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夢瑤

《醫碥》~ 卷之六·諸方(上)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·諸方(上) (3)

1. 滑石散

滑石(一錢半),枯礬(一錢),為末,大麥湯下。

白話文:

【滑石散】

內容:取滑石一錢半和枯礬一錢,將兩者研磨成粉末,再用大麥湯送服。

2. 腎疸湯

升麻(二錢半),蒼朮(五分),防風(二分半),獨活,白朮,柴胡,羌活,乾葛(各二分半),茯苓,豬苓,澤瀉(各一分半),甘草(一分半),黃柏(一分),人參,神麯(各三分)

又方

四苓散合四物湯,去川芎,加茵陳、麥冬、滑石、甘草。

白話文:

[腎疸湯]的配方如下:升麻使用二錢半,蒼朮用五分,防風用二分半,獨活、白朮、柴胡、羌活、乾葛各用二分半,茯苓、豬苓、澤瀉各用一分半,甘草用一分半,黃柏用一分,人參和神麯各用三分。

另一個配方:

將四苓散和四物湯混合,但去掉川芎,並加入茵陳、麥冬、滑石和甘草。

3. 消渴

4. 黃耆六一湯

黃耆(六錢,半生半炙),甘草(一錢,半生半炙)為末,白湯點服二錢,亦可煎服。

白話文:

【黃耆六一湯】

取黃耆六錢,其中一半生用、一半炒炙;再取甘草一錢,同樣地一半生用、一半炒炙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時,用熱水沖泡兩錢服用,也可以選擇煎煮後服用。

5. 玄兔丹

菟絲子(酒浸通軟,乘濕研,焙乾,別取末十兩),五味子(酒浸,別為末七兩),白茯苓,干蓮肉(各三兩),上為末,別碾乾山藥末六兩,將所浸酒余者,添酒煮糊,搜和所得,搗數千杵,丸如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心,食前米飲下。

白話文:

【玄兔丹】

所需材料如下:菟絲子(先用酒浸泡至軟,趁溼研磨後烘烤乾燥,另外研成細末十兩),五味子(也需用酒浸泡,另外研成細末七兩),白茯苓,幹蓮肉(這兩種各三兩)。以上藥材全部研磨成末,再另外碾壓乾燥的山藥末六兩。

將剩餘的浸泡酒,若不足可再添加酒,煮成糊狀,用來和藥,反覆搗碎數千次,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十粒,最好在空腹或飯前,用米湯送服。

這就是玄兔丹的製作與服用方法。

6. 靈砂丸

(製法詳《丹溪心法附余》)

水銀(一斤),硫黃(四兩),上二味,用新銚內炒成砂子,入水,火鼎煅煉為末,糯米糊丸,如麻子大,每服三丸,空心,棗湯、米飲、井花水、人參湯任下。量病輕重,增至五七丸。忌豬羊血、綠豆粉、冷滑之物。

白話文:

【靈砂丸】

製作方法詳細記載於《丹溪心法附餘》。

所需材料:水銀(約500克)、硫磺(約160克)。將這兩種藥材放入新的鍋內炒製,使其成為砂粒狀,再放入水中,使用火爐煅燒研磨成粉末。用糯米熬成的糊狀物製成丸子,大小如同芝麻,每次服用三粒,應在空腹時服用,可用棗子煮的湯、米湯、井裡的清水或是人參湯來送服。根據病情的輕重,可增加至五到七粒。需避免食用豬肉、羊肉的血液、綠豆粉以及冰冷或性質寒涼的食物。

7. 黃連豬肚丸

黃連(去須),粟米,栝蔞根,茯神(各四兩),知母,麥冬(去心,各二兩),上為細末,將大豬肚一個洗淨,入藥於內,以線縫口,置甑中炊極爛,取出藥別研。以豬肚為膏,再入煉蜜搜和前藥,杵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參湯下。(又方加人參、熟地、乾葛。又方除知母、粟米,用小麥。)

白話文:

【黃連豬肚丸】

取黃連(去除鬚部)、粟米、栝蔞根、茯神(以上各四兩)、知母、麥冬(去除心部,各二兩)。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。選取一個大的豬肚,徹底清洗乾淨後,把藥粉放入豬肚內,用線縫合豬肚開口。將縫好的豬肚放入蒸鍋中,蒸至極其軟爛。然後取出豬肚中的藥物另研。

以豬肚煮出的汁液作為膏狀基質,再加入煉製的蜂蜜,與前面的藥粉混合,攪拌均勻後,製成大小如同梧桐籽般的丸藥。每次服用時,取五十粒丸藥,以參湯送服。

(另有一個配方,會額外添加人參、熟地、乾葛。另一個配方則是不使用知母、粟米,而改用小麥。)

8. 忍冬丸

忍冬草(不以多少,根莖花葉皆可用之,勿犯鐵器,生者效速),上以米麴酒於瓶內浸,以糠火煨一宿,取出曬乾,入甘草少許,為末,即以所浸酒煮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至百丸,酒飲任下。

白話文:

【忍冬丸】

所需材料為忍冬草,用量不限,其根、莖、花、葉均可使用,但處理時避免使用鐵製器具,新鮮的草藥效果更佳。將忍冬草放入瓶中,倒入米麴酒浸泡,再以糠火煨燉一夜後,取出並在太陽下曬乾。加入少量甘草,一同研磨成粉末,再用先前浸泡過的酒煮成糊狀,以此糊狀物製成大小如同梧桐子的丸狀藥物。每次服用五十至一百粒,可配以酒或飲料一同吞服。

這就是忍冬丸的製作與服用方式。

9. 參朮飲

人參,乾山藥,蓮肉(去心),白扁豆(去皮,薑汁浸,炒,各一斤半),白朮(於潛者,二斤),桔梗(炒令黃色),砂仁,白茯苓(去皮),薏苡仁,炙甘草(各一斤),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米湯調下,或加薑、棗煎服。或棗肉和藥丸,如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空心,用米湯送下。或煉蜜丸,如彈子大,湯化下。

白話文:

【參朮飲】

成分包括:人參,乾山藥,蓮子肉(要去掉蓮心部分),白扁豆(需去掉外皮,並用薑汁浸泡後炒熟,用量各一斤半),白朮(選用於潛產的,用量二斤),桔梗(炒至呈黃色),砂仁,白茯苓(要去皮),薏苡仁,以及炙甘草(這些成分各用一斤)。所有材料研磨成細粉。

服用方式如下:每次服用兩錢,以米湯調勻吞服。或者加入薑與棗一同煎煮後服用。亦可將藥材與棗肉攪拌成丸,大小約同桐子,每次服用七十粒,空腹時以米湯送服。另外,還能將藥材與蜂蜜熬製成丸,大小如同彈珠,服用時以熱水融化後吞服。

10. 黃耆飲

(一方無栝蔞,有天冬、人參、烏梅。)

黃耆(蜜炙),茯苓(去皮木),栝蔞根,麥門冬(去心),生地黃,五味子,炙甘草(各一錢半)水二鍾,煎一鍾,食遠服。

白話文:

這是一種名為「黃耆飲」的古方藥劑,其一種配方裡不包含栝蔞,但有天冬、人參和烏梅。

具體的成分和份量如下:蜜炙黃耆、去皮木的茯苓、麥門冬(需去除心部)、生地黃、五味子、炙甘草,這些材料各需一錢半。用兩杯的水量來煎煮,最後煎至剩一杯的藥汁。應在飯後一段時間再服用此藥。

11. 七珍散

人參,白朮,黃耆(蜜炙),山藥,白茯苓,粟米(微炒),甘草(各等分),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薑、棗煎服。如故,不思飲食,加扁豆一兩,名八珍湯。

白話文:

[七珍散]

內容:人參、白朮、黃耆(蜂蜜炒過)、山藥、白茯苓、粟米(輕微炒過)、甘草(以上各藥物份量相同)。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薑和棗來煎煮服用。

如果病情沒有改善,對食物還是沒有胃口,可以再加入扁豆一兩,這種配方就叫做八珍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