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碥》~ 卷之四·雜症 (17)
卷之四·雜症 (17)
1. 腳氣
丹溪用四物湯(見血)加炒黃柏,另以附子末津調敷湧泉穴,安艾灸之,以引熱下行。(血虛熱上衝者宜之。)金匱八味丸(見虛損)治腳氣上入少腹不仁,(腎寒濕氣上衝者宜。)或茱萸丸、茱萸木瓜湯。檳榔為末,童便調服。大腹子散。三脘散。桑白皮散。(以上實者宜之。
)犀角散。(熱者宜之。)沉香散。(無熱者宜之。)紫蘇葉三兩,桑白皮(炒)二兩,前胡(去蘆)一兩,每服八錢。檳榔二枚,杏仁(去皮、尖)二十粒,生薑五片,水煎湯服。蘇子降氣湯,佐以養正丹或四磨飲。(並見氣。以上氣喘急者宜之。)八味平胃散(見嘔吐),畏食者,生料平胃散(見傷飲食),並加木瓜一錢。
半夏散。橘皮湯。(以上嘔逆噁心者宜。)嶺南人嗜酒者,每多病此,名酒風腳。由酒之濕熱傷脾,不能運化,因而下墜,結為痰涎,不得解散所致。其痛不可忍,雖蚊蠅著腳重若石壓。治此鮮有效者,蓋利濕清熱易,而去結痰難也。《準繩》載治廉平章患此,初用當歸拈痛湯(見身痛),二服效。
後食濕面復發,以羌活辛溫透關節去濕為君;當歸辛溫散壅,枳殼苦寒消食為臣;大黃苦寒導濕面下行,並利留結老血為使,全愈。又云:控涎丹(見痰)加胭脂一錢,檳榔、木瓜各一兩,卷柏半兩,(先以鹽水煮半日,又用白水煮半日。)同為丸,每服三十丸,加至五十丸,利下惡物立效。
又云:威靈仙為末,蜜丸桐子大,酒下八十丸,利出惡物如青膿桃膠。當仿其意用之,先去其濕熱使氣血得通,次以升、柴等輕清之藥提拔痰涎上行,以控涎丹及諸軟堅消結之品取之,更砭去惡血,可見。《活人書》云:腳氣忌服補藥,禁用湯淋洗。按此為邪氣壅實者言,故忌補。
又為濕氣太盛將欲上衝者言,恐淋洗蒸動其濕,助之升騰也。若濕正沉墜在腳,不能外達,正宜淋洗以導之外出,用防風、荊芥、威靈仙、草烏、川椒、白芷、烏藥、蒼朮、紫蘇之屬,煎湯熱洗可也。兩腳須常護,令暖有微汗,仍不時令人按揉。飯後常自行動,以散泄其濕熱為佳。
夜飯宜少,不食更好,蓋夜食難消,最能壅滯氣血也。腳氣有腿腕生瘡者,腫痛用漏蘆、白蘞、五加皮、槐白皮、甘草各七錢半,蒺藜子二兩,水煎去渣,於無風處洗之。心煩亂者,犀角散。腳跟注一孔,深半寸許,每下半日痛異常,以人中白火上煅,中有水出,滴入瘡口。
白話文:
腳氣這種病,名醫朱丹溪會用四物湯(用來補血)加上炒過的黃柏,另外用附子粉以唾液調成糊狀敷在湧泉穴,再用艾草灸這個穴位,引導熱氣往下走。(適合血虛又熱氣往上衝的人)。
《金匱要略》提到的八味丸(用來補虛損)可以治療腳氣往上跑到下腹部導致麻木的情況(適合腎虛寒冷、濕氣往上衝的人)。也可以用茱萸丸或是茱萸木瓜湯。檳榔磨成粉,用童子小便調和服用。另外還有大腹子散、三脘散、桑白皮散。(這些適合病情屬於實證的人。)
犀角散(適合有熱症的人)。沉香散(適合沒有熱症的人)。也可以用紫蘇葉三兩、炒過的桑白皮二兩、前胡一兩(去掉蘆頭),每次服用八錢。或者用檳榔二枚、杏仁二十粒(去皮尖)、生薑五片,用水煎煮服用。蘇子降氣湯,可以搭配養正丹或四磨飲。(這些適合氣喘急促的人)。八味平胃散(參見嘔吐篇),如果食慾不佳,可以用生料平胃散(參見傷食篇),並加入木瓜一錢。
半夏散。橘皮湯。(這些適合有嘔吐噁心感的人)。嶺南地區的人喜歡喝酒,很多都得這種病,稱為「酒風腳」。因為酒的濕熱傷害脾臟,導致脾臟無法正常運作,濕氣往下墜,結成痰,無法散開。這種病痛起來難以忍受,即使蚊子蒼蠅停在腳上都感覺像被石頭壓住一樣。治療這種病很少有效,因為利濕清熱容易,但去除結塊的痰很難。《準繩》記載,曾經有位名叫廉平章的人得了這種病,一開始用當歸拈痛湯(參見身痛篇),吃了兩劑就有效。
後來吃了濕麵又復發,於是改用羌活,這種藥性辛溫,可以打開關節、去除濕氣;用當歸,藥性辛溫,可以散開瘀塞;用枳殼,藥性苦寒,可以幫助消化;用大黃,藥性苦寒,引導濕氣往下走,並清除淤積的老血,結果完全康復。還有一種說法:可以用控涎丹(參見痰篇)加上胭脂一錢,檳榔、木瓜各一兩,卷柏半兩(先用鹽水煮半天,再用清水煮半天),一起磨成丸,每次服用三十丸,可以加到五十丸,能排出體內不好的東西,效果很快。
另外還有一種說法:威靈仙磨成粉,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用酒送服八十丸,可以排出像青膿桃膠一樣的穢物。可以參考這些方法使用,先去除體內的濕熱,讓氣血暢通,然後用升麻、柴胡等輕清的藥物,把痰往上提,再用控涎丹等軟堅散結的藥物來消除它,甚至可以用針刺把惡血放出,病就可以治好。《活人書》說:腳氣病忌服用補藥,也不要用熱水淋洗腳。這裡說的是邪氣壅塞的情況,所以忌諱補益。
還有一種情況是濕氣太重,要往上衝,所以避免用熱水洗,怕會助長濕氣往上跑。但如果濕氣是向下沉積在腳部,無法向外排出,就適合用熱水洗來引導濕氣往外排出,可以用防風、荊芥、威靈仙、草烏、川椒、白芷、烏藥、蒼朮、紫蘇等藥材煎水熱洗。兩腳要經常保護好,保持溫暖、微微出汗,並且要經常讓人按摩。飯後要經常活動,幫助散發濕熱。
晚餐要少吃,最好不吃,因為晚上吃的東西不容易消化,最容易讓氣血壅塞。如果腳氣導致腿腳腕部生瘡,腫痛的話,可以用漏蘆、白蘞、五加皮、槐白皮、甘草各七錢半,蒺藜子二兩,用水煎煮,去掉藥渣,在沒有風的地方洗。如果心煩意亂,可以用犀角散。如果腳跟有個小孔,大概半寸深,每天下午特別痛,可以用人中白(人的尿垢)燒烤後,會流出水,滴到瘡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