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夢瑤

《醫碥》~ 卷之一·雜症 (1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·雜症 (17)

1. 中寒

其證卒然仆倒,身體強直,口噤不語,或四肢戰掉,厥逆身冷,無汗,醒後惡寒,或發熱,或不發熱,脈沉細弦緊,腹痛。此與《傷寒論》寒邪直中三陰經同理,但彼不至卒倒之甚耳。治之先用酒調蘇合香丸,次用五積散,加香附一錢,麝香少許。重則用姜附湯。若人漸蘇,身體回暖,稍能言語,問其別有何證。

寒,脈遲緊。挾氣帶洪,攻刺作痛,附子理中湯加木香五分;挾風帶浮,眩暈,加防風一錢;挾濕帶濡,腫滿疼痛,加白朮一錢。筋脈牽急,加木瓜一錢。肢節疼痛,加桂一錢。亦可灸丹田穴,以多為妙。大抵中在皮膚則為浮,(浮腫也,觀凍瘡之腫可見。)中在肉則為苛、為腫、為聚液,(血液不行。

白話文:

病人突然昏倒,身體僵硬,口不能說話,或四肢抽搐,四肢冰冷,沒有汗,醒來後感到寒涼,或發熱,或不發熱,脈象沉細弦緊,腹部疼痛。這與《傷寒論》中寒邪直中三陰經的症狀相似,只是病情沒有到昏倒這麼嚴重。治療方法是先用酒調蘇合香丸,然後用五積散加香附一錢,麝香少許。病情嚴重者,用姜附湯。如果病人逐漸蘇醒,身體回暖,能說些話,就問他還有什麼其他症狀。

如果病人體寒,脈象遲緩緊緊的,脈象又有氣勢,有力度,且伴有刺痛感,用附子理中湯加木香五分;如果脈象伴有風邪,脈象浮動,頭昏眼花,加防風一錢;如果脈象伴有濕邪,脈象濡弱,身體腫脹疼痛,加白朮一錢。如果筋脈牽拉疼痛,加木瓜一錢。如果肢體關節疼痛,加桂枝一錢。也可以灸丹田穴,灸得越多越好。總之,寒邪入侵皮膚,就會出現浮腫,就像凍瘡的腫脹一樣;寒邪入侵肌肉,就會出現僵硬、腫脹、積液,這是因為血液運行不暢。

)分裂而痛,或痛在四肢,或痛在胸脅,或痛在脛背,或痛在小腹引睪,(大抵初時周身受寒,後則並走一處,蓋視其虛而入之也。)或經絡引注臟腑之膜原,為心腹痛,或注連於臟腑,則痛死不知人。中於筋骨,為筋攣骨痛,屈伸不利。中入腑臟則死矣。治當察微甚。甚則附子理中湯,無汗加麻黃、細辛,嘔吐加丁香、吳茱萸,陰毒加生川烏,脈微欲絕加人參。微則不換金正氣散加附子,五積散。

白話文:

疼痛分散在各處,可能四肢疼痛、胸脅疼痛、脛背疼痛、小腹疼痛牽連睪丸,大多數情況是初期身體受寒,之後疼痛集中在某個部位,因為身體虛弱所以寒氣入侵。疼痛可能沿著經絡蔓延到臟腑的膜組織,引起心腹疼痛,也可能直接侵襲臟腑,導致疼痛難忍、不省人事。寒氣入侵筋骨,會導致筋攣骨痛,肢體難以伸屈。寒氣入侵腑臟則會致死。治療時必須細心觀察,病情嚴重者可服用附子理中湯,無汗者加麻黃、細辛,嘔吐者加丁香、吳茱萸,陰毒者加生川烏,脈微欲絕者加人參。病情較輕者可服用不換金正氣散加附子,或五積散。

臍腹痛,唇白甲青,四肢厥,附子理中湯、姜附湯。入肝加木瓜,入肺加桑白皮,入脾加白朮,入心加茯苓。麝香、半夏、皂角各二錢半為末,填臍中,生薑切片蓋之,艾灸至手足溫為度,或灸丹田穴。因房事致手足冷,腹絞痛者,亦然。凍倒人不得近火,近火即逼寒氣入心而死矣。

北方之人手足凍僵,若湯浴火炙,則肢節脫落。須緩緩搓之,俟其回暖,或反以雪搓之,引出寒氣,氣舒暖回乃愈,即其理也。(僵凍成冰,堅凝不解,以火遽逼,則先融者與未融者解離不接,故脫落也。又水流濕,火就燥,皮膚之寒為內陽所拒,原欲外出,而苦於無所引,以雪搓之,則以寒就寒而外附,於是內陽得伸,而暖回也。)

白話文:

腹部疼痛,嘴脣白色,指甲蒼青,四肢冰冷,可使用附子理中湯和姜附湯。若涉及肝臟,可加入木瓜;肺部問題,加桑白皮;脾臟問題,加白朮;心臟問題,加茯苓。

將麝香、半夏和皁角各兩錢半研磨成粉,填入肚臍,再用生薑切片覆蓋,並以艾草灸至手腳暖和為止,或者灸丹田穴。若是因房事導致手腳冰冷,腹部劇痛的情況,也適用此法。

對於無法靠近熱源的凍傷人士,若靠近熱源,會使寒氣進入心臟而導致死亡。北方的人手腳凍僵,若用熱水浸泡或火烤,可能會導致肢體脫落。應緩慢地揉搓,等待自然回暖,或者以雪搓之,引出寒氣,氣舒暖回後即能恢復。這是因為凍結的身體會像冰塊一樣,突然被熱力逼迫,先融化的部分和未融化的部分不能接觸,因此脫落。而水流向濕潤的地方,火向乾燥的地方移動,身體的寒冷被陽氣拒絕,想要外出,但苦於找不到引導,以雪搓之,則可以讓寒氣尋找冷的環境附著,這樣內部的陽氣得以伸展,暖氣自然回歸。

2. 中暑

(或名暑風,以與中風相似也。)

其證卒然悶倒,汗多,(先出之汗多熱,後出之汗多冷。)面垢,(汗多則面油膩。)昏不知人,手足微冷,或吐或瀉,或喘或滿,多於田間路上烈日中得之。以來復丹末同蘇合香丸,(見諸中。)用湯調灌。或單用來復丹調灌,或卻暑散水調灌亦得。如倉卒無藥,急研蒜水以灌之。

蓋中暑毒,陽外陰內,(陽氣隨汗大泄,在內之血液,痰、食,無氣以溫,皆變寒凝)故諸暑藥多用熱劑。如大順散之用薑、桂,枇杷散之用丁香是也。大蒜辛暖,暖取其回陽,辛取其通竅散結。(陰寒凝結,痰涎阻滯,則關竅不通也。)又蒜氣臭烈,能通諸竅,大概極香極臭之物,皆能通竅也。

白話文:

中暑又叫暑風,因為它的症狀和中風很像。患者會突然昏倒,大量出汗,一開始汗很熱,之後就變冷,臉上油膩,神志不清,手腳微涼,可能嘔吐、腹瀉、喘不過氣或覺得胸悶。多發生在田間路途烈日下。可以用來復丹末和蘇合香丸一起用湯調服,也可以單用來復丹調服,或者用卻暑散水調服。如果臨時沒有藥,可以趕緊研磨大蒜水灌服。

中暑是因為暑毒入侵,陽氣外泄,身體內部的血液、痰液、食物都得不到陽氣溫煦,變得寒冷凝滯,所以治療中暑的藥物大多用溫熱的藥物,例如大順散用薑和桂,枇杷散用丁香,都是這個道理。大蒜性辛溫,溫能回陽,辛能通竅散結。陰寒凝結、痰涎阻塞,就會導致關竅不通。另外,大蒜氣味臭烈,能通諸竅,一般來說氣味很香或很臭的東西,都能通竅。

候稍蘇,繼以益元散。(見傷暑。)氣實者,蒼朮白虎湯,氣虛者,人參白虎湯。(並見發熱。)熱死人切勿便與冷水,(恐熱血得冷而凝結也。)及臥冷地,正如凍死人不得遽近火也。故凡行路暍死者,惟得置日中熱地上,令人溺熱土,取罨其臍,或令近火,以熱湯灌之,或布蘸熱湯,更易熨其心腹臍下,(以引熱外出也。觀湯火傷者,誤以冷水洗之,即激火內攻,可見。

)急以二氣丹湯灌之。一方用不蛀皂角,刮去黑皮,燒煙欲盡,盆合地上,周圍令勿透煙,每用皂角灰一兩,甘草末六錢,和勻,每服一錢,溫漿水調下,昏迷不醒者,不過兩服。蓋中暑人,痰塞關竅,皂角能疏利去痰也。又有暑迷一證,似中而輕,(但昏迷耳,未至悶倒。

白話文:

稍微好轉後,接著服用益元散。氣盛的人,用蒼朮白虎湯,氣虛的人,用人參白虎湯。熱死的人千萬不要馬上用冷水,因為熱血遇到冷就會凝結。也不要躺在地板上,就像凍死的人不能馬上靠近火一樣。所以凡是中暑而死的人,只要將他放在太陽底下熱地上,讓人用熱土蓋住他的肚臍,或者靠近火,用熱湯灌他,或者用布蘸熱湯,反覆熨他的心腹和肚臍下,就能把熱氣引出來。觀察到被湯火燙傷的人,如果誤用冷水洗,就會把火氣逼到身體內部,由此可見。

趕緊用二氣丹湯灌下去。另一個方法是用沒蛀的皂角,刮掉黑皮,燒到煙快要熄滅時,用盆蓋住放在地上,周圍不要讓煙散掉,每次用皂角灰一兩,甘草末六錢,混合在一起,每次服用一錢,用溫漿水調服下去,昏迷不醒的人,最多服用兩次。因為中暑的人,痰堵塞了關竅,皂角可以疏通利氣,去除痰液。還有中暑昏迷一種情況,像是中暑但又輕微,只是昏迷,還沒有昏倒。

)欲睡懶語,(暑氣乘心,煩悶所致。)壯人香薷飲加黃連一錢,虛人星香散(見中風)加香薷一錢。醒後冷汗不止,手足尚逆,煩悶多渴者,香薷飲。若過投冷劑、致吐利不止,外熱內寒,煩躁多渴,(內寒何以渴,汗出津竭也。)甚欲裸形,此陰盛格陽,宜溫藥,香薷飲加附子,浸冷服。

渴者,縮脾飲加附子,亦浸冷服。(詳傷暑門。)

白話文:

想要睡覺卻懶得說話,這是暑氣侵犯心臟,導致心煩意亂所引起的。身體強壯的人可以用香薷飲加上黃連一錢,體虛的人可以用星香散加上香薷一錢。醒來之後不停冒冷汗,手腳發冷,心煩意亂又口渴,可以使用香薷飲。如果過度服用寒涼的藥物導致嘔吐腹瀉不止,身體外熱內寒,心煩意亂又口渴,這是因為內寒導致津液耗竭,才會口渴。患者非常想脫掉衣服,這是陰氣過盛陽氣被阻擋,需要溫暖的藥物,可以用香薷飲加上附子,浸在冷水中服用。

口渴的人,可以使用縮脾飲加上附子,也浸在冷水中服用。詳細內容請參考傷暑這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