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碥》~ 卷之五·四診 (15)
卷之五·四診 (15)
1. 脈之形體
芤,脈虛而且中空者。芤,慈蔥名。如臥蔥管於指下,輕取重取皆有,而中取則無,此為失血之脈。
弦,似緊而略遜,但稍見抗指即是,不若緊之搏手。凡弦緊之脈,由外邪而致者,猶易為治,由正虛而致者,則難為功。蓋脾胃虛敗,中和之氣,化為勁急,土敗木賊,不可救矣。古人有時以長為弦,如謂春脈弦,而言其軟弱直長,是弦即長也。今分為二,則弦自有急勁之意,不僅長而已。
革牢,弦大遲而浮虛者為革,如按鼓皮,內虛空而外繃急也。弦大遲而沉實者為牢,寒氣深痼,如牢獄也。
軟弱,皆柔緩之甚而無力者。舊以軟屬浮,弱屬沉。
白話文:
脈象中,如果摸起來是空虛的,而且中間是空的,就叫做「芤脈」。「芤」指的是一種叫做慈蔥的植物,這種脈就像是指頭底下躺著一根蔥管,輕輕按、重重按都有脈搏,但中間按下去就摸不到脈搏,這表示是失血的脈象。
「弦脈」摸起來像是繃緊的樣子,但又沒有那麼緊,稍微感覺到它有抵抗指頭的力量就是弦脈,不像「緊脈」那樣搏動有力。凡是弦脈和緊脈同時出現,如果是因為外來邪氣引起的,還比較容易治療;但如果是因為身體正氣虛弱造成的,就比較難治好。因為脾胃虛弱敗壞,中和之氣轉變成勁急的狀態,就像土衰敗而使木氣過旺,這樣就很難救治了。古代有時會把「長脈」當作「弦脈」,像是說春天的脈象是弦脈,指的是它柔軟而直長,這是把弦脈當成長脈來看。現在把這兩種脈分開,弦脈就自有急勁的意思,不僅僅是長而已。
「革脈」和「牢脈」,弦脈、脈體大、跳動慢,而且摸起來浮虛的,就叫做「革脈」,感覺像是按著鼓皮,裡面空虛而外面繃緊。弦脈、脈體大、跳動慢,而且摸起來沉實的,就叫做「牢脈」,表示寒氣深入體內,像被關在牢獄裡一樣。
「軟脈」和「弱脈」,都是指脈象柔緩到極點而且沒有力量。以前認為軟脈屬於浮脈,弱脈屬於沉脈。
2. 脈之行動
脈之行動,如以氣鼓蔥葉中之水,使之流動也。有浮有沉,有遲有數,有澀有滑。
浮,古人於一身中分三部九候,後人亦於寸口中分三部九候。寸關尺三部也,部各有浮中沉三候,三而三之,九候也。是故候之於皮毛間而即得之者,謂之浮;候之於筋骨間乃得之者,謂之沉;候之於皮毛之下,筋骨之上,適當肌肉之中而得之者,謂之中。
沉,沉之極名伏。
數,疾也,躁也。一息六至,數而跳突名動。
遲,與數相反,一息三至。
《內經》謂人一呼(出氣也)脈再動,(動,即至也。)一吸(入氣也)脈再動,呼吸定息(一呼一吸為一息,定息者,前息已盡,後息未起之時也。)脈五動,閏以太息,(數息必有一息略長者,名太息,如月之有閏也。一呼一吸本止四動,有五動者,則以其為太息也。診時當別令一無病人,調定呼吸,默數得十息,診者亦默數,得四十五至,為平脈。
)命曰平人。一呼脈一動,一吸脈一動,曰少氣。(即一息二至也,此遲之甚。)一呼脈三動,一吸脈三動,(即一息六至,此為數。)而躁,(即數疾意。)尺熱,(尺,即手臂。)曰溫病。(溫病熱證。)一呼脈四動(即一息八至)以上,曰死。脈絕不至,(不特遲,且不至。
)曰死。乍疏(疏,即遲)乍數,曰死。
滑,滑即滑溜之謂,言其行動往來之流利也。在平脈則為血充,在病脈則為血熱鼓動,痰氣流注。
澀糙,澀也。與滑相反,往來黏滯者是。
浮沉有得於稟賦者,趾高氣揚之輩脈多浮,鎮靜沉潛之士脈多沉也。(又肥人多沉,瘦人多浮。)有變於時令者,春夏氣升而脈浮,秋冬氣降而脈沉也。其因病而致者,則病在上、(人身之上部也。)在表、在腑者,其脈浮。(上、表、腑皆屬陽,浮脈亦屬陽,陽病見陽脈也。)在下、在裡、在臟者,其脈沉也。
問:浮則外有脈而內無脈,謂之裡虛;沉則內有脈而外無脈,謂之表虛。可乎?曰:不由稟賦時令與外感內傷,無故而浮沉,謂之虛,可也。以浮為陰失守,沉為陽內陷也。有故則不可,如以為可,則四季之月,無病之人,脈本和平,常居中候,亦可斷為表裡兼虛乎?然則古人謂浮為裡虛,又謂浮脈舉之有餘,按之不足。其說非歟?曰:謂浮為虛者,必浮而兼虛者乃名之,非浮即可名虛也。
謂浮為虛於裡者,必有裡虛之實乃名之,非浮則必虛其里也。至脈體之為虛為實,本不因浮沉而變,實則浮沉皆有餘,虛則浮沉皆不足。而輕取之與重按,勢有不同。則夫脈之實者,愈按愈實,虛者愈按愈虛。蓋重按則脈被遏抑,實者鼓擊有力,故愈形其實,虛者無力鼓擊,故愈形其虛。
是則舉之有餘,按之不足,止可言浮而虛者,不可言浮而實者也。或曰:如子言,浮而實者愈按愈實,是三候皆有,又何以名之為浮乎?曰:浮脈本浮,按抑之而後沉,不按之則仍浮,故曰浮也。又問:亦有脈浮而言表虛,何也?曰:外感發汗太過,或內傷自汗太多,皆令表陽虛,氣外越,故浮也。
白話文:
【脈搏的運動】
脈搏的運行,就像用氣吹動蔥葉中的水,使其流動。脈象有浮、沉、遲、數、澀、滑等特徵。
浮,古人在全身分為三部九候,後世也在寸口脈分為三部九候。寸、關、尺為三部,每部又有浮、中、沉三候,合起來共九候。因此,如果在皮膚表面就能感受到的脈象,稱為浮;在筋骨之間才能感受到的脈象,稱為沉;在皮膚下,筋骨上的肌肉層中感受到的脈象,稱為中。
沉,當沉到極點時,稱為伏。
數,即快、躁的意思。如果呼吸一次脈搏跳動六次,快速跳動的稱為動。
遲,與數相反,如果呼吸一次脈搏跳動三次。
《內經》指出,一個人呼氣一次脈搏跳動兩次,吸氣一次脈搏跳動兩次,呼氣和吸氣之間的定息期脈搏跳動五次,加上偶爾的深呼吸,這稱為正常的脈象。如果呼氣一次脈搏跳動一次,吸氣一次脈搏跳動一次,表示氣息不足。如果呼氣一次脈搏跳動三次,吸氣一次脈搏跳動三次,並且躁動,加上手肘部位熱,表示溫熱性疾病。如果呼氣一次脈搏跳動四次以上,表示死亡。脈搏完全不跳動,表示死亡。忽快忽慢,表示死亡。
滑,就是指脈象滑順,形容脈搏運行流暢。對於正常脈象來說,表示血液充足;對於病態脈象來說,可能表示血液熱度高,或者有痰氣流通。
澀,與滑相反,表示脈搏運行粘滯。
浮和沉,可能由個人的體質決定,趾高氣揚的人脈象多為浮,沉穩的人脈象多為沉。另外,也受季節影響,春夏氣候上升脈象浮,秋冬氣候下降脈象沉。因疾病導致的,如果病在上半身、表面或腑部,脈象會浮;如果病在下半身、內部或臟器,脈象會沉。
關於浮和沉的討論,如果外面有脈象而裡面沒有,表示內在虛弱;如果裡面有脈象而外面沒有,表示外表虛弱。但是如果不是由體質、季節、外感或內傷引起,無緣無故出現浮沉,可以認為是虛弱。因為浮可能是陰氣失守,沉可能是陽氣內陷。但如果是因為其他原因,就不能這樣認為。例如,四季中無病的人,脈象本來平和,位於中候,不能判斷為表裡都虛弱。
遲和數,如果是由體質決定,急躁的人脈象多數,寬容的人脈象多遲。受到季節影響,天氣晴朗炎熱脈象躁動,天氣陰冷脈象平靜。至於疾病影響,原則上也是一樣。張仲景認為遲表示臟器寒冷,數表示腑部熱度高,但這不是絕對的,因為腑部也可能寒冷,臟器也可能熱度高。
滑和澀,是否也有可能由體質決定?答案是,富貴人家的孩子,精神氣爽,脈象也會流暢;貧賤人家的孩子,精神抑鬱,脈象也會滯澀,這就是《太素》中根據脈象的滑澀來判斷窮通的意義。至於季節影響,春天肝脈微滑,秋天肺脈微澀。至於疾病影響,則要看氣血的通暢程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