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夢瑤

《醫碥》~ 卷之七·諸方(下)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七·諸方(下) (3)

1. 駐車丸

阿膠(搗碎,蛤粉炒成珠,為末,以醋四升熬成膏,十五兩),當歸(去蘆,十五兩),黃連(去須,二十兩),乾薑(炮,十兩),上為末,醋煮阿膠膏,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食前米飲下,日三服。小兒,丸麻子大,更量歲數加減服之。

白話文:

【駐車丸】

藥物組成與製法:取阿膠,先搗碎後用蛤粉炒至形成珠狀,再研磨成粉末,接著用四升的醋熬煮成膏狀,份量約為十五兩。再取當歸,去掉蘆頭部份,用量也是十五兩。黃連要去掉鬚根,份量則為二十兩。乾薑需炮製過,份量是十兩。以上所有藥材均需研磨成粉末。最後將阿膠膏和醋混合,揉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狀。

服用方法:每次服用三十顆,於飯前以米湯吞服,一日需服用三次。對於兒童,藥丸可做成如麻子般大小,並根據年齡調整服用量。

2. 神效參香散

白扁豆(炒),木香,人參(去蘆,各二兩),茯苓(去皮),肉豆蔻(煨,各四兩),罌粟殼(去蒂),陳皮(去白,各十兩),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用溫米飲調下,無時。

白話文:

【神效參香散】

成分包括:炒過的白扁豆,木香,去掉蘆部的人參,這三種各二兩;去皮的茯苓,和經過煨製的肉豆蔻,這兩種各四兩;去掉蒂部的罌粟殼,以及去掉白色部分的陳皮,這兩種各十兩。以上藥材均研磨成細粉。

服用方法:每次取三錢的藥粉,用溫熱的米湯調和後服用,沒有特定的服用時間限制。

3. 六柱散

(去下二味,名四柱散,治寒瀉。)

白茯苓,附子(炮),人參,木香(各一兩),肉蔻,訶子,每服三錢,姜五片,鹽少許煎。(一方有白朮,無訶子。)

白話文:

[六柱散]

配方包含:白茯苓、炮製過的附子、人參、木香(以上各用量為一兩)、肉豆蔻、訶子。每次服用時取三錢,加入五片薑和少量的鹽一同煎煮。

另外有一個版本的方子裡,會有白朮但沒有訶子。

(注:古時「兩」為重量單位,「錢」亦然,但具體換算到現代單位會有差異,且不同時代地區標準不一。)

另外提到,去掉最後兩味藥(肉豆蔻和訶子),剩下的四種藥材就成為了四柱散,主要用於治療寒性腹瀉。

4. 大防風湯

(治鶴膝風)

川芎(一錢五分),辣桂,黃耆(各五分),白芍藥,附子,牛膝(各一錢),白朮,羌活,人參,防風(各二錢),杜仲,熟地黃,甘草(炙,各五分)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這是在治療膝部風濕(俗稱鶴膝風)的大防風湯方。

需準備的藥材與份量如下:川芎1.5錢,辣桂、黃耆各0.5錢,白芍藥、附子、牛膝各1錢,白朮、羌活、人參、防風各2錢,杜仲、熟地黃、炙甘草各0.5錢。將所有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5. 潛行散

(治痛風,腰以下濕熱流注。)

黃柏,不拘多少,酒浸,焙乾,為末。生薑汁和酒調服,必兼四物等湯相間服乃妙。

白話文:

[潛行散]

(用於治療痛風,特別是腰部以下因濕熱導致的疼痛與不適。)

取適量的黃柏,先用酒浸泡,然後烘焙乾燥後研磨成粉末。服用時,將藥粉以生薑汁和酒混合調勻,且最好能搭配四物湯等其他湯劑交錯服用,效果更佳。

6. 青六丸

六一散(三兩),紅曲(炒,半兩,活血),上飯為丸。一方酒糊丸。

白話文:

【青六丸】

內容:取六一散三兩,與炒過的紅曲半兩,這紅曲有活血的功效,將這些材料混入飯中製成丸狀藥物。另一種製作方法是使用酒糊來做成丸狀。

製造青六丸的方法如下:首先,準備六一散三兩,再加上經過炒製、具有活血效果的紅曲半兩。然後,將這些材料和飯混合在一起,揉成丸狀的藥物。另外,還有一種做法,就是利用酒糊來製成丸狀的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