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碥》~ 卷之四·雜症 (22)
卷之四·雜症 (22)
1. 疝
得之地氣卑濕所生,潮濕之鄉多感此疾。宜以去濕之藥下之。女子陰戶突出雖亦此類,乃熱則不禁固也,不可便謂虛寒而澀之、燥之,本名曰瘕,宜以苦下之、堅之。(按子和於七疝皆言下之者,以內有濕熱,結聚不通也。然必有此實證乃可下耳,不可泥。
)趙以德云:予嘗病脾肺濕熱流入,右丸腫大,寒熱交作,雖張子和言疝病在下,當下不當吐,然脾氣下陷必升舉之,因先服調胃之劑一二帖,次早注神使氣至下焦,嘔逆而上,覺肋下積動到中焦,則吐而出之,腫減半。次早復吐,吐後和胃氣,疏通經絡而愈。凡用此法治傷酒水注右丸腫者,輒效。
治法:內寒者,當歸溫疝湯。外寒入腹者,烏桂湯。外寒內熱者,川烏頭炮、梔子仁炒各三錢,煎服。濕熱受外寒,十味蒼柏散。水疝尿不利,茴楝五苓散。瘕硬血疝,大黃皂刺湯。沖疝、厥疝,奪命湯。氣疝、諸疝走注痛者,青木香丸神效。狐疝及一切疝,茴香楝實丸。婦人產後血分受寒疝者,羊肉湯。
諸疝,灸大敦穴即安。《尊生書》謂:治法斷不宜補,薑、橘同煎補肝,細辛閉肝氣,必禁。(虛亦須補,此太泥。)疝脈必弦急,忌微弱。亦有挾虛者,脈雖沉緊,必豁大無力,其痛亦輕,但重墜牽引耳,人參、牛膝可用。余皆作實治,破疝湯主之,木香、玄胡、橘核、荔枝核、茴香、川楝子、沒藥、地膚子、青皮,馬鞭草根煮汁煎。寒疝,加吳萸、附、桂。
亦有睪丸升上入腹者,加飛鹽、沉香。或用雞鵝蛋殼燒灰,空心酒下三錢,二服壓至故所。亦有脅旁動氣,橫入陰處,響聲如蛙,墜下,照前方去鹽、沉。水疝有一丸漸小,竟消盡成獨丸者,沉沉牽小腹作痛,水疝湯:白茯苓、萆薢、澤瀉、石斛、車前各二錢,臨臥及五更各一服。外用帶須蔥一大把,煎湯洗睪丸,頻添熱湯,以手挪之,即在湯內撒尿,其病易去。
若囊破水流,灶心土糝之。狐疝晝病夜安,氣病血不病也,不宜辛香流氣之劑、補中益氣湯(見氣)加知、柏、虎骨治之。血疝睪丸偏大,宜和血,四物(見血)加桃仁、玄胡、橘核,於夜分時,一手托下,一手按上,由輕至重,丸弄百回,彌月瘀血盡散。筋疝莖筋挈痛,得之房術者,宜解毒緩急,甘草梢、黑豆、五倍同煎服。
㿗疝,五苓散(見傷濕)加蔥白、茴香、鹽。若丸腫如斗,不癢不痛者,得之有生之初,無治法。又有木腎,頑痹硬大,或痛或不痛者是也,由寒冷凝滯,當溫散,破疝湯加海藻、昆布、川椒、附子。外用艾炒熱裹丸,冷則頻換。疝由小腸經得者,舊名小腸氣,又名橫弦、豎弦,繞臍走注,小腹刺痛,喝起湯、救痛散。
由膀胱經得者,舊名膀胱氣,毛際上小腹作痛,五苓散(見傷濕)加川楝子。形如瓜,聲如蛙,木香神效散。偏墜,不拘左右,川楝、木香、茴香、蒼朮、石菖蒲為丸,每服三錢,空心鹽湯下,安臥片時,微汗既止。左邊痛不可忍,茹神散。外腎脹大,麻木痛硬,七治金鈴丸。
白話文:
疝氣這種病,多是因為居住的地方地氣潮濕而引起的,潮濕的地方容易得這種病。應該用去除濕氣的藥來治療。女子的陰戶突出也屬於這類情況,但這是因為體內有熱而導致的無法固攝,不能馬上就認為是虛寒而用收澀或乾燥的藥,這種病原本叫「瘕」,應該用苦味的藥來攻下並使之堅固。(張子和在論述七種疝氣時都強調用攻下的方法,是因為體內有濕熱,阻塞不通。但一定要有這種實證才能用攻下的方法,不能執著於此。)
趙以德說:我曾經得過脾肺濕熱往下流竄的病,導致右邊的睪丸腫大,時而發冷時而發熱。雖然張子和說疝氣是在下部,應該用攻下的方法,不應該用嘔吐的方法,但脾氣下陷必須要向上提升,因此我先服用調理脾胃的藥一兩帖,第二天早晨集中精神使氣到達下焦,然後就嘔吐出來,感覺肋下積聚的東西移動到中焦,接著就吐出來了,腫脹就消了一半。第二天早晨又吐,吐完後調理胃氣,疏通經絡就好了。我用這個方法治療因喝酒或水濕積聚導致睪丸腫大的病,都很有效。
治療方法:體內寒冷的,用當歸溫疝湯。外寒進入腹部的,用烏桂湯。外寒內熱的,用炮製過的川烏頭和炒過的梔子仁各三錢煎服。濕熱又受外寒的,用十味蒼柏散。水疝導致小便不暢的,用茴楝五苓散。瘕積結硬的血疝,用大黃皂刺湯。衝疝、厥疝,用奪命湯。氣疝、各種疝氣走竄疼痛的,用青木香丸很有效。狐疝和各種疝氣,用茴香楝實丸。婦女產後因血分受寒引起的疝氣,用羊肉湯。
各種疝氣,艾灸大敦穴就能緩解。《尊生書》說:治療疝氣絕對不宜用補的方法,生薑和橘子一起煎煮會補肝,細辛會閉塞肝氣,一定要禁用。(虛弱也需要補,這是太過執著了。)疝氣的脈象一定是弦而急的,忌諱脈象微弱。也有夾雜虛證的,脈象雖然沉而緊,但一定顯得鬆散無力,疼痛也比較輕微,只是感覺沉重下墜牽引而已,可以用人參、牛膝。其餘的都當實證來治療,用破疝湯來主治,藥材包括木香、玄胡、橘核、荔枝核、茴香、川楝子、沒藥、地膚子、青皮,用馬鞭草根煮的汁煎煮。寒疝,要加吳茱萸、附子、桂枝。
也有睪丸向上升入腹腔的,要加飛鹽、沉香。或者用雞蛋或鵝蛋殼燒成灰,用酒送服三錢,服兩次可以使睪丸恢復原位。也有脅旁動氣,橫向進入陰部,發出像青蛙叫的聲音,然後下墜,按照前面說的藥方,去掉鹽和沉香。水疝有一個睪丸逐漸變小,最後消失,變成一個睪丸的,會沉重地牽引小腹疼痛,用水疝湯:白茯苓、萆薢、澤瀉、石斛、車前子各二錢,臨睡前和五更時各服一次。外用帶須的蔥一把,煎湯洗睪丸,頻繁添加熱水,用手揉動,然後在湯中撒尿,病就容易痊癒。
如果陰囊破裂流水,用灶心土撒上。狐疝是白天發病,晚上就好,是氣病,不是血病,不應該用辛香走竄的藥劑、補中益氣湯(見氣病)加知母、黃柏、虎骨來治療。血疝是睪丸偏大,應該和血,用四物湯(見血病)加桃仁、玄胡、橘核,在夜間,一手托住下面,一手按住上面,從輕到重,來回揉搓睪丸一百次,過一個月瘀血就會散盡。筋疝是陰莖筋脈疼痛,因房事不當引起的,應該解毒緩急,用甘草梢、黑豆、五倍子一起煎服。
㿗疝,用五苓散(見傷濕病)加蔥白、茴香、鹽。如果睪丸腫大如斗,不癢不痛,是出生時就有的,無法治療。還有木腎,堅硬麻木腫大,時而疼痛時而不痛的,是由於寒冷凝滯引起的,應該用溫散的方法,用破疝湯加海藻、昆布、川椒、附子。外用艾草炒熱後包裹睪丸,冷了就頻繁更換。疝氣由小腸經引起的,以前叫小腸氣,又叫橫弦、豎弦,會繞著肚臍走竄疼痛,小腹刺痛,用喝起湯、救痛散。
由膀胱經引起的,以前叫膀胱氣,會在毛際以上的小腹疼痛,用五苓散(見傷濕病)加川楝子。如果疝氣形狀像瓜,聲音像青蛙叫,用木香神效散。偏墜,不論左右,用川楝子、木香、茴香、蒼朮、石菖蒲做成丸,每次服三錢,空腹用鹽湯送服,安靜躺一會兒,微微出汗就止住了。左邊疼痛難忍的,用茹神散。外腎腫大,麻木疼痛堅硬的,用七治金鈴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