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夢瑤

《醫碥》~ 卷之六·諸方(上)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·諸方(上) (2)

1. 加味四物湯

(即四物加梔子、丹皮、柴胡。)

白話文:

這是指「加味四物湯」的配方,就是在原本的四物湯(當歸、熟地、川芎、白芍)基礎上,額外添加了梔子、牡丹皮、和柴胡這些藥材。

2. 知柏四物湯

(即四物加知母、黃柏。)

白話文:

「知柏四物湯是由四物湯加上知母和黃柏組成的。」

3. 六物湯

(即知柏四物湯。)

白話文:

這指的是「六物湯」,在現代的說法就是「知柏四物湯」。這是一種中藥方劑。

4. 四神湯

當歸,川芎,赤芍藥(各一兩),乾薑(五錢,炮),上為細末,酒調服三錢。

白話文:

「四神湯的成分包含當歸、川芎和赤芍藥,這三種材料各需一兩;另外還需要乾薑五錢,但乾薑需先經過炮製。將以上所有材料研磨成細粉,服用時用酒調和三錢的份量服用。」

5. 槐花湯

槐花(炒),側柏葉(杵),荊芥穗,枳殼(麩炒黃色,各二錢五分),水二鍾,煎八分,空心溫服。

白話文:

【槐花湯】

內容:取炒過的槐花,搗碎的側柏葉,荊芥穗,以及麩皮炒至黃色的枳殼,每樣藥材各用二錢五分。用水兩杯煎煮至剩八分滿,應在空腹時溫熱服用。

6. 芍藥黃連湯

芍藥,黃連,當歸(各半兩),大黃(一錢),淡桂(五分),甘草(炙,二錢),每服五錢,水煎。痛甚者,調木香、檳榔末一錢。

白話文:

【芍藥黃連湯】

成分包括:芍藥、黃連、當歸各半兩,大黃一錢,淡桂五分,甘草(需經過炙烤)二錢。每次服用時,取五錢的份量,用水煎煮。

如果疼痛非常嚴重的話,可再加入木香、檳榔磨成的粉一錢混合調服。

7. 黃連湯

黃連,當歸(各五錢),甘草(炙,二錢半),每服五錢,水煎。

白話文:

【黃連湯】

這帖藥方所需的材料有:黃連和當歸,兩者各需五錢;再加入炙過的甘草二錢半。每次服用時,取五錢的藥材份量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
8. 平胃地榆湯

蒼朮,升麻,黑附子(炮,各一錢),地榆(七分),白朮,陳皮,茯苓,厚朴,乾薑,葛根(各五分),甘草(炙),當歸,炒曲,白芍藥,益智仁,人參(各三分),水二盞,生薑三片,棗二枚,煎至一盞,去渣,食前溫服。

白話文:

【平胃地榆湯】

這帖藥方裡包含:蒼朮、升麻和炮製過的黑附子(三種藥材份量各為一錢),地榆(七分),白朮、陳皮、茯苓、厚朴、乾薑、葛根(這些藥材份量各為五分),炙甘草、當歸、炒麴、白芍藥、益智仁、人參(這些藥材份量各為三分)。用兩盞的水量來煮,加入生薑三片與棗子兩枚一起煎煮,待水量剩下約一盞時,將藥渣濾掉。此湯應在飯前溫熱服用。

9. 升陽除濕和血湯

生地黃,牡丹皮,炙甘草,生甘草(各五分),黃耆(一錢),白芍藥(一錢半),升麻(七分),熟地黃,當歸身,蒼朮,秦艽,肉桂(各三分),陳皮(二分),水四大盞,煎至一盞,稍熱,空心服。

白話文:

【升陽除濕和血湯】

使用材料包含:生地黃、牡丹皮、炙甘草、生甘草(每一種都是等量使用),黃耆、白芍藥(黃耆的用量為基礎,白芍藥則多用一半),升麻(用量為黃耆的七分之左右),熟地黃、當歸身、蒼朮、秦艽、肉桂(這些材料用量皆為黃耆的三分之一),以及陳皮(用量為黃耆的六分之一)。

製作方式如下: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,加入四大碗的水進行煎煮,直至湯汁濃縮成一碗。待湯溫稍熱時,在空腹時服用。

10. 牛膝四物湯

(即四物湯倍加牛膝。)

白話文:

這就是將四物湯中的牛膝份量加倍的配方,我們可以稱之為牛膝四物湯。

11. 珀珠散

琥珀(末,一錢),珍珠(末,五分),硃砂(末,五分),滑石(飛,六錢),甘草(末,一錢),每服三錢,引用整木通,去粗皮,黃色者,煎湯調服。(若有熱,尿澀,導赤散加牛膝、鬱金清之。大便不通,八正散加牛膝、鬱金下之,利後仍服此方自效。)

白話文:

【珀珠散】

配方成分包括:琥珀(研磨成粉末,用量爲一錢),珍珠(研磨成粉末,用量爲五分),硃砂(研磨成粉末,用量爲五分),滑石(研磨成極細粉末,用量爲六錢),甘草(研磨成粉末,用量爲一錢)。每次服用時,取三錢的藥粉。

服用方法是,使用完整的木通(去除外層粗糙的皮,選擇顏色偏黃的),煎煮成湯水,然後將藥粉調入湯水中服用。

如果伴有體內熱氣重,排尿困難的症狀,可以添加牛膝和鬱金至導赤散中,以清熱解毒。如果出現大便不暢的情況,可以在八正散中加入牛膝和鬱金,以幫助排便,排便後仍然繼續服用本方,效果更佳。

12. 抵當丸

水蛭(二十個),虻蟲(二十五個),桃仁(二十個,去皮尖),大黃(三兩),上四味杵,分為四丸,以水一升煮一丸,取七合服之,晬時當下血,若不下者連服。

白話文:

【抵當丸】

內容如下:使用水蛭二十隻、虻蟲二十五隻、桃仁二十顆(需去除外皮和尖端)、大黃三兩。將上述四種藥材研磨混合後,分成四份製成丸狀。服用時,取一丸用一公升的水煎煮,待水剩下約七百毫升後飲用。一個小時內應會有排血的反應,如果未見效,可連續服用。

13. 代抵當丸

大黃(川產,如錦紋者,去皮及黑心,四兩),芒硝(一兩,如欲穩,以玄明粉代),當歸尾,桃仁(麩炒黃,去皮尖,另研如泥,六十枚),生地黃,穿山甲(蛤粉炒,各一兩),桂(三錢或五錢),上為極細末,煉蜜丸,如桐子大。蓄血在上焦,丸如芥子大,臨臥去枕仰臥,以津咽之,令停留喉下,搜逐膈上。

中焦食遠,下焦空心,俱桐子大,以百澇水煎湯下之。

用歸、地者,欲下血而不損血耳,且引諸藥至血分也。諸藥皆獷悍,而欲以和劑緩之也。如血老成績,此藥攻之不動,宜去歸、地,加廣朮、(醋浸透,焙乾,一兩。)肉桂。(七錢。)

白話文:

【代抵當丸】

成分包括:大黃(來自四川,質地如錦紋,需去除外皮和黑心,四兩),芒硝(一兩,若想效果更溫和,可改用玄明粉替代),當歸尾,桃仁(用麩炒至微黃,去掉皮和尖端,另外研磨成泥狀,約六十顆),生地黃,穿山甲(用蛤粉炒過,一兩),桂(可選擇三錢或五錢)。將這些材料研磨成極細粉末後,加入煉蜜搓成丸狀,大小如桐子。

若蓄積的血液位於上焦,則丸藥應製成如芥子般大小。在睡前,將枕頭移開,仰躺吞服,讓藥丸停留在喉部下方,以便搜尋並驅逐膈上的瘀血。

對於中焦和下焦,應在飯後或空腹時服用,丸藥大小如桐子,以百澇水煮成的湯送服。

使用當歸和生地黃的原因,是希望促進血液排出,同時避免損傷血液,並且能將其他藥物帶到血液部分。由於其他藥材性質較猛,因此加入這些溫和的藥材以緩和其效。如果血液瘀滯已久,這藥物無法有效清除,可以去除當歸和生地黃,添加廣朮(先用醋浸泡直至完全浸透,再烘乾,一兩)和肉桂(七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