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碥》~ 卷之五·四診 (14)
卷之五·四診 (14)
1. 脈之形體
脈之形體長而圓,如以水貫蔥葉中,有長有短,有大有小,有虛有實,有緩有緊。(長短以縱言,大小以廣言,虛實以蘊積言,緩緊以張弛言。)
長,溢出三指之外為長。
短,歉於三指之中為短。
按寸口之脈,由胸中行至大指端,非有斷截,本無長短可言。然脈體有現有不現,不現者按之止見其動於三指之內,現者見其長出於三指之外,則長短宜分矣。(高鼓峰云:有形體之長,有往來之長,往來之長,謂來有餘韻也。按高說甚善,長短雖本言形體,而凡脈之以神氣悠長為貴者,固可因此說而想見其狀矣。)
大,大而盛於浮分,名洪;大而散漫滲開,脈與肉無界限,名散。
小,與大相反,一名細,細甚無力名微。
虛,虛,不實也。虛甚則中空,名芤。
實,實,結實之謂。實如按豬筋,虛如按燈心,芤如按蔥。舊謂浮中沉皆有力為實,皆無力為虛,浮沉皆有力,惟中無力為芤,雖未嘗不是,然尚非正解。(實如蔥中水充實,虛則不充,芤者尤其不充者也。)
緩,柔軟之意,甚則失之軟弱,而名軟名弱。舊以緩屬遲,蓋緩兼兩義也。
緊,即搏急,與緩相反。如張弦,如引繩,兩頭牽緊,必挺勁抗指,緊不甚,名弦。弦緊而大者,名革牢。
長短有得於稟賦者,筋現者脈怕長,筋不現者脈怕短也。有隨時令變異者,則春脈長,而秋脈短也。有因病而變異者,則邪氣長而脈長,正氣短而脈短也。
大小有得於稟賦者,世所謂六陽六陰也。(生成脈大者名六陽脈,小者名六陰脈。)有隨時令變異者,時當生長則脈大,當收斂則脈小也。有因病而變異者,邪有餘則脈大,(邪氣壅滿。)正不足則脈小也。(血氣衰少。)
虛實亦有得於生成者,肉堅實者脈多實,虛軟者脈多虛也。亦有變於時令者,春夏發泄,雖大而有虛象;秋冬斂藏,雖小而有實形也。若因病而異,則大而實,(不特壅滿,而且積實。)小而虛者,(不特衰小,而且空虛。)可驗正邪之主病。(俱盛邪盛,俱衰正衰。)大而虛,(氣有餘,血不足,如蔥中少水,但吹之使脹也。
)小而實者,(血能充,而氣衰不鼓。)可驗陰陽之偏枯。
緊緩有得於生成者,皮膚繃急者脈多緊,寬鬆者脈多緩也。其變於時令,則天氣嚴凝而筋脈收引,天氣暄熱而筋脈弛縱也。其因病而變者,則或外感風寒,或內傷生冷,寒勝故脈收引,而緊急有力。或熱或濕,筋脈縱弛,而軟弱無力也。
附:洪、散、微、芤、弦、革、牢、軟、(舊作耎,又作濡。)弱各脈。
洪,洪即大耳。舊以洪為來盛去衰,是大之盛於浮分者也。
散,脈形本圓斂,今散漫不收,似大而實非大,蓋虛甚而四散者也。
微,古以微屬浮,細屬沉。分微為陽衰,細為血少。本集各脈皆直指本義,故以細甚無力為微。
白話文:
[脈之形態]
脈搏的形態是長且圓,如同在蔥葉中灌入水一樣,脈象有長有短,有大有小,有虛有實,有緩有緊。(長短指的是脈搏的縱向延伸,大小指的是橫向的寬窄,虛實是指脈搏的力量強弱,緩緊則是脈搏的鬆緊程度。)
長,如果脈搏超出三指的範圍,我們稱之為長。
短,如果脈搏在三指範圍內就消失,我們稱之為短。
在寸口處觸摸脈搏,脈搏從胸部流至大拇指末端,原本並無長短之分,但脈象有顯現和不顯現的區別,當脈象不顯現時,只能在三指範圍內感受到它的跳動,當脈象顯現時,可以看到它在三指範圍外延展,這就是長短脈象的差別。
大,如果脈象在浮診時表現得很強,我們稱之為洪脈;如果脈象擴散開來,與肌肉的界線模糊,我們稱之為散脈。
小,與大相反,這種脈象我們稱之為細脈,極細且無力的脈象,我們稱之為微脈。
虛,虛脈,代表脈象並不強實。如果虛到脈象中間空洞,我們稱之為芤脈。
實,實脈,指的是脈象結實。實脈就像按壓豬筋一樣,虛脈就像按壓燈芯,芤脈就像按壓蔥一樣。
緩,指的是脈象柔軟,如果過於柔軟,我們會稱之為軟脈或弱脈。
緊,就是搏擊急促,與緩脈相反。像拉緊的弦,或者拉緊的繩子,兩端都緊繃,必須要強硬地抵抗手指的壓力,如果緊脈的程度不是非常嚴重,我們稱之為弦脈,弦脈緊而大的,我們稱之為革脈或牢脈。
長短脈象的差異可能來自於天生的稟賦,筋脈明顯的人脈象較長,筋脈不明顯的人脈象較短。也可能受到季節影響,春季的脈象通常較長,秋季的脈象較短。也可能因為疾病而改變,邪氣旺盛,脈象就會較長,正氣衰弱,脈象就會較短。
大與小的脈象差異可能來自於天生的稟賦,也就是所謂的六陽脈和六陰脈。(天生脈象大的人被稱為六陽脈,天生脈象小的人被稱為六陰脈。)也可能受到季節影響,生長季節脈象通常較大,收斂季節脈象通常較小。也可能因為疾病而改變,邪氣過剩,脈象就會較大,正氣不足,脈象就會較小。
虛實脈象差異也可能來自於天生的稟賦,肌肉堅實的人脈象多為實脈,肌肉虛軟的人脈象多為虛脈。也可能受到季節影響,春夏季節,雖然脈象較大但可能會出現虛象;秋冬季節,雖然脈象較小但可能會出現實象。如果因為疾病而產生變化,脈象大且實,代表邪氣不僅壅塞,而且積實;脈象小且虛,代表正氣不僅衰弱,而且空虛,這些都可以檢驗出邪氣和正氣的主要病症。脈象大卻虛,代表氣血失衡,氣血過剩,血液不足,就像蔥中水分不足,只是用氣吹大一樣。脈象小卻實,代表血液充足,但是氣血衰弱無法充分鼓動。
緊脈和緩脈差異也可能來自於天生的稟賦,皮膚緊繃的人脈象多為緊脈,皮膚鬆弛的人脈象多為緩脈。也可能受到季節影響,天氣寒冷時,筋脈收縮,天氣溫暖時,筋脈放鬆。也可能因為疾病而改變,例如外感風寒或內傷生冷,寒氣過剩導致脈象收縮緊繃且有力。或者因為熱或濕氣,筋脈放鬆,脈象軟弱無力。
接下來是各種特殊脈象的解釋:
洪脈,洪脈就是大脈。過去認為洪脈的特徵是來勢強烈,去勢衰弱,也就是在浮診時脈象特別強大。
散脈,脈象原本圓潤收斂,現在變得擴散開來,看起來很大但實際上並非如此,這是因為虛弱到了極點,脈象四散。
微脈,過去認為微脈屬於浮診,細脈屬於沉診。在這裡,我們把極細且無力的脈象定義為微脈。
芤脈,脈象虛弱且中間空洞。芤,是慈蔥的一種名稱。就像將蔥管放在手指下,輕診和重診都能感受到脈象,但中診時卻感受不到,這是失血的脈象。
弦脈,類似緊脈但略為遜色,只要稍微感到手指的抵擋即可,不像緊脈那樣強烈搏動。凡是弦脈和緊脈,如果是因為外邪導致,還比較容易治療;如果是因為正氣虛弱導致,就很難治療。因為脾胃虛弱,中和之氣轉化為緊繃急促,脾氣虛弱,肝氣過剩,無法挽回。古人有時候會將長脈視為弦脈,例如說春季的脈象為弦脈,描述它柔軟且直長,這就是弦脈等同於長脈。現在我們將二者區分,弦脈有緊繃急促的含義,不僅僅是長脈。
革脈和牢脈,弦脈大且遲緩,在浮診時虛弱,我們稱之為革脈,就像按壓鼓皮,內部空洞,外部緊繃。弦脈大且遲緩,在沉診時實在,我們稱之為牢脈,就像深層的寒氣,就像監獄一樣。
軟脈和弱脈,都是極度柔軟緩慢且無力的脈象。過去認為軟脈屬於浮診,弱脈屬於沉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