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夢瑤

《醫碥》~ 卷之六·諸方(上)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·諸方(上) (6)

1. 《三因》白散子

大附子(去皮臍,生),滑石(桂府者,各半兩),製半夏(七錢半),上為末,每服二錢,水二盞,姜七片,蜜半匙,煎七分,空心冷服。

白話文:

使用大附子(需去除外皮和頂端,且為生的)、滑石(需選用桂府產的,兩種材料各半兩)、製半夏(七錢半)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時取兩錢的藥粉,加入兩杯水中,再放入七片薑和半匙的蜂蜜,煎煮至只剩下約七分水量後,在空腹時冷飲。

2. 天麻丸

附子(一兩,炮),天麻(酒浸三宿,曬乾),牛膝(酒浸一宿,焙乾),萆薢(另研),玄參(各六兩),杜仲(七兩,炒去絲),當歸(十兩,全用),羌活(十兩或十五兩),生地黃(十六兩),獨活(五兩),上為末,煉蜜丸,桐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,病大者加至百丸,空心食前溫酒或白湯下。平明服藥,日高飢則食,不飢且止。

大忌壅塞,失於通利,故服藥半月,稍覺壅塞,以七宣丸(見大便不通。)疏之。

白話文:

【天麻丸】

配方如下:附子(炮製後一兩),天麻(用酒浸泡三天三夜,然後曬乾),牛膝(用酒浸泡一夜,然後烘乾),萆薢(另外研磨),玄參(各六兩),杜仲(炒製去除絲狀物,共七兩),當歸(全部使用,共十兩),羌活(可用十兩或十五兩),生地黃(十六兩),獨活(五兩)。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後,用煉製的蜂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狀,每次服用五十到七十顆,病情嚴重者可增加至一百顆,應在空腹時,用溫酒或是白開水送服。最好在清晨服用藥物,等到太陽升高感到飢餓時再進食,若無飢餓感則可暫緩。

需特別注意避免身體壅塞,失去通利,因此服用藥物半個月後,若感覺有些許壅塞,可用七宣丸(詳見治療大便不通的藥方)來幫助疏通。

3. 白薇湯

白薇,當歸(各六錢),人參(三錢),甘草(一錢半),分二帖,水煎服。治產後汗多鬱冒,亡血發厥等證。

白話文:

【白薇湯】

內容:使用白薇、當歸(兩者各用約18克)、人參(約9克)、甘草(約4.5克)。這些材料分作兩劑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主要用於治療產後出汗過多導致的氣鬱和頭暈,以及因失血過多而引起的突然昏厥等症狀。

4. 倉公散

瓜蒂,藜蘆,白礬,雄黃,各等分,為末,每用少許吹鼻取嚏。內服白薇湯,治產後血厥而冒。(血厥,去血太多而暈倒也。)

白話文:

【倉公散的製備與使用方法】

所需材料有:瓜蒂、藜蘆、白礬和雄黃,這些材料需準備同等份量,然後研磨成粉末。每次使用時,只需取少量的粉末吹入鼻中,讓使用者或打噴嚏。

另外,還需內服白薇湯,主要用於治療產後因失血過多導致的血厥(即因大量失血而產生的昏厥現象)。

這就是[倉公散]的相關內容。

5. 排風湯

白蘚皮,當歸(酒浸一宿),肉桂(去粗皮),芍藥(白者),甘草(炒),杏仁(去皮尖,麩炒),防風,芎藭,白朮(各二兩),獨活,麻黃(去根節),茯苓(去皮,各三兩),上為粗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姜四片,煎八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。

白話文:

【排風湯】

藥材成分包括:白蘚皮、當歸(需用酒浸泡一夜)、肉桂(去除粗糙外皮)、白芍、甘草(炒過)、杏仁(去皮去尖,再用麩炒)、防風、芎藭、白朮(以上各兩份),以及獨活、麻黃(去除根節)、茯苓(去皮,以上各三份)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粗末。

每次服用時,取三錢藥末,加入一盞半的水,再放入四片薑,煮至剩下八分水量,然後濾掉渣滓,趁溫熱時服用,服用時間不受限制。

6. 四生散

黃耆,川羌活,蒺藜(沙苑者),白附子(各等分,生用),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薄荷酒調下。

白話文:

【四生散】

內容:使用黃耆、川羌活、蒺藜(需使用沙苑產的)、白附子(以上各成分份量相等),這些藥材皆保持生態未經炮製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時取兩錢的份量,用薄荷酒調和後服用。

7. 換骨丹

槐莢子(生,即槐角),人參,桑白皮,蒼朮,白芷,何首烏,蔓荊子,威靈仙,防風(各二兩),五味子,苦參,香附,川芎(各一兩),麝香(二錢),龍腦(二錢,另研,一本無)

上十四味為細末,入麝、腦令勻,又用麻黃十斤去根節,天河水三石三斗,熬至六斗,濾去滓,再煎至二升半,入銀石器內熬成膏,入前藥和勻,杵三五千下,每一兩作十丸,硃砂為衣。每服一丸,先搗碎,酒一盞,自晨浸至晚,食後臨臥攪勻服之。神清無睡是藥之驗,再服須更隔五日服之。

如中風無汗宜服,若體虛自汗服之,是重亡津液也。若風盛之人,當於密室溫臥取汗。

白話文:

這份古方名為「換骨丹」,其成分包括:槐角、人參、桑白皮、蒼朮、白芷、何首烏、蔓荊子、威靈仙、防風(各二兩)、五味子、苦參、香附、川芎(各一兩)、麝香及龍腦(各二錢)。將上述十四種藥材研磨成細粉,加入麝香與龍腦調勻。另取十斤麻黃,去除根節部分,以三石三斗的天河水熬煮至剩六鬥,過濾掉渣滓後,再次煎煮至剩兩升半,倒入銀或石質容器內熬成膏狀,再與先前的藥粉混合均勻,用力杵搗三到五千次,最後將藥膏分成每兩作十丸,以硃砂裹衣。

服用方法為:每次服用一丸,需先將藥丸搗碎,並浸泡在一杯酒中從早晨至晚上,飯後睡前將酒與藥丸攪勻後服下。如果服用後感到精神清爽且無倦意,表示藥效顯著,但若要再次服用,需間隔五日。

此藥適用於中風無汗的情況,若體質虛弱且自汗不止者服用,可能會導致津液過度流失。對於風邪較盛的人,在服藥後應在溫暖且封閉的房間裡休息,以便發汗。

8. 清陽湯

黃耆,當歸身,升麻(各二錢),葛根(一錢半),炙甘草,紅花,黃柏(酒炒),桂枝(各一錢),蘇木,生甘草(各五分),㕮咀作一服,酒三盞,煎至一盞三分,去滓稍熱食前服訖,以火熨摩緊急處即愈。夫口喎筋急者,是經脈血絡中大寒,此藥少代燔針劫刺,破惡血以去凝結,內泄衝脈之火熾。

白話文:

【清陽湯】

內容:黃耆、當歸身、升麻各用二錢,葛根用一錢半,炙甘草、紅花、黃柏(經過酒炒)、桂枝各用一錢,蘇木和生甘草各用五分。將這些藥材切碎後混合為一份藥材。使用三杯的酒來煎煮,煮至剩下一杯又三分之一的量,然後濾掉藥渣。趁熱在飯前服用。服用完畢後,用熱敷的方式在病情嚴重的地方按摩,即可見效。

通常嘴巴歪斜和肌肉緊繃的情況,多是由於體內的經脈和血液中的寒氣過重所導致。此藥方可以代替燒針和強烈的針灸,能破除體內的瘀血,消除凝結的血塊,並且從內部調節身體過盛的火氣。

9. 滌痰湯

南星(薑製),半夏(湯洗七次,各二錢半),枳實(麩炒),茯苓(去皮,各二錢),橘紅(一錢半),石菖蒲,人參(各一錢),竹茹(七分),甘草(五分),上作一服,水二鍾,生薑五片,煎一鍾,食後服。

白話文:

【洗痰湯】

藥材如下:天南星(經過薑製處理)、半夏(用熱水清洗七次,各自準備二錢半)、炒過的枳實、去了皮的茯苓(各兩錢)、橘紅(一錢半)、石菖蒲、人參(各自一錢)、竹茹(七分)、甘草(五分)。以上藥材為一份劑量。

使用方法:將上述藥材加入兩杯水,再加五片生薑,一起煎煮至剩一杯藥汁,飯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