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碥》~ 卷之三·雜症 (1)
卷之三·雜症 (1)
1. 腫脹
腫脹有二:一因於水,水氣停蓄於肌膚或臟腑,因而肌膚浮腫,肚腹膨脹也。其色鮮明潤澤,其皮光薄,(甚則如水晶。)其肉腐,其身重,其腫不速,每自下而上,腫有分界,按其手足上,如糟如泥,成窟不起。(按而散之,猝不能聚也。肢體如是,腹未必然。以腹中氣盛水多,水挾氣能鼓起也。
)一因於氣,氣熱壅滯作脹,(所謂諸腹脹大,皆屬於熱也。)或氣寒不運作脹,(所謂胃寒則䐜脹,臟寒生滿病也。)或氣實作脹,(實者,邪氣實也。如氣因痰食蟲血,七情鬱滯,而壅盛作脹,所謂脾氣實則腹脹,胃氣實則脹也。)或氣虛作脹。(虛則不能運,所謂氣虛中滿,太陰虛則鼓脹也。
白話文:
腫脹的成因
腫脹可以分為兩種:
一、水腫:
- 這是由於水氣停滯在肌膚或內臟所致,因此會出現皮膚浮腫、腹部膨脹的現象。
- 這種腫脹的顏色鮮明潤澤,皮膚光滑而薄,(嚴重時就像水晶一樣。)肉質鬆軟,身體沉重,腫脹速度較慢,通常從下往上蔓延,腫脹部位有明顯的界限。
- 按壓手腳上的腫脹部位,感覺像糟糠或泥土,呈現凹陷狀,且不容易恢復原狀。(按壓後可以散開,但很快又會聚起來。肢體上的水腫是這樣,腹部不一定如此,因為腹部有氣盛水多的因素,水氣能推動氣而造成鼓脹。)
二、氣腫:
- 這是由於氣機阻滯所致,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:
- 氣熱壅滯: 熱氣鬱結導致腫脹,(古書中說所有腹部腫脹都屬於熱證。)
- 氣寒不運: 寒氣阻滯導致腫脹,(古書中說胃寒就會導致腹部脹滿,內臟寒氣也會導致腹部脹滿。)
- 氣實: 邪氣實證導致腫脹,(實證指的是邪氣充盛。比如,因痰、食積、蟲積、血瘀、七情鬱滯等原因導致氣機壅塞,就會造成腫脹,古書中說脾氣實則腹部脹滿,胃氣實則腹部脹滿。)
- 氣虛: 氣虛導致腫脹,(虛證指的是氣虛無力。古書中說氣虛則容易導致腹部脹滿,太陰虛則容易導致腹部鼓脹。)
)其色蒼老,皮厚肉堅。其脹或連胸脅,或倏然而脹者,陽性急速也。或自上及下者,陽本乎上也。或通身盡脹者,氣無不至也。以手按之,隨手即起者,如按氣囊也。(兩足或有按之不能猝起者,以氣蒸成水,氣親上,水就下故也。)證既不同,施治亦異。然水與氣本一物,(觀噓氣成水,蒸水成氣,可知矣。
)病常相兼,(水蓄氣必滯,氣鬱水亦停。)則治水當兼理氣,(氣行水自行。)治氣當兼行水。(水行氣亦通。)
治水當分陰陽。陰水,無火之水也,或益脾肺之陽,或補命門之火。陽水,有火之水也,隨火之所在而治之。(少年縱酒,濕熱內蓄,最多此證。)
白話文:
患者面色蒼老,皮膚粗厚,肉體堅硬。腹部脹滿,可能蔓延至胸脅,或突然發作,這是陽氣快速上衝的表現。如果脹滿由上而下蔓延,則說明陽氣本源在上。如果全身都脹滿,則說明氣血運行無阻。用手按壓腹部,能隨手彈起,就像按壓氣囊一樣。如果雙腳按壓後不能立即彈起,則說明氣化成水,氣向上運行,水向下沉積。症狀不同,治療方法也各異。但水和氣本是同源之物,觀察呼氣成水,蒸水成氣,便能明白。
疾病常會互相影響,水停滯則氣必鬱結,氣鬱滯則水亦停滯。因此治療水患應同時調理氣機,氣行則水自能運行;治療氣鬱應同時疏通水道,水行則氣亦能通暢。
治療水患應區分陰陽。陰水,無火之水,可透過益脾肺之陽或補命門之火來治療。陽水,有火之水,則需針對火所在的位置進行治療。例如年輕人縱酒,濕熱內蓄,最容易出現陽水證。
遍身腫,煩渴,小便赤澀,大便多閉,此屬陽水。輕宜四磨飲(見氣),添磨生枳殼,兼進保和丸。(見傷飲食。)重則疏鑿飲子利之,以通為度。(亦有雖煩渴,而大便已利者,宜用五苓加木通、大腹皮,以利小便。五苓見傷濕。)
遍身腫,不煩渴,大便自調,或溏泄,小便雖少而不赤澀,此屬陰水,宜實脾飲。小便如常,至晚有微赤,卻無澀滯,亦屬陰也,不可遽補,木香流氣飲(見氣),繼進復元丹。若大便不溏,氣息(息疑急)脹滿,宜四磨飲下黑錫丹。(見呃逆。)
白話文:
全身腫脹,口渴煩躁,小便赤色且澀,大便不通,這是陽水症。病情輕者,可服用四磨飲,若有氣喘,可加入生枳殼,並配合保和丸。病情嚴重者,可服用疏鑿飲子利水,以通暢為度。也有一些患者雖然口渴煩躁,但大便已經通暢,這時可以用五苓散加木通、大腹皮,利小便。五苓散用於治療濕邪傷人。
全身腫脹,不口渴煩躁,大便正常或溏瀉,小便雖然少但沒有赤色且澀,這是陰水症,可服用實脾飲。小便量正常,到晚上略微赤色,但沒有澀滯,也屬於陰水,不可急於進補,可先服用木香流氣飲,之後再服用復元丹。若大便不溏,氣息短促或腹脹,可服用四磨飲並服用黑錫丹。
陰水雖宜補陽,然小火不能勝大水,必先瀉去其水,乃用暖藥以補元氣。陰水雖寒,久亦鬱而成熱,寒本也,熱標耳。
《金匱》分五水,曰:風水,皮水,正水,石水,黃汗。
風水,脈浮,骨節疼痛,(水流關節。)或重而酸,(水在肌膚也。)發熱無汗,惡風,(外感風邪)。面目腫大,目下微腫如蠶,如新臥起狀,(目下屬太陰,又胃細筋散目下,土虛則水反克,循胃脈而上注也。)頸脈動,(人迎脈也,水浮氣上逆,故動。)時時咳,(水氣侵肺。
)當發汗。脈浮而洪,浮則為風,洪則為氣,(氣鬱熱也。)風氣相搏,風強(風多於熱也)則為癮疹,身體為癢,癢為泄風,(言癢者,名為泄風也。熱為風所閉,欲泄不得泄,故作癢。)久為痂癩。(即養成癘瘋。以風熱久不散,鬱而為濕,風熱濕相蒸生蟲,肌肉潰腐也。
白話文:
雖然陰水需要補陽,但小火無法战胜大水,必須先排泄掉水分,才能用溫暖的藥物來補元氣。陰水雖然寒涼,但久而久之也會鬱積成熱,寒是本源,热是表象。
《金匱》将水分为五种:风水、皮水、正水、石水、黄汗。
风水,脉象浮,骨节疼痛,(水流到关节。)或者沉重酸痛,(水在皮肤。)发热无汗,怕风,(外感风邪。)面部肿大,眼下方轻微肿胀像蚕,像刚睡醒的样子,(眼下方属太阴,也是胃经细筋散布到眼下方,土虛则水反克,循着胃经向上流。)颈部脉搏跳动,(人迎脉,水浮气上逆,所以跳动。)时不时咳嗽,(水气侵犯肺部。)应该发汗。脉象浮而洪,浮则为风,洪则为气,(气郁热。)风气相搏,风盛(风多于热)就会形成瘾疹,身体发痒,痒就是泄风,(说痒就是泄风。热被风所闭,想要泄却泄不出来,所以发痒。)久而久之就会变成痂癞。(也就是形成癘疯。由于风热久久不散,郁积成湿,风热湿相蒸发,生出虫子,肌肉溃烂。)
)氣強則為水,(熱多而不得外泄,則蒸氣成水也。)難以俯仰,(水浸淫於肌膚筋脈中也。)風氣相擊,身體浮腫,汗出乃愈,此為風水。(此句上有惡風則虛,句下有不惡風者小便通利,上焦有寒,其口多涎,此為黃汗之文,當是錯簡,刪之。)風水脈浮,身重汗出惡風者,防己黃耆湯主之。
(固表以散風水。)腹痛加芍藥。(加芍藥、甘草以調中。)風水惡風,一身悉腫,脈浮,不渴,續自汗出,無大熱,越婢湯主之。惡風(汗出而惡風,則為表陽虛)加附子。
白話文:
氣力充沛就會像水一樣,熱氣過多無法散發就會蒸成水。水浸潤在肌膚筋脈中,就會導致身體難以彎曲伸展。風氣互相碰撞,身體浮腫,出汗後就會痊癒,這就是風水症。風水脈象浮,身體沉重、出汗且怕風的人,可以用防己黃耆湯治療。
用藥目的在於固表散風水。如果腹痛,可以加入芍藥,芍藥和甘草可以調和中焦。風水症怕風,全身浮腫,脈象浮,不渴,持續自汗,沒有發燒,可以用越婢湯治療。怕風出汗,表示表陽虛弱,可以加入附子。
皮水,皮受水濕也。脈浮,(水在皮膚故浮。)胕腫,(濕邪從下受,故足跗浮腫。)按之沒指,不惡風,(非風邪也。)其腹如鼓,(如鼓,則非鼓也。以水在皮膚,不在腹內,故外有脹形,而內無滿喘也。)不渴,(在表故不渴。)當發汗。渴而不惡寒者,此為皮水。(獨有水而無風,故不惡風寒。
渴者,蓋皮水亦有淺深之分,深而近里,亦足以抑遏陽氣,不化津液,故渴也。)皮水為病,四肢腫,水氣在皮膚中,防己茯苓湯主之。里水,(當依《金鑑》作皮水。)越婢加朮湯主之,甘草麻黃湯亦主之。
白話文:
皮水是指皮肤受到水湿的侵袭。脉象浮,是因为水停留在皮肤表面。足跗肿胀,是因为湿邪从下部入侵,导致足部浮肿。按压时指头陷入,但不怕风,说明不是风邪所致。腹部像鼓一样鼓胀,并不是因为腹部积气,而是因为水停留在皮肤表面,所以腹部有胀满的形态,但内部没有满闷喘息的感觉。不渴,是因为病邪在皮肤表面,尚未深入体内。这种情况应该使用发汗的方法治疗。
如果患者感到口渴,但不畏寒,则称为皮水。这种情况只有水湿,没有风邪,所以不怕风寒。口渴是因为皮水也有轻重之分,如果水湿较深,接近内里,也会抑制阳气,不能化生津液,所以口渴。
皮水症的主要表现是四肢肿胀,水气停留在皮肤中,可以使用防己茯苓汤治疗。里水,也就是皮水,可以使用越婢加术汤或甘草麻黄汤治疗。
正水,(腎臟之水自盛也。)其腹如鼓,脈沉遲,喘。(水泛於上,故喘。)
石水,脈沉,腹滿不喘。(陰盛結於少腹,如石之下沉也。惟其下沉不上干,故不喘。)
黃汗,(汗出沾衣,如黃柏汁。濕土為熱所蒸,故色黃如此。)脈沉遲,身發熱,(濕滯陽氣不行,故鬱而成熱。)胸滿,四肢頭面腫,不愈,必致癰膿。(濕熱久而愈盛,氣血被其壅塞,而成癰膿。)身腫而冷,狀如周痹,胸中塞,不能食,(濕滯也。)反聚痛,(熱為寒濕所郁,相攻擊,故聚痛。
聚,結也。)暮躁不得眠,(暮則寒濕愈盛,熱愈郁,故躁不得臥。)此為黃汗。黃汗身體腫,發熱汗出而渴,狀如風水,(皆面目浮腫也。)脈自沉。以汗出入水中浴,水從汗孔入得之。(水寒,遏郁汗液於肌內,為熱所蒸而成黃汗。然汗出浴水,亦舉隅之論耳,當推廣之。
白話文:
當腎臟積水過多時,肚子會像鼓一樣脹起來,脈搏沉而遲緩,並且會喘不過氣,這是因為水氣上泛導致的。
如果脈搏沉而遲緩,肚子脹滿卻不喘,則是陰氣盛而凝結在小腹,就像石頭沉在水底一樣,由於沒有上泛,所以不喘。
當汗液沾濕衣物,呈現黃褐色,像是黃柏汁一樣,這是因為濕氣被熱蒸發而導致。脈搏沉而遲緩,身體發熱,這是濕氣阻礙陽氣流通,而導致鬱熱。胸部脹滿,四肢、頭面腫脹,久治不愈,最終可能導致膿瘡。
如果身體腫脹而發冷,像是關節炎一樣,胸中堵塞,無法進食,這是濕氣阻滯所致。如果出現局部疼痛,則是熱氣被寒濕氣所阻礙,相互攻擊而導致。
到了晚上,燥熱難眠,這是因為夜晚寒濕氣盛,熱氣更為鬱結,所以燥熱難眠。這些都是黃汗的表現。
黃汗患者身體腫脹,發熱,出汗,口渴,像是水腫一樣,脈搏沉而遲緩。可以用汗水浸泡在水中洗澡,讓水從汗孔滲入身體。這是因為水氣寒涼,可以遏止汗液鬱積在肌肉中,然後被熱氣蒸發而形成黃汗。但這種方法僅供參考,應該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推廣。
)黃耆芍藥桂枝苦酒(即醋)湯主之。(《金鑑》謂桂枝散邪,黃耆固衛,白芍、苦酒止汗以攝營氣,營衛調和自愈。愚按此方無清熱去濕之品,徒取固斂,得無壅乎?此方恐是錯簡,終不可用。)
按:風水、皮水,皆水之在表者,以感風受濕為別,故有惡風與不惡風之分。正水、石水,皆水之在裡者,以上浮下沉為別,故有喘與不喘之異。黃汗,雖狀如風水,而風水脈不沉,汗不黃,自不同也。(黃汗當參黃疸門。)又按:正水,水之上浮者,必干肺,故喘。然肺自有水病,故《金匱》謂,痛在骨節,咳而喘,不渴者,此為肺脹。
白話文:
黃耆、芍藥、桂枝和苦酒(醋)熬成的湯藥可以治療這個病。《金鑑》說桂枝散可以驅散邪氣,黃耆可以固護正氣,白芍和苦酒可以止汗收斂營氣,營氣和衛氣調和就能自然痊癒。我認為這個方子沒有清熱去濕的藥材,只用固斂之藥,恐怕會造成鬱積。這個方子可能是錯的,不可使用。
風水、皮水都是水停留在表面的表現,只是因為感受風和濕的不同而有所區別,因此有惡風和不惡風的區別。正水、石水都是水停留在裡面的表現,只是因為上浮下沉的不同而有所區別,因此有喘和不喘的區別。黃汗,雖然看起來像風水,但是風水脈不沉,汗也不黃,與風水不同。(黃汗應該參照黃疸這一部分。)另外,正水是水向上浮,必然會損傷肺,所以會喘。但是肺本身也有水病,所以《金匱》說,痛在骨節,咳嗽且喘,不渴,這是肺脹。
(本文作脾脹,今從《金鑑》改之。)其狀如腫,(似腫非腫,蓋肺脹於中,未形於外也。)發汗則愈。(越婢加朮湯。)又謂肺水,其身腫,(皮膚浮腫。)小便難,(肺氣為水所壅,不能通調水道,下輸膀胱。)時時鴨溏(水糞相雜也。肺合大腸,水趨之。)是也。又按:石水,水之下沉者,即《金匱》所謂,腎水者,腹大臍腫腰痛,不得溺,陰腫,(陰腫,舊在心水下,今從《金鑑》移此。)陰下濕如牛鼻上汗,其足逆冷,面反瘦,(言不若他水之面目浮腫也)是也。
又《金匱》謂肝水者,其腹大,不能自轉側,脅下腹痛,時時津液微生,小便續通,(水氣上逆下降,故津液有時生,小便有時通。蓋肝喜沖逆,主疏泄,氣得上下時通也。)心水者,身重少氣,(即短氣。)不得臥,煩而躁。脾水者,腹大,四肢苦重,津液不生,(脾濕,穀氣不運不升,故津液不生。
白話文:
這種病症表現得像腫脹,但又不完全是腫脹,其實是肺部積聚了水氣,還沒表現出來。可以用發汗的方法治療,可以使用越婢加朮湯。還有一種病症叫做肺水,患者的身體會腫脹,小便困難,大便稀軟,這是因為肺氣被水氣阻礙,無法調節水液,導致水液無法通往下輸膀胱,而且水氣會流入大腸。
另外,還有一種病症叫做石水,指的是沉在下面的水氣,也就是《金匱》中提到的腎水,患者腹部膨脹,肚臍腫脹,腰部疼痛,難以排尿,陰部腫脹,陰部潮濕像牛鼻子一樣,腳部冰冷,臉部卻不腫。
《金匱》中還提到了肝水,患者腹部膨脹,無法自行翻身,脅肋下腹部疼痛,經常有津液分泌,小便有時通暢。這是因為水氣上逆又下降,所以津液有時會分泌,小便有時會通暢。肝臟喜沖逆,主疏泄,氣得以上下流通。心水患者會感到身體沉重、氣短,無法平躺,煩躁不安。脾水患者腹部膨脹,四肢沉重,沒有津液分泌,這是因為脾臟濕氣重,穀氣無法運化上升,所以沒有津液分泌。
)但苦少氣,則小便難。(氣弱不化。)是各臟皆有水也。(水在肝部,則名肝水,隨所在而名之。)
外水。腰以下腫,當利小便。(宜用貼臍等法。巴豆去油四錢,水銀粉二錢,硫黃一錢,研勻成餅,先用新綿一片布臍上,內餅,外用帛縛時許,瀉下惡水三、五次,去藥,白粥補住。弱者隔日取一次,一餅可救三、五人。一法,鮮赤商陸根搗貼,帛縛定,水自小便出。一法,田螺四個,大蒜五個,車前子末三錢,研成餅,貼定帛縛,少時尿利則愈。
白話文:
如果體內津液不足,氣虛無法將水氣代謝,就會導致小便不順暢。這是因為各個臟腑都含有水份,水份在肝臟則稱為肝水,依所在的臟器而有不同的名稱。
外水是指身體外來的水份積聚,導致腰部以下浮腫,需要利尿排泄。可以使用貼臍等方法治療,例如將巴豆、水銀、硫黃研磨成餅貼於臍上,可以排出積水,但要注意身體虛弱者要隔天使用一次,一個藥餅可以救治三到五人。也可以用鮮赤商陸根搗碎貼敷,或者用田螺、大蒜、車前子末研磨成餅貼敷,都能促進利尿,達到治療目的。
或內服沉香琥珀丸,即苦葶藶子、郁李仁、防己、沉香、陳皮、琥珀、杏仁、蘇子、赤茯苓、澤瀉、麝香也。)腰以上腫,當發汗。(越婢湯加蒼朮。)喘急不得臥者,蘇子、葶藶等分,棗肉丸。四肢腫,宜五皮飲。(五皮飲,不論陰陽水,俱可先用。或除濕湯加木瓜、腹皮。
白話文:
可以服用沉香琥珀丸,也就是苦葶藶子、郁李仁、防己、沉香、陳皮、琥珀、杏仁、蘇子、赤茯苓、澤瀉、麝香等藥物。如果腫脹部位在腰部以上,就應該要發汗,可以用越婢湯加上蒼朮。如果喘不過氣來,躺不下,可以用蘇子和葶藶等量製成棗肉丸服用。如果四肢腫脹,可以用五皮飲,不論是陰虛水腫還是陽虛水腫都可以先用。也可以用除濕湯再加上木瓜和腹皮。
如未效,四磨飲兼吞桂黃丸,仍用赤小豆粥佐之。)感濕者,腰以下腫尤甚,五苓散(見傷濕)吞木瓜丸,(見中風。)間進除濕湯(見中濕)加木瓜、腹皮、萊菔子(炒)。惟面與足腫,早則面甚,晚則足甚者,風水也。(風上行則面腫,蓋濕氣非風不能上面也。濕下墜則足腫。
)視大便之硬溏,別其證之陰陽,除濕湯(見中濕)加木瓜、腹皮、白芷可通用。或以蘇子降氣湯(見氣)、除濕湯各半貼煎服。(單面腫,則獨用蘇子降氣湯,單足腫,則用除濕湯。)內水。腹大,小便不利,脈沉甚,可下之。(十棗湯、濬川散、神佑丸、禹功散、舟車丸之類。
白話文:
如果效果不佳,可以服用四磨飲並同時吞服桂黃丸,繼續食用赤小豆粥輔助。如果屬於感濕,腰部以下腫脹尤為嚴重,可以服用五苓散(詳見傷濕篇)並吞服木瓜丸(詳見中風篇),並間隔食用除濕湯(詳見中濕篇)加入木瓜、腹皮、萊菔子(炒)。如果只有面部和腳部腫脹,早上面部腫脹較為明顯,晚上腳部腫脹較為明顯,這是風水症。(風向上行則面部腫脹,因為濕氣不能單獨上升,需要借助風力;濕氣下墜則腳部腫脹。)觀察大便的硬度和稀薄程度,辨別證候的陰陽性質,除濕湯(詳見中濕篇)加入木瓜、腹皮、白芷可以通用。也可以用蘇子降氣湯(詳見氣篇)和除濕湯各半混合煎服。(單獨面部腫脹,則單用蘇子降氣湯,單獨腳部腫脹,則用除濕湯。)如果出現腹部膨脹、小便不暢、脈象沉而緩慢的情況,可以考慮服用瀉藥。(例如十棗湯、濬川散、神佑丸、禹功散、舟車丸等)。
蓋水可從小便利,亦可從大便泄也。)病輕者,枳實白朮湯。(白朮補土,枳實破堅。張元素治痞,變此湯為丸,以彼屬食積所傷,故用丸以消磨之,此水飲所作,故用湯以盪滌之。)水脹,冬瓜宜長吃。鯉魚重一斤以上者,煮取汁,和冬瓜、蔥白作羹食之。青頭鴨或白鴨,去腸雜,細切,和米煮粥,空腹食之。
老鴨(十年者佳)殺取血,俟凝,銀簪劃片,燒酒熱泡食之。鴨身去毛雜,燒酒頓爛,空心食,俱不著鹽。服後小便利,腫立消,忌鹽三年。水腫外散內利,峻劑疏鑿飲子,和劑茯苓導水湯。《醫貫》胃虛不能制水者,以補土為主,補中益氣湯、六君子湯等。(二方並見氣。
白話文:
水肿可以通过利小便来缓解,也可以通过大便来排泄。病情轻微的,可以服用枳实白术汤。白术补脾土,枳实破坚积。张元素治疗痞块,将此汤改为丸剂,因为是食物积滞损伤,所以用丸剂慢慢消磨它;而水饮引起的肿胀,所以用汤剂来涤荡它。水肿患者,冬瓜适合长期食用。鲤鱼一斤以上,煮取汁液,与冬瓜、葱白一起做羹食用。青头鸭或白鸭,去除肠杂,切碎,与米一起煮粥,空腹食用。老鸭(十年以上的最好),杀取血液,待凝固后,用银簪划成片,用热酒泡着吃。鸭身去毛杂,用烧酒炖烂,空腹食用,都不放盐。服用后小便通畅,肿胀立刻消退,忌食盐三年。水肿外散内利,峻剂疏通水道,和剂则用茯苓导水汤。 《医贯》说,胃虚不能制水者,以补脾土为主,用补中益气汤、六君子汤等。这两方都兼顾补气。
實脾飲亦可。)脾氣旺則水自行,不必加行氣利水之品。若腎火虛,三焦之氣化不行,關門不利,水聚不出,惟濟生腎氣丸(見虛損)最驗。若腎水虛,火炎,水從火溢,上積於肺,喘不能臥,腹大臍腫,腰痛,兩足先腫,小水短澀,面赤或腫,口渴,大便反燥,六味(見虛損)加麥冬、五味、牛膝、車前,(以上論水腫。)
氣脹,又名鼓脹,以其外雖堅滿,中空無物,(止氣作脹耳。)有似乎鼓也。若兼中實有物,(食痰蟲血之類。)盤踞臟腑,如木之藏蠹,如皿之聚蟲,則又名蠱脹。(又有中毒而腹脹者,曰蠱毒。)鼓,脈必浮革,蠱,脈必牢實。治蠱如大黃、芒硝、牽牛、檳榔、三稜,蓬朮俱可用,一味地慄干最妙。
白話文:
如果脾氣旺盛,水自然會排出,不用特別加利水行氣的藥物。若腎火虛弱,三焦之氣運行不暢,就像門關著打不開,水積聚無法排出,此時服用濟生腎氣丸最有效。若腎水不足,腎火旺盛,水被火氣逼出,往上積聚在肺部,導致喘不過氣,睡不著,肚子很大,肚臍腫脹,腰痛,兩腳先腫,小便量少且排尿困難,臉紅或腫,口渴,大便乾硬,這時候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,再加麥冬、五味子、牛膝、車前子。
氣脹,又稱鼓脹,因為肚子看起來很鼓,但裡面卻空無一物,像是鼓一樣。如果肚子裡還有實物,比如食物、痰液、蟲子、血塊等,就像木頭裡藏著蟲子,盤子裡聚著蟲子一樣,堵在臟腑裡,就叫蠱脹。中毒導致的腹脹叫做蠱毒。氣脹的脈象通常浮而緊,蠱脹的脈象則沉實有力。治療蠱脹可以用大黃、芒硝、牽牛子、檳榔、三稜、蓬朮,但最有效的藥物是地栗干。
氣實作脹,宜厚朴等以破滯。氣虛中滿,宜補氣,加芍藥等以收其散渙。更分寒熱,虛而寒者,寒脹中滿,分消湯;虛而熱者,熱脹中滿,分消丸。七情脹,五膈寬中散(見反胃)、木香流氣飲、沉香降氣湯。(並見氣。)大怒而脹,分心氣飲。憂思過度而脹,紫蘇子湯。
白話文:
如果身體因氣體停滯而感到脹滿,應該使用厚朴等藥物來消除阻塞。如果氣虛導致身體空虛而脹滿,應該補氣,並加入芍藥等藥物來收斂散亂之氣。此外,還要區分寒熱,如果體虛且屬寒性,則會有寒脹中滿的症狀,可以用分消湯治療;如果體虛且屬熱性,則會有熱脹中滿的症狀,可以用分消丸治療。由於七情所致的脹滿,可以用五膈寬中散、木香流氣飲、沉香降氣湯來治療。若因大怒而導致脹滿,可以用分心氣飲治療。若因憂思過度而導致脹滿,可以用紫蘇子湯治療。
大病後浮腫,白朮三錢,參、耆各一錢半,白茯二錢,陳皮、半夏曲、白芍、木香各一錢,炙草、大腹皮各五分,薑、棗煎。久瀉後脹者,六君子(見氣)加白蔻、蘇梗、當歸,服後脹益甚,勿疑,久自效。因氣而成水腫,分氣香蘇飲。老人虛寒脹,厚朴、炮附、木香。因飲食所傷者氣必滯,胸滿噯氣,消導寬中湯。
失飢傷飽,痞悶停酸,早食暮不能食,(早晨陽氣長,谷易消,暮則陽氣微,谷難化也。)大異香散。蓄血作脹,腹皮上見青紫筋,脈芤澀,婦人多有此,先以桃仁承氣湯,勢重者抵當湯下之,或代抵當丸。(並見血。)虛人不可下者,且以當歸活血散調治。血脹多有煩躁,漱水不咽,迷忘如狂,痛悶喘急,大便黑,小便利,虛汗(氣為血鬱,熱蒸成汗。)厥逆等證,人參歸芎湯。
白話文:
大病之後身體浮腫,可以用白朮三錢、人參、黃耆各一錢半、白茯苓二錢、陳皮、半夏曲、白芍、木香各一錢,炙甘草、大腹皮各五分,生薑、大棗煎水服用。
久瀉之後肚子脹,可以服用六君子湯(加強氣血),再加白蔻仁、蘇梗、當歸,如果服藥後脹得更厲害,不要懷疑,繼續服用,久而久之就會有效。
如果因為氣虛導致水腫,可以使用分氣香蘇飲。
老年人因虛寒導致肚子脹,可以用厚朴、炮附子、木香。
如果因為飲食不當導致氣滯,胸口悶、打嗝,可以使用消導寬中湯。
因為飢飽失調導致胃脘痞悶、停滯不消化、早上能吃但晚上吃不下(因為早晨陽氣旺盛,食物容易消化,晚上陽氣衰弱,食物難以消化),可以使用大異香散。
如果因為積血導致肚子脹,腹部皮膚上出現青紫色筋絡,脈象細澀,婦女容易出現這種情況,首先可以用桃仁承氣湯治療,病情嚴重的可以用抵當湯或代抵當丸瀉下,(這些方法都會見血)。虛弱的人不宜瀉下,可以用當歸活血散調治。
血瘀導致的肚子脹,經常伴隨煩躁、漱口卻不嚥下、神志迷糊恍惚、疼痛悶脹、呼吸急促、大便黑色、小便不利、出虛汗(氣血瘀滯,熱氣蒸發成汗)以及厥逆等症狀,可以使用人參歸芎湯。
痰能滯氣,勿謂不能作脹,故古人治氣為痰鬱作脹,加味枳朮湯。氣水血三者,病常相因,有先病氣滯而後血結者,(如婦人先病氣鬱,後致月經不行者是也。)有病血結而後氣滯者,(如婦人先病月經不通,致氣滯脹滿是也。)有先病水腫而血隨敗者,(水積日久,滲透經絡,灌入隧道,血亦化水。
)有先病血結而水隨蓄者,(血結則氣滯,而熱蒸成水,婦人月經不利,化水腫脹,皮肉赤紋,椒仁丸、人參大黃湯。)須求其本而治之。積聚相攻,疼脹,初用七氣消聚散,日久弱者,參朮健脾湯,少佐消導藥。蟲聚作脹,治法詳蟲門。(以上論氣脹。食血痰蟲積聚,雖非因氣滯使然,亦必因此滯氣,並以理氣為主,故皆屬之氣也。
白話文:
痰能阻礙氣機,不要認為痰不會引起脹滿,因此古人治療因痰鬱而導致的脹滿,會使用加味枳朮湯。氣、水、血三者,疾病常常互相影響。有先病氣滯,之後血瘀的,比如婦女先因氣鬱,導致月經不調。也有先病血瘀,之後氣滯的,比如婦女先因月經不通,導致氣滯脹滿。還有先病水腫,之後血隨之敗壞的,水積日久,滲透經絡,灌入血管,血液也會化為水。也有先病血瘀,之後水隨之積聚的,血瘀則氣滯,熱氣蒸發成水,婦人月經不調,化為水腫脹滿,皮膚出現紅色紋路,可用椒仁丸、人參大黃湯治療。要根據病因找到根本,進行治療。如果積聚互相攻伐,導致疼痛脹滿,初期可以用七氣消聚散,時間久了體弱者,可以用參朮健脾湯,並輔以少量消導藥物。蟲聚引起脹滿,治療方法詳見蟲門。以上論述的是氣脹,食積、血瘀、痰濁、蟲積雖然不是直接由氣滯引起,但也必然會因為氣滯而加重,因此理氣是治療的關鍵,所以也歸屬於氣的範疇。
)
臟腑外,胸腹中,邪充塞,則胸腹脹矣。經絡營衛,氣無不到,則血脈皮膚,無不脹矣。(故有脈、膚脹之名。脈脹者,筋起,絡色變。木香流氣飲治膚脹,加撫芎、薑黃治脈脹。)而欲知為何部之邪,則先脹處,與脹甚處是也。(脾胃受邪,則先從胃脘痞塞起。又屬脾胃者,則飲食少,屬他臟腑者,則飲食如常。
又脹在皮膚、經脈者,飲食亦如常,在腸胃間者,則飲食少。皆宜細察。)更須分虛實,其臟腑之氣本盛,被邪填塞不行者為實;氣本不足,因邪所壅者為虛。(虛中亦有挾實,以其邪為食痰血濕等有形之物也。)實者驅之,虛者補之,寒者熱之,熱者寒之,結者散之,留者行之。
白話文:
當內臟和器官外,胸腹部被邪氣充塞時,就會導致胸腹脹滿。經絡和營衛氣血運行遍布全身,沒有達不到的地方,因此血脈和皮膚也會出現脹滿。因此,我們稱之為脈脹和膚脹。脈脹是指筋脈隆起,經絡顏色改變;膚脹可以用木香流氣飲治療,如果伴隨脈脹,還可以加入川芎和薑黃。
想要知道是哪個部位受到邪氣侵犯,可以觀察脹滿的部位和最嚴重的位置。比如脾胃受邪氣影響,就會從胃脘部開始出現痞塞感。如果是脾胃問題,飲食就會減少;如果是其他臟腑問題,飲食則會正常。
如果脹滿出現在皮膚和經絡,飲食也會正常;如果脹滿在腸胃之間,則飲食會減少。這些都需要仔細觀察。
還要區分虛實。如果臟腑原本氣盛,被邪氣填塞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就是實證;如果臟腑本身氣不足,因邪氣阻滯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就是虛證。虛證中也可能伴隨實證,因為邪氣可能是痰、血、濕等有形之物。
實證需要驅邪,虛證需要補氣,寒證需要溫熱,熱證需要清涼,結證需要散結,留證需要通利。
邪從外入內而盛於中者,先治其外而後調其中。陰從下逆上而盛於中者,先抑之而調其中。陽從上降而盛於中者,先舉之而調其中。手足不腫,獨腹脹,謂之單腹脹,俗名蜘蛛蠱,難治。(以病全聚於臟腑,不分散於四肢也。實者厚朴散,虛者調中健脾丸。)服藥後手足腫,病自內達外也,不久愈。
若從手足腫至腹,為從外入內,難治。男自下而上,(男陽盛,邪不易犯。今乃以漸上犯,則邪盛陽虛可知。)女自上而下,(女陰盛,邪不易侵。今亦以漸下侵,則邪盛陰虛可知。)皆難治。(男止下腫,女止上腫,皆不足慮,不在難治之例。譬如草寇竊發,原易撲滅,若直逼京師重地,乃可危耳。
白話文:
外邪入侵身體,並在內部發展壯大時,應先治療外邪,之後再調理內部;陰邪由下向上逆行,在內部發展壯大時,應先抑制陰邪,之後再調理內部;陽氣由上向下下降,在內部發展壯大時,應先扶持陽氣,之後再調理內部。如果手腳沒有腫脹,只有腹部脹滿,稱為單腹脹,俗稱蜘蛛蠱,難以治療。這是因為病邪完全集中在臟腑,沒有散佈到四肢。實證可用厚朴散治療,虛證可用調中健脾丸治療。服藥後手腳腫脹,說明病邪從內部擴散到外部,不久就會痊癒。
如果病邪從手腳腫脹發展到腹部,代表外邪入侵,難以治療。男性從下向上發展,說明陽氣虛弱,邪氣容易入侵。女性從上向下發展,說明陰氣虛弱,邪氣容易入侵。這兩種情況都難以治療。男性只有下肢腫脹,女性只有上肢腫脹,都不用擔心,不屬於難治的情況。就像草寇盜賊一開始很容易被撲滅,但如果他們直逼京師重地,就危險了。
)
子和治一婦,水腫,四肢不舉,令以草貯布囊,高支兩足而臥,乃服上湧汗下泄瀉之藥,自腰以上水覺下行,自足跗以上水覺上行,會於臍下,泄瀉而出,病大減。此法宜知,勝於升提也。
診法:內水脈沉,外水脈浮,氣脹浮沉無定,(氣時外行,時內聚故也。)總以有神(和緩有力也。)為佳,最忌弦細微弱。
水腫鼓脹死證。腹脹身熱(陽盛也)而失血,(則陰亡矣。)四末清(冷也)脫,(瘦也,陰盛可知。)瀉數行,(中亦脫矣。)腫先四肢後入腹,(見前。)利旋腫滿,(服下利之藥,而旋消旋脹。)腹筋青,(青脹高起。)唇黑,(肝傷。)臍突,(脾傷。)陰囊腐,(腎傷。
白話文:
一位大夫治療一位水腫婦女,四肢無法抬舉,便讓她將草藥裝入布袋,高舉雙腳平躺,並服下能引發上半身出汗、下半身腹瀉的藥物。婦女感覺腰部以上的水腫向下移動,腳踝以上的水腫向上移動,在肚臍下方匯集,然後透過腹瀉排出,病況明顯減輕。這個方法值得學習,比傳統的升提方法更有效。
診斷方法:內水脈沉潛,外水脈浮動,氣息浮沉不定(這是因為氣有時向外流動,有時又向內聚積)。總的來說,要以神氣充足(脈象和緩有力)為佳,最忌諱脈象弦細微弱。
水腫鼓脹的死亡徵兆:腹部膨脹,身體發熱(陽氣旺盛),卻失血(陰氣已虛),四肢冰冷(寒冷),消瘦(陰氣過盛可知),腹瀉不止(氣血也虧虛),腫脹先從四肢開始,然後侵入腹部(見前面說明),服用利水藥物後腫脹忽消忽現,腹部肌肉青色(青色腫脹高起),嘴唇發黑(肝臟受損),肚臍突出(脾臟受損),陰囊潰爛(腎臟受損)。
)缺盆、脊背、足心平,(缺盆平心傷,背平肺傷,足平腎傷。)掌腫無紋,(心傷。)脈虛澀,(虛澀為血氣敗。)腫脹逢之總可驚。
白話文:
"胸骨處、脊椎和腳底板都應保持平正。若胸骨處有傷,則可能心臟受損;若脊椎平直,則可能肺部受損;若腳底板平直,則可能腎臟受損。手掌腫大且無紋理,這可能是心臟受損的徵兆。脈搏虛弱且有阻滯感,這表示血液和氣息可能已出現問題。若出現浮腫和脹滿的情況,總讓人感到驚訝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