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夢瑤

《醫碥》~ 卷之六·諸方(上)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·諸方(上) (2)

1. 防風丸

防風(洗),川芎,天麻(去苗,酒浸一宿),甘草(炙,各二兩),硃砂(半兩,研,水飛),上為末,煉蜜為丸,每兩作十丸,以硃砂為衣,每服一丸,荊芥湯化服,茶,酒嚼下亦得,無時。

白話文:

【防風丸】

所需藥材如下:防風(需先清洗乾淨)、川芎、天麻(要去除其苗部,並用酒浸泡一夜)、甘草(需經火烤,各取二兩)、硃砂(取半兩,研磨細緻後,用水飛法處理)。

將以上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然後加入煉製過的蜂蜜揉成丸狀,每兩的藥粉可做十顆藥丸。藥丸外層再裹上硃砂作為外衣。

服用方式:每次服食一丸,可用荊芥湯溶解藥丸後服用,或者以茶、酒配著咀嚼吞下均可,服用時間不限。

2. 祛風丸

半夏曲,荊芥(各四兩),槐角子(炒),白礬(生),橘紅,硃砂(各一兩),上為末,薑汁糊丸,每服五六十丸,生薑、皂角子仁湯下,日三服。

白話文:

【祛風丸】

內容如下:使用半夏曲和荊芥各四兩,槐角子炒過後,加上生的白礬,橘紅,以及硃砂各一兩,將這些材料全部研磨成粉末後,用薑汁做成藥丸。每次服用約五六十粒,需配以生薑及皁角子仁煮成的湯一同吞服,每日需服用三次。

3. 導痰湯

半夏(湯洗七次,四兩),天南星(炮,去皮),枳實(去穰,麩炒),赤茯苓(去皮),橘紅(各一兩),甘草(炙,半兩),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姜十片,煎八分,食後溫服。

白話文:

【導痰湯】

內容如下:半夏先用湯清洗七次,然後取四兩;天南星經過炮製並去除外皮;枳實要去除瓤部,再用麥麩炒過;赤茯苓也要去除外皮;橘紅各取一兩;最後,甘草需經過炙烤,取半兩。以上所有藥材都應切碎備用。每次服用時,取四錢藥材,加入一碗水,再放入十片薑,煎至剩下八分水量,待溫熱後,在飯後服用。

希望這對你有幫助!

4. 導痰丸

(《玄珠》)

大半夏(六兩,分作三分:一分用白礬一兩為末浸水,一分用肥皂角一兩為末浸水,一分用巴豆肉一百粒為末浸水),上件,余藥在下,以半夏在上,浸至十日或半月,要常動水,令二藥相透,次相合處,揀去巴豆並皂角,將余水以慢火煮令水乾,取出半夏切,搗碎,曬乾,或陰乾亦佳,後入:甘遂(制),百藥煎(各二兩),全蠍,殭蠶(各一兩),上為細末,薄糊丸,如桐子大,每服十丸或十五丸,亦量人虛實,白湯下。

白話文:

【導痰丸】

(出自《玄珠》)

取大量半夏(約六兩),分成三等份:其中一份用一兩的白礬磨成粉末浸泡於水中;一份用一兩的肥皂角磨成粉末浸泡於水中;另一份用一百粒的巴豆肉磨成粉末浸泡於水中。把其他藥材放在下面,半夏則放在上面,浸泡約十天到半月左右,需經常更換水,讓藥物之間相互滲透。然後,將浸泡過的巴豆和皁角挑出,剩下的水以小火煮至水分蒸發完畢,取出半夏切成小塊,搗碎,晾乾,或陰乾也可以。接著加入:甘遂(已加工過)、百藥煎(各二兩)、全蠍、殭蠶(各一兩),全部研磨成細末,再用稀麵糊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丸狀,每次服用十至十五粒,依個人體質調節,以白開水送服。

以上就是導痰丸的製作方法和服用方式。

5. 小黃丸

南星(湯洗),半夏(湯洗),黃芩(各一兩),上為細末,薑汁浸,蒸餅為丸,桐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,生薑湯下,食後。

白話文:

【小黃丸】

內容:取南星和半夏,先用熱水清洗過,再與黃芩(三種藥材各一兩)一起磨成細粉。然後用薑汁浸泡這些藥粉,並以蒸熟的小麥麵團製成丸狀,大小如桐子。每次服用時,應吃下五十至七十粒這種藥丸,需配以薑湯吞服,且應在飯後服用。

6. 滾痰丸

大黃(蒸少頃,翻過再蒸少頃,即取出,不可過),黃芩(各八兩),青礞石(硝煅如金色,一兩),沉香(五錢),為末,水丸,梧子大,白湯,食後空心服。(水瀉、孕婦忌服。)

白話文:

【滾痰丸】

內容:取大黃,先蒸煮片刻,翻面後再蒸片刻,隨即取出,注意不要蒸過頭。黃芩,兩種材料各準備八兩。青礞石,需經硝煅處理至呈金色,用量為一兩。另備沉香五錢。將上述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水製成丸狀,大小約為梧桐子般。服用時以白開水送下,應在餐後或空腹時服用。(但若患有水瀉或處於懷孕期的婦女則不宜服用。)

7. 清心滾痰丸

熟大黃(四錢),黃芩(四錢),礞石(五分),沉香(二分半),牙皂(五分),犀角(五分),麝香(五釐),硃砂(五分),水糊丸

白話文:

【清心滾痰丸】

成分包括:熟大黃四錢,黃芩四錢,礞石五分,沉香二分半,牙皁五分,犀角五分,麝香五釐,硃砂五分。將這些藥材用水調成糊狀後製成丸藥。

8. 控涎丹

甘遂(去心),紫大戟(去皮),白芥子(真者,各等分),上為末,煮糊丸,如桐子大,曬乾,臨臥淡薑湯或熟水下五七丸至十丸。痰猛氣實,加丸數不妨。

白話文:

【控涎丹】

內容:使用時要去除甘遂的核心部分,去掉紫大戟的外皮,選用真實無雜的白芥子,這三種藥材各取等量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後,用煮熟的糊狀物製成藥丸,大小像梧桐子一樣。然後將藥丸晾乾。在睡前,可以用淡淡的薑湯或是溫熱的開水吞服五到七顆藥丸,最多不超過十顆。如果痰多且體質壯實的人,可以酌情增加藥丸的數量,無需過於擔心。

9. 白朮丸

南星,半夏(各一兩,俱湯洗),白朮(一兩半),為細末,湯浸蒸餅為丸,梧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,食後薑湯下。

白話文:

【白朮丸】

內容:取南星和半夏各一兩,兩者皆需經過湯洗處理,再取白朮一兩半。將這三種藥材磨成細粉,用湯浸濕的蒸餅作為黏合劑製成丸藥,大小如梧桐籽。每次服用五十至七十顆,飯後以薑湯送服。

10. 小胃丹

芫花(好醋拌勻過一宿,於瓦器內不住手攪炒令黑,不可焦),甘遂(濕麵裹,長流水浸半日煮,曬乾,各半兩),大黃(濕紙裹煨,勿令焦,切,焙乾,再以酒潤炒熟焙乾,一兩半),大戟(長流水煮一時,再用水洗,曬乾,半兩),黃柏(炒,三兩),上為末,以白朮膏丸,如蘿蔔子大,臨臥津液吞下,或白湯送下。(丹溪用粥丸。)

白話文:

【小胃丹】

藥材如下:芫花(需用好的醋拌均,放置一夜,然後在陶罐內不停攪拌炒至黑色,但不能炒焦)、甘遂(需用濕麵包裹,放在流水中浸泡半天後煮熟,曬乾,各取半兩)、大黃(需用濕紙包住煨烤,避免燒焦,切成片後烘乾,再用酒浸泡炒熟後烘乾,取一兩半)、大戟(需在流水中煮一小時,再用水清洗,曬乾,取半兩)、黃柏(需炒製,取三兩)。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使用白朮膏搓成丸狀,大小約如蘿蔔籽,於睡前用唾液吞服,或者用開水送服。(丹溪先生則是用粥來搓丸。)

11. 玉粉丸

南星,半夏(各一兩,俱湯洗),橘皮(去白,二兩),上為細末,湯浸蒸餅為丸,如桐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,人參生薑湯下,食後。

白話文:

【玉粉丸】

內容:取南星和半夏各一兩,都需要先用熱水清洗乾淨;再取兩兩的橘皮,要去除內層白色的部份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末,然後用熱水浸泡過的蒸餅作為粘合劑,搓揉成像桐子一樣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時,可吃五到七十粒,最好搭配人參生薑煮的湯一起服用,並且在飯後食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