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碥》~ 卷之六·諸方(上) (2)
卷之六·諸方(上) (2)
1. 茵陳五苓散
茵陳蒿末(十分),五苓散(五分),先食,飲服方寸匕,日二服。
白話文:
【茵陳五苓散】
使用茵陳蒿製成的粉末十份,加上五苓散五份。在進食前,服用約方寸匕大小的量,每日需服用兩次。
在這裡,「方寸匕」為古時的度量單位,大約相當於現在的一小匙的量。
2. 桂枝加黃耆湯
桂枝,白芍,生薑(各一錢五分),黃耆,甘草(各一錢),棗(二個),熱服,須臾飲熱湯即汗,若不汗,更服。
白話文:
【桂枝加黃耆湯】
藥物組成包含:桂枝、白芍、生薑(每一種都使用一錢五分),黃耆、甘草(每一種都使用一錢),大棗兩個。
服用方法為:加熱後服用。服藥後不久,再喝熱湯,就會出汗。如果服用後仍未出汗,可以再次服用。
3. 大黃硝石湯
大黃,黃柏,硝石(各四兩),梔子(十五枚),上四味,以水六升,煮取二升,去滓,內硝,更煮取一升,頓服。
白話文:
這則古文的意思是:使用大黃、黃柏和硝石各四兩,以及梔子十五枚。將這四種藥材用六升的水來煎煮,煮至只剩下二升的藥汁後,把藥渣過濾掉。接著在藥汁中加入硝石,再煮至只剩下一升的藥汁。然後一次性將藥汁飲下。這就是大黃硝石湯的製作與服用方式。
4. 小溫中丸
針砂(一斤),以醋炒為末,入糯米炒極黃,為末,亦用一斤,醋糊丸,如桐子大,每米飲下四五十丸。忌口。輕者服五兩,重者七兩愈。
白話文:
【小溫中丸】
成分:針砂一斤,先用醋炒至研磨成粉末,再加入糯米一斤,同樣炒至極黃後磨成粉。以醋製成糊狀,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。
服用方法:每次以米湯送服四十到五十粒。需忌口。
療程:病情較輕者服用五兩,病情較重者服用七兩即可痊癒。
5. 大溫中丸
香附(一斤,童便浸),甘草(二兩),針砂(一斤,炒紅色,醋淬三次),苦參(春夏二兩,秋冬一兩),厚朴(姜炒黑,五兩),白芍(五兩),陳皮(三兩),山楂(五兩),蒼朮(五兩),青皮(六兩),白朮(三兩),茯苓(三兩),醋糊丸,米飲下,弱者白朮湯下。忌一切生冷油膩,葷發糍硬之物。
服過七日,手心即涼,口唇內有紅暈起,調理半月愈。虛人佐以四君子湯。
白話文:
【大溫中丸】
成分:香附(一斤,用童子尿浸泡過),甘草(二兩),針砂(一斤,炒至紅色後,用醋淬火三次),苦參(春夏時用二兩,秋冬時用一兩),厚朴(用薑炒至黑色,五兩),白芍(五兩),陳皮(三兩),山楂(五兩),蒼朮(五兩),青皮(六兩),白朮(三兩),茯苓(三兩)。製作成丸狀時,使用醋糊來混合,服用時用米湯送服,若體質較弱者,則可用白朮湯送服。
服用此藥期間,需避免所有生冷、油膩、葷腥、粘滯和堅硬的食物。
服用七天後,會感覺手心涼爽,且口脣內部會出現紅潤。調理約半個月後,症狀會改善。若體質虛弱者,可輔以四君子湯一同服用。
6. 棗礬丸
皂礬(不拘多少,置砂鍋內炒通赤,用米醋點之,燒用木炭),上為末,棗肉丸,每服二三十丸,食後,薑湯下。
白話文:
【棗礬丸】
所需材料為皁礬,數量不限,將其放入砂鍋中炒至通紅,然後用米醋灑在上面,再用木炭燒製。完成後研磨成粉末,再以棗泥製成丸狀。每次服用二三十顆,飯後食用,並以薑湯送服。
7. 暖中丸
陳皮,蒼朮,厚朴(制),三稜,白朮,青皮(各五錢),香附(一斤),甘草(二兩),針砂(十兩,炒紅,醋淬),上為末,醋糊丸,空心鹽湯下五十丸,晚食前酒下亦可。忌狗肉。
白話文:
【暖中丸】
藥材成分包括:陳皮、蒼朮、厚朴(經過加工處理)、三稜、白朮、青皮(以上各五錢),香附(一斤),甘草(二兩),針砂(十兩,需先炒至發紅後再用醋淬火)。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使用醋和成丸狀。
服用方式:在空腹時以鹽水吞服五十顆,或在晚餐前以酒送服也是可以的。但請注意,服藥期間避免食用狗肉。
8. 青龍散
地黃,仙靈脾,防風(各二錢半),荊芥穗(一兩),何首烏(二錢半),食後服,日三服,沸湯下一錢。
白話文:
【青龍散】
內容:使用地黃、仙靈脾、防風(每種各約9.7公克),荊芥穗(約38.8公克),何首烏(約9.7公克)。服用方式為飯後服用,每日三次,每次用滾水沖泡約3公克服用。
9. 《寶鑑》茵陳梔子湯
茵陳葉(一錢),茯苓(去皮,五分),梔子仁,蒼朮(去皮,炒),白朮(各三錢),黃芩(生,六分),黃連(去須),枳殼(麩炒),豬苓(去皮),澤瀉,陳皮,漢防己(各二分),青皮(去白,一分),上用長流水煎,食前溫服。
白話文:
【茵陳梔子湯的配方如下】
茵陳葉1錢,茯苓5分(需去皮),梔子仁,蒼朮3錢(需去皮並炒過),白朮3錢,黃芩6分(未經過加工),黃連(須去除鬚根),枳殼(用麥麩炒過),豬苓2分(需去皮),澤瀉2分,陳皮2分,漢防己2分,青皮1分(需去白部分)。
將上述藥材使用長流水(指流動的清水,如河水或山泉水)煎煮,於飯前趁溫熱服用。
10. 谷疸丸
苦參(三兩),龍膽草(一兩),牛膽(一枚,取汁),上為末,用牛膽汁入少煉蜜和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空心,熱水或生薑,甘草煎湯送,兼紅丸子服亦可。(方見傷飲食。)
白話文:
【谷疸丸】
內容如下:使用苦參三兩,龍膽草一兩,以及一枚牛膽的汁液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後,加入牛膽汁和少量的煉蜜,攪拌成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五十粒,最好在空腹時服用,可以用水或用生薑、甘草煎煮的湯來吞服。同時,也可以配合紅丸子一同服用。(此配方出自於飲食過量導致的疾病相關記載。)
11. 霍脾飲
乾葛,枇杷葉(去毛),桑白皮,霍香葉,陳皮,白茯苓,枳椇子(各等分),水煎,送酒煮黃連丸。(丸方見傷暑。)
白話文:
【霍脾飲】
所需藥材如下,每種藥材份量相同:乾葛、枇杷葉(需去除絨毛)、桑白皮、藿香葉、陳皮、白茯苓、以及枳椇子。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,用所得藥湯來烹煮酒煮黃連丸服用。(至於黃連丸的具體製作方法,可參考「傷暑」一節中的相關描述。)
12. 加味四君子湯
人參,白朮,茯苓,白芍,黃耆,扁豆(各二錢),炙草(一錢),薑、棗煎。
白話文:
這則古文在現代白話文中可解讀為:「加味四君子湯」的藥方成分包括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白芍、黃耆、扁豆,這些藥材每樣各使用二錢;另外,炙甘草則使用一錢。在煎煮時,需加入薑和棗一同熬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