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夢瑤

《醫碥》~ 卷之六·諸方(上)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·諸方(上) (4)

1. 三炒丹

吳茱萸(去枝梗,洗淨,以破故紙一兩同炒),草果仁(一兩,以舶上茴香一兩炒),葫蘆巴(以山茱萸一兩同炒,俱候香熟,除去同炒之藥。以上各一兩),上為末,酒煮麵糊丸,如梧桐子大,每服六十丸,不拘時,鹽湯下。

白話文:

【三炒丹】

所需材料為:吳茱萸(去除枝梗後清洗乾淨,與一兩的破故紙一同炒過)、草果仁(一兩的分量,使用舶來的茴香一兩一同炒過)、葫蘆巴(與一兩的山茱萸一同炒過,等到炒出香味且熟透,再把一起炒的藥材篩除。以上材料各需一兩)。

將上述炒好的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酒煮麵糊作為粘合劑製成丸狀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六十粒,無需限制服用時間,可用鹽水送服。

2. 百花膏

款冬花,百合(蒸,焙,各等分),上為末,煉蜜丸,如龍眼大,每服一丸,臨臥嚼,薑湯下。

白話文:

【百花膏】

成分為款冬花與百合,其中百合需先經過蒸煮及烘焙,兩者份量相同。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粉末後,加入煉製過的蜂蜜揉成丸狀,大小約為龍眼般。服用方式為每日於睡前服用一丸,先咀嚼後,再配以薑湯吞服。

3. 七傷散

黃藥子,白藥子(各一兩半),赤芍藥(七錢半),知母,玄胡索(各半兩),鬱金(二錢半),當歸(半兩),山藥,乳香,沒藥,血竭(各二錢),上為末,每服二錢,茶湯下,或紅花、當歸煎湯下。

白話文:

【七傷散】

內容如下:黃藥子和白藥子各使用一兩半,赤芍藥用七錢半,知母和玄胡索各用半兩,鬱金使用二錢半,當歸用半兩,山藥、乳香、沒藥以及血竭各用二錢。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時取二錢,可用茶湯送服,或者以紅花和當歸煎煮的湯水來送服。

這樣就將古代的醫方轉換成了現代的語境。

4. 大阿膠丸

(一方無卷柏、生地、大薊、雞蘇,有丹參、貝母、茯神、杜仲。)

阿膠(微炒),卷柏,生地黃,熟地黃,大薊(獨根者,曬乾),雞蘇葉,五味子(各一兩),柏子仁(另研),茯苓,百部,遠志,人參,麥門冬,防風(各半兩),乾山藥(一兩),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彈子大,煎小麥、麥冬湯嚼下一丸,食後。

白話文:

(有一個配方裡沒有卷柏、生地、大薊、雞蘇,但是有丹參、貝母、茯神、杜仲。)

內容包括:阿膠(稍微炒過)、卷柏、生地黃、熟地黃、大薊(單獨一根的,曬乾)、雞蘇葉、五味子(各一兩)、柏子仁(另外研磨)、茯苓、百部、遠志、人參、麥門冬、防風(各半兩)、乾山藥(一兩)。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粉,再用煉製的蜂蜜做成丸子,大小像彈珠一樣。服用時,用小麥和麥門冬熬煮的湯來咀嚼一顆丸子,飯後服用。

也就是說,這是一個製作與服用大阿膠丸的詳細配方與步驟。

5. 七珍散

人參,白朮,黃耆(蜜炙),山藥,白茯苓,粟米(微炒),甘草(各等分),為細末,每服三錢,薑、棗煎。(服如故,不思飲食,加扁豆一兩,名八珍散。)

白話文:

「七珍散」的成分包括:人參,白朮,黃耆(需用蜜炙處理過的),山藥,白茯苓,粟米(需輕微炒過的),以及甘草(以上所有材料份量相同)。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時取三錢的份量,用薑和棗一起煎煮。

(如果在服用後仍舊沒有胃口,不想進食,可以在配方中再加入一兩的扁豆,這樣的配方就稱為「八珍散」。)

6. 滋陰保肺湯

黃柏(鹽水炒),知母(各七分),麥門冬(去心,三錢),天門冬(去心,一錢二分),枇杷葉(去毛尖,炙,一錢五分),當歸,芍藥(煨),生地黃,阿膠(蛤粉炒,各一錢),五味子(十五粒),橘紅,紫菀(各七分),桑白皮(一錢半),甘草(五分)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【滋陰保肺湯】

取黃柏,先用鹽水炒過;以及知母,兩者份量相同,約各七分。麥門冬去心,取三錢;天門冬同樣去心,但只需一錢二分。枇杷葉要去除毛尖,經過炙烤後,用量為一錢五分。再加入當歸、芍藥(需先煨過)、生地黃、阿膠(需用蛤粉炒過),這四種材料各取一錢。五味子則需十五粒。另取橘紅和紫菀,兩者份量同為七分。桑白皮需一錢半,最後加上甘草五分。所有材料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以上是滋陰保肺湯的配方及製法。

7. 白芨枇杷丸

白芨(一兩),枇杷葉(去毛,蜜炙),藕節(各五錢),上為細末,另以阿膠五錢,銼如豆大,蛤粉炒成珠,生地黃自然汁調之,火上頓化、入前件為丸,如龍眼大,每服一丸,噙化。

白話文:

【白芨枇杷丸】

取白芨一兩,枇杷葉去掉絨毛後用蜂蜜炙烤,藕節五錢,以上藥材均磨成細粉。另外取阿膠五錢,切成像豆子大小,再用蛤粉炒至呈珠狀。接著,使用新鮮地黃自然流出的汁液來調和,放到火上快速溶解,再加入前面準備好的藥粉混合製成丸狀,丸子大小約為龍眼大小。每次服用一丸,慢慢含在口中使其溶化。

8. 白芨蓮鬚散

白芨(一兩),蓮花須(金色者佳),側柏葉,沙參(各五錢),為細末,入藕節汁、地黃汁,磨京墨令黑,調藥二錢,如稀,糊啜服。

白話文:

【白芨蓮鬚散】

所需材料:白芨一兩,選用金色的蓮花雄蕊最佳,側柏葉和沙參則各需五錢。

製作方法: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粉,加入藕節榨出的汁液以及地黃的汁液,再加入足夠的京墨讓混合物變黑,最後調配成二錢的藥劑。如果藥劑太稀,可以稍微加熱使其濃稠後再服用。

9. 芎附飲

川芎(二兩),香附(四兩),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不拘時,茶湯調服。

白話文:

這份古方叫做「芎附飲」,裡面的藥材有川芎兩錢,香附四兩。這些藥材要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時取兩錢的藥粉,沒有時間限制,隨時可以服用,用熱茶或熱水調和藥粉一起喝下即可。

10. 膠艾湯

阿膠(碎,炒燥),芎藭,甘草(炙,各一兩),當歸,艾葉(微炒,各三兩),白芍藥,熟地黃(各四兩)每服三錢,水一盞,酒六分,煎八分,空心稍熱服。

白話文:

【膠艾湯】

內容如下:需準備阿膠(先打碎後炒至乾燥)、芎藭、甘草(烘烤過,各自一兩),當歸、艾葉(輕微炒過,各自三兩),白芍藥、熟地黃(各自四兩)。每次服用時,取三錢的藥材,加入一碗的水量和六分的酒,煎煮至剩下八分滿。在空腹時趁溫熱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