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碥》~ 卷之六·諸方(上) (3)
卷之六·諸方(上) (3)
1. 治瘴木香丸
牽牛(一斤,淘去浮者,焙,搗取末四兩,別頓),雞心檳榔,陳橘紅(各二兩),青木香,人參,熟附子,厚朴(制),官桂(去粗皮),京三稜,羌活,獨活,乾薑(炮),甘草(炙),川芎,川大黃(銼,焙),芍藥(各半兩),肉豆蔻(六個),上為末,瓷器密收,臨用秤牽牛末一兩,諸藥末共一兩研和,煉蜜丸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橘皮煎湯下,以通利為度。
白話文:
【治療瘴氣的木香丸製法】
先取一斤的牽牛子,洗淨後篩去浮在水面的,烘培乾燥後磨成粉,取出四兩的粉放置一邊。另取雞心檳榔、陳年橘紅各二兩。再取青木香、人參、熟附子、經過處理的厚朴、去掉粗皮的官桂、京三稜、羌活、獨活、炮製過的乾薑、炙過的甘草、川芎、切成小片並烘培過的川大黃、芍藥各半兩,以及六個肉豆蔻。將以上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,放入瓷器內密封保存。
使用時,先秤出一兩的牽牛子粉末,再秤出一兩的其他藥材粉末,混合均勻。加入煉製的蜂蜜搓揉成桐子大小的丸狀。每次服用二十顆,用橘皮煮的湯水送服,以達到通腸利便的效果為準則。
2. 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根湯
(渴者宜之。亦治勞瘧,勞則氣張,火升津液衰少。)
柴胡,黃芩,人參,甘草,栝蔞根,薑、棗煎。
白話文:
(這方劑適合用於口渴的人。同時也能治療勞力過度導致的瘧疾,勞累會使氣血擴張,火氣上升,進而導致身體的津液減少。)
所需藥材包括:柴胡、黃芩、人參、甘草、栝蔞根,再加上薑和棗一起煎煮。
3. 人參柴胡飲子
(內熱便結者宜之。)
人參,柴胡,黃芩,甘草,大黃,當歸,芍藥,上為末,每服三錢,水一碗,生薑三片,煎七分,溫服。
白話文:
[人參柴胡飲子]:適合於有內熱且排便困難的人。
藥材包括:人參、柴胡、黃芩、甘草、大黃、當歸和芍藥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時取三錢的藥粉,加入一碗水,再放入三片生薑一起煎煮,待水量剩下約七分時熄火,趁溫熱時服用。
4. 柴樸湯
(挾痰濕及食滯者宜之。)
柴胡,獨活,前胡,黃芩,蒼朮,厚朴,半夏曲,白茯,藿香,甘草,陳皮,姜三片,水煎。氣弱加參、術,食不化加神麯、山楂、麥芽。
白話文:
[柴樸湯]適用於夾雜有痰濕和消化不良的情況。
藥材包括:柴胡、獨活、前胡、黃芩、蒼朮、厚朴、半夏曲、白茯苓、藿香、甘草、陳皮,再加上三片薑,用水煎煮服用。如果氣虛可再加入人參和白朮;若是食物不易消化,則可以額外添加神麯、山楂、麥芽。
5. 柴苓湯
(挾濕而小便不利者宜之。)
豬芩,茯苓,白朮,澤瀉,桂枝(此名五苓散),合小柴胡湯。
白話文:
所使用的藥材包括:豬苓、茯苓、白朮、澤瀉、桂枝(這些藥材組成的方劑稱為五苓散),再配合小柴胡湯一起使用。
6. 柴平湯
(有食積、濕痰者宜之。)
蒼朮,厚朴,陳皮,甘草(名平胃散),合小柴胡湯。
白話文:
這個處方包含蒼朮、厚朴、陳皮和甘草,這四味藥合起來被稱為平胃散,再結合小柴胡湯一起使用。
也就是說,如果有人消化不良,或是體內有濕氣導致痰多,可以考慮用這個叫做「柴平湯」的中藥方。這個方子是由平胃散和小柴胡湯組合而成的。
7. 柴胡四物湯
(婦人及血虛者宜之。)
當歸,生地,白芍,川芎(名四物湯),合小柴胡湯。
白話文:
其成分包含當歸、生地、白芍、川芎,這四種藥材合在一起被稱為四物湯,再與小柴胡湯結合使用。」
8. 分理湯
(陰陽錯雜者宜之。)
柴胡,升麻,葛根,羌活,防風(以此五味,升陽達表,使離於陰,則外不寒),知母,石膏,黃芩(以此三味,引陰下降,使離於陽,則內不熱),豬苓(以分理陰陽,使不得交併),穿山甲(以引經),甘草(以和之),按此方所指陰陽,俱以本身陰陽之氣言,即《內經》陰氣上入陽中則惡寒,陽氣下入陰中則惡熱之說也。與瘧疾寒熱之理頗異,而意可相通,故分理而效。
又豬苓利濕降濁也,濁降則清升,亦有分理陰陽之義。
白話文:
這款「分理湯」適合用在陰陽混亂的情況。
藥材包含:柴胡、升麻、葛根、羌活、防風,這五種藥材能提升陽氣,讓它們從陰氣中分離出來,這樣身體外面就不會感到寒冷;知母、石膏、黃芩,這三種藥材可以引導陰氣向下,讓它們從陽氣中分開,這樣身體內部就不會過熱;豬苓,用來分離陰陽,防止兩者混在一起;穿山甲,用來導引經絡;甘草,用來調和整體。
這個配方中的陰陽,指的是人體內的陰氣和陽氣。正如《內經》所說,當陰氣進入到陽氣中,人就會感到寒冷;當陽氣進入到陰氣中,人就會感到燥熱。雖然這個配方的原理和瘧疾的寒熱情況有所不同,但兩者在處理陰陽失衡的問題上有相通之處,因此對於調節陰陽失衡有其功效。
另外,豬苓有利尿去濕的功效,濕氣下降,清氣上升,這也是在調理陰陽的一種方式。
9. 舉陷湯
(邪陷陰分者宜之。)
用前方上五味升舉下陷之陽,而用桃仁、紅花、四物引此五者入血分取陽以出,而以豬苓分隔之。
白話文:
[舉陷湯],適用於邪氣深陷於體內陰分的情況。
使用前頭提到的五種藥材來提升體內下陷的陽氣,再配合桃仁、紅花及四物湯,引導這五種藥材進入血液中,從中抽取陽氣使其釋放出來,最後利用豬苓來進行分隔作用。
10. 交加雙解飲子
(治瘴瘧。)
肉豆蔻,草豆蔻(各二枚。一枚用水和麵裹煨,一枚生用),厚朴(二寸,一半用薑汁浸炙,一半生用),大甘草(二兩,一半炙用,一半生用),生薑(二塊,如棗大,一塊濕紙里)煨,一塊生用)分兩服,水煎。按治瘧之藥,多冷熱互用,生熟相參者,以病有寒熱,故以此調和陰陽,此義宜知。
白話文:
這是一種用於治療熱帶瘧疾的方劑,名為「交加雙解飲子」。
所需藥材如下:肉豆蔻和草豆蔻各取兩顆,其中一顆用水和麵糊包裹後煨烤,另一顆則直接生用;厚朴取二寸長,一半需用薑汁浸泡並炒製,另一半則直接生用;大甘草取二兩,一半需炒製,另一半則直接生用;生薑取兩塊,大小如棗,其中一塊包在濕紙中煨烤,另一塊則直接生用。以上藥材分兩次服用,用水煎煮。
需要注意的是,治療瘧疾的藥方大多會同時使用性質冷熱不同的藥材,以及生熟不同的處理方式,這是因為瘧疾病狀本身具有寒熱交替的特性,所以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來調和陰陽,達到治療的效果,這是中醫學中的重要理論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