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碥》~ 卷之五·四診 (19)
卷之五·四診 (19)
1. 脈無胃氣則死
經曰:人無胃氣則死。(此言脈以有胃氣為主也。胃屬土,其德中和,其氣之達於脈也,不剛不柔,不疾不徐,不大不小,不浮不沉,有雍容和平之狀,無過不及之傷者也。)春胃微弦曰平,(雍容和緩中略帶弦意也。)弦多胃少曰肝病,(肝邪勝,胃氣衰也。)但弦無胃曰死,(胃氣已絕故也。
)胃而有毛(猶云得秋脈。)曰秋病,(金剋木也,春木旺尚無傷,至秋則必疾矣。)毛甚曰今病。(目下即病也。)
夏胃微鉤曰平,鉤多胃少曰心病,但鉤無胃曰死,胃而有石曰冬病,石甚曰今病。(石者,沉實之意,冬脈也。)
長夏胃微耎弱曰平,(長夏未月也,土濕則軟,故微軟弱,即緩脈也。)弱多胃少曰脾病,(猶言脾胃自病也。)但代無胃曰死,(代,更代也。春弦、夏鉤秋毛、冬石,脈體隨時而更,但見其所更者,而不見胃氣則死矣。不言但弱無胃曰死,以弱但正氣不足,非有邪氣相乘,且弱止可言胃氣衰,不可言胃氣絕也。
何則?胃脈雖曰中和,而長夏土濕,則略近柔軟一邊,可云柔軟之甚為弱,不可云但弱無柔軟也。)耎弱有石曰冬病,(土氣衰而水反乘之,故至冬必病矣。)弱(當作石)甚曰今病。(春夏以克我者言,此下皆以我克者言,互文以見例也。又春言胃有毛,夏言胃有石,此及下文變胃言軟弱毛石,亦互文也。
)
秋胃微毛曰平,毛多胃少曰肺病,但毛無胃曰死,毛而有弦曰春病,弦甚曰今病。
冬胃微石曰平,石多胃少曰腎病,但石無胃曰死,石而有鉤曰夏病,鉤甚曰今病。
真肝脈至,(此下皆言真臟脈,真猶言純。真肝脈者,言此為純乎肝脈,毫無胃氣者也。蓋肝弦肺澀心浮腎沉,各得一偏,惟胃氣六脈,不弦不澀,不浮不沉,中和合德,有以化四者之偏。故肝雖乘春令,以呈其弦象,而中和柔軟之胃氣,即與之偕行,而胃之和緩意多,肝之弦意少,是為平脈。若弦多胃少,即為病脈矣。
況毫無胃氣,而純乎弦勁耶?此蓋胃絕使然。故凡病真臟脈現者,必死也。餘臟仿此論之。)如循刀刃,如按琴瑟弦。(皆挺勁之意。)真心脈至,堅而搏,如循薏苡子。(堅實之狀,累累然見手指下也。)真肺脈至,大而虛,如以毛羽中人。(虛浮無力之意。)真腎脈至,搏而絕,(絕,陡絕,無餘韻也。
)如指彈石。(堅實。)真脾脈至,弱而乍數乍疏。
白話文:
[脈象缺乏胃氣則預示死亡]
古籍記載:人體內若沒有胃氣,生命就會終止。(這句話強調在脈象中胃氣的重要性。胃屬五行中的土,其特性是中和,其氣在脈象上的表現是既不剛烈也不柔弱,既不快也不慢,既不大也不小,既不浮也不沉,有從容平和的狀態,無過度或不足的傷害。)春天,脈象中帶有些許弦象爲正常,(這是一種從容平和中略帶弦象的表現。)如果弦象過多而胃氣過少,則表示肝臟出現問題,(這代表肝邪勝過胃氣,胃氣衰弱。)如果只有弦象而完全無胃氣,則預示死亡,(因爲胃氣已經徹底消失的緣故。)
當胃氣中帶有秋脈的特點(毛象),則預示秋天可能發病,(這是由於金克木的原因,春天木旺時或許尚未有明顯傷害,但到了秋天就必定會發病。)如果毛象特別顯著,則表示現在就已經生病了。(這意味着目前就已經患病了。)
夏天,脈象中帶有些許鉤象爲正常,鉤象過多而胃氣過少則表示心臟問題,如果只有鉤象而完全無胃氣,則預示死亡,胃氣中有石象則預示冬天可能發病,石象特別顯著則表示現在就已經生病了。(石象指的是沉實的意涵,是冬季的脈象。)
長夏時節,脈象中帶有些許軟弱爲正常,(長夏屬於未月,土溼則軟,因此脈象表現爲微弱,即是緩脈。)如果軟弱過多而胃氣過少,則表示脾臟問題,(這可以理解爲脾臟本身的問題。)如果只有代象而完全無胃氣,則預示死亡,(代象,意味着變化交替。春季的弦象、夏季的鉤象、秋季的毛象、冬季的石象,脈象會隨着季節的變化而改變,但如果只看到這些變化,而看不到胃氣的存在,則預示死亡。這裏未說僅軟弱無胃氣即死亡,因爲軟弱只是表示正氣不足,並非有邪氣相乘,而且軟弱只可說是胃氣衰弱,不能說是胃氣徹底消失。爲何呢?胃脈雖說是中和的,但在長夏土溼的情況下,它會稍微偏向柔軟,可以稱爲極度柔軟爲軟弱,但不能說僅軟弱而無柔軟。)如果軟弱中帶有石象,則預示冬天可能發病,(土氣衰弱而水反乘之,因此到了冬天必定會生病。)石象特別顯著則表示現在就已經生病了。(上文討論的是剋制我的因素,以下則是我剋制的因素,這是互相參照來展示規律。另外,春季說胃有毛象,夏季說胃有石象,這裏及下文將胃改爲軟弱毛石,也是互相參照。)
秋季,脈象中帶有些許毛象爲正常,毛象過多而胃氣過少則表示肺部問題,如果只有毛象而完全無胃氣,則預示死亡,毛象中有弦象則預示春天可能發病,弦象特別顯著則表示現在就已經生病了。
冬季,脈象中帶有些許石象爲正常,石象過多而胃氣過少則表示腎臟問題,如果只有石象而完全無胃氣,則預示死亡,石象中有鉤象則預示夏天可能發病,鉤象特別顯著則表示現在就已經生病了。
真正的肝臟脈象到來時,如同沿着刀刃滑動,如同按壓琴瑟的絃線。(都是挺勁有力的感覺。)真正的心臟脈象到來時,堅實而搏動,如同沿著薏苡子滾動。(堅實的樣子,連續不斷地出現在手指下。)真正的肺部脈象到來時,大而虛浮,如同用羽毛輕觸皮膚。(虛浮無力的感覺。)真正的腎臟脈象到來時,搏動而突然中斷,(中斷,即突然中斷,沒有餘韻。)如同手指彈擊石頭。(堅硬結實。)真正的脾臟脈象到來時,虛弱且忽快忽慢。
2. 各脈主病
病非表則里,非熱則寒,非虛則實耳。故序浮沉遲數虛實六脈於先,餘脈於後。長大實滑等有餘之脈,主證多同;短細虛澀等不足之脈,為病相類,當會通觀之。非入於此者,即不入於彼也。如頭痛身熱,隸之浮數,豈他脈便無此二證哉?覽者但取其意,勿泥其文,便觸類旁通,引伸不盡矣。
浮,陽脈也。陽外陰內,故浮主表,沉主裡。又陽上陰下,故浮主上部,沉主下部。以外感言之,凡六淫之邪中於表,清邪中於上,脈必浮也。以內傷言之,裡氣失守而虛邪外越,腎陰失守而浮陽上衝,脈亦必浮也。
浮遲,為表冷,(浮主表,遲主寒也。)傷濕,(表中濕邪,滯其經絡。)中風。(虛風內發故浮,內虛寒故遲。若兼風邪中表,滯其經絡,則亦浮遲也。)
浮數,為頭痛,運眩,吐衄,(皆風熱上攻所致。)表熱,瘡,陽結,(能食,不大便。)胸滿,肩背痛。
浮虛,為表陽虛,傷暑,(大熱傷氣,汗出過多故虛。)勞倦,喘,咳血。
浮實,為表邪實,(六淫之邪,或痰凝血滯之在表者,皆是也。)脹滿,(胃熱。)氣逆痛,(肺熱。)膚痛,瘡。
浮大,為風熱癮疹,(風熱噓血,沸騰於外也。)身癢,(名泄風,熱蒸汗出,為風所閉,故癢也。)表邪盛、痂癩,(即癘風。風熱久不散,鬱而為濕,相蒸生蟲,肌肉潰爛也。)氣高,氣實血虛,失血,燥結,陽厥,關格,(浮為正虛,大為邪實,邪實正虛,不能運化,故關而不得小便,格而不納食也。)為癲疾。
浮小,為表陽衰。
浮緩,為傷風,(傷風有汗,內熱得泄,故脈不緊。)傷濕。(濕傷肌表、肌肉,血脈緩弱,如土濕則軟也。)
浮緊,為傷寒,身痛。
浮弦,為頭痛,吐食,風飲。
浮滑,為風痰,衄血,吐逆。
浮澀,為麻木,身熱無汗,肺燥,汗多津傷,血虛氣浮。
浮長,為頭痛,風癇。
浮短,為喘乏。
沉,主裡,主下部。七情鬱結,痰血停滯,凡屬內邪,脈必見沉。若不因內邪而見沉,則為陽氣內陷,為裡虛不能外達,分別觀之。
沉遲,為裡寒,泄瀉,氣血滯,蓄水。
沉數,為內熱外寒,(內熱反覺外寒,熱聚於內,不達於外也。)便難,消穀,(食多而便少也,蓋為熱所消化。)熱厥(厥,手足冷也。熱聚於內,不達於四肢,故冷。又有手足熱者,詳《醫碥》厥門。
沉虛,為裡虛,瀉血,下利。
沉實,為積聚,血瘀,煩心,(熱乘心。)咳唾。(熱乘肺。)
沉緩,為里濕,蓄水。
沉緊,為冷痛,奔豚,(腎中陰寒之氣,從小腹上衝心,若豚奔突。)瘕疝,(瘕,積塊也。疝,為小腹有形之病,皆寒邪之凝聚而成者。)腰脊痛。(腎附背,腎寒則氣滯而脊痛。)
沉弦,為脅下有積,(弦為肝脈,肝主脅腹。)少腹痛,內飲,疝。
白話文:
疾病不是發生在體表就是體內,不是屬於熱性就是寒性,不是虛弱就是強實。所以首先要說明浮、沉、遲、數、虛、實這六種基本脈象,其他的脈象則放在後面。像是長、大、實、滑等有力而有餘的脈象,所代表的疾病多半相似;而短、細、虛、澀等無力而不足的脈象,所代表的疾病也大致相同,應該要融會貫通地理解。如果脈象不屬於這一類,就一定屬於另一類。例如頭痛、身體發熱,歸類於浮數脈,難道其他脈象就完全不會出現這兩種症狀嗎?讀者只要理解其中的含義,不要拘泥於字面,才能舉一反三,靈活運用。
浮脈,屬陽性。陽氣在外而陰氣在內,所以浮脈主病在體表,沉脈主病在體內。又陽氣向上而陰氣向下,所以浮脈主病在上部,沉脈主病在下部。從外感來說,凡是六種外邪侵犯體表,或是清陽之氣受邪而侵犯上部,脈象一定會呈現浮脈。從內傷來說,體內正氣虛弱而邪氣外散,或是腎陰虛弱而陽氣上衝,脈象也會呈現浮脈。
浮脈兼遲脈,代表體表受寒,(浮脈主病在體表,遲脈主寒。)也代表感受濕邪,(濕邪停留在體表,阻礙經絡運行。)或是中風,(虛弱的風邪從體內發出,所以脈象是浮脈,體內虛寒所以脈象是遲脈。如果同時有風邪侵犯體表,阻礙經絡運行,也會呈現浮遲脈。)
浮脈兼數脈,代表頭痛、暈眩、嘔吐、流鼻血,(這些都是風熱向上侵襲所導致。)也代表體表發熱、長瘡、陽氣鬱結,(能吃東西,但是大便不順暢。)胸悶、肩膀背部疼痛。
浮脈兼虛脈,代表體表陽氣虛弱、中暑,(過熱會損傷氣,流汗過多導致虛弱。)或是過度勞累、喘氣、咳血。
浮脈兼實脈,代表體表邪氣強盛,(像是六種外邪,或是有痰液凝結、血瘀阻滯在體表。)也代表腹脹、胃熱、氣逆疼痛、皮膚疼痛、長瘡。
浮脈兼大脈,代表風熱引起的皮膚疹子,(風熱侵襲血脈,使血液在體外沸騰。)也代表皮膚癢,(又稱為「泄風」,熱氣蒸發使汗液流出,但被風邪所阻,所以感覺癢。)或是體表邪氣過於強盛、皮膚潰爛,(也就是癩病。風熱之邪久久不散,鬱積而產生濕氣,濕氣與熱氣相互作用而生蟲,導致肌肉潰爛。)也代表氣盛、氣實血虛、失血、便秘、陽氣虛脫、大小便不通,(浮脈代表正氣虛弱,大脈代表邪氣強盛,邪氣強盛而正氣虛弱,無法正常運化,所以大小便不通暢。)或是癲癇病。
浮脈兼小脈,代表體表陽氣衰弱。
浮脈兼緩脈,代表傷風,(傷風時會流汗,體內熱氣得以散發,所以脈象不緊張。)或是感受濕邪,(濕邪侵犯皮膚肌肉,使得血脈緩慢無力,就像是土壤潮濕就會鬆軟一樣。)
浮脈兼緊脈,代表傷寒,身體疼痛。
浮脈兼弦脈,代表頭痛、嘔吐、胃中停食、風飲。
浮脈兼滑脈,代表風痰、流鼻血、嘔吐。
浮脈兼澀脈,代表麻木、身體發熱但不出汗、肺部乾燥、流汗過多導致津液損傷、血虛而氣浮。
浮脈兼長脈,代表頭痛、風癇。
浮脈兼短脈,代表喘氣乏力。
沉脈,主病在體內,主病在下部。情緒鬱悶、痰液和瘀血停留在體內,凡是屬於內邪的病,脈象必定呈現沉脈。如果不是因為內邪而出現沉脈,則代表陽氣內陷,或是體內虛弱而不能將陽氣發散到體外,需要仔細分辨。
沉脈兼遲脈,代表體內寒冷、腹瀉、氣血運行不暢、體內有水液積聚。
沉脈兼數脈,代表體內有熱但體表發冷,(體內有熱反而感覺體表寒冷,是因為熱氣積聚在體內,無法到達體表。)也代表大便不順暢、容易消化食物,(吃得多但是大便很少,是因為熱氣將食物消化掉了。)或是熱厥(厥,指手腳冰冷。熱氣積聚在體內,無法到達四肢,所以手腳冰冷。也有手腳發熱的情況,詳見《醫碥》的厥病部分。)
沉脈兼虛脈,代表體內虛弱、瀉血、腹瀉。
沉脈兼實脈,代表體內有腫塊積聚、瘀血、心煩,(熱氣侵犯心臟。)或是咳嗽、吐痰。(熱氣侵犯肺部。)
沉脈兼緩脈,代表體內有濕氣、體內有水液積聚。
沉脈兼緊脈,代表寒冷疼痛、奔豚,(腎中的陰寒之氣,從腹部向上衝到心,如同小豬奔跑。)或是瘕疝,(瘕,指體內有積塊。疝,指腹部有形的疾病,都是寒邪凝聚所形成。)或是腰背疼痛。(腎臟靠近背部,腎臟受寒則氣血運行不暢而導致背痛。)
沉脈兼弦脈,代表脅肋下方有腫塊,(弦脈屬肝脈,肝臟主脅肋。)或是少腹疼痛、體內有痰飲、疝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