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碥》~ 卷之六·諸方(上) (3)
卷之六·諸方(上) (3)
1. 桃仁承氣湯
桃仁(五十個,去皮尖),桂枝(二兩,去皮),大黃(四兩),芒硝(二兩),甘草(二兩,炙),上五味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半,去滓,內芒硝,更上火微沸,下火。先食,溫服五合,日三服,當微利。
白話文:
【桃仁承氣湯】
所需材料為:桃仁五十個(需去除外皮及尖端)、桂枝二兩(去皮)、大黃四兩、芒硝二兩、炙甘草二兩。
作法如下:首先將上述五種藥材加入七升的水中煎煮,待水分煮至剩二升半時,將藥渣濾掉,然後再將芒硝加入剩下的湯液中,再次加熱讓其稍微沸騰後熄火。
服用方法:在飯前溫熱服用,每次服用五合,一天分三次服用,服後應會有輕微的瀉下反應。
2. 黃耆六一湯
黃耆(六錢),甘草(一錢)
白話文:
黃耆六一湯的成分為:黃耆六錢,甘草一錢。在現代的說法就是:這帖藥的配方比例是,黃耆使用六錢的量,而甘草則使用一錢的量。
3. 雞蘇丸
雞蘇葉(八兩),黃耆,防風(去蘆),荊芥(各一兩),菊花(三錢),片腦(五分),川芎,生地黃,桔梗,甘草(各半兩),上為細末,煉蜜和丸如彈子大,每服一丸,細嚼,麥門冬去心煎湯下,不拘時服。
白話文:
【雞蘇丸】
所需材料如下:雞蘇葉八兩、黃耆一兩、防風一兩(需去除蘆部)、荊芥一兩、菊花三錢、片腦五分、川芎半兩、生地黃半兩、桔梗半兩、甘草半兩。
將以上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,再用煉製過的蜂蜜和藥末混合,揉成彈珠大小的丸狀。每次服用時取一丸,細細咀嚼後,以去掉心部的麥門冬煎成的湯送服,無需拘泥於特定時間服用。
4. 五陰煎
熟地,山藥(炒),扁豆(炒),炙草,白茯苓,芍藥(炒黃),五味子,人參,白朮(炒),加蓮肉煎。
白話文:
【五陰煎】
這帖藥方包含了:熟地、炒過的山藥、炒過的扁豆、炙甘草、白茯苓、炒黃的芍藥、五味子、人參、炒過的白朮,再加上蓮肉一起煎煮。
5. 五福飲
人參(心),熟地(腎),當歸(肝),白朮(炒。肺),炙草(脾)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這則古文的意思是:「五福飲」的配方包含了人參、熟地、當歸、白朮以及炙甘草。其中,人參對心臟有益,熟地滋補腎臟,當歸對肝臟有好處,炒過的白朮對肺部有幫助,而炙草則對脾臟有益。這些材料應用水煎的方式來製作,然後服用。
6. 歸脾湯
人參,白朮(土炒),茯神,棗仁(炒),龍眼肉(各二錢),黃耆(炙,一錢半),木香,甘草(炙,各五分),薑、棗煎。此嚴用和原方也。薛立齋加遠志、當歸各一錢,以治血虛,從肝補心,從心補脾,乃隔二之治也。(脾氣虛寒,不能運血歸經,故用參、蓍、朮、草以補脾,又用木香行之,氣虛則易散,故用棗仁以斂肝血,不歸經則心失所養而不寧,故用圓眼肉、茯神以補心。
)高鼓峰謂:木香本以噓血歸經,然香燥反動肝火而干津液,故每去之,而加白芍以追已散之真陰。且白朮燥烈,肺中有火者,恐助咳嗽,得芍佐之,則術止為養榮之用,而不上僭。惟脾虛泄瀉者,方留木香以醒脾,甚有理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談的是「歸脾湯」的藥方和其治病原理。內容如下:
「歸脾湯」的主要成分包括人參、白朮(經過土炒)、茯神、炒過的棗仁、龍眼肉,這些都是二錢;黃耆(經炙烤)是一錢半;木香和炙過的甘草則各是五分。此外,還需加入薑和棗一起煎煮。這是嚴用和原本的配方。
薛立齋在此基礎上添加了遠志和當歸,每種都是一錢,來治療血虛的情況。這是因為血虛會影響肝臟功能,進而影響心臟,最終導致脾臟功能受損。所以,治療血虛要從肝臟和心臟入手,這種方法被稱為「隔二之治」。
如果脾氣虛弱,無法正常運輸血液,就會導致血液運行不暢,使用人參、黃耆、白朮和甘草可以補充脾氣,同時用木香幫助血液流通。氣虛容易散開,所以使用炒棗仁收斂肝血。如果血液運行不暢,心臟就得不到足夠的滋養,因此需要使用龍眼肉和茯神來補充心臟。
高鼓峯認為,木香雖然有助於血液歸經,但其香燥特性反而可能引發肝火,消耗津液,因此他通常會去掉木香,改用白芍來追回已經流失的真陰。另外,白朮性質燥熱,對於肺部有火的人可能會加重咳嗽,但有了白芍的輔助,白朮就能起到養榮的作用,而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。只有在脾虛導致腹瀉的情況下,才會保留木香以刺激脾臟功能。這個觀點非常有道理。
7. 加味歸脾湯
(即上方即加遠志、當歸,又加丹皮、梔子。)
白話文:
這句古代中醫文字以現代白話文解釋就是:「加味歸脾湯的配方,是在原本的基礎上添加了遠志和當歸兩種草藥,更進一步再加入丹皮和梔子。」
8. 天門冬湯
天門冬(去心),遠志(去心,甘草煮),黃耆(去蘆),白芍藥,麥門冬(去心),藕節,阿膠(蛤粉炒),生地黃,當歸(去蘆),人參,沒藥,甘草(炙,各一錢),水二鍾,生薑五片,煎至一鍾,不拘時服。
白話文:
【天門冬湯】
所需材料如下:天門冬(需去除內心部分)、遠志(同樣要去除內心,並用甘草煮過)、黃耆(需去除蘆部分)、白芍藥、麥門冬(需去除內心部分)、藕節、阿膠(需用蛤粉炒過)、生地黃、當歸(需去除蘆部分)、人參、沒藥、甘草(需烤炙,以上每種材料皆為一錢)。
準備兩杯的水量,加入五片生薑一起煎煮,直到水剩下一杯量時即可。服用時間不限,可隨時飲用。
9. 黑神散
黑豆(炒,半斤,去皮),干熟地黃(酒浸),當歸(去蘆,酒製),肉桂(去粗皮),乾薑(炮),甘草(炙),芍藥,蒲黃(各四兩),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酒半盞,童便半盞,不拘時,煎調服。
白話文:
【黑神散】
內容如下:取半斤的黑豆,先炒過後去掉豆皮;取等量的熟地黃,先用酒浸泡;當歸要去除蘆頭部分,並用酒來炮製;肉桂要去掉粗硬的外皮;乾薑要經過炮製;甘草則需經過炙烤。以上加上芍藥和蒲黃,這些材料各需四兩。將所有材料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時取二錢的粉末,加入半盃的酒和半盃的孩童尿液,無需顧及時間,煎煮後飲用。
10. 小烏沉湯
烏藥(去心,十兩),甘草(炒,一兩),香附子(炒,盆內淅去毛皮,焙乾,二十兩),上為細末,每服一錢,不拘時,沸湯點服。
白話文:
【小烏沉湯】
所需藥材如下:烏藥(需去除中心部分,份量為十兩),甘草(需先炒過,份量為一兩),香附子(需先炒過,並在盆中用水沖洗去掉毛皮,再烘乾,份量為二十兩)。
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時取一錢的份量,服用時間不限,可用熱水沖泡服用。
11. 補肺湯
鍾乳(碎如米粒),桑白皮,麥門冬(去心,各三兩),白石英(碎如米粒),人參(去蘆),五味子(揀),款冬花(去梗),肉桂(去粗皮),紫菀(洗去土,各二兩),上為粗末,每服四錢,水二盞,姜五片,大棗一枚,粳米三十餘粒,煎一盞,食後溫服。
白話文:
【補肺湯】
所需材料如下:鍾乳碎片(大小如米粒)、桑白皮、麥門冬(去除中心部分)各約90克,白石英碎片(大小如米粒)、人參(去除蘆頭)、五味子(精選)、款冬花(去除梗部)、肉桂(去除粗皮)、紫菀(清洗乾淨去除泥土)各約60克。
以上材料研磨成較粗的粉末,每次服用時取約12克,加入兩碗的水量,再放入五片薑、一顆大棗及三十幾粒粳米,煮至剩下一碗量,飯後趁熱飲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