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夢瑤

《醫碥》~ 卷之二·雜症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·雜症 (2)

1. 傷暑

(熱盛則陰虛,氣傷則陽亦虛也。)口不知味,(肝熱則口酸,心熱則口苦,肺熱則口辛,腎熱則口咸,脾熱則口甘或淡,是為口中不和則不知味。又氣虛則食不化,傷食之人亦不知味也。)目中溜火,(肝火上透也。)視物䀮䀮無所見,(精神恍惚也。)小便頻數,大便秘結,(熱在下焦。

)胃脘當心痛,(氣虛不運,或食、或痰、或死血,滯於胃脘或痛。)胸中閉塞,時顯嘔噦,(皆不運之故。)或有痰嗽,(金受火刑。)口沃白沫,(腎水上泛。)腰背腹皆痛,甚則如刀刺腹,(皆氣血凝滯之故。)頭痛時作(火上攻),兩脅痛(肝氣鬱),或急縮,臍下周圍如繩束之急,(帶脈血枯筋縮。)食不下,或食入即飽,全不思食,(火氣脹悶。

)自汗尤甚,若陰氣覆在皮毛之上。(氣弱陽不外伸,兼汗多漬體使然。)皆熱傷元氣所致,黃耆人參湯主之。

又察其有無別邪。如冒暑飲酒,酒熱與暑氣內盛,發熱大渴、小便不利,其色如血,生料五苓散(風傷濕)去桂加黃連一錢。或以五苓去桂,吞酒煮黃連丸。如傷食者,其人頭痛背寒,(氣為食鬱,不達於背也。)畏食噁心,噫酸臭氣,胸膈痞滿,六利湯倍砂仁。若因暑渴飲冷,致暑毒留結心胸,精神昏憒,語音不出者,(寒閉熱於肺管,故聲不出。

)香薷湯(見中暑。)化蘇合香丸(見諸中。)若先飲冷後傷暑者,此必心下痞憹,五苓散。生薑湯調服佳。或君子湯(見氣)調中亦可。中和後,或小便不利,或莖中痛,宜蒲黃三錢、滑石五錢、甘草一錢。

又暑每兼濕,時當長夏,濕熱大勝,蒸蒸而熾。人感之,四肢困倦,精神短少,懶於作動。小便黃赤者,熱也。支節疼痛,大便溏泄,身體沉重者,濕也。脈洪大(熱也)而濡或遲,(濕也。)須以清熱燥濕之劑治之。東垣清暑益氣湯謂熱傷氣,故以黃耆益氣固表為君。人參、甘草為臣。

蒼朮、白朮、澤瀉等滲利除濕;升麻、葛根解表熱兼勝濕;(風藥也,故能勝濕。)濕熱壅滯則食不消而痞滿,炒曲、青皮消食快食;氣亂於胸中,清濁相干,陳皮理之;黃柏以瀉熱救腎;人參、五味、麥冬救金以滋水之上源為佐。血虛加當歸,氣鬱加升、柴,中滿去甘草,咳去人參,咽乾加乾葛,血減心煩加人參(陽能生陰也)、當歸,少加黃柏瀉火,如煩猶不止加黃連。然苟非兼濕,則諸利水之品,反足以耗竭腎水,致損兩目,慎之。

東垣又謂:風犯汗眼,汗閉不出為濕,身重體痛,或渴或不渴,小便不利,此風濕相搏也。頭痛,或上熱壅盛,心煩,情思慘淒,有不樂生之意,(陰濕之情狀如此,所謂陽舒陰慘也),此陰勝陽之極也,病甚則傳為痿厥。厥者,氣逆上衝也。痿者,四肢痿軟無力也。由濕鬱成熱,熱極上衝而厥,筋脈受傷則痿也,利濕清熱為宜矣。

白話文:

(熱氣太盛會導致陰液虧虛,氣虛也會導致陽氣虛弱。)嘴巴嚐不出味道,(肝熱會感到嘴裡酸,心熱會感到嘴裡苦,肺熱會感到嘴裡辛辣,腎熱會感到嘴裡鹹,脾熱會感到嘴裡甜或淡,這是因為嘴裡不協調所以嚐不出味道。另外氣虛也會導致食物難以消化,食積的人也會嚐不出味道。)眼睛裡感覺像有火在燒,(這是肝火上炎的表現。)看東西模糊不清,什麼都看不清楚,(這是精神恍惚的表現。)小便頻繁,大便卻秘結,(這是熱在下焦的表現。)胃脘部位像心臟一樣疼痛,(這是因為氣虛不能運化,或者因為食物、痰液、瘀血滯留在胃脘而引起的疼痛。)胸口悶塞不舒服,時常想嘔吐,(這些都是因為氣機不暢的緣故。)有時候會有咳嗽,(這是因為肺受到火邪的侵擾。)嘴裡吐出白色泡沫,(這是腎水上泛的表現。)腰背和腹部都會疼痛,嚴重的時候腹痛像刀割一樣,(這些都是因為氣血凝滯的緣故。)頭痛時不時發作(這是因為火氣上攻),兩側肋骨疼痛(這是肝氣鬱結),或者肌肉痙攣,肚臍下周圍像被繩子緊緊捆住一樣,(這是因為帶脈血虛筋脈萎縮。)吃不下東西,或者吃一點就覺得飽了,完全沒有食慾,(這是因為火氣脹悶。)出汗特別嚴重,好像陰氣覆蓋在皮膚毛髮上。(這是因為氣虛陽氣不能外散,加上汗多浸漬身體所導致的。)這些都是因為熱邪損傷元氣所導致的,可以用黃耆人參湯來治療。

另外要觀察病人是否有其他外邪。如果因為冒暑喝酒,酒的熱性和暑氣一起積聚在體內,就會發熱、口渴嚴重、小便不暢,尿液顏色像血一樣,可以用生料五苓散(針對風濕)去除桂枝,加入一錢黃連。或者用五苓散去除桂枝,再吞服用酒煮過的黃連丸。如果因為吃太多東西而導致不舒服,病人會頭痛背部發冷(這是因為氣被食物鬱積,不能到達背部的緣故),怕吃東西、噁心、打嗝會出現酸臭味,胸膈痞悶,可以用六利湯加倍砂仁來治療。如果是因為暑熱口渴而喝冷飲,導致暑毒停留在心胸部位,引起精神昏亂、說不出話的,(這是因為寒邪閉塞了肺氣,所以聲音發不出來。)可以用香薷湯(參見中暑篇)加上化蘇合香丸(參見各種中風)。如果先喝冷飲後又中暑的,這種情況必定是心下痞悶不舒服,可以用五苓散,再用生薑湯送服效果更好。或者用君子湯(參見氣虛篇)來調和脾胃也可以。等情況緩和後,如果出現小便不暢,或者陰莖疼痛,可以用蒲黃三錢、滑石五錢、甘草一錢來治療。

另外,暑熱常常夾雜濕邪,夏天的時候,濕熱最為旺盛,蒸騰熾熱。人感受了濕熱,就會感到四肢困倦、精神不濟、懶得動彈。小便顏色黃赤,這是熱邪的表現。關節疼痛、大便稀溏、身體沉重,這是濕邪的表現。脈象洪大(這是熱邪的表現)而濡或者遲緩(這是濕邪的表現),必須用清熱燥濕的藥物來治療。東垣的清暑益氣湯認為熱邪會損傷氣,所以用黃耆來益氣固表作為君藥。人參、甘草作為臣藥。

蒼朮、白朮、澤瀉等滲濕利水來去除濕邪;升麻、葛根解表熱兼具勝濕的功效;(這是風藥,所以能夠勝濕。)濕熱壅滯導致食物難以消化而引起痞滿,可以用炒曲、青皮來消食促進消化;氣機紊亂於胸中,清濁相互干擾,用陳皮來調理;黃柏用來瀉熱救腎;人參、五味子、麥冬用來救肺,滋養肺的源頭來作為佐藥。血虛可以加入當歸,氣鬱可以加入升麻、柴胡,中滿可以去除甘草,咳嗽可以去除人參,咽喉乾燥可以加入乾葛,血虛心煩可以加入人參(陽能生陰的緣故)、當歸,少量加入黃柏來瀉火,如果心煩仍然沒有停止可以加入黃連。但是如果沒有夾雜濕邪,那麼所有利水的藥物,反而會耗竭腎水,導致損害眼睛,要謹慎使用。

東垣還認為:風邪侵犯汗腺,導致汗液閉塞不能排出就會形成濕邪,身體沉重疼痛,或者口渴或者不渴,小便不暢,這是風濕相互搏結的表現。頭痛,或者頭部熱邪壅盛,心煩,情緒低落悲傷,甚至會有不想活的念頭,(陰濕導致的情形就是這樣,所謂陽氣舒展陰氣低落),這是陰氣盛極而陽氣衰竭的表現,病情嚴重會發展成痿厥。厥,是指氣逆上衝;痿,是指四肢痿軟無力。這是因為濕邪鬱結成熱,熱極上衝而導致昏厥,筋脈受到損傷就會導致痿軟,應該用利濕清熱的方法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