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碥》~ 卷之七·諸方(下) (1)
卷之七·諸方(下) (1)
1. 喉痹飲
桔梗,玄參,牛蒡,貝母,薄荷,殭蠶,甘草,前胡,忍冬花,花粉,燈心
白話文:
[喉痹飲]的成分包括:桔梗、玄參、牛蒡子、川貝母、薄荷、殭蠶、甘草、前胡、忍冬花(即金銀花)、天花粉以及燈心草。在現代白話文中,這表示該藥方是由這些中藥材組成的:桔梗、玄參、牛蒡子、貝母、薄荷、蟄伏的蠶蟲(通常製成藥用的會是其乾燥的蛹)、甘草、前胡、金銀花、天花粉(由栝樓根製成)和燈心草。
2. 紫雪散
犀角(鎊),羚羊角(鎊),石膏,寒水石,升麻(各一兩),元參(二兩),甘草(八錢,生),沉香(銼),木香(銼,各五錢),水五碗煎藥,剩湯一碗,將渣用絹濾去,將湯再煎滾,投提淨朴硝三兩六錢,文火慢煎,水氣將盡,欲凝結之時,傾入碗內,下硃砂、冰片各三錢,金鉑一百張,各預研細和勻,將藥碗安入涼水盆中,候冷,凝如雪為度。大人每用一錢,小兒二分,十歲者五分,徐徐咽之即效。
或用淡竹葉、燈心煎湯化服亦可。咽喉腫痛等證,吹之亦效。
白話文:
【紫雪散】
內容如下:
使用犀牛角和羚羊角各適量(通常計量單位爲“兩”),石膏,寒水石,升麻各一兩,玄參二兩,生甘草八錢,沉香與木香各五錢,先用水五碗煎煮這些藥材,待水分蒸發至只剩一碗時,過濾掉藥渣。然後將湯汁再次加熱至沸騰,加入提純後的朴硝三兩六錢,用文火慢慢熬煮,直至水分快蒸發完且藥膏開始凝結時,倒入碗中。接着加入硃砂、冰片各三錢,以及金箔一百張,所有材料都需預先研磨成細粉,充分攪拌均勻。最後,將盛有藥膏的碗放入涼水中冷卻,待其凝固如雪狀即可。
成人每次服用一錢,兒童二分,十歲左右的孩子則服用五分,緩緩吞嚥藥膏,即可發揮效果。
或者,也可以使用淡竹葉、燈芯草煎煮的湯水來溶解藥膏服用,同樣有效。對於咽喉腫痛等症狀,直接將藥膏吹入患處也有療效。
3. 八寶珍珠散
兒茶,川連末,川貝母(去心,研),青黛(各一錢五分),紅褐(燒灰存性),官粉,黃柏末,魚腦石(微煆),琥珀末(各一錢),人中白(二錢,煆),硼砂(八分),冰片(六分),京牛黃,珍珠(各五分,豆腐內煮半炷香時,取出研末),麝香(三分),各研極細末,共兌一處,再研勻,以細筆管吹入喉內爛肉處。
白話文:
【八寶珍珠散】
成分包括:兒茶,黃連粉,去掉心的川貝母然後研磨,青黛,紅褐(燒成灰但保留其性質),官粉,黃柏粉,稍微煅燒過的魚腦石,琥珀粉,人中白(經過煅燒),硼砂,冰片,北京產的牛黃,珍珠(先在豆腐內煮約半炷香時間,取出後研磨成粉),以及麝香。以上所有成分各研磨至極細粉末,全部混合在一起,再研磨均勻。使用細長的筆管將藥粉吹入喉部腐爛的部位。
4. 廣筆鼠黏湯
生地黃,浙貝母(各三錢,去心,研),元參,甘草(各二錢五分,生),鼠黏子(酒炒,研),花粉射干,連翹(各二錢,去心),白殭蠶(一錢,炒,研),苦竹葉二十片,水二鍾,煎八分,飢時服。
白話文:
所需藥材包含:生地黃、浙貝母(兩者各需三錢,其中浙貝母要去心後研碎)、元參、甘草(兩者各需二錢五分,且要用生的)、鼠黏子(需用酒炒過再研碎)、花粉、射干、連翹(三者各需二錢,連翹要去心)、白殭蠶(需一錢,炒過後研碎)以及苦竹葉二十片。
製作方法為:將上述所有藥材放入水中,水量約為兩鍾,煎煮至剩八分的水量,於空腹時服用。
5. 礬精散
白礬(不拘多少研末,用方磚一塊,以火燒紅,灑水於磚上,將礬末布於磚上,以瓷盤覆蓋,四面灰壅一日夜,礬飛盤上,掃下用,二錢),白霜梅(二個,去核),真明雄黃,穿山甲(各一錢,炙),共研細末,以細筆管吹入喉內。
白話文:
【礬精散】
內容如下:取適量的白礬,先研磨成粉末。然後準備一塊方磚,將其燒至發紅後,往磚上灑些水,接著把礬粉均勻撒在磚面上,再用瓷盤蓋住,四周圍上灰燼封閉一天一夜。這樣礬粉會飄散到瓷盤上,再將這些收集起來,用量約為二錢。
另取兩顆白霜梅,去掉果核。再準備等量的真正明淨的雄黃和穿山甲,這兩者都要經過炙烤處理。將上述所有材料一起研磨成細細的粉末。使用細長的筆管,將粉末輕輕吹入喉嚨內即可。
6. 清涼散
硼砂(三錢),人中白(二錢,煆),黃連末(一錢),南薄荷(六分),冰片(五分),青黛(四分),共為極細末,吹入喉癬腐處。
白話文:
【清涼散】
成分包括:硼砂(約9克),人中黃(約6克,需煅燒過),黃連粉(約3克),南薄荷(約1.8克),冰片(約1.5克),青黛(約1.2克)。將所有成分混合製成極為細緻的粉末,然後將此粉末吹入喉部有潰瘍或腐爛的地方。
7. 清靈膏
薄荷(三錢),貝母(二錢),甘草(六分),百草霜(六分),冰片(三分),玉丹(二錢),玄丹(八分),上細末,蜜調,噙化,隨津咽入。
白話文:
【清靈膏】
所需材料為:薄荷三錢,貝母二錢,甘草六分,百草霜六分,冰片三分,玉丹二錢,玄丹八分。以上藥材均需研磨至極細粉末。用蜂蜜調和成膏狀,含在口中使其慢慢溶化,隨著唾液一起吞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