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夢瑤

《醫碥》~ 卷之二·雜症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·雜症 (3)

1. 傷暑

(清燥湯可用。)又傷暑後復感風寒者,身痛頭疼,發熱,去衣則凜,著衣則煩,感風則有汗,五苓散(見傷濕)內用桂枝;感寒則無汗,六和湯加藿香、紫蘇。市井中多此症,往往日間冒暑經營,夜間開窗眠臥所致。有此症而發潮熱,似瘧而未瘧者,六和湯、養胃湯(見瘧)各半帖。

若鼻流清涕,或鼻孔熱氣時出者,亦六和湯加川芎五分,羌活、黃芩各七分。以上皆夏月感受暑邪,而為其所傷者也。(昔人所謂動而得之為陽症者是也。有不必動而得者,感其熱氣即病也,益元散。)又有因避暑貪涼,而反為寒涼所傷者,或納風涼以傷其外,或食瓜果以傷其內,因而頭痛發熱,惡風無汗。(昔人名此為中暑,或又名為中暍,名目混亂,故削其名,而存其症。

)症似傷寒,此為陰寒所遏,周身陽氣不得伸越也。治宜辛涼發散,辛溫消導。(此全未傷暑而感風寒者,與上文先傷暑續感風寒不同,昔人所謂靜而得之為陰症者也。)

暑月多食生冷,忽受暑邪,熱入於內,陰陽錯雜,冷熱相搏,中氣擾動,上壅則吐,下迫則瀉,故多吐瀉。霍亂嘔不止者,枇杷葉散,(見中暑)去茅根吞來復丹(見中暑)。嘔而痰,卻暑散(見中暑)吞消暑丸或小半夏茯苓湯(見痰飲)。嘔而渴者,浸冷香薷湯(見中暑)或五苓散(見傷濕),兼吞消暑丸。

瀉而渴,生料平胃散(見傷食)、生料五苓散各半帖,名胃苓散,或連理湯。(即理中湯加黃連、白茯苓也。理中湯見中寒。)瀉止仍渴,春澤湯,(即五苓加人參。)或縮脾飲(見中暑)。瀉而腹痛有積者,生料五苓散、霍香正氣散(見中暑)各半帖。雖無積而腹痛甚,氣滯也,生料五苓散加木香七分,或六和湯加木香五分,或用二湯調蘇合香丸。(見諸中)瀉而發熱者,胃苓散。

如吐利不止,外熱內寒,煩躁欲裸形,此陰盛格陽,香薷飲加附子,或大順散加參、附,並浸冷服。又有吐極胃虛,粒米不入,病甚危篤者,人參一錢,黃連五分,(薑汁炒焦。)糯米一撮,水一茶鍾,煎至一酒杯,候冷,與一茶匙許,漸漸與之,與盡便可投藥食。暑月人多服香薷飲以預防之,若元氣素虛,或房勞過度者服之,為害不淺。

若飲預防,惟生脈散為宜。暑病多陰證,死而肢體爪甲青黑者是也,故治暑之劑多用溫熱。

白話文:

(清燥湯可以用來治療。)另外,如果中暑後又感染風寒,會出現身體疼痛、頭痛、發燒的症狀,脫掉衣服會感到寒冷,穿上衣服又覺得煩躁,吹到風會流汗。這種情況,可以用五苓散(配方見「傷濕」篇),並加入桂枝一起服用。如果感染的是寒氣,則不會流汗,可以用六和湯,並加入藿香和紫蘇。這種情況在市井中很常見,通常是因為白天冒著暑熱工作,晚上又開窗睡覺造成的。

如果出現這種症狀,又伴隨潮熱,像瘧疾卻又不是瘧疾,可以用六和湯和養胃湯(配方見「瘧」篇)各半帖來治療。

如果鼻涕清澈,或者鼻孔時常呼出熱氣,可以用六和湯,並加入川芎五分、羌活和黃芩各七分。以上這些都是因為夏天感受暑邪而導致的病症。(以前的人說的「活動時得病是陽症」指的就是這種情況。但也有不是因為活動而得病的,感受暑熱就可能會生病,這時候可以用益元散。)

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貪涼避暑,反而被寒涼所傷。可能是因為吹了冷風而傷到體表,也可能是因為吃了瓜果而傷到內部,因此會導致頭痛發熱、怕風無汗。(以前的人稱這種情況為「中暑」或「中暍」,名稱很混亂,所以這裡刪去這些名稱,只保留症狀。)

這種症狀像傷寒,但其實是陰寒之氣阻礙了身體陽氣的舒展。治療時應該使用辛涼的藥物來發散,並用辛溫的藥物來消導。(這種情況完全是沒有中暑而感染風寒,和前面說的先中暑後又感染風寒的情況不同,以前的人說的「靜止時得病是陰症」指的就是這種情況。)

在夏天,如果吃了太多生冷的食物,又突然感受暑邪,熱邪進入體內,導致陰陽錯亂,冷熱交戰,擾亂中焦之氣,向上壅塞就會導致嘔吐,向下逼迫就會導致腹瀉,所以常常會出現吐瀉的症狀。如果霍亂導致嘔吐不止,可以用枇杷葉散(配方見「中暑」篇),去除茅根後吞服來復丹(配方見「中暑」篇)。如果嘔吐伴隨痰,可以用卻暑散(配方見「中暑」篇)並吞服消暑丸,或用小半夏茯苓湯(配方見「痰飲」篇)。如果嘔吐且感到口渴,可以用冰鎮的香薷湯(配方見「中暑」篇)或五苓散(配方見「傷濕」篇),並同時吞服消暑丸。

如果腹瀉且感到口渴,可以用生料平胃散(配方見「傷食」篇)和生料五苓散各半帖,合起來稱為胃苓散,也可以用連理湯(其實就是理中湯加入黃連和白茯苓,理中湯的配方見「中寒」篇)。如果腹瀉停止但仍然口渴,可以用春澤湯(其實就是五苓散加入人參),或縮脾飲(配方見「中暑」篇)。如果腹瀉且腹痛並伴隨積滯,可以用生料五苓散和藿香正氣散(配方見「中暑」篇)各半帖。如果雖然沒有積滯但腹痛嚴重,那是因為氣滯,可以用生料五苓散加入木香七分,或六和湯加入木香五分,也可以用上述兩種湯藥來調和蘇合香丸(配方見「諸中」篇)。如果腹瀉且發燒,可以用胃苓散。

如果吐瀉不止,身體外熱內寒,煩躁得想要脫光衣服,這是陰盛格陽的表現,可以用香薷飲加入附子,或用大順散加入人參和附子,並冰鎮後服用。還有一種情況是吐得太厲害,導致胃氣虛弱,吃不下任何東西,病情非常危險,這時候可以用人參一錢、黃連五分(用薑汁炒焦)和糯米一小撮,用水一茶盅煎至一杯酒的量,等冷卻後,每次給病人一茶匙,慢慢地餵,餵完就可以用藥物或食物來調理了。夏天很多人會服用香薷飲來預防暑氣,但如果本身元氣虛弱,或房事過度的人服用,會造成很大的傷害。

如果想要預防暑氣,最好服用生脈散。暑病大多屬於陰證,死亡後四肢和指甲會呈現青黑色,所以治療暑病的藥方大多使用溫熱的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