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夢瑤

《醫碥》~ 卷之三·雜症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·雜症 (3)

1.

(發於夏者俗名注夏)

痿者,手足軟弱無力,縱緩不收也,(即俗所謂手攤腳軟之意。)蓋熱而兼濕使然。觀物之寒而乾者,必堅硬收引;熱而濕者,必柔軟弛長可見。濕屬土,胃為水穀之海,主潤筋脈。胃病則不能運行水穀,濕停筋脈中,不為潤而為澇,與熱相合,故治痿獨取陽明也。五臟皆有熱,熱者,火也,火屬心而傷肺。

又制火者水,金為水之源,源傷則流絕,重其源之傷,故總歸於肺熱也。然此證之有熱無寒則然矣,其有濕與否,則須細辨。若無濕而概用燥藥以利水,則火益燥烈,筋脈反致枯乾攣縮,求為弛長緩縱而不可得矣。治者審之。(無濕亦有痿者。以津液為熱所灼,尚未即干,雖不弛長,亦未短縮,但困弱柔軟而不能行動也。

白話文:

發病於夏季的俗稱為「注夏」。

「痿」指的是手腳軟弱無力,放鬆不自收縮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手腳癱軟的意思。這是因為熱氣加上濕氣導致的現象。觀察物體,寒冷而乾燥的環境下,物體必然會變得堅硬和收縮;熱氣加上濕氣的情況下,物體則會變得柔軟和伸展。濕氣屬土,胃是水谷之源,主司潤澤筋脈。如果胃有病,就不能正常運送水谷,濕氣在筋脈中停留,不發揮潤澤作用反而造成澆灌,加上熱氣,所以治療痿症時會特別注重陽明經。五臟都有熱,這熱氣是火,火屬心卻能傷害肺。

再來說,控制火氣的則是水,金是水的來源,來源受損就會導致水流斷絕,更著重於保護來源的損傷,所以總結來說就是肺熱。然而,這個證狀只有熱而沒有冷的情況是這樣的,它是否有濕氣,則需要仔細辨別。如果不論是否有濕氣都使用燥藥來利水,那麼火氣會更加燥烈,筋脈反而會變得乾枯緊縮,想要達到舒展和放鬆的狀態卻是不可能的。治療的人要審慎考慮。

(即使沒有濕氣也會有痿症。因為熱氣燒灼了津液,還未立即乾涸,所以雖然不會變得放鬆,也未必會變短,只是感到疲憊、柔軟,無法活動。)

觀草木遇烈日而枝葉萎軟,可見矣。)《內經》分五痿。肺熱葉焦,皮毛虛弱急薄著,(皮乾緊,與肉相搏,而著於肉也。)而生痿躄,(足不能行。)其證色白而毛敗。心熱則下脈厥而上,(三陰在下之脈,因心熱而逆上。)上則下脈虛,虛則脈痿,樞折挈,(膝腕似折而不能提挈也。

)脛縱而不任地,其證色赤而絡脈溢。肝熱則膽泄口苦,筋膜乾,筋膜乾則筋急而攣、發為筋痿,其證色蒼而爪枯。脾熱則胃干而渴,肌肉不仁,發為肉痿,其證色黃而肉蠕動。腎熱則腰脊不舉,骨枯髓減,發為骨痿,其證色黑而齒槁。又論其致熱之由,謂有所亡失,所求不得,則發肺鳴,(咳嗽也。

白話文:

觀察草木在烈日下枝葉變得萎軟,就能明白道理了。《內經》將痿症分為五種。肺熱則葉焦,皮毛虛弱急薄緊貼著肉,導致痿躄,也就是腳不能行走,其症狀是面色白而毛髮脫落。心熱則下脈逆上,上脈虛弱,導致脈絡萎縮,關節僵硬,膝腕似折斷般無法提舉,小腿鬆弛無法承重,其症狀是面色紅而血管突出。肝熱則膽汁外泄,口苦,筋膜乾燥,筋膜乾燥則筋脈緊縮,發展為筋痿,其症狀是面色蒼白而指甲枯萎。脾熱則胃乾燥而口渴,肌肉麻木,發展為肉痿,其症狀是面色黃而肌肉蠕動。腎熱則腰脊無力,骨骼枯萎,骨髓減少,發展為骨痿,其症狀是面色黑而牙齒脫落。又論及導致發熱的原因,是因為遭受損失,得不到滿足,才會導致肺鳴,也就是咳嗽。

)肺熱葉焦。五臟因肺熱葉焦,發為痿躄。悲哀太甚則胞脈絕,絕則陽氣內動,心下崩,數溲血,大經空虛,發為肌痹,傳為脈痿。思想無窮,所願不得,意淫於外,入房太甚,宗筋弛縱,發為筋痿,及為白淫。筋痿者生於肝,使內有漸於濕,(漸漬也。)以水為事,(如舟居者之習於水。

)居處相濕,肌肉濡漬,痹而不仁,發為肉痿。得之濕地,有所遠行勞倦,逢大熱而渴,渴則陽氣內伐,內伐則熱舍於腎,水不勝火,骨枯髓虛,故足不任身,發為骨痿。細詳《經》意,是言五臟各有自致之痿,有他病傳變之痿,(觀肌痹傳為脈痿句可知。)而總歸於肺熱所發也。

白話文:

肺部熱毒傷害肺葉,導致五臟受損,進而引起萎縮和步履困難。過度悲傷會導致生殖系統功能失調,陽氣內移,造成心下部位崩潰、頻繁尿血,大經脈空虛,進而導致肌肉萎縮,最終演變成脈絡萎縮。思想無限糾結,未能實現願望,情緒外露,過度性行為,導致筋絡弛緩,引發筋絡萎縮,以及白濁分泌。筋絡萎縮主要與肝有關,由於身體內部積聚濕氣,以水為主,就像長時間在船上生活的人習慣於水一樣。

居住環境潮濕,肌肉軟弱、浸泡在潮濕中,產生痹症而不通,導致肌肉萎縮。病因可能來自潮濕的環境,遠行勞累後,遇到酷熱且口渴,過度的陽氣消耗,導致熱氣進入腎臟,水液難以抵擋火熱,骨頭乾枯、髓質虛弱,腳不能承載身體,引發骨頭萎縮。詳細研究經典之意,可以發現五臟各自有其特徵性的萎縮病狀,也有由其他疾病轉變而來的萎縮病狀,但總歸是由肺部熱毒引起的。

至其致熱之由,或言七情,或言房色,或言傷濕,或言勞倦,乃互文以見。內外諸邪,皆足生病,未見有歸重於濕之意。但本證論治,謂陽明為臟腑之海,主潤宗筋,束骨而利機關,與衝脈(衝脈又名血海。)合於宗筋,屬於帶脈。陽明虛(衝脈無所稟則亦虛。)則宗筋縱,帶脈不收,(所謂虛則不能行濕,不為潤而為澇也,一切筋脈皆緩縱可知。

)故足痿而不用,所以治痿獨取陽明。又《生氣通天論》云:濕熱不攘,大筋緛短,小筋弛長,(大筋亦有弛長,小筋亦有緛短,勿泥。)緛短為拘,弛長為痿,是此證固以濕熱言,不以乾熱言也。故古人方中多用朮、苓、澤瀉,及諸風藥。但此證屬乾熱者畢竟多,然則滋陽明水穀之氣,以潤宗筋,壯北方少陰之精,以沃涸澤,尚憂無濟,反敢利其濕哉?

白話文:

導致發熱的原因,有人說是七情所致,有人說是房事過度,有人說是傷風寒濕,有人說是勞累過度,這些說法其實是互相補充說明的。內外各種邪氣都能導致疾病,還沒見過有人認為濕邪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。但本病的治療原則認為,陽明經是臟腑的總匯,主管滋潤筋脈,束縛骨骼,使關節靈活,與衝脈(衝脈又名血海)共同匯聚於宗筋,屬於帶脈。陽明虛弱(衝脈沒有來源滋養,也會虛弱)就會導致筋脈鬆弛,帶脈不能收縮。(所謂虛則不能化濕,不滋潤反而積聚濕邪,所有筋脈都鬆弛可見。)因此,足部痿弱無力,所以治療痿證單獨選用陽明經的藥物。又《生氣通天論》說:濕熱不除,就會導致大筋短縮,小筋鬆弛。(大筋也會有鬆弛,小筋也會有短縮,不要拘泥於字面。)短縮則拘攣,鬆弛則痿弱,可見這種病證確實是由濕熱引起,而不是乾熱導致的。所以古人處方中多用白朮、茯苓、澤瀉等藥,以及一些祛風藥。但這種病證中屬於乾熱的畢竟居多,而滋養陽明經的水谷之氣,以潤滑筋脈,壯大北方少陰經的精氣,以灌溉乾涸的澤地,尚且擔心效果不好,反而敢去利濕嗎?

治法:熱者補陰丸。東垣取黃柏為君,以滋水清熱。嵩崖謂:風藥及香燥溫補之劑,斷不可用,童便一味最妙。清燥湯(詳傷暑)用黃連、黃柏、麥冬、五味、生地、當歸,以清金滋水養血,人參、黃耆、甘草以補肺氣。有濕用二朮、二苓、澤瀉,濕在下部者加升、柴,(升提以利之。

)飲食少進,用陳皮、神麯。肺熱,宜黃耆、二冬、石斛、百合、山藥、犀角、桔梗、枯芩、梔子、杏仁之屬,有濕加木通、秦艽。心熱,黃連、苦參、牛黃、龍齒、牡丹皮、地骨皮、犀角。肝熱,生地、天冬、白芍、柴胡、龍膽草、白蒺藜、黃芩、黃連。脾熱痰濕,二術二陳、霞天膏等,甚則三化湯(見中風)、調胃承氣湯(見大便不通)下之,控涎丹(見痰)取之。腎熱,六味(見虛損)加知柏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:發熱的,使用補陰丸。東垣認為以黃柏為主藥,用來滋陰清熱。嵩崖說:風藥和溫燥補氣的藥物,絕對不能使用,童便單味最有效。清燥湯(詳見傷暑)使用黃連、黃柏、麥冬、五味子、生地、當歸,用來清熱滋陰養血;人參、黃耆、甘草用來補肺氣。如果有濕氣,就用二術(白術、蒼術)、二苓(茯苓、豬苓)、澤瀉,濕氣在下部的,再加升麻、柴胡(升麻提舉以利水)。飲食要少吃,用陳皮、神麴。肺熱,適合使用黃耆、二冬(麥冬、天冬)、石斛、百合、山藥、犀角、桔梗、枯芩(黃芩)、梔子、杏仁等,如果有濕氣再加木通、秦艽。心熱,用黃連、苦參、牛黃、龍齒、牡丹皮、地骨皮、犀角。肝熱,用生地、天冬、白芍、柴胡、龍膽草、白蒺藜、黃芩、黃連。脾熱痰濕,用二術二陳(白術、蒼術、陳皮、半夏)、霞天膏等,嚴重的話用三化湯(見中風)、調胃承氣湯(見大便不通)瀉下,控涎丹(見痰)服用。腎熱,六味(見虛損)加上知母、黃柏。

濕熱,健步丸加黃柏、蒼朮、黃芩,或小胃丹(見痰飲)攻之。濕痰,二陳加蒼朮、黃柏、竹瀝、薑汁。血虛,四物(見血)。加減。氣虛,(壯火食氣。)補中益氣(見氣)加蒼朮、黃柏。死血,桃仁、紅花、歸尾、赤芍之類。

若但兩足痿軟,病在下部,屬腎、膀胱。《經》謂恐懼不解則傷精,(傷腎亦多端矣,舉恐懼以該其餘,勿泥也。)精傷則骨酸痿厥,精時自下。(腎傷精脫,則水虛可知,水虛則火炎,熱而筋弛可知。)又謂三陽(即膀胱太陽經)為病,發寒熱,下為癰腫,(熱勝可知。)及為痿厥是也,又屬脾濕。

白話文:

如果出現濕熱,可以使用健步丸,並加入黃柏、蒼朮、黃芩,或者使用小胃丹(見痰飲)來治療。如果是濕痰,則可以用二陳湯,並加入蒼朮、黃柏、竹瀝、薑汁。血虛,則可以使用四物湯(見血)。需要根據情況進行加減。氣虛,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(見氣)並加入蒼朮、黃柏。死血,則可以使用桃仁、紅花、歸尾、赤芍等藥物。

如果只是雙腿痿軟,而且病症在身體下部,則屬於腎、膀胱的問題。《經》書中提到,恐懼不解就會傷精(傷腎的原因有很多,這裡舉例恐懼,不要拘泥於字面意思)。精傷就會導致骨酸痿厥,精氣自下而泄。腎臟受傷,精氣脫落,就會導致水虛,水虛則火旺,出現熱症和筋骨鬆弛。另外,經書還提到,三陽(指膀胱太陽經)生病,會出現寒熱交替,向下則會形成癰腫(熱症顯而易見),還會導致痿厥,這也屬於脾濕。

《經》云:凡治痿厥,肥貴人(猶言富貴人)則膏粱之疾也。(濃酒厚味,積為濕熱。)又云:秋傷於濕,(秋為燥令,而云傷濕者,以見秋亦有傷濕耳,勿泥。)發為痿厥是也。東垣治黏合公,三十二歲病此,尻陰皆冷,陰汗臊臭,精滑不固。此醇酒厚味滋火於內,逼陰於外,醫誤作寒治,十旬不愈,脈沉數有力。

以滋腎大苦寒之劑,制之以急,寒因熱用,再服而愈。(當是滋腎丸、神龜滋腎丸之類。)左經丸、續骨丹,治濕痰汙血,阻礙經絡而致者。兼表邪,越婢加朮湯。(見腫脹。)

白話文:

《經》上說:在治療痿厥這樣的病症時,富貴人家的人往往因為飲食過於肥膩,導致身體出現這種問題。這就像是喝濃酒吃厚味的食物,長期下來會產生濕熱之症。此外,秋天雖然是燥季,但同樣也會有濕氣傷害人體,最終導致痿厥的現象出現。

東垣大夫曾經為一位名叫黏合公的病人診療,該病人的年齡是三十二歲,他出現了臀部和陰部都感到冰冷,並且伴有陰部出汗、腥臭、精液滑而不固的症狀。這些都是由於飲食過於肥膩,使內火旺盛,逼迫陰液外洩。起初,醫生誤判為寒症進行治療,但治療十個月後仍未見好轉,脈象沈數有力。

針對此種情況,需要使用滋補腎臟的藥物,且要強烈地清除內火,通過「寒因熱用」的方式進行治療,再次服用後病狀得到了痊癒。這可能是使用了滋腎丸、神龜滋腎丸等類似的藥物。

對於濕痰、瘀血阻塞經絡導致的痿厥,可以使用左經丸、續骨丹等藥物進行治療。如果還有表邪,可以配合使用越婢加朮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