因為濕氣重而熱氣輕,痢疾持續很久後熱氣消失,但濕氣仍然存在。火和元氣不能共存,邪熱消失後,正氣就恢復了,正氣不容許邪氣存在,因此剩下的污垢和濕氣就全部被排出。所以就轉變成腹瀉了。
這也是腎臟傳病給脾臟,病症的發展趨勢是減弱,屬於微邪入侵。
夏天感染邪氣,到秋天發病,可能是瘧疾也可能是痢疾,雖然症狀不同,但病源相同。因為夏天容易受到風寒侵襲,人們喜歡吃生冷食物,風寒侵入肌膚,邪氣和正氣混雜在一起,生冷停留在腸胃,濕熱互相蒸騰,當時毛孔開通,還沒有閉塞,胃氣上升,還沒有受到抑制。等到秋天氣候轉涼,火氣下降,邪氣停留在肌膚的,被涼氣收斂而內蒸,就變成瘧疾;停留在腸胃的,被下降的氣勢逼迫而往下走,就變成痢疾。
)瘧痢並作者,如瘧止痢甚,加腹痛,飲食少進,此虛寒也。瘧之止非真止,乃陰勝而陽不敢與爭耳,補中益氣湯(見氣)加薑、桂。一服愈,如痢止瘧復作,乃陽得補而漸伸,能與陰爭,故瘧復作,吉兆也。再服前方,以助微陽之力,加附子五錢,一證併除。按此說甚是,然豈無熱陷於裡,不與陰爭,又豈無熱勝寒衰,陰不敢爭,故瘧止痢甚者乎?一隅三反,是在明者。(再按瘧痢並作,必先治瘧,以表有風寒,宜先解表。
若先治痢,恐虛其里,致表邪內陷也。)瘧後痢,乃餘邪內伏,或脾氣虛下陷使然,謂之似痢非痢。痢後瘧,乃氣血兩虛,氣虛則惡寒,血虛則發熱,故寒熱交爭,謂之似瘧非瘧。二者俱作虛治,並用補中益氣湯。
白話文:
瘧疾和痢疾同時發作的人,如果瘧疾停止而痢疾嚴重,並且伴隨腹痛、食慾不振,這是虛寒症。瘧疾的停止並非真正停止,而是陰氣過盛,陽氣不敢與之抗衡。可以用補中益氣湯,再加上生薑、桂枝。服用一劑後如果痊癒,如果痢疾停止後瘧疾又復發,這是陽氣得到補益,逐漸恢復,能夠與陰氣抗衡,所以瘧疾又復發,這是吉兆。可以再服用同樣的藥方,幫助微弱的陽氣,並加入附子五錢,一次就能治癒兩種病症。
根據這個理論,確實很有道理。但是,難道沒有熱邪困於內,不與陰氣抗衡的情況嗎?難道沒有熱勝寒衰,陰氣不敢抗衡的情況嗎?一件事從不同角度思考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,關鍵在於明辨是非。
再說,瘧疾和痢疾同時發作,必須先治療瘧疾,因為表證有風寒,應該先解表。如果先治療痢疾,可能會損傷裡氣,導致表邪內陷。
瘧疾之後出現痢疾,是因為餘邪內伏,或者脾氣虛弱下陷導致,稱為似痢非痢。痢疾之後出現瘧疾,是因為氣血兩虛,氣虛則惡寒,血虛則發熱,所以寒熱交爭,稱為似瘧非瘧。這兩種情況都是虛證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治療。
凡痢證,有身熱者為重,若兼外感者,(外感風寒鬱為濕熱致痢。)不在此論。苟非外感,而初起身熱,是毒盛於裡而達於外也。久痢身熱,是陰虛而陽越於外也,故皆為重證。
嘔逆為火邪上衝,亦不宜見此,即防噤口。
噤口,有因積垢壅滯,有因宿食不消,有因熱毒上衝,有因停飲上逆,有因兜澀太早,邪反上干,有因過服寒劑,傷敗胃氣,以致飲食與藥俱不能入,入即吐,此為危候。胃憊氣陷,絕不思食者,不治。
屢止屢發,經年不愈者,名休息痢。多因兜澀太早,積熱未清。或過服寒涼,元氣下陷,腎虛不固所致。
時行疫痢,當求其時氣而治之。蓋必有彼此相同之證候,即其氣也。(如皆見身腫,即為時氣之濕也。)
白話文:
痢疾若伴隨發燒,情況就比較嚴重。如果同時還有外感風寒、濕熱等因素引起的痢疾,則不在此討論。如果沒有外感,但剛開始就發燒,說明毒素很重,已經從內部蔓延到外部。長期腹瀉伴隨發燒,說明是陰虛導致陽氣外泄,也是嚴重的情況。
嘔吐、逆氣是火邪上衝的表現,也要注意,以免發生禁口症。
禁口症可能是積食積垢堵塞、宿食積滯不消化、熱毒上衝、停飲上逆、過早收斂導致邪氣上犯,以及過度服用寒涼藥物傷及胃氣,導致無法進食,進食就嘔吐,這是危急的徵兆。胃氣虛弱、完全不想吃東西的,就沒有治療的必要了。
反覆發作,多年不癒的痢疾稱為休息痢。通常是因為過早收斂,積熱未清,或者過度服用寒涼藥物,導致元氣下降,腎虛無法固攝所導致。
流行性的痢疾,需要根據當時的氣候來治療。因為一定會有共同的症狀,這就是當令的氣候因素。(例如,如果大家都出現身體腫脹,就說明是當令的濕邪。)
凡痢初起,必無寒證。然其人平素陽虛,元氣衰弱,又復過食生冷,以致火鬱蒸成濕熱,其標雖熱,其本則寒,治當求本。若夫病久氣虛,或過服涼劑,轉為寒證,固甚多矣,所當細察。如始見煩渴引飲,喜冷畏熱,小便赤澀,面色黃赤,手足溫暖,脈見數盛。久之則心不煩,口不渴,即渴而喜熱飲,小水由赤而黃,由黃而白,面色亦轉青白,手足不溫而冷,脈變虛弱,則證轉虛寒無疑。虛實當辨。
如腹痛拒按者為實,喜按者為虛。膿血稠黏,數至圊而不能便者為實,不及拈衣而即泄出者為虛。未經瀉蕩而後重者為實,已經瀉蕩而仍後重者為虛。邪實之重,糞出少減,(名糞前墜,滯也。)少頃又重;(邪未盡也。)虛滑之重,糞出愈甚,(名糞後墜。)少頃略可。(較愈甚時略鬆也,氣復升故也。
)凡痢中所有之證,如煩渴,咽乾,舌黑,腫脹,悉有虛實之殊,無得概指為實,當細別之。
白話文:
痢疾剛開始的時候,一定沒有寒症。但如果病人平時陽氣虛弱,元氣衰敗,又吃太多生冷食物,就會導致火氣鬱積化成濕熱,雖然表面上表現為熱症,但根本還是寒症,治療時應該針對根本原因。如果痢疾時間久了,導致氣虛,或者服用太多涼性藥物,轉變成寒症的也不少,這點需要仔細觀察。
比如剛開始出現口渴想喝水,喜歡喝冷飲,怕熱,小便顏色深紅,臉色發黃,手腳溫暖,脈搏跳動快而有力。時間久了,就會出現心不煩躁,口不渴,即使渴了也喜歡喝熱水,小便顏色由紅轉黃,再由黃轉白,臉色也變得蒼白,手腳不溫反而變冷,脈搏變得虛弱,那麼就說明病情轉變成虛寒無疑。
虛實要區分清楚。
比如腹痛按壓時疼痛加重就是實證,按壓時疼痛減輕就是虛證。大便裡有膿血,稠黏,一次次用力也排不出來就是實證,輕輕一用力就排出來就是虛證。沒有瀉藥幫助排泄,排便後仍然沉重就是實證,已經服用瀉藥幫助排泄,排便後仍然沉重就是虛證。邪氣重的實證,排泄後稍微減輕,過一會兒又沉重,說明邪氣還沒有完全排出;邪氣輕的虛證,排泄後越來越輕鬆,過一會兒稍微緩解,說明氣虛恢復了一些。
痢疾中所有出現的症狀,比如口渴,咽喉乾燥,舌頭發黑,腫脹,都有虛實之分,不能一概而論,一定要仔細辨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