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碥》~ 卷之四·雜症 (11)
卷之四·雜症 (11)
1. 皮毛鬚髮肌肉筋骨四肢二陰
遍身搔癢起疙瘩,俗名風疙瘩。紅者,名血風,血分風熱也;白者,名白膜,氣分風熱也,廣州名風落瘼。魚罾煮水浴,或羊桃葉火燂熱擦,並效。此與赤白遊風相類,所異者,彼遊走而此痞耳。又與發斑異,此無病而陡發,彼因病而後發也。暑月痱子癢痛,苦參四雨,菖蒲二兩,水五瓢,煎數滾,添水二瓢,蓋片時,臨洗和入公豬膽汁四五枚洗之,不三次痊愈。若抓破者,綠豆粉一兩、滑石五錢、黃柏三錢、輕粉二錢,搽之。
遍身青紫斑點,色若葡萄,初起用羚羊角、防風、玄參、麥冬、知母、黃芩、牛蒡各八分,甘草二分。
發須,《經》曰:腎之合骨也,其榮在發。多食甘,則骨痛而發落。又曰:女子七歲腎氣實,齒更髮長;五七陽明脈衰,面始焦,發始墮。丈夫八歲腎實,髮長齒更;五八腎氣衰,發墮齒槁。又曰:衝任皆起於胞中,上循胸裡,為經絡之海。其浮而外者,循腹上行,會於咽喉,別絡唇口。
婦人數脫血,衝任之脈不榮口唇;宦者,去其宗筋,傷其衝任,血瀉不復,唇口不榮,故須不生。有人未嘗有所傷,不脫於血,其須不生,何也?曰:此天之所不足也,稟衝任不盛,宗筋不成,有氣無血,唇口不榮,故須不生。張子和曰:年少發早白落,或頭起白屑者,血熱太過也。
世俗止知發者血之餘,以為血衰,不知血熱發反不茂,火多水少,木反不榮,火至於項,炎上之甚也。大熱病汗後、勞病後,發多脫落,豈有寒耶?用䤵針刺神庭、上星、囟會、前項、百會出血,次調鹽、油以塗髮根,甚者至再、至三,少白可黑,落髮可生。按子和所論甚是,嘗見人年三、四十後,頂發脫落者,其人必躁動多火,常患目疾;頂發茂密者,其人必沉靜少火,從不病目,可驗也。丹溪治一少年發盡脫,飲食起居如常,脈微弦而澀,輕重皆同。
此厚味成熱,濕痰在膈間,又平日多吃梅,(故脈弦澀。)酸味收濕熱之痰,隨氣上升,熏蒸髮根之血,漸成枯槁,故脫髮。處以補血升散之藥,用防風通聖散,(見中風。)去朴硝,(嫌其速下也。)大黃三度酒炒,(使上行瀉熱。)兼四物湯(見血)。酒製,合和作小劑,(治上故小其服。
)煎以灰湯,(灰可治梅酸。)入水頻與之。(在上之藥,不厭小而頻也。)兩月後診其脈,濕熱漸解,停藥,淡味調養,二年髮長如初。甜瓜葉搗汁塗,即生。麻葉、桑葉,泔煮,沐發七次,可長六尺。三青膏可染須。
肌肉,《經》曰:脾主肉。邪在脾胃,則病肌肉痛。邪溢氣壅,脈熱肉敗,營衛不行,必將為膿。濕傷肉,風勝濕,甘傷肉,酸勝甘。又云:多食酸,則肉胝䐢而唇揭。久坐傷肉。形樂志樂,病生於肉,治之以針石。
白話文:
皮毛、鬚髮、肌肉、筋骨、四肢、二陰
全身發癢起疙瘩,俗稱風疙瘩。如果是紅色的,叫做血風,是血分有風熱;如果是白色的,叫做白膜,是氣分有風熱,廣州一帶叫做風落瘼。可以用魚網煮水洗澡,或者用羊桃葉烤熱擦拭,都有效果。這跟赤白遊風很像,不同之處在於,遊風會遊走,而風疙瘩只是局部出現。這也跟發斑不同,風疙瘩是沒有生病突然發作的,而發斑是因為生病之後才出現的。夏天長痱子又癢又痛,可以用苦參四錢、菖蒲二兩,用水五瓢煎煮幾次,再加水兩瓢,蓋著悶一下,等要洗澡時,和入四五個公豬膽汁一起洗,洗不到三次就會痊癒。如果抓破了,可以用綠豆粉一兩、滑石五錢、黃柏三錢、輕粉二錢,調和後塗抹。
全身出現青紫色的斑點,顏色像葡萄,剛開始發病時,可以用羚羊角、防風、玄參、麥冬、知母、黃芩、牛蒡各八分,甘草二分,來治療。
關於頭髮和鬍鬚,《黃帝內經》說:腎氣與骨頭相通,頭髮的榮養來自腎。吃太多甜食,會導致骨頭疼痛而且頭髮脫落。又說:女子七歲時腎氣旺盛,牙齒更換,頭髮開始生長;三十五歲時陽明脈衰退,臉色開始憔悴,頭髮開始脫落。男子八歲時腎氣旺盛,頭髮生長,牙齒更換;四十歲時腎氣衰退,頭髮脫落,牙齒枯槁。又說:衝脈和任脈都從胞中發出,向上沿著胸腔內側運行,是經絡的源頭。它們浮於體表的,沿著腹部向上,匯集於咽喉,並分出支脈連接嘴唇。
婦女多次失血,衝脈和任脈的氣血無法滋養嘴唇;太監,因為切除生殖器官,傷到衝脈和任脈,導致血不斷流失無法恢復,嘴唇得不到滋養,所以鬍鬚無法生長。有些人沒有受到任何損傷,也沒有失血,卻鬍鬚不生長,是為什麼呢?這是因為先天不足,衝脈和任脈不夠旺盛,宗筋沒有形成,只有氣而沒有血,嘴唇得不到滋養,所以鬍鬚無法生長。張子和說:年紀輕輕就頭髮早白脫落,或是頭皮有白屑,是血熱太過。
世俗的人只知道頭髮是血的剩餘,認為頭髮脫落是因為血衰,卻不知道血熱反而會讓頭髮長不好,就像火太多水太少,樹木反而無法茂盛一樣,火氣到了頭頂,是火熱過於旺盛的緣故。大病發熱汗後,或勞累過度之後,頭髮容易脫落,難道是因為寒冷嗎?可以用鑱針刺神庭穴、上星穴、囟會穴、前項穴、百會穴出血,然後調和鹽和油塗抹髮根,嚴重的話可以重複兩三次,可以使白髮變黑,使脫髮再生。按張子和所說非常正確,我曾經看過有些人三、四十歲後頭頂脫髮,這樣的人一定性情急躁容易上火,常常有眼睛的疾病;頭頂頭髮茂盛的人,一定性情沉靜少火氣,從來不會有眼睛的疾病,可以以此驗證。朱丹溪曾經治療一個少年頭髮全部脫落,飲食起居都正常,脈象細微而弦澀,輕重按壓的感覺都一樣。
這是因為吃了太多油膩食物導致體內生熱,濕痰停留在膈間,而且平時吃太多酸梅(所以脈象弦澀)。酸味收斂濕熱的痰,隨著氣向上,熏蒸頭髮的根部,使其逐漸枯槁,所以導致脫髮。可以用補血升散的藥物治療,使用防風通聖散(方子見中風篇),去掉朴硝(因為它瀉下太快),大黃用酒炒過三次(使其向上走以瀉熱),加上四物湯(方子見血),用酒製過,一起做成小劑量(因為治療上部的病所以劑量要小),用草木灰水煎煮(草木灰可以治療酸梅引起的疾病),頻繁的給他喝。(治療上部的藥,不嫌藥量少,而要多服幾次)。兩個月後診察他的脈象,濕熱逐漸消解,就停止用藥,用清淡的飲食來調理,兩年後頭髮恢復像以前一樣茂盛。用甜瓜葉搗爛取汁塗抹,頭髮就會長出來。用麻葉、桑葉,用米泔水煮過,洗頭七次,可以使頭髮長到六尺長。三青膏可以用來染鬍鬚。
關於肌肉,《黃帝內經》說:脾主管肌肉。邪氣停留在脾胃,就會導致肌肉疼痛。邪氣過多氣血壅塞,脈搏躁熱,肌肉敗壞,營衛之氣無法正常運行,就可能化膿。濕氣會傷害肌肉,風氣能夠戰勝濕氣,甜味會傷害肌肉,酸味能夠戰勝甜味。又說:吃太多酸味的食物,會導致肌肉變厚變硬,嘴唇外翻。久坐會傷害肌肉。如果形體舒適,精神愉快,疾病就會發生在肌肉,可以用針刺和砭石來治療。