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夢瑤

《醫碥》~ 卷之五·四診 (2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·四診 (23)

1. 人迎氣口

按《內經》謂:寸口主中,(寸口為太陰肺經脈,肺為臟,故以此通候五臟之氣。)人迎主外。(陽明胃經脈也,胃為腑,故以此通候六腑之氣。腑陽臟陰,陽外陰內,故寸口以候內,人迎以候外。)人迎本在頸下,夾結喉旁一寸五分,後世既廢古人三部分診之法,遂改候人迎於左手關脈,而名右手關脈為氣口,與之相衡。謂氣口大於人迎,為內傷飲食,(以右關屬胃也。

此有理。)人迎大於氣口,為外感風寒,(以左關屬肝,肝主風也。然內風與外風無涉,於理未的。)分主表裡。雖與經意無異,而部位不同矣。猶之足少陰腎氣,本於太谿診之,(在足內踝後五分,筋骨上動脈陷中。)今則診於兩尺。足陽明胃氣,本於跗陽(即衝陽,在足跗上,去陷谷二寸,高骨間動脈中。

)診之,今則診於右關也。(張仲景每以寸口、跗陽、腎少陰並言,喻嘉言謂即寸關尺。)

再按結喉旁人迎脈,怕大於兩手寸口脈數倍,從無寸口反大於人迎者。(經謂平人春夏人迎微大,秋來氣口為大,恐非。)此後人所以改候人迎於左關,以與右關較大小也。

白話文:

根據《內經》所述,寸口脈主要反映身體內部的情況,因為寸口脈屬於太陰肺經,肺是臟器,所以用它來判斷五臟的氣血狀態。而人迎脈則主要反映外部影響,這是因為人迎脈屬於陽明胃經,胃是腑,所以用它來判斷六腑的氣血情況。腑屬陽,臟屬陰,陽在外,陰在內,因此寸口脈用來反映內部情況,人迎脈用來反映外部影響。

人迎脈原本位於頸部下方,緊鄰喉結旁一寸五分處。然而,後世廢棄了古人分三部分診的傳統,改為在左手的關脈測量人迎脈,並將右手的關脈命名為氣口脈,作為對比。如果氣口脈大於人迎脈,這表示可能有飲食導致的內傷,因為右關脈屬胃。

反之,若人迎脈大於氣口脈,這表示可能受到外界風寒影響,因為左關脈屬肝,肝主管風象。然而,內風與外風並無直接關係,這種說法在理論上仍有待商榷。兩者主要反映的是表裡差異。雖然這些觀點和經典的意思並無差異,但是脈位有所不同。

以足少陰腎氣為例,原本應在太谿脈診斷(位於腳踝內側後方五分,筋骨上方動脈凹陷中),現在則在雙手的尺脈診斷。同樣地,足陽明胃氣原本應在跗陽脈診斷(即衝陽脈,位於腳背,離陷谷二寸,高骨間動脈中),現在則在右手的關脈診斷。

再者,結喉旁的人迎脈,其脈搏通常會比兩手的寸口脈大數倍,很少會出現寸口脈反而大於人迎脈的情況。這也是後世為什麼改為在左手的關脈測量人迎脈,以便與右手的關脈作比較的原因。

2. 男女脈同異

古謂男脈左大於右,女脈右大於左,驗之不然。蓋人之右手,比左手略大,脈亦應之而右大於左,不論男女皆然也。惟男兩尺怕虛,女兩尺怕實,差不同耳。

白話文:

古人說男性左手的脈搏會比右手強,女性則是右手的脈搏較左手強,但實際上並非如此。因為通常人的右手比左手稍大,脈搏也相對應的,無論男女,都是右手的脈象較左手強。只是在診斷時,男性要特別注意兩腳踝內側(兩尺)的脈象是否虛弱,女性則要留意該處脈象是否過於充實,這點上有些許不同罷了。

3. 胎孕脈

經曰:婦人手少陰動甚者,任子也。(少陰脈指神門言,今則診於左寸矣。)動甚,流利滑動也。(舊說謂心生血,血旺故能胎。按手少陰,全元起作足少陰,謂太谿脈,《準繩》從之。)陰搏陽別,(舊注謂陰尺陽寸,尺脈搏手與寸殊別,《淮繩》從之。)謂之有子。(子,男女通稱。

)按叔和王氏曰:左疾為男,右疾為女。(疾者,滑利之意。)又曰:左尺偏大為男,右尺偏大為女。又曰:左沉實為男,右浮大為女。蓋左屬陽,右屬陰,陽道實,故脈實而沉;陰道虛,故脈浮而虛也。(觀坎離二象可見。)大字含有虛意。而滑伯仁則云:左尺洪大為男,右尺沉實為女。

與叔和相反,滑說恐非。再按胎孕之脈,六部皆滑疾,而兩尺尤甚,不求於尺,而求於寸,亦誤信經語矣。經言心生血,謂血色之赤,自心火來耳,豈真血生於心哉?《準繩》曰:妊娠初時,寸微小,呼吸五至,三月而數,尺滑疾,重按之散者,胎已三月也。不散,但疾不滑者,五月也。

(胎至五月,則乳頭乳根必黑,乳房亦升發,更為實據。)《脈經》云:尺脈按之不絕,妊娠也。(羸弱之婦,不必脈皆滑實,但按尺中應指,源源不絕便是。滑伯仁謂:三部浮沉正等,無他病而不月,為胎妊。亦此意。)其脈離經,(經,常也,與常日脈異者是。一說離經謂歇至,及大小不勻,如雀啄者是。

)而腹痛引腰背,為欲生也。(腹不痛,痛不引腰脊,俱未產,當靜待之。)張路玉云:胎形如抱甕,按之冰冷,而脈乍大乍小,乍有乍無,浮沉動止,早暮不同,為鬼胎。又有如風雨亂點,忽去忽來,或指下見兩岐者,為夜叉胎。又云:孕脈沉細弦急,憎寒壯熱,唇青黑,是胎氣損也。

胎若不動,反覺上搶心悶絕,按之冰冷者,是胎已死。

白話文:

標題:[孕期脈象]

內容:古籍記載:女性手少陰脈動得特別明顯,意味着懷孕了。(這裏的手少陰脈是指神門穴,現在則是在左手腕內側進行診斷。)動甚,指的是脈象流暢且滑動。(過去認爲心臟產生血液,血旺所以能孕育胎兒。按照手少陰脈,全元起認爲應是足少陰脈,即太溪脈,《準繩》贊同此說。)

陰搏陽別,(過去解釋爲陰在尺部,陽在寸部,尺部脈搏與寸部有明顯的區別,《準繩》贊同此說。)這稱爲懷孕。(子,泛指男女嬰兒。)

據叔和王氏所說:左邊脈象快是男孩,右邊脈象快是女孩。(這裏的快,指的是滑利的意思。)又說:左尺脈偏大是男孩,右尺脈偏大是女孩。又說:左脈沉實是男孩,右脈浮大是女孩。因爲左邊屬陽,右邊屬陰,陽道充實,所以脈象沉實;陰道虛,所以脈象浮虛。(從坎離二象可以看出來。)"大"字含有一層虛的意思。然而滑伯仁則說:左尺脈洪大是男孩,右尺脈沉實是女孩。

這與叔和的說法相反,滑伯仁的說法可能有誤。再次,孕期脈象,全身脈象都滑利且快,尤其兩尺脈象更爲明顯,不應只看寸脈,這是誤解了經文的含義。經文說心臟產生血液,說的是血液的紅色來自心火,難道真血液是由心產生的嗎?《準繩》說:懷孕初期,寸脈微小,呼吸五次,三個月後脈數增加,尺脈滑利且快,重按脈象散開,胎兒已有三個月。如果不散開,只是快而不滑,那就是五個月了。

(胎兒到五個月時,乳頭和乳房根部必定變黑,乳房也會增大,這是更確實的依據。)《脈經》說:尺脈按壓不斷,是懷孕的跡象。(身體虛弱的女性,不一定脈象都滑利且實,只要按壓尺部脈象,源源不斷地跳動就是。滑伯仁說:三部脈象浮沉相等,沒有其他疾病,但是月經不來,就是懷孕。也是這個意思。)如果脈象偏離常態,(常態,即平時的脈象,與平時脈象不同的是。另一種說法,偏離常態是指脈象時有時無,以及脈象大小不均勻,如雀啄般的脈象。)

且腹部疼痛牽連到腰背,這是即將分娩的跡象。(腹部不痛,或者痛不牽連腰背,都還沒有生產,應當靜待。)張路玉說:胎兒形狀像抱着甕,按壓感覺冰冷,脈象忽大忽小,忽有忽無,浮沉動止,早晚不同,這是鬼胎。還有如風雨亂點,忽去忽來,或者手指下感覺到兩股脈象的,這是夜叉胎。還說:懷孕脈象沉細弦急,惡寒發熱,嘴脣青黑,這是胎氣受損。

如果胎兒不動,反而感到上搶心悶絕,按壓感覺冰冷,這是胎兒已經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