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碥
中醫古代典籍:醫碥
作者:何夢瑤
朝代:清朝
基本介紹:
綜合性醫書。七卷。清·何夢瑤撰。刊於1751年。碥,是上馬上車的踏腳石。何氏借碥石喻為習醫之階梯,故以《醫碥》為書名。本書是一部基礎臨床結合的醫學門徑書。卷一為基礎理論部分,略述臟腑、經絡、陰陽、水火、寒熱、補瀉等概說;卷二-四分述內科雜病證治,其主論能綜合張仲景、劉河間、李東垣、朱丹溪諸家學說,對病證的分析,說理明白曉暢,頗多個人見解;卷五為四診;卷六-七成方輯錄。所選方劑切合臨床實用。現存初刻本等清刻本石印本及《醫方全書》本。
重新編輯及補充內容:
《醫碥》是清朝何夢瑤所著的一部綜合性醫書。全書共七卷,內容涵蓋了中醫基礎理論、內科雜病證治、四診、成方輯錄等方面。
在基礎理論部分,何夢瑤首先對中醫的基本概念進行了闡述,包括臟腑、經絡、陰陽、五行、四氣、生克制化等。在此基礎上,他又對中醫的診斷方法、治療方法、養生方法等進行了論述。
在內科雜病證治部分,何夢瑤分門別類地論述了各種內科疾病的證治方法。他對各個疾病的病因、病機、症狀、診斷、治療等進行了詳細的分析,並提出了自己的治療方案。
在四診部分,何夢瑤對望、聞、問、切四診的方法進行了詳細的論述。他指出,四診是診斷疾病的重要手段,醫生在診斷疾病時,要根據患者的四診表現,全面分析病情,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。
在成方輯錄部分,何夢瑤收錄了大量臨床常用的方劑。這些方劑都是經過反覆驗證的,具有良好的療效。何夢瑤在收錄這些方劑時,還對其進行了詳細的分析,指出了每個方劑的適應症、用法用量等。
《醫碥》是一部內容豐富、實用性強的醫學著作。它對中醫基礎理論、內科雜病證治、四診、成方輯錄等方面都有詳細的論述,是研究中醫學的重要文獻。
現存的《醫碥》版本有初刻本、清刻本、石印本等。其中,初刻本是何夢瑤親自校訂的版本,是研究《醫碥》最為重要的版本。清刻本和石印本都是根據初刻本翻刻的,內容與初刻本基本相同。
《醫碥》在清朝曾經廣泛流傳,對後世中醫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。在《醫碥》問世之後,出現了大量以《醫碥》為基礎的醫學著作。這些著作對《醫碥》的內容進行了補充和完善,使《醫碥》的影響更加廣泛。
《醫碥》是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醫學著作。它對中醫基礎理論、內科雜病證治、四診、成方輯錄等方面都有詳細的論述,是研究中醫學的重要文獻。同時,《醫碥》也是一部具有重要臨床價值的醫學著作。它收錄了大量臨床常用的方劑,具有良好的療效。因此,《醫碥》是一本值得中醫學工作者和學生研讀的醫學著作。
自序
趙序
辛序
凡例
- 卷之一·雜症
- 卷之二·雜症
- 瘟疫雜病論
- 卷之三·雜症
- 卷之四·雜症
- 卷之五·四診
- 望色
- 問證
- 切脈
- 卷之六·諸方(上)
- 諸方門目(上)
- 諸中
- 傷風
- 瘟疫
- 瘧疾
- 勞倦
- 虛損
- 消渴
- 肺癰
- 補遺
- 卷之七·諸方(下)
- 諸方門目(下)
- 遺尿不禁
- 厥
- 陽痿
- 方後附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