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碥》~ 卷之五·四診 (20)
卷之五·四診 (20)
1. 各脈主病
沉滑,為食痰,便膿血。
沉澀,為血滯,精傷,不月,不孕,內疽。
沉大,為內邪盛。
沉細,為血少,洞泄亡陰。
遲,主寒,以寒則氣少而行慢也,屬水。
遲大,為寒邪,頑痹。
遲細,為寒瀉。
遲虛,為虛寒。
遲實,為寒積。
遲緩,為寒濕。
遲緊,為寒痛,(寒滯氣不通故痛。)為筋急,(筋寒則收引故急。)
遲澀,血寒而滯。
數,主熱,以熱則氣盛而行速也,屬火。
數大,為煩躁,渴,癍疹,脹滿。
數虛,為虛熱,怔忡,虛損。
按虛熱者,脈必虛數無力,固矣。然有過服寒劑,寒熱搏擊,或肝邪剋土,脈反弦大有力者,投以溫補之藥,則數者靜,弦者緩,大者斂矣。此最當知。又有虛寒而逼火浮越者,真陽欲脫者,脈皆數,甚者亦弦大有力,皆當以證參之,勿誤也。
數實,為實熱,癰瘡,煩躁,譫妄。
數滑,為熱痰,血熱,渴。
數澀,為熱灼血乾。
虛,為正氣不足。
虛滑,為正虛挾痰。
虛澀,為血液不足,氣滯。
虛弦,為虛損,少食,虛痛。
虛緩,為虛弱,泄瀉。
虛細,為氣血不足。
虛大,為血虛。
實,為邪氣有餘,不作正氣充實論。以正氣止有不足,無太過,太過即為邪氣也。參長脈條。坎中滿,離中虛,水脈多實,火脈多虛。
實滑,為痰結,為宿食。
實大,為邪盛而實。
實大浮數,為腫,胸脅壅滿,不小便。(氣有升無降。)
緊,為寒邪,為木邪。微者不過抑遏正氣,甚則戕賊中州,為真臟見。
緊遲,為肝氣寒滯。
緊數,為寒鬱熱,咳嗽,(外寒束熱攻肺。)痛。(寒熱相搏故痛。)
緊大,為寒邪盛,下利。(土敗木賊,難治。)
緊實,為有形之邪。(瘕疝瘀血之類。)
緩,主濕邪,土濕則泥濘而軟也。問:緩本和柔之名,乃脾胃之正氣,何以謂之病脈?曰:脾胃脈本中和,不緊不緩,原無緊緩可名,今曰緩,即非不緊不緩之中和矣。蓋凡有可名者,即非中和,即為病脈也。舊謂四至為緩,三至為遲,濕滯故脈遲緩,亦通。蓋緩有兩義;一對數言,一對緊言。以主濕則亦有兩義:一為濕滯之而遲,一為濕浸之而軟也。
緩大,為濕盛。
緩細,為正虛挾濕。
緩數,為濕熱,肉痿。(不能行動曰痿,肌肉、四肢並見軟弱也。脾主肌肉、四肢,濕熱盛則困倦。經謂脈緩多熱,蓋對脈急多寒言。寒則筋脈收引故緊,熱則筋脈弛縱故緩也。然必兼見熱證,乃為熱,不可不知。)
緩浮數,為多汗。
緩數大,為狂笑,(心熱則笑。)濕熱壅脹。
緩長數,為喜嘔,(濕熱挾肝火上逆。)水瘕,(水積也,土受木克,不能制水,水鬱成熱也。)痹。(麻木不知痛癢也。土受木克,不能行痰,聚於肌膚,故痹。痹而不行,鬱滯成熱,故數。)
緩滑,為濕痰。
白話文:
脈象沉滑,表示體內有食物積滯、痰液,或是排泄物帶有膿血。
脈象沉澀,表示血液循環不暢、精氣虧損、月經不調、不孕,或是體內有癰疽。
脈象沉大,表示體內邪氣旺盛。
脈象沉細,表示體內血虛、嚴重腹瀉導致陰液虧損。
脈象遲緩,主要表示體內有寒氣,因為寒冷會使氣運行緩慢,這類脈象屬陰。
脈象遲大,表示體內有寒邪,或有頑固的麻木痺痛。
脈象遲細,表示因寒引起的腹瀉。
脈象遲虛,表示體內虛寒。
脈象遲實,表示體內有寒邪積聚。
脈象遲緩,表示體內有寒濕。
脈象遲緊,表示因寒氣阻滯氣血運行而引起的疼痛,也表示筋脈因寒而收縮。
脈象遲澀,表示體內血寒且運行不暢。
脈象數快,主要表示體內有熱,因為熱會使氣運行加速,這類脈象屬陽。
脈象數大,表示心煩易怒、口渴、身上起疹子、腹部脹滿。
脈象數虛,表示虛熱、心悸、身體虛弱。
判斷虛熱時,脈象一定是虛弱且快而無力的。但有時因過度服用寒涼藥物,導致寒熱交戰,或是肝氣過盛剋制脾土,脈象反而會呈現弦大有力。此時應使用溫補藥物,使脈象恢復正常。另外,也有虛寒導致虛火上浮的狀況,或是真陽將脫的危急時刻,脈象也會呈現數快,甚至弦大有力。這時必須結合其他症狀來判斷,不要誤診。
脈象數實,表示體內有實熱,或是長了癰瘡、心煩易怒、胡言亂語。
脈象數滑,表示體內有熱痰、血熱、口渴。
脈象數澀,表示體內熱邪灼傷血液導致血液乾枯。
脈象虛弱,表示體內正氣不足。
脈象虛滑,表示體內正氣不足且有痰。
脈象虛澀,表示體內血液不足、氣血運行不暢。
脈象虛弦,表示身體虛弱、食慾不振、虛痛。
脈象虛緩,表示身體虛弱、腹瀉。
脈象虛細,表示體內氣血不足。
脈象虛大,表示體內血虛。
脈象實強,表示體內邪氣過盛,不代表正氣充實。因為正氣只會不足,不會過盛,過盛就表示是邪氣。可以參考長脈的相關說明。在易經八卦中,坎卦代表水,充滿;離卦代表火,空虛。所以水屬性的脈象多為實,火屬性的脈象多為虛。
脈象實滑,表示體內有痰液積聚,或是有宿食。
脈象實大,表示體內邪氣旺盛且為實證。
脈象實大且浮數,表示身體腫脹、胸悶脅痛、小便不暢,這是因為氣只升不降。
脈象緊,表示體內有寒邪或肝氣過盛。輕微的會抑制正氣,嚴重的會傷害脾胃,導致真臟症候出現。
脈象緊遲,表示肝氣因寒而阻滯。
脈象緊數,表示體內寒邪鬱結導致化熱、咳嗽(外寒束縛熱邪攻擊肺部)、疼痛(寒熱交戰導致疼痛)。
脈象緊大,表示寒邪旺盛,導致腹瀉(脾胃虛弱,肝氣乘虛而入,難以治療)。
脈象緊實,表示體內有實質性的邪氣(如腫塊、疝氣、瘀血等)。
脈象緩,主要表示體內有濕邪,就像泥土濕潤而鬆軟一樣。有人問:緩脈明明是和緩柔順的表現,代表脾胃的正氣,為什麼說是病脈呢?回答:脾胃的脈象本來是中和的,不緊不緩,本來就沒有緊或緩的名稱。現在說是緩,就表示已經偏離不緊不緩的中和狀態。凡是能用名稱來形容的,就表示不是中和,就屬於病態的脈象。古人說脈搏四次跳動為緩,三次跳動為遲,濕邪阻滯所以脈象遲緩,這也是說得通的。緩有兩種含義:一是相對數脈而言,二是相對緊脈而言。它主要表示濕邪,也有兩層含義:一是濕邪阻滯導致脈象遲緩,二是濕邪侵襲導致脈象鬆軟。
脈象緩大,表示體內濕邪旺盛。
脈象緩細,表示體內正氣不足且有濕邪。
脈象緩數,表示體內有濕熱、肌肉萎縮無力(不能行動叫做痿,肌肉和四肢軟弱無力。脾主管肌肉和四肢,濕熱過盛會導致困倦。經文說脈緩多為熱證,是相對脈急多為寒證而言。寒冷會使筋脈收縮所以呈現緊脈,熱則使筋脈鬆弛所以呈現緩脈。但必須同時有熱證,才能判斷為熱,不可不知)。
脈象緩浮數,表示體內多汗。
脈象緩數大,表示狂笑(心火旺盛會導致狂笑)、濕熱壅塞脹滿。
脈象緩長數,表示喜歡嘔吐(濕熱夾雜肝火向上逆行)、腹中積水(脾土被肝木剋制,無法制約水,導致水鬱積化熱)、麻木不仁(脾土被肝木剋制,無法運化痰濕,積聚在肌肉皮膚,導致麻木。麻木不通暢,鬱積久了會化熱,所以脈象數)。
脈象緩滑,表示體內有濕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