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夢瑤

《醫碥》~ 卷之六·諸方(上)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·諸方(上) (1)

1. 來復丹

硝石(一兩,同硫黃為末,入瓷碟內,以微火炒,用柳棍攪,不可火太過,恐傷藥力,再研極細,名二氣末),太陰玄精石(研,飛),舶上硫黃(透明者,各一兩),五靈脂(水澄去砂,曬乾),青皮(去白),陳皮(去白,各二兩),上用五靈脂、二橘皮為末,次入玄精石末及前二氣末拌勻,好醋打糊為丸,豌豆大,每服三十丸,空心米飲下。

白話文:

【來復丹】

配方如下:取硝石一兩,與硫磺一同研磨成粉末,放入瓷盤中,以小火慢炒,同時使用柳木棍攪拌,需注意火候不可太大,以免影響藥效,炒後再進一步研磨至極細,此粉末命名為「二氣末」。另外取等量的太陰玄精石,先研磨再進行飛粉處理;以及舶來的透明硫磺,同樣各取一兩。再取五靈脂,用水洗淨後晾乾,去掉其中的砂質;以及青皮和陳皮,皆需去掉白色部分,各取二兩。

以上材料中,先將五靈脂、青皮、陳皮三者研磨成粉末,然後加入太陰玄精石粉末以及先前製備的「二氣末」,充分混合均勻。最後使用好醋調成糊狀,製成豌豆大小的藥丸。服用時,每次取三十粒藥丸,空腹時以米湯送服。

2. 郤暑散

赤茯苓(去皮),甘草(生,各四兩),寒食麵,姜(各一斤),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不拘時,新汲水或白湯調服。

白話文:

【郤暑散】

內容:取赤茯苓(需先去皮)、生甘草,兩者份量皆為四兩;寒食麵、新鮮薑,兩者份量各為一斤。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時取兩錢粉末,服用時間不受限制,可用新抽取的井水或是白開水來調和飲用。

【郤暑散】

內容:使用赤茯苓(需去除外皮)和生甘草,兩者的重量各為四兩;寒食麵和薑,兩者的重量各為一斤。將所有材料都磨成細小的粉末。每次服用時取兩錢的粉末,服用時間無特定限制,可以隨時服用,調和服用的液體可以用新抽取的井水或是普通的白開水。

3. 大順散

甘草(銼寸長,三十斤),乾薑,杏仁(去皮尖,炒),肉桂(去粗皮,各四斤),上先將甘草用白砂炒及八分黃熟,次入乾薑同炒令姜裂,次入杏仁同炒令杏仁不作聲為度,用篩篩淨,後入桂一處搗羅。每服二錢,水一鍾,煎七分溫服。如煩躁,井花水調服,不拘時,以沸湯點服亦得。

白話文:

【大順散】

內容如下:使用三十斤的甘草,切成一寸長;乾薑、去皮尖並炒過的杏仁,以及去掉粗皮的肉桂,這三種材料各四斤。

首先,把甘草放到白砂中炒至八分黃熟,然後再加入乾薑一起炒到乾薑開始裂開,最後放入杏仁一起炒,直到杏仁炒到沒有聲音為止。炒好後,用篩子過濾掉殘渣,然後再加入肉桂,一起研磨成粉。

每次服用兩錢,用一杯水煎煮至剩七分水量,趁溫熱服用。如果感到煩躁,可以使用井水調和服用,時間不限,也可以用熱水沖泡服用。

4. 枇杷葉散

枇杷葉(去毛,炙),陳皮(湯浸,去穰,焙),丁香,厚朴(去皮,塗薑汁炙,各半兩),白茅根,麥門冬(去心),乾木瓜,甘草(炙,各一兩),香薷(七錢半),上搗羅為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生薑三片,煎七分,溫服,溫湯調服亦得。如煩躁,用井花水調下。小兒三歲以下可服半錢,更量大小加減。

白話文:

【枇杷葉散】

成分包括:枇杷葉(去除絨毛後烘烤)、陳皮(用水浸泡,去除內瓤,再烘乾)、丁香、厚朴(剝除外皮,塗上薑汁後烤製,各取半兩)、白茅根、麥門冬(去心)、乾木瓜、甘草(烘烤過,各取一兩)、香薷(取七錢半)。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。

每次服用時,取兩錢的藥粉,加入一杯水,再放入三片生薑一起煎煮至剩下約七分之一杯,趁熱服用,也可以用溫水調勻後飲用。如果患者有煩躁的情況,可以使用井裡的冷水來調和藥粉服用。

對於三歲以下的小孩,每次服用量應減半至半錢,具體用量需根據孩子的實際年齡及體重適當增減。

5. 二氣丹

硝石,硫黃(各等分),上為末,於銀石器內火炒令黃色,再研,用糯米糊丸,如桐子大,每服四十丸,不拘時,新井水送下。

白話文:

【二氣丹】

藥材:硝石,硫磺(兩者份量相等)。

製作方法: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然後在銀或石製的容器中以火加熱至呈黃色,之後再進一步研磨細緻,使用糯米熬成的糊狀物製成藥丸,大小約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四十顆,服用時間無特定限制,以新抽取的井水吞服。

6. 香薷飲

香薷(一兩),厚朴(薑汁炒),扁豆(炒,五錢),冷服。熱盛加黃連。

白話文:

【香薷飲】

內容:使用一兩的香薷,厚朴用薑汁炒過,再用五錢的扁豆也進行炒製。此藥應冷服。如果體內熱氣過盛,可添加黃連。

【香薷飲的配方】

內容:取一兩的香薷,將厚朴用薑汁炒過,另取五錢的扁豆也進行炒製。服用時應該是冷的。若體內熱氣太重,可以額外加入黃連。

7. 六味香薷飲

(即前方加茯苓、甘草、木瓜。)

白話文:

「六味香薷飲的配方是在原本的基礎上,再加入茯苓、甘草和木瓜這三種材料。」

8. 十味香薷飲

(即六味香薷飲加陳皮、白朮、人參、黃耆。)

白話文:

這就是說:「十味香薷飲」是在「六味香薷飲」的基礎上,額外添加了陳皮、白朮、人參和黃耆四種成分。

9. 縮脾飲

縮砂仁,烏梅肉(淨),草果(煨,去皮),炙甘草(各四兩),乾葛(銼),白扁豆(去皮炒,各二兩)每服四錢,水一碗,煎八分,水沉冷服以解煩。或欲熱欲溫任意服,代熟水飲之極妙。

白話文:

【縮脾飲】

所需材料如下:縮砂仁、去核並清理乾淨的烏梅肉、經過烘烤去皮的草果以及炙甘草(這四樣各四兩),以及切成細條狀的乾葛和去皮炒過的白扁豆(這兩樣各二兩)。

每次服用時,取四錢的藥材,加入一碗水,煎煮至剩下八分之一碗的水量。待藥汁自然冷卻後服用,可有效緩解煩躁感。若希望熱飲或是溫飲,則可依個人喜好調整,用來替代熱開水飲用效果極佳。

10. 香薷湯

白扁豆(炒),茯神,厚朴(去粗皮,銼,薑汁炒,各一兩),香薷(二兩),甘草(炙,半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不拘時,沸湯點服,鹽湯亦可。

白話文:

【香薷湯】

內容如下:炒過的白扁豆,茯神,去了粗皮並用薑汁炒過的厚朴,以上各取一兩;香薷取二兩;炙過的甘草取半兩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時取兩錢,不限時間,可用熱水沖泡服用,也可以用加了鹽的熱水服用。

11. 生脈散

人參(五錢),五味子,麥門冬(各三錢),上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這則古文中醫配方現代白話文的解釋是:「使用人參五錢,五味子三錢,以及麥門冬三錢,將這些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。」這就是「生脈散」的製作與服用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