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碥》~ 卷之三·雜症 (9)
卷之三·雜症 (9)
1. 反胃噎膈
吐而不已,至每食必吐,名反胃。胃脘枯槁,梗澀難入,飲食噎塞,迎逆於咽喉之間,名噎。噎塞迎逆於胸膈之間,名膈。(過此乃得入胃。)《醫貫》謂:噎膈年高者有之,噎則水飲可入,食物難入,入亦不多。膈則食雖可入,亦不能多,良久復出。二者皆難於納,勉強吞下,終帶痰涎,或白沫酸水,或如醬汁者而出。
反胃非不能納,(原能多食。)乃不能容受,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,或一二時而吐,或積至一日夜,腹中脹悶不安而吐,(亦有食已即出者。)原物酸餿不化,男女老少皆有之。丹溪謂:得之七情六淫,遂有火熱炎上之化,多升少降,津液不行,積為痰飲。被劫時(以熱藥劫治也)暫得快,(津液得辛熱暫行散。
白話文:
反胃是指不停地嘔吐,每次進食都吐出來。胃脘乾枯、粗糙難下,食物卡在喉嚨,難以吞咽,稱為噎。噎塞卡在胸膈之間,稱為膈。噎膈多發生在年長者,噎則可以喝水,但難以進食,即使進食也吃不了多少。膈則食物可以進食,但也不能吃太多,過了一段時間就會吐出來。噎膈都難以進食,勉強吞下去,最後會吐出痰涎,可能是白色泡沫狀酸水,也可能是像醬汁一樣的液體。
反胃不是不能吃,而是不能消化,早上吃的晚上吐,晚上吃的早上吐,有的吐一次就停,有的會積累一整天甚至一夜,肚子脹悶不舒服才會吐,也有吃下去馬上就吐出來的。吐出來的食物酸臭腐敗,未經消化,男女老少皆可患此病。丹溪認為,反胃是由於七情六慾過度,導致火熱上炎,氣機上行,津液不能下降,積聚成痰飲。用辛熱藥物治療,可以暫時緩解,是因為津液被辛熱藥物逼出來了。
)不久復作,前藥再行,積成其熱。血液衰耗,胃脘乾枯,大便秘少,如羊矢然。(火盛糞干堅小,又腸亦干小,故屎不潤不大也。)必外避六淫,內節七情,飲食自養,滋血生津,以潤腸胃。則金無畏火之炎,腎有生水之漸,脾氣健運,而食積傳化矣。王太僕云:食入即出,是無水也,(噎膈反胃皆有之。
)食久反出,是無火也。(反胃有之,噎膈無此。)無水者壯水之主,六味主之,無火者益火之原,八味主之。(並見虛損。)火逆衝上,食不得入,脈洪數有力者,滋陰清膈飲,加枇杷葉二錢,蘆根一兩。又有一種,肝火鬱而不伸,亦嘔不納食,亦心痛,但所嘔者酸苦青藍水,大小便多不秘,(亦有乍秘乍泄者。)用吳茱萸、黃連濃煎,細細呷之,再服逍遙散(見郁,)愈後六味丸(詳郁門。
白話文:
不久又復發,之前使用的藥物再服用,積聚了熱氣。血液衰弱消耗,胃脘乾燥枯竭,大便秘結稀少,像羊屎一樣。(火氣旺盛,糞便乾燥堅硬細小,而且腸道也乾燥細小,所以大便不潤滑,也不大。)一定要外避六淫,內節七情,飲食自養,滋養血液、生津液,以潤滑腸胃。這樣金氣就不會畏懼火氣的炎熱,腎臟會有生水的趨勢,脾氣健運,食物積聚便能傳化消化了。王太僕說:食物吃下去就出來,這是沒有水。(噎膈、反胃都有這種情況。)食物吃下去很久才吐出來,這是沒有火。(反胃有這種情況,噎膈沒有。)沒有水就壯水之主,六味地黃丸主治;沒有火就益火之原,八味地黃丸主治。(都見於虛損。)火氣逆流衝上,食物吃不下,脈象洪數有力,服用滋陰清膈飲,加枇杷葉二錢,蘆根一兩。還有一種情況,肝火鬱結不舒展,也會嘔吐不納食,還會心痛,但嘔吐物是酸苦青藍色的水,大小便量多不正常。(也有時而便秘時而泄瀉的情況。)服用吳茱萸、黃連濃煎,細細喝下,再服用逍遙散(見郁證),痊癒後服用六味地黃丸(詳見郁證門)。
)痰飲阻隔,食才下,便為痰涎裹住吐出者,以八神來復丹控其痰涎(見痰飲。)血槁者,地黃、麥冬、當歸煎膏,入韭汁、乳香、童便、蘆根汁、桃仁泥,細呷之。大便秘澀,加桃仁泥、玄明粉。但食物下咽,覺屈曲自膈而下,梗澀微痛,多是瘀血,用前藥後,以代抵當丸(見血)行之。
瘀血在膈間,阻礙飲食,代抵當丸,芥子大三錢,去枕仰臥,細細嚥之,令搜盡停積,天明利下惡物,將息自愈。五靈脂為末,黃犬膽汁和丸,龍眼大,每服一丸,好黃酒溫服三次,亦行瘀之妙劑也。有蟲者,秦川剪紅丸取之。此丸亦取瘀血噎病。喉中如有肉塊,是食滯於此不下也,麥昆煎。
白話文:
如果痰飲阻礙,剛吃下去的食物就被痰涎包裹吐出來,可以用八神來復丹來控制痰涎(詳見痰飲)。血氣枯竭者,可以用生地黃、麥冬、當歸煎膏,加入韭汁、乳香、童便、蘆根汁、桃仁泥,細細地服用。如果大便秘結,可以再加入桃仁泥、玄明粉。但如果食物下咽後,感覺在膈膜處彎曲下降,梗阻難下,略微疼痛,多半是瘀血,服用上述藥物後,可以用代抵當丸(詳見血)來推動瘀血。
如果瘀血停留在膈膜之間,阻礙飲食,可以用代抵當丸,加入芥子三錢,去枕仰臥,細細吞服,使藥物搜盡積聚在膈間的瘀血,天亮後就能排出惡物,身體就能慢慢恢復。五靈脂研成粉末,用黃犬膽汁和成丸,大小如龍眼,每次服用一丸,用黃酒溫服,一日三次,也是行瘀血的妙方。如果喉中有蟲,可以用秦川剪紅丸來治療。此丸也適用於因瘀血導致的噎病。喉嚨中如果有肉塊,表示食物停滯在這裡無法下降,可以用麥昆煎來治療。
童便、(降火。)竹瀝、(行痰。)薑汁、(佐竹瀝。)韭汁、(行血。)人乳、牛乳、(補虛潤燥。)蘆根汁、(止嘔。)茅根汁、(涼血。)甘蔗汁、(和胃。)驢尿,(殺蟲。)仍入燒酒、米醋、蜜各少許,和勻,隔湯頓溫服。得藥不吐,切不可便與粥飯食物,每日用人參五錢,陳皮一錢,作湯細啜,數日後方可飲陳米湯及粥糜。張子和曰:《內經》謂三陽結為膈,三陽,手足太陽,小腸經膀胱經也。
白話文:
小孩的尿液可以降火。用竹瀝可以化痰,薑汁輔助竹瀝,韭汁可以行血,人乳和牛乳可以補虛潤燥,蘆根汁可以止嘔,茅根汁可以涼血,甘蔗汁可以和胃,驢尿可以殺蟲。這些藥材需要加入少許燒酒、米醋和蜂蜜,混合均勻,隔水溫熱服用。服藥後不要嘔吐,更不要吃粥飯等食物。每天用五錢人參和一錢陳皮煮湯細細品嚐,等過幾天後才能喝稀飯或粥。張子和說,《內經》中記載三陽結為膈,三陽是指手太陽、足太陽和小腸經、膀胱經。
結,謂結熱也。小腸結熱則血脈燥,膀胱熱結則津液涸,二便秘塞,下既不通,必反上行,所以噎食不下。經又曰:少陽所至為嘔湧,食不下。又云:肝移寒於心,為狂膈中。蓋陽氣與寒相搏,故膈食,中不通,非獨專於寒也。醫者不察,妄用熱藥,人言可下,退陽養陰,張眼吐舌,恐傷元氣。
惟劉河間三一承氣湯,(見大便不通。)獨超千古。假如久閟,慎勿陡攻,縱得攻開,必慮後患。宜先潤養,小作湯丸,累累加之,關扃自透。其或涎痰上阻,輕用酸苦微湧,因而治下,藥勢易行。設或不行,蜜、鹽下導,始終勾引,兩藥相通,結散陽消,飲食自下。一官病此十年,大便澀燥,小便黃赤,予以四生丸,下三十行,燥矢腸垢,何啻數升。
白話文:
結,指的是積熱。小腸積熱會導致血脈乾燥,膀胱積熱會導致津液枯竭,兩種情況都會造成便秘,大便不通暢,就會逆流向上,導致食不下嚥。經書中也說,少陽經循行的地方出現問題會導致嘔吐,食不下嚥。另外,肝臟的寒氣侵入心臟,也會導致狂躁,膈食。這是因為陽氣和寒氣相互搏鬥,導致膈食,中氣不通,不單單是由於寒氣。一些不了解情況的醫生,胡亂使用溫熱藥物,說可以通便,其實這樣會損傷元氣,導致病人張口吐舌。
只有劉河間的三一承氣湯,(見大便不通。)獨樹一幟,超越古人。如果積熱已久,不能急於攻下,即使攻開了,也要注意後患。應該先滋潤調理,用湯藥或丸藥,慢慢加量,讓阻塞的關節慢慢打開。如果痰涎阻礙上行,可以用酸苦微溫的藥物,先解除上焦的阻礙,再治療下焦,這樣藥物更容易通暢。如果還是不行,可以服用蜜糖和鹽,引導藥物向下,兩者相輔相成,就能化解積結,消除陽氣,飲食自然就能通暢。我曾經治療一位病人,他患病十年,大便乾燥,小便黃赤,我給他服用了四生丸,服用三十天後,大便通暢,排出大量乾燥的糞便和腸垢,足足有數升之多。
其人昏困一二日,頻以冰水呷之,漸投乳酪芝麻飲,數日外,大啜飲食而愈。有極力呌呼,氣喉損破,氣並胃管,(喉破,氣不能從喉管行,故從胃管行。)壅塞致吐,法在不治,牛喉管焙乾服之。酒客多噎膈,飲熱酒者尤多,以熱傷津液,咽管幹澀,(觀其口舌乾澀可知。
)食不得入也。
白話文:
這個人昏昏沉沉了兩天,不斷用冰水漱口,之後逐漸開始喝乳酪芝麻飲,過了幾天後,就能大口喝食,病就好了。有些人因為用力呼喊,氣管受損破裂,氣息無法從喉嚨通過,就從食道出來,導致喉嚨阻塞而嘔吐,這種情況通常無法醫治。可以將牛喉管烤乾後服用。
喝酒的人常常會噎膈,尤其愛喝熱酒的人,因為熱酒會損傷津液,導致咽喉乾燥。(觀察他們的口舌乾燥就可以知道。)食物無法順利進入食道。
2. 霍亂
霍,言其手足之擾動,如揮霍也;亂,言其內之邪正變亂也。其證心腹卒痛,或吐或瀉,或吐瀉交作,甚則兩足轉筋,轉筋甚而從足入腹,或通身筋皆轉,舌卷囊縮者死。若無吐瀉,而止轉筋腹痛者,名乾霍亂,即俗所謂攪腸痧也。病由邪氣結滯中焦,阻隔上下,正氣不通。
上之陽氣不得下通於陰,則上壅,故吐。下之陰氣不得上通於陽,則下迫,故瀉也。(此言陽上陰下之阻隔也,亦有陰上陽下者,又有陰陽參錯,清濁邪正混淆,寒熱互爭,彼此拒格不通者,於是血氣營衛之行失次,彼順此逆,搏擊於中矣。)上吐下瀉,則中焦之邪得以分消,有不藥亦愈者。
白話文:
霍亂,是指手足不自主的擾動,像是揮霍一般;亂,則是指體內邪氣正氣交雜混亂。症狀包括心腹突然疼痛,或嘔吐或腹瀉,或嘔吐腹瀉交替出現,嚴重者雙腳抽筋,抽筋嚴重時甚至從腳部蔓延至腹部,甚至全身筋骨都抽筋,舌頭捲曲縮縮,此等情况死亡率很高。若無嘔吐腹瀉,僅有抽筋腹痛,稱為乾霍亂,也就是俗稱的攪腸痧。病因是邪氣在中焦部位阻塞,阻礙上下氣機流通,正氣無法運行。上方的陽氣無法下達陰部,則向上壅塞,故而嘔吐;下方的陰氣無法上達陽部,則向下逼迫,故而腹瀉。(這說明陽氣在上、陰氣在下被阻礙,也可能陰氣在上、陽氣在下,或者陰陽混雜,清濁邪正混淆,寒熱互爭,彼此阻隔不通,導致血氣營衛運行失常,有的順行有的逆行,互相碰撞於中焦。)上吐下瀉,則中焦的邪氣得以逐漸消散,有些患者不需藥物也能痊癒。
若邪氣熾盛,吐瀉適足虛其正氣,邪愈結而不運矣。轉筋由筋中素蘊火邪,血液久虛所致,然未遽然也。若因霍亂吐瀉,頓亡津液,則血液之虛者愈虛。或不因吐瀉,而外冒風寒,腠理閉密,熱氣怫鬱激發,則火邪之烈者愈烈,(乾霍亂之轉筋,及尋常轉筋以此。)於是攣縮急痛,而不可忍矣。
觀其情形急暴,屬火無疑。或以為寒,謂寒則收引,不知收引特拘急牽強耳,與轉筋之攣痛異常者不同,烏可混哉。或疑轉筋多在足,明屬陰寒。蓋足居下部,屬陰多寒,又感風寒,筋脈收引勁急。霍亂不論寒證熱證,皆邪結中焦,陽氣不能下達,兩足必冷,故每轉筋。若果由火熱,則是筋皆轉矣,何獨足乎?此論足獨轉筋由於寒,亦有理,然謂一於寒,而中無火邪,則非矣。若無火邪,則陰凝而靜,斷無躁急轉戾之理。
白話文:
如果邪氣非常旺盛,吐瀉過度就會耗損人體正氣,邪氣反而會更加凝聚而不易消散。轉筋是由於筋脈中本來就蘊藏著火邪,加上血液長期虛弱導致的,但並非馬上就會發作。如果因為霍亂吐瀉,突然失去津液,那麼血液虛弱的情況就會更加嚴重。或者沒有因為吐瀉,而是因為外感風寒,毛孔閉塞,熱氣鬱結而發作,那麼火邪就會更加強烈。(乾霍亂的轉筋,以及一般的轉筋都是這樣。)於是就會出現肌肉痙攣、疼痛難忍的情況。
觀察患者的情況,發作迅速而猛烈,屬於火邪無疑。有些人認為是寒邪,說寒邪會收縮筋脈,卻不知道收縮只是拘急牽強,和轉筋的痙攣疼痛完全不同,怎麼可以混淆呢?有些人懷疑轉筋多發生在腳部,認為是陰寒引起的。因為腳部位於身體下部,屬於陰性,容易受寒,又加上感受風寒,筋脈收縮變得緊繃。霍亂無論是寒證還是熱證,都是邪氣積聚在中焦,陽氣不能下降,雙腳都會冰冷,所以經常出現轉筋。如果真的是由於火熱,那麼全身的筋脈都會轉動,為什麼偏偏只有腳部呢?這種說法認為腳部轉筋是由於寒邪,也有一定道理,但說完全是寒邪,而沒有火邪,那就錯了。如果沒有火邪,那麼陰氣就會凝結而靜止,不可能出現躁動急促、轉動反常的情況。
且霍亂乃脾胃病,故足獨轉筋,不可謂必由於寒也。丹溪治遍身轉筋入肚,作極鹹鹽湯於槽中暖浸,以潤其燥。(血熱也,寒而勁急者,亦可用以軟堅。)治霍亂當審其為何邪。河間謂為熱甚所致,火性躁暴也。凡暴病暴死,皆屬於火也。《準繩》謂以脾濕為本,脾濕盛則亦鬱而生熱也。
張子和則以風濕熱三氣合而為邪,蓋脾濕土,為肝風木所克,(肝木清氣,為濕所遏,不得升,不升則濕愈不行,若受木克者然。)郁為熱而暴發,發則心火上炎,故吐,脾濕下流,故瀉也。王海藏亦謂,風濕熱與食相合為邪。《明理論》則謂他病霍亂,多由飲食所傷,若傷寒霍亂,則由邪入中焦,胃氣不和,因之陰陽痞隔而致。諸公之論,當兼採之,不可執一說以誤人也。
白話文:
霍亂本是脾胃的疾病,因此腳抽筋並不一定都是寒氣引起的。丹溪先生治療全身抽筋伴隨腹痛,會在水槽中放滿熱的濃鹽水浸泡,以潤燥。這種方法也適用於血熱引起的抽筋,即使是寒氣導致的抽筋,只要筋脈緊縮,也可使用這種方法軟化筋骨。治療霍亂要先判斷病因,河間先生認為是熱氣過盛,火氣旺盛而暴躁所致。所有暴病暴亡,都是火氣所致。 《準繩》則認為脾濕是根本,脾濕過盛也會鬱積化熱。
張子和認為霍亂是由風、濕、熱三氣合而為邪,因為脾濕屬土,被肝風木所克制。肝木清氣被濕氣阻礙而無法上升,無法上升則濕氣無法運行,就像被木克制一樣。濕氣鬱積化熱,暴發出來,導致心火上炎,所以嘔吐;脾濕下流,所以腹瀉。王海藏也認為風、濕、熱與飲食結合而成為病邪。 《明理論》則認為其他疾病導致的霍亂,大多是飲食所傷,而傷寒導致的霍亂,則是邪氣入侵中焦,胃氣不和,導致陰陽阻塞而引起。諸位醫家所論各有道理,應當兼采並用,不可執著於一種說法而誤治病人。
大抵夏秋之交,最多此證。蓋夏月人多食冷飲水,其寒濕之氣,與暑熱之氣,交摶胃中,是為寒熱不和,即無所郁遏,亦將久而病發。若外感風寒,內傷飲食,則閉滯不行,其發也暴矣。病之將作,必先腹中㽲痛,痛高近心則先吐,痛下近臍則先瀉。因冒風則惡風有汗,因冒寒則惡寒無汗,冒濕則身體重著,傷暑則心神煩躁。
問其曾否食過何物,曾否七情動氣,更分寒熱虛實治之。氣少唇青肉寒,四肢拘急,畏冷喜熱,脈沉遲,人事清醒者,寒也,(霍亂暴證,原屬於火,但火由寒激,發則火泄而寒獨存也。)理中湯(見中寒。)脈絕者,通脈四逆湯(見厥)。吐利不止,元氣耗散,格陽於外,或口渴喜冷,得水則不能飲,或發熱煩躁,欲去衣被,不可誤以為熱,宜理中湯,甚則附子理中湯,(並見中寒。)不效則四逆湯(見厥),並宜放十分冷服。
白話文:
一般來說,夏秋交替時節,最容易出現這種症狀。因為夏天人們常吃冷飲,寒濕之氣和暑熱之氣在胃中交織,造成寒熱不調,即使不立刻發病,也容易日久成疾。如果再加上外感風寒或飲食不當,就會阻礙氣血運行,病症就會突然爆發。病發前,患者通常會先感到腹部絞痛,痛在心口附近則容易嘔吐,痛在下腹部靠近肚臍則容易腹瀉。如果因風寒引起,則怕風、出汗;若因寒氣入侵,則怕冷、不出汗;若因濕氣侵襲,則身體沉重;若因暑氣侵犯,則心神煩躁。
詢問患者是否吃過什麼東西,是否曾因情緒波動而導致病症,再根據寒熱虛實分別治療。如果患者氣虛、嘴唇發青、身體冰冷、四肢拘緊、怕冷喜熱、脈搏沉遲,但神志清醒,屬於寒症,可服用理中湯。如果脈搏消失,則需服用通脈四逆湯。如果嘔吐腹瀉不止,元氣損耗,陽氣外泄,出現口渴喜涼、喝水卻不能喝,或發熱煩躁、想脫衣服,不要誤以為是熱症,也應該服用理中湯,情況嚴重則需服用附子理中湯。如果效果不佳,則需服用四逆湯,並用十分冷水服用。
轉筋者,理中湯去朮,加生附子一枚。或理中湯加凍膠銼炒一錢。(血為寒凝,狀如凍膠,故加此治之,且以潤其燥。)或煎濃鹽湯浸,仍縛系其腿脛,勿令入腹。或灸承山二十七壯,神效。(一法,男子手挽其陰,女子手牽乳近兩旁。)身熱煩渴,氣粗口燥,喜冷畏熱,心神悶亂,脈洪數者,熱也。
若更四肢重著,骨節煩疼者,兼濕也。中暑霍亂,宜香薷飲(見中暑),井底沉極冷頓服,桂苓白朮散亦妙。濕盛者,除濕湯(見中濕)、訶子散。暑濕相搏者,二香散。熱多飲水者,五苓散(見傷濕)。轉筋者,木瓜煮汁飲之,或香薷煮汁亦可,或燒梔子二十枚為末,熟水調下。
白話文:
腿部抽筋的人,可以服用理中湯,去掉蒼朮,加入一枚生附子。也可以服用理中湯,再加入炒過的凍膠一錢。(因為血寒凝固,狀態就像凍膠,所以加入凍膠治療,同時可以滋潤乾燥。)或者用濃鹽水浸泡,然後綁在小腿上,不要讓鹽水進入肚子。也可以灸承山穴二十七壯,效果非常明顯。(另一個方法是,男性用手拉住患者的陰部,女性用手拉住患者乳房兩側。)身體發熱口渴,呼吸粗重口乾,喜歡冷怕熱,心神煩悶,脈搏洪數,這是熱證。
如果還伴有四肢沉重,骨節疼痛,就是兼有濕證。中暑霍亂,應該服用香薷飲(詳見中暑條目),用井水或極冷的清水直接服用,桂苓白朮散也很有效。濕氣盛者,服用除濕湯(詳見中濕條目)、訶子散。暑熱和濕氣互相交織的人,服用二香散。熱證導致大量飲水的人,服用五苓散(詳見傷濕條目)。腿部抽筋的人,可以服用木瓜煮成的汁液,或者服用香薷煮成的汁液,也可以將二十枚梔子燒成粉末,用熱水調服。
煩渴者,吐瀉後津竭也,止渴湯、增損縮脾飲、茯苓澤瀉湯、小麥門冬湯。霍亂後,下利不止,腹中㽲痛,恐作痢,宜黃連丸。霍亂後,下利見血,止血湯、赤石脂湯。按寒熱諸症,疑似難決,必參諸脈。然霍亂氣閉,脈多沉伏不見,或澀滯歇至,(須辨其應指有力無力)。
則亦難辨矣。切不可妄投藥,且先以陰陽水分理之,刮痧法最妙,乾霍亂尤宜。法用瓷碗之精細者,湯溫之,香油抹邊令滑,不傷肉,刮脊兩旁俞穴,引出臟腑之邪,又刮手足灣,引之四散,熱血隨刮透出,起紅紫疙瘩,紅者輕,紫者重,黑者更甚。蓋氣結則血凝,血凝而氣愈滯,血散氣行,則立愈矣。
白話文:
煩渴、霍亂後症狀及治療
煩渴是指口渴難忍,多因吐瀉後津液耗損所致。可以服用止渴湯、增損縮脾飲、茯苓澤瀉湯、小麥門冬湯等方劑來緩解。
霍亂之後,若出現下痢不止、腹中絞痛、擔心會轉變成痢疾,則應服用黃連丸。
若霍亂後下痢帶血,則需服用止血湯、赤石脂湯等方劑止血。
**在判斷寒熱等各種症狀時,若難以確定,務必參照脈象。**但霍亂患者常出現氣閉,脈象沉伏難以捉摸,或澀滯、間歇,需要仔細辨別其應指有力還是無力。
**若脈象難以辨別,切忌胡亂用藥。**應先根據陰陽、水分等因素進行理療,刮痧法最為有效,尤其適合乾霍亂患者。
**刮痧方法:**選用光滑細緻的瓷碗,用溫水燙熱後,在碗邊塗抹香油,避免刮傷皮膚。然後刮拭脊柱兩旁的俞穴,引出臟腑的邪氣,並刮拭手足的彎曲處,使邪氣散佈。熱血隨著刮痧滲透出來,形成紅紫色的疙瘩,紅色代表病情輕微,紫色代表較重,黑色則更嚴重。因為氣結會導致血凝,血凝則會加重氣滯,而血散氣行則可迅速治癒。
七情鬱結者,七氣湯。脅下痛者,木剋土也,建中加柴胡木瓜湯。兼外感風邪者,六和湯(見傷暑)。倍藿香,煎熟調蘇合香丸(見諸中)。大抵蘇合香丸、藿香正氣散(見中風),最能通關理氣,所必用也。霍亂非有邪不致,有邪即為實,雖虛人亦不得純補,惟吐瀉後當細察之。
白話文:
七情鬱結,可用七氣湯治療。肋骨下方疼痛,是木剋土導致,可以用建中湯加入柴胡和木瓜湯來治療。若伴隨外感風寒,則可服用六和湯(見傷暑),並加倍藿香,煎好後搭配蘇合香丸(見諸中)。總之,蘇合香丸和藿香正氣散(見中風)最能通關理氣,必不可少。霍亂發作,不是無邪氣侵襲就發作,有邪氣即為實證,即使虛弱的人也不能只補,應在嘔吐腹瀉後仔細觀察病情。
若已透暢,人困弱,脈虛軟,是邪已去而正虛也。若吐瀉未透,脈仍澀滯有力,人仍煩躁不寧,是邪尚未盡也,須別之。吐瀉不止,頭目暈眩,肢冷轉筋,須臾不救者,吳茱萸湯。汗出厥逆不解者,四逆湯(見厥)。吐瀉後,小便利,汗出者,即內外熱,亦宜溫之。吐瀉後,二便不通,胃中實痛者,結糞留滯,四君子(見氣)加大黃一兩。
吐瀉後,胸膈高起,痞塞欲絕,理中湯(見中寒)加枳實、茯苓。吐瀉已透,而余吐余瀉未止,腹有餘痛,宜一味報秋豆葉煎服,乾者尤佳。羅謙甫治一人傷酒肉潼乳,霍亂吐瀉,脈沉數,(熱未去也。)按之無力。(所傷之物已去。)以新汲水半碗,調桂苓白朮散,徐服之。
白話文:
如果已經排泄通暢,但病人虛弱無力,脈象虛弱柔軟,說明病邪已經去除,但正氣虛弱。如果吐瀉還沒有完全排泄乾淨,脈象仍然澀滯有力,病人仍然煩躁不安,說明病邪還沒有完全去除,需要進一步辨證。如果吐瀉不止,頭暈目眩,四肢冰冷抽筋,危在旦夕,需要服用吳茱萸湯。如果汗出厥逆,無法緩解,需要服用四逆湯。如果吐瀉後,小便通暢,並且出汗,說明內外都有熱氣,也需要溫補。如果吐瀉後,大小便不通,胃中疼痛,說明結糞滯留,需要服用四君子湯加生大黃。
如果吐瀉後,胸膈高起,胸悶欲絕,需要服用理中湯加枳實、茯苓。如果吐瀉已經排泄乾淨,但仍然反覆吐瀉,腹痛不止,可以服用單味報秋豆葉煎湯,乾燥的藥材更佳。羅謙甫曾經治療一位因過量食用酒肉乳酪而導致霍亂吐瀉的病人,病人脈象沉數(說明熱邪未消),按之無力(說明所傷之物已經去除),就用半碗新汲水調和桂苓白朮散,讓病人慢慢服用。
少安,又於牆陰掘地二尺許,入新汲水攪之,澄清,名地漿,再調服之而愈。牆陰土,重陰也,暑熱躁甚,非此不除。又治一人,年八十,中暑霍亂,吐瀉昏迷,頭熱如火,足冷。以桂苓甘露飲瀉熱補氣,墜浮火以安神明,加茯苓以分陰陽,冰水調灌之而愈。再以參朮調中湯,調理平復。
妊娠產後霍亂,不外上法,但須顧胎防虛。
乾霍亂不得吐瀉,則邪結中焦,用溫熱立死。炒鹽入新汲水乘熱多飲,探吐之,不吐更服,吐乃飲,三吐乃止。(大抵邪盡即止,勿泥。)此法極妙,凡欲吐而不得吐,及吐不透者,並宜之。須極咸乃妙。吐後心腹㽲痛,頻欲登圊,苦於不通,藿香正氣散(見中風)加枳殼一錢,(生者更速。
白話文:
少安,又於牆壁陰面挖地兩尺左右,取新汲取的水加入土中攪拌,靜置澄清,取其沉澱的土水混合物,稱為「地漿」,再將地漿調和服下,病就好了。牆陰土性寒涼,陰氣重,能有效消除暑熱躁動,非此無以解暑。
又治一人,年八旬,中暑霍亂,嘔吐腹瀉昏迷,頭部發熱如火,四肢冰冷。用桂苓甘露飲瀉熱補氣,降伏浮熱以安神定志,再加入茯苓以分清陰陽,用冰水調和灌服,病就好了。之後再用參朮調中湯,調理脾胃,使身體恢復正常。
懷孕或產後的霍亂,治療方法與上述類似,但須格外注意保護胎兒,避免身體虛弱。
乾霍亂無法嘔吐腹瀉,則邪氣積聚中焦,用溫熱藥物治療會立即致死。可以用炒鹽加入新汲取的熱水,趁熱多喝,然後探吐,吐不出來再繼續服用,吐了之後再喝,如此反复三次即可止住。 (總之,邪氣盡了就停止,不要死板地遵循次數。) 此法極為精妙,凡是想要嘔吐但吐不出來,或吐不乾淨的人,都可以使用此法。鹽一定要極鹹才有效。吐後如果心腹疼痛,頻頻想上廁所,卻苦於無法排泄,可以用藿香正氣散(見中風篇)加枳殼一錢(生枳殼效果更快速)。
)多下來復丹。(見中暑。若瀉則不可用此丹。)不效,須用神保丸,(見傷飲食。)但此丸必到大腸乃行。若隔於上,則轉服轉秘,須用來復丹研末,湯調,吞養正丹(見氣)百粒,庶可引前藥到下。戴復庵法,先服濃鹽湯探吐,次調蘇合香丸吞來復丹,仍進藿香正氣散加木香、枳殼。
厚朴湯、活命散、冬葵子湯。頂心有紅髮急拔之,取青蒿汁和水飲愈。或刺委中穴,並十指頭出血亦妙。火甚者,藥須反佐。古方煎鹽湯調童便入藥,取其下降以通陰也,兼能行血。
白話文:
如果便秘,可以服用來復丹,但如果拉肚子就不適合。如果來復丹效果不好,可以服用神保丸,但神保丸要到達大腸才會起作用,如果停留在上焦,就容易反覆便秘,這時候可以將來復丹研成粉末,用湯水調和,吞服養正丹,以便引導前藥向下。戴復庵的方法是先喝濃鹽湯催吐,然後調和蘇合香丸吞服來復丹,並服用藿香正氣散加上木香、枳殼。厚朴湯、活命散、冬葵子湯也是治療便秘的常用方。如果頭頂有紅色頭髮,要趕快拔掉,喝青蒿汁和水可以改善。也可以針刺委中穴,並讓十指頭流血,效果也很好。如果熱氣很盛,藥物要反佐。古方用鹽湯調和童尿入藥,利用其下降的特性來通陰,也能行血。
凡霍亂,切不可與粥飲。蓋邪滯未化,穀食一入,益結滯不行,往往致死。並忌酒、薑湯、蒜、烏梅、梅醬、熱湯,一切收斂溫熱之藥。
白話文:
對於霍亂,千萬不要提供粥飲。因為病邪阻滯尚未化解,如果食用糧食,會使得阻滯物更加凝結,無法順利排出,常常會導致死亡。同時應避免攝取酒類、薑湯、大蒜、烏梅、梅醬以及所有具有收斂溫熱效應的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