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夢瑤

《醫碥》~ 卷之六·諸方(上)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·諸方(上) (7)

1. 轉舌膏

連翹,遠志,薄荷,柿霜(各一兩),石菖蒲(六錢),梔子(炒),防風,桔梗,黃芩(酒炒),玄明粉,甘草,酒大黃(各五錢),犀角,川芎(各三錢),為末,煉蜜丸,彈子大,硃砂五錢為衣,食後臨臥薄荷湯嚼下一丸。

白話文:

【轉舌膏】

配方如下:連翹、遠志、薄荷、柿霜各取一兩,石菖蒲取六錢,梔子炒過後使用,防風、桔梗、黃芩(需用酒炒)、玄明粉、甘草、酒大黃各取五錢,犀角和川芎則各取三錢。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後,再以煉製的蜂蜜揉合成丸,丸的大小約如彈珠。另以硃砂五錢作為外層包衣。

服用方式為飯後或睡前,用薄荷湯嚼服一丸。

以上即為轉舌膏的製作及服用方式。

2. 木瓜丸

熟地黃(洗,焙),陳皮(去白),烏藥(各四兩),黑牽牛(三兩,炒),石楠藤,杏仁(去皮尖),當歸蓯蓉(酒浸,焙乾),乾木瓜,續斷,牛膝(酒浸,各二兩),赤芍藥(一兩),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桐子大,空心,木瓜湯,吞三五十丸,溫酒亦得。

白話文:

【木瓜丸】

配方如下:熟地黃(先清洗後烘焙)、陳皮(去除內層白色部分)、烏藥,這三種藥材各四兩;黑牽牛三兩(炒過);石楠藤、杏仁(去皮及尖端)、當歸蓯蓉(用酒浸泡後烘焙至乾)、乾燥木瓜、續斷、牛膝(用酒浸泡),這些藥材各二兩;以及赤芍藥一兩。

將上述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,再以酒糊製成丸狀,大小約如梧桐樹的果實。在空腹時,用木瓜湯送服三十到五十粒此丸,或者也可以用溫熱的酒來送服。

這樣就完成了木瓜丸的製作與服用方式的介紹。

3. 青州白丸子

半夏(生七兩,水浸洗),南星(生三兩),白附子(生二兩),川烏(生半兩,去皮臍),上為末,以生絹袋盛,於井花水內擺出。如未出者,更以手揉出。如有滓,更研,再入絹袋擺盡為度。置瓷盆中,日曬夜露,至曉撇去舊水,則用井水攪,又曬至來日再換新水攪。

如此法春五日,夏三、秋七、冬十日,去水曬乾後如玉片,研細,以糯米粉煎粥清,丸綠豆大,薑湯下二十丸,無時。如癱瘓風,溫酒下。小兒驚風,薄荷湯下三五丸。

白話文:

【青州白丸子】

取半夏(生的,約七兩,先用水浸泡清洗)、南星(生的,約三兩)、白附子(生的,約二兩)、川烏(生的,約半兩,需去掉外皮和中心部分)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然後用生絹袋裝起,放入井花水中,透過搖晃讓藥材中的成分釋出。若仍有殘留,用手搓揉幫助釋出。若有殘渣,再進一步研磨,再放回絹袋中搖晃,直到所有成分完全釋出為止。

將藥材粉放置在瓷盆中,白天曝曬,夜晚露天,到第二天早上將舊水倒掉,再用井水攪拌,再曬到隔天,再換新的井水攪拌。

依照此法,春季進行五天,夏季三天,秋季七天,冬季十天。之後將水倒掉,把藥材粉曬乾,使其呈現如玉片般的質地,再研磨成細粉,以糯米粉煮成粥,用其湯汁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。

服用時,每次可服用二十粒,無需拘泥時間,可以隨時服用。若為癱瘓風症狀,可用溫酒送服。若是小兒驚風,則可用薄荷湯送服三到五粒。

4. 活絡丹

川烏(炮,去皮臍),草烏(炮,去皮臍),地龍(去土),天南星(炮,各六兩),乳香(研),沒藥(研,各二兩二錢),上為末,酒麵糊丸,如桐子,每服二十丸,空心,日午冷酒送下,荊芥湯下亦可。

白話文:

【活絡丹】

內容:使用已經炮製並去除皮和頂部的川烏,同樣處理的草烏,去除土壤的地龍,以及經過炮製的天南星,這四種材料各需六兩;乳香和沒藥則需各自研磨細,各需二兩二錢。將所有材料研磨成粉末後,用酒和麵糊做成丸狀,大小約等同於梧桐子。每次服用時,應服用二十粒這種藥丸,在空腹時或是中午時分,可以用冷酒吞服,如果沒有冷酒,使用荊芥湯送服也是可以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